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文豪-第6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余的兵马,各部抽调年龄合适的入京,统一操练,操练一年之后,再令其回到本部,本部再调军马至京师,如此轮替。往后招募的新兵,亦循此理。”他看了兵部尚书一眼,含笑着说道:“卿家可姓周。”
  “是,臣姓周。”周尚书道。
  陈凯之便轻轻颔首。
  “从今日起,你带着属官,暂且搁下手头所有的事,先去勇士营之中待一个月,将这勇士营操练、补给以及军制等事,先摸清楚,之后,再与勇士营的武都督一起参详出一份新军制的章程来,而今,是百废待举,凡事,都不可因循守旧,户政要改,军政要改,民政也要改,可要改,也不能操之过急,卿等而今身居高位,自该一切都以精兵养民为重,此事若是做的好了,我大陈,便可无往而不利了。”
  今日,陈凯之算是确定了一下未来的方针。
  军政肯定是要改的,而且勇士营以及济北那儿,也为接下来的改变提供了一个方向,甚至还提供了条件,激进的改革并不足取,所以才需要谨慎,可谨慎不代表继续这样糊涂的过日子。
  要改就得解决钱粮,钱粮从哪里来,暂时可以从济北拿出一点银子来,先勉力支持着,军民百姓,接下来都需安抚,暂时,也不必因为改革,而触动人的利益。
  这周尚书倒是一点脾气都没有,让自己去勇士营里呆一个月,想来殿下是想让他见识一下勇士营的运作,这等于是说,将来军政的事,还需劳烦他,虽然陈凯之这是破天荒的决定,他倒是欣然接受:“臣遵旨。”
  陈凯之见众人都没异议,便又看环视了众人一眼,呵呵一笑:“还有,朕和皇弟商议过,这禅让之礼,选在吉日开始吧,皇弟退位之后,本宫敕他为吴王,禅让之后,令其至勇士营操练,从一小卒做起。”
  陈凯之说着,眯着眼眸,厉声道:“不只是本宫这皇弟,天下宗室,无不以入勇士营为荣,往后无论是皇子或是王子,到了年龄,都该入勇士营操练,我大陈的宗室,不该混吃等死,也不该平白享受民脂民膏,要入军中,且不得得到优待,若是有一日,战死了,朝廷自有优待,可本宫希望都活下来,建功立业,捍卫我大陈社稷。”
  陈凯之站起,大袖一挥,便徐徐说道:“想想看,一个杨氏,竟可祸国如此,可宗室数十万,竟是对她无计可施,这是什么缘故?归根到底,并非是她智谋如何过人,而是因为她看穿了,大陈的宗室,大多养尊处优,因此才敢如此肆无忌惮。既如此,那就从军,去立功,去立业。”
  众人大吃一惊。
  陈凯之这个决定,倒是有些过了。
  这宗室皇子和王子们若是都进了军队,岂不是乱套了,难道殿下就一点戒心都没有,不担心这是将宗室们养成老虎……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巴不得将宗室们养成猪,这样能巩固皇权。
  而陈凯之却是反其道而行,自然,陈凯之自会有自己的措施,防范这一点罢了。
  赵王陈贽敬顿时反应了过来,立即道:“臣的幼子,恰好适龄,愿令其去勇士营磨砺。”
  他倒是表态的很快,因为他信得过陈凯之,一个能将太皇太后都扳倒的人,肯定他的过人之处,所以赵王是支持陈凯之的做法。
  陈凯之颔首点头:“且先等兵部尚书拟出章程吧。”
  一场会议下来,虽没有议出什么事,却是确定了未来的方针。
  三日之后,禅位大典在宗庙中举行,陈凯之穿着衮服,头戴梁冠,腰间依旧系着宝剑,正式登基。
  登基大典之日,百官来贺,其中的繁文缛节,却是不少。
  待好不容易典礼结束,一封快报却是传来。
  陈一寿亲自捏着快报,抵达了乾宁宫,在乾宁宫这里,他竟发现吴王陈无极竟也在,陈无极褪下了衮服,却穿着一件军服,显得神采奕奕,另一侧,竟是晏先生等人也已到了。
  陈凯之笑吟吟的看着陈一寿:“陈卿家,朕方才收到了姚文治的辞书。朕打算明日下诏恩准,这内阁首辅大学士,就请陈卿家来做吧,除此之外,朕的皇叔陈义兴入阁,专司军政以及宗室事务;除此之外,蒋正贤、杨彪二人亦入阁,一人负责文教,杨学士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敕其为济北府都督,专司济北府商政。”
  “至于晏先生,晏先生敕为太子太傅吧,虽然现在朕还没有儿子,可往后,这皇子的教育,便拜托晏先生了,晏先生为朕参谋大事,随时都要入宫,亦以内阁大学士的名义,在宫中行走。”
  陈一寿显得意外,最意外的是杨彪的任命,这些大学士,显然都有陈凯之重要的差事,所以说穿了,他们是不负责进行票拟,想来也难在内阁里办公的,不过是以内阁大学士的名义办事罢了,尤其是这杨彪,名为济北都督,这济北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府,居然还需内阁大学士的人兼任着来办差,格局之高,可谓罕见,即便是眼下的京兆府尹,和内阁大学士,那也是天差地别啊。
  陈凯之此举,自然是有意为之,贸然推行新政,是不妥的,济北那儿,恰好可以开天下之先河,现在自己成为了天子,济北就拥有了足够的腹地,将来的革新将会加快,坚持工商为本,就必须得有一个能够总览全局,且对济北事务了然于心的人前去独当一面。
  杨彪有内阁首辅的经验,对政务得心应手,而且又对济北的工商情况最是了解,让他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前去推行改革,最为合适。
  陈一寿朝凯之颔首点头:“谢陛下。”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一脸不安的样子,“只是……陛下,关中来消息了。”
  陈凯之笑了笑,看陈一寿的表情也知道不是好消息,不过他并不急,而是徐徐开口说道:“念来听听。”
  陈一寿没有打开奏疏,因为奏疏他已看过了,这样的消息可以说是糟糕透了,可是他不得不报,因此他咽了一口唾沫,淡淡开口道。
  “关中杨氏已推孟津郡王陈艳义为帝,宣称陛下……乃是伪皇子,口称,要讨伐陛下,并下文各州,要各府各镇,兴兵随伪帝陈艳义一道讨伐……”
  对于这一点,陈凯之似乎面上没有太多的波动,这关中的杨氏经营了这么多年,怎么会轻易放弃呢,自然是会想尽办法来对付自己的,因此他并没觉得意外,整个人显得很平静。
  晏先生在一旁竟也不恼,觉得这杨氏简直不要脸了,找一个姓陈的人就可以造反?因此他不禁皱着眉头,冷冷道。
  “这一点,陛下和老夫,早已想到了,杨氏虽是苟延残喘,可在关中经营多年,那里,充斥着他们的党羽,他们寻了个宗室,在关中自立,也就并不奇怪了。”


第868章 四海之内
  不但自立,竟还捧出了一个皇帝。
  而关中关隘重重,关隘之内,又有沃野千里,本就是大陈最重要的粮仓,他们拥兵十数万,还拥立出了个孟津郡王,这……显然已成了陈凯之登基以来,一个最棘手的问题。
  倘若放任着不立即解决,那么天下的臣民,会如何看待陈凯之这个新天子呢。
  身为皇太子,拥有高贵的血统,继而能够克继大统,而今身为天子,即便是选择了怀柔,团结了大多数人,可是在遇到这巨大危机面前,若是陈凯之不能立即处置,那么,更多野心勃勃之人,便会蠢蠢欲动。
  现在出来一个孟津郡王,那还有其他的王呢,若是有野心,指不定也是自立为帝了。
  这世上,皇帝可不是这么好当的,做傀儡容易,庸庸碌碌,万事不理,也容易。可要给天下臣民们足够的信心,让天下的臣民死心塌地,继而拥护陈凯之推行改革,甚至在将来,四处用兵,这都需要陈凯之给天下人足够的信心。
  面对这件棘手的事,陈凯之便没显得多忧愁,也没太多的情绪,只是看了众人一眼,便淡淡开口说道。
  “这样说来,若是不能及时平叛,只怕这人心就要思变了。”
  “正是。”陈一寿却没乐观,而是忧心忡忡的道:“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而陛下初登大宝,身为九五之尊,大陈境内,竟有人敢拥立宗室……现在天下人都在看着陛下呢。”
  陈凯之轻轻颔首,这是赞同他的观点。
  陈一寿见陈凯之并没打断自己,而是让他继续说下去,他并没了顾虑,又继续说道:“何况,内阁之中……臣和苏学士也商议过,我们一致认为,关中自立,已是噩耗,而更可怕的却是,关中靠近关西之地,与大凉接壤,而向南,则是汉中,又与蜀国相连,此既是我大陈最重要的粮仓,更是四战之地,此时杨氏已走投无路,一旦急了,甚至可能外联大凉和蜀国,而今我大陈初定,各国怕都有觊觎之心,若是关中向大凉或者蜀国臣服,难保……大凉和蜀国不会借此机会牵涉其中,到时,就不只是平叛,甚至可能引发国战。”
  陈一寿眯着眼细细给陈凯之分析起来:“大陈乃是四战之地,北接大燕,南连楚、越诸国,一旦出师不利,大军不得不耗费在关中之地,那么,倘若各国受利益驱使,若是群起而攻之,到时四面楚歌,才是最坏的结果。”
  说着,他的目光里透着几分担忧之色,眉头也是皱了起来。
  “所以,应对关中杨氏,不但要胜,而且急需速胜,战事拖得越久,便是最可怕的结果。”
  “兵部上一次,说是征发二十万大军,三十万民夫,便可平定关中。可在老臣看来,只怕还不够,既要胜,还需速胜,若要进兵,就必须颇函谷关,而这函谷关,实乃天险,便是使用火炮,怕也急切之间,难以攻打,没有足够的兵马,实难一时之间撼动。只怕,朝廷需征发三十万之众,以勇士营为前锋,为保障军中所需,又需征发民夫五十万……”
  陈凯之皱眉,这来来去去,岂不是要将兵八十万。
  何况,一旦如此大规模的作战,需要多少的准备时间?
  各个部队,拼凑在一起,期间又需如何磨合?
  数十万民夫征发起来,自己才刚刚下定了与民休息的大政,现在却如此劳师动众,所调用的人力物力,俱都是天文数字。
  这个时候根本不适合发动这么多人。
  陈凯之略微沉吟了片刻,便朝众人徐徐说道;“勇士营,或许足够。”
  陈一寿却是连忙摇头。
  “勇士营固然勇不可当,可人数毕竟太少,何况,函谷关关墙厚曰十数丈,即便火炮,亦难撼动,而城上,又布置了无数的机弩,陛下,此乃天下第一雄关,非比寻常,此战必须做到必胜,倘若进兵出现了阻碍,或是遭遇了哪怕一丝挫折,都可能倘引发天下动荡,毕竟,陛下是初登大宝,实该小心为上。”
  陈凯之倒是认同陈一寿的话,不是对他没信心,而是这个地方属于要塞。
  十几丈厚的城墙啊,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相当于三十米,三十米里头,全是砖石,这已形同是一座山了,以现在火炮的威力,怕是轮番轰炸个十天半月,怕也没什么用吧。
  原本这里,乃是大陈的西大门,一个不可缺少的要塞,谁料,现在却成了阻碍陈凯之平叛的绊脚石。
  杨氏实力尚在,他们在关中经营这么久,即便能破函谷关,可要收复关中各府,单靠勇士营这点兵力,怕也是不够的。
  说穿了,勇士营是精兵策略,现在虽有六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