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文豪-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众人耐心的听着。
  慕太后想到陈凯之惨死的画面,情绪又开始失控,她费力的吸了吸鼻子,将心里的难过,以及眼眶里的泪水都克制住,才继续说道:“似这样的忠臣,哀家至今,也还记得他写过的文章,他立下的功劳,现在,他尽忠战死,难道我等就可以无动于衷,就可以将他忘却吗?”
  “有功不赏,这是违反天道的。”
  姚文治诸人纷纷点头:“娘娘说的不错,有功要赏,有过要罚。”
  现在大家都顺着慕太后的心思,此时确实不是触怒凤颜的时候。
  慕太后目光一闪,格外正色地问道:“那么,如何赏?”
  “这……”即便是此时最对陈凯之痛心的陈一寿,此时都踟蹰起来,现在情况还不明,急着赏赐,实在很不妥当。
  而且,慕太后为何只关心陈凯之一人,他心里乱糟糟的,忍不住道:“请娘娘明断。”
  “好。”慕太后压制着自己心里的悲痛:“既然你们不说,那么哀家就亲自来说,既然是赏,这陈凯之,他毕竟是国姓,他自幼失孤,可据他所说,他出自颍川陈氏,依着哀家之见,其他的赏赐,未免吝啬,那么,就索性将他归入宗室吧。”
  归入宗室。
  所有人的呆住了。
  还没听说过这样的赏赐的。
  倒是在开国的时候,太祖高皇帝有过几次赐姓,可那已是很久远的事了,可现在,却是将一个姓陈的人,直接归入宗室。
  要知道,大陈对于宗室的管理是极严格的,这宗室分为了宗室和宗姓。
  为了防止大陈的皇家子孙太多的问题,太祖高皇帝早就旨意,陈氏一分为二,五代内的亲,则是宗室,不但朝廷进行供养,而且给予优渥的地位,甚至皇帝可以依仗他们来治理天下。
  而五代之外的亲,则归入宗姓,所谓宗姓,只是陈姓罢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待,当然,往往因为祖上是宗室,多多少少会有余荫,可除了这些,就再无优待了。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避免了一个问题。
  这问题便是随着宗室的人口越来越多,若是人人都享受宗室的优待,那么这宗室滚雪球一般的发展下去,这还了得。就比如现在,宗室维持在三千人左右,这是五代内的亲,而这些人,是真正的天潢贵胄,有的入朝观政,有的在军中职事,有的在地方上开府,渗透进了大陈方方面面,却也成了稳固大陈的中坚力量。
  可大陈现在的宗姓有多少呢,根据户册的统计,有三十九万人,这些人,也都是太祖高皇帝之后,是自五百年前,太祖高皇帝在时,一代代的延续下来的血脉,若不如此划分,那么这些人也成了享受供奉的宗室,近四十万人,只怕早就将大陈的家底吃个一干二净了。
  因此到了现在,大陈许多人想起太祖高皇帝的先见之明,若没有这个国策,大陈只怕早已不堪重负了。
  陈凯之姓陈,且自称出自颍川,虽然他家的族谱已经不可考,不过想来也不是骗人的,因为天下宗姓何其多,实在没必要骗人,不过要从宗姓提升为宗室,这……显然有些不妥,这可是要新建黄册,入太庙的啊。
  就在迟疑之前,慕太后正色道:“此事,哀家就是想问问你们的意思,你们说罢,尽可以畅所欲言。”
  姚文治倒是开明:“老臣以为,此事无可厚非,陈凯之既是学候,文章又入天人阁,更为朝廷尽忠职守,想来,若是太祖高皇帝在天有灵,亦不会责怪。”
  他率先表态。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若是陈凯之还活着,他定是不敢同意的,可陈凯之已死了,人死为大,他也没有留下后代,所谓入宗室,并不可能享受到宗室的待遇,至多,也就是寻了他的骸骨,去皇陵周边的小陵墓里的安葬罢了,其他的,对朝廷不会有任何影响,而至于宗令府那儿,显然也无所谓,就权当是一次追封吧,又有什么关系呢?
  活人,是不能和死人计较的。
  何况慕太后现在心情沉重,实在没有反对的必要。
  一见到姚文治点了头,其他的学士也就不好违拗了,纷纷道:“臣等附议。”
  慕太后这才终于松了口气,自己的孩子,已是死了,无论如何,自己也该让他认祖归宗,现在他尸骸还未寻到,也不能冒昧的相认,可至少,自己先确定下陈凯之宗室的身份,宗室可以给先帝和自己一些安慰。
  她吁了口气:“那就命宗令府的府正来此吧。”
  慕太后的举止,十分奇怪,似乎对此十分急迫,生怕此事最后落空。
  张敬却十分明白慕太后的心思,他心里也难受的很,却不得不忍住,他心知太后是在为自己的孩子,将来的身后事做打算了,成为了宗室,才可以下葬在陵园,到时,甚至太后甚至可以令其安葬在先帝的陵墓附近,而至于相认的事,可以慢慢的来,只是接下来的葬礼,却是急不得。
  他忙是点头:“奴才这就去请。”
  过一会儿,宗令府的宗正陈武进来,这陈武乃是宗室中的辅国将军,他先行了礼:“见过娘娘。”
  他撇眼看到几个内阁大学士都在,心里不禁疑窦丛生,一般情况下,宗室的事,归宗令府处理,和内阁处理的政事全不相干,怎么突然在这个时候召自己来,有宦官将刘壁的书信传递给了他,他打开一看,却是身子一颤,随即眼眶发红,眼泪夺眶而出:“老祖宗,老祖宗……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天哪……”
  随即,他拜倒在地,滔滔大哭。
  慕太后冷冷看他:“修撰陈凯之,为护卫太皇太后而死,而今人心惶惶,正该奖励忠贞之士,唯有如此,才在此国难时让人知道,为朝廷尽忠,朝廷绝不会凉薄,你说是不是?”
  “是,是。”这陈武心乱如麻。
  慕太后又道:“哀家有意,让陈凯之列入宗室,你看如何?”
  “啊……”陈武面色铁青,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啊,他不禁道:“可是娘娘,陈修撰,已是死了。”
  猛地,他醒悟了过来,对啊,他死了。
  他既死了,人死为大啊,这个时候,若是自己反对,不但让太后娘娘不喜,也不免会被人背后戳脊梁骨,这般的不近人情。这毕竟只是举手之劳,陈凯之活着,这事难如登天,即便太后逼着自己,自己也绝不敢开这个先河,否则宗室们还不将自己撕了,可现在……却是大大不同,人都死了,而且陈凯之没有子嗣,答应下来,怕什么。他毫不犹豫道:“娘娘圣明,陈凯之十之八九,便是宗姓,定当是太祖高皇帝的后裔,如今他立下大功,生前更是文武双全,令人敬佩,臣以为,追赐其为宗室,实乃恰如其分。”
  慕太后心沉到了极点,却还是不禁松口气,心里似乎得到了一点点的安慰,她暗暗下了决心,先是追认其为宗室,等到时机成熟,再将这个儿子认下,无论如何,也不使这个孩子在生前受了委屈,死后还让人作践。
  “那么,你立即去预备银碟,将他收录入宗令府黄册,内阁这里,准备旨意吧,今日,就要颁布出去,昭告天下!”


第512章 大捷
  那陈武无奈,不敢怠慢,自是遵照着去办了。
  姚文治等人,只得告辞,眼下是多事之秋,他们自觉得太后还未冷静下来,接下来的事,怕是要从长再议。
  姚文治等人刚回内阁,交代待诏房草了诏,接着诏书颁发了出去,用不了多久,在这京师的西城门,已有快骑飞奔而至,这人的身后背着朱漆染了的竹筒,口里大叫着:“加急,加急……”
  凡有加急,说明定是最重要的奏报,洛阳人在天子脚下,但凡听到这种声音,便会自觉地让出道路,瞬间,这高喊加急的人便风驰电掣一般的飞马而过。
  哒哒哒……哒哒哒……
  到了通政司前,此人迅速的下马,门前的差役一见,不敢怠慢,并不拦他,而是火速地提过他拉住马的缰绳,紧接着,这人快跑着穿过通政司的几个仪门,口里大叫:“加急,加急,函谷关快马加急。”
  过不多时,便有人迎出,朱漆的加急奏报送到此人手里,此人则接力一般,飞跑至通政使的公房:“函谷关,八百里加急。”
  “拿来。”
  不久前送去的噩耗,已让这通政使大人头痛得很,他有预料,这等加急的噩耗,应当很快的还会接二连三的送来,他每一次出入宫禁将消息送去宫中和内阁,便觉得沉重得很,怕就怕看到了奏报之后,有贵人加怒在他身上。
  虽说通政司只是负责传达消息,可谁都不喜欢做乌鸦,都喜欢做喜鹊啊。
  他脸色冷峻,取了朱漆竹筒,将蜡封打开,这蜡封的函谷关关防大印确认无误之后,自竹筒里取出一扎牛皮纸。
  他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这一次,又是什么噩耗呢?
  太皇太后诸人被虏了去,已是震动京师了啊,满朝文武,俱都对此胆战心惊,若是再有什么噩耗,自己该如何交代?
  只是当他打开牛皮的手札,却是一呆,脸上的神色就像是见了鬼似的,接着直接一屁股的跌坐在了椅上,老半天回不过神。
  过了半晌,他像是想要确认什么似的,又拿着那手札来看,眼睛直勾勾的,一旁的书吏忍不住提醒道:“大人,大人……”
  他醒悟了过来,回眸看了这书吏一眼:“火速入宫,入宫。”
  通政司本就靠近宫墙,通政使握着手札,疯了一般的朝内阁而去,什么斯文形象也不顾了,直接气喘吁吁的狂奔到了内阁。
  刚到内阁的门口,恰好陈一寿出来,一见到他毫无规矩的样子,此时陈一寿也已是心烦意燥,忍不住呵斥:“做什么?这般毛毛躁躁的,一点规矩都没有了吗?”
  通正使一愣,随即拜倒道:“急奏,急奏,陈公,函谷关传来的捷报,大捷!”
  大捷……
  这个时候,能有什么大捷?
  莫不是函谷关那儿派出了兵马,截住了叛军?
  又或者……
  陈一寿方才还呵斥别人不晓得规矩,可一听之下,整个人却是急了,忙不迭地接过了手札,快速地取来看,这一看,也如那通政使一般,似见了鬼似的。
  随即,他匆匆的进入了内阁,边走边高呼道:“诸公……诸公……”
  各个公房,有人出来,陈一寿则脚不沾地,直接进入了姚文治的公房。
  “姚公,捷报!”陈一寿急不可耐,此时也顾不得什么规矩了,直接将奏报送到了姚文治的案头。
  姚文治皱眉,觉得陈一寿有些冒失,却还是耐着性子将这奏报拿起,一看之下,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是一封捷报。
  而且是大捷。
  乃是函谷关的守备所发。
  说的是太皇太后的车驾已至函谷关,不只是太皇太后和赵王平安无恙,最新的消息是,他们遭遇了叛军的袭击,两千多叛军精锐与护卫凤驾的勇士营进行决战,最终勇士营大胜,杀敌千五百人,俘获数百,贼将刘壁,亦是俘虏在军中。
  而勇士营……勇士营……姚文治看到了这捷报,顿时大喜,他是真正的喜出望外,若是太皇太后和赵王能够平安无恙,这实是再好不过了,眼前的一切疑难,都霎时间的消逝得无影无踪,这是天佑大陈啊。
  可再往后看,竟是说勇士营毫发无损,却令他一呆。
  他狐疑地抬眸,与陈一寿对视:“正文,你以为这捷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