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文豪-第6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上苏芳等人的严惩,在这心有余悸的心情之下,几乎所有人都已收了心思,眼下对他们而言,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
  既然如此,那么陛下的心思,就成了所有人揣测的方向,自然是所有人都想着济北看看。
  好在,陛下的心思并不难猜,此时谁都明白,陛下现在心心念念的只有一处——济北。
  嗅觉灵敏之人,早已预想到,济北将成为决定未来前途的重要关节。
  因此,赵王府在当天夜里,便已是车马如龙,想要随赵王前去济北之人,可谓是门庭若市。
  这陈贽敬自成为阶下囚之后,即便重新封王,这样门庭若市的时候,却早已罕见了,而今日这般,倒足以让人看出世情,使人生出感慨之心。
  可见这世上趋炎附势的人有多少,简直每个人几乎都是如此的。
  不过世间人情冷暖本如此,夫妻都能在临难的时候各自飞,何况这种官员呢,自然是那种势利眼的。
  这些赵王很清楚,感叹的同时,他也很感激陈凯之对自己的期望和信任。
  两日之后,一份名册便落在陈凯之手里,名册的人数,远超陈凯之的想象,原以为是三五百人,谁料竟是一千二百多人。
  陈贽敬倒是不敢隐瞒,在文楼里,行了礼,苦笑的摇头,如实相告。
  “陛下,这两日,到处都是有人登门拜访,那些年轻的官员,宗室和功勋的子弟,臣已尽力的拒绝了,只是……”
  陈凯之颔首点头:“朕明白,定是许多人,想要拒绝,也拉不下面子,其实这没什么妨碍,多一些人,没什么不好,反正此去,朕也不打算让济北那儿如何招待,一切都是从简,人数虽多,想来也不耽误济北那儿什么,你不必自责,这些人,朕俱都准了。”
  陈贽敬松了口气,他哪里想到,陈凯之本就是抱着漫天撒网去得,陈凯之如何指望,所有去得人,都能真正去观察和做到真正的考察,十个人里,有五个人用了心便不错了,而这五个人中,能渐渐从济北那儿得到什么体会,接受某些新的理念,可能有两个就不错。
  所以陈凯之巴不得去得人多一些才好,这些人,无一不是大陈的未来,非富即贵,多去去,没什么不好。因此这附和他的意思,他朝赵王徐徐开口说道。
  “皇叔尽快成行吧,还是那句话,一切从简,有什么事,快马报朕。”
  陈凯之呷了口茶,等这陈贽敬告辞,方又将思绪拉了回来。
  因为在此刻,陈一寿和锦衣卫指挥使曾光贤俱都在此。
  曾光贤是自己前来请见的,这个时候自然是重要的消息回复吧。
  陈凯之抬眸看了他一眼,便淡淡问道:“曾卿家,何事见朕?”
  曾光贤看了陈凯之一眼,随即道:“臣已奉旨,命人前去打探了,虽然海外,只怕想要探听到消息,怕是需耗费不少时日,可锦衣卫已在关中,审讯了不少杨氏的族人,得到了一些讯息,特来禀告。”
  这曾光贤显然知道,陛下对杨家的事依旧上心,所以稍有风吹草动,便赶了来。
  陈一寿看了看,知道曾光贤要禀告的乃是机密,便含笑朝着陈凯之笑道:“臣……告……”
  陈凯之摇摇头,朝他摆了摆手。
  “陈卿家留在此,也听一听吧。”
  陈一寿便颔首点头。
  曾光贤见陈凯之并不忌讳陈一寿在,便随即开口说道:“杨家那儿,其实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杨太公已死了,知道他还活着的人,怕除了太皇太后和那杨琛之外,再没有了。不过此二人俱都已伏诛,所以要从中找出蛛丝马迹,实是千难万难。”
  他说到这里,咳嗽了一声,随即又道:“只是,那杨家人,却也有极少的人,对杨太公假死之前的事,多少知道一些,臣便是从中搜罗杨太公假死之前某些蛛丝马迹,渐渐的了解了一些事。”
  这杨太公的行事,实是可怕,连杨家的族人,几乎都瞒着,可见这人平时是如何的小心。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里几乎没有谁可以得到他的信任,所有人他都隐瞒着,这样的人是何其的可怕。
  因此曾光贤说出这些的时候,陈凯之倒是有几分隐忧,这样看来,想真正得到一些有价值的讯息,只怕并不容易,恐怕很难知道这位杨太公的其他事情了。
  陈凯之沉吟了片刻,便淡淡说道:“卿家还是开门见山吧,朕想知道,你们得到了什么消息。”


第901章 真相
  曾光贤颔首点头,随即打起精神:“陛下,关中杨家,大致查出一件极有意思的事,这杨太公平日深居简出,平时都在杨家一处院落里独居,平时也不见外人,只有一个老仆伺候着,即便是有外客,也是不见。对外,他只是宣称自己身体有所不适,何况,他性子本就孤僻,府中上下之人,本就对他敬畏,自然无人敢质疑什么。”
  “不过嘛,在这杨家里头,有一个叫杨恒之人,此人因是杨琛之子,在杨家里头,颇有地位,当初杨太公,至少表面上也对他很是疼爱。自此,也养出了他骄横的性子。”
  “他在府中,无人能惹,最爱率性胡闹,不过,锦衣卫自他的口中,倒是得出了一个有意思的事,臣刚才说了,杨府之内,平日没有人敢靠近那杨太公的院落,只是有一次,这杨恒却率性,偷偷的潜入进去,原本,他不过是玩笑而已,可进去之后,却发现,在那杨太公的院落里,竟还有人……”
  “还有人?”陈凯之道:“不是说这杨太公一人独居在那里,只有一个老仆照料吗?那么,还有什么外人?”
  陈凯之突然觉得,事情到了如今,已愈发的有意思起来。
  “这才是其中最古怪之处。”曾光贤点点头:“杨恒看到的,是一个胡人,不,更像是西域人,黄发碧眼,披着黑袍,他觉得有趣,却是不慎,制造了声响,似乎引起了警觉,于是他忙是匆匆的溜了出去,可似乎杨太公因为有人潜入,为此大怒,所以责令府上,好生的查了一次,以至这府上鸡飞狗跳,被打死了好几个家仆,以至这杨恒也被吓唬住了,不敢声张。”
  胡人……黄发碧眼……
  陈凯之默默记在心里,不过他心里却又想,若只是胡人,何以是黄发碧眼呢,假若黄发碧眼倒也罢了,最重要的却是,杨太公每日关起门来,不愿和人打交道,定是需要谋划大事,这等事关利益根本的大事,他连其他人都信不过,又为何会相信一个黄发碧眼的家伙。
  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个人,杨太公对他深信不疑,又或者,杨家的所有事中,这个黄发碧眼的胡人都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曾光贤又道:“更为有趣的却是,杨太公年纪老迈,原本最爱吃的,只是小粥和糕点,可有些时候,他在院落里独居时,臣查过杨家膳食的一些记录,却发现,有时,会命人杀牛宰羊,烹饪出牛羊肉,送进院落里去。”
  陈凯之皱眉。
  若是羊肉,倒也罢了,这时代长安和洛阳,大多不喜吃猪肉,因为此时的猪肉尚未养殖时进行阉割,所以总会有一股嗖味,何况,现在铁锅也没有流行,所谓的烹饪,更多得是将食材放于瓮中进行烹煮,猪肉的味道……并不好。
  所以无论是长安还是洛阳,都爱吃羊。
  可这牛肉,却不同了,牛是最重要的耕作畜牧,所以一般情况之下,朝廷是禁止杀牛的,而一般牛老而死的牛大多肉质并不鲜美,所以并不为人所推崇。
  虽然对于杨家这样的人而言,即便是吃上鲜嫩的牛肉,似乎也没什么障碍,不过社会风气,却早已形成,以至于大家对牛肉,除非有特殊癖好,否则断不会喜爱。
  而这杨太公这样的年纪,如何接受得了牛肉呢?
  陈凯之顿时想到了那个胡人,随即又道:“杨家在海外,做什么生意?”
  曾光贤道:“一直以来,杨家都做海贸,这是源自于两百年前,文皇帝的禁海之策,以至寻常的百姓,不敢出海,因此偶有一些出身富贵之家之人,却可以凭借着这层身份,扬帆出海,牟取暴利,杨家也为此,积攒了许多年的财富,据说在数十年前,杨家的船队,一年下来,便可盈利数十万两纹银。”
  一年便有数十万两纹银……
  这绝对是一个可怖的数目,要知道,杨家可是经营了两百年啊。
  曾光贤又道:“可自从太皇太后入宫,杨家便决定,不再进行这场营生了,至少表面上,不再做了,海外的船队,似乎也和杨家再无关系,所以关于海贸之事,便再听不到什么动静。杨家人的招供是说,自从太皇太后入宫,杨太公认为既是皇亲国戚,岂可首先抵触禁律,因而,便命人将海外的买卖和与杨家剥离开。”
  陈凯之冷笑:“杨家查抄出来的钱财,也不过是数十万两纹银是吗?”
  “是。”曾光贤道:“具体的数字,还需计算,可大抵,理应是这个数目。”
  陈凯之淡淡道:“两百多年来,俱都靠着这个,牟取暴利,何况杨家本就是关中豪族,拥有无数的土地和田产,足够他们开销,那么这通过海贸挣来的银子,在哪里?这可是一笔天文的数字,至少也是数千万两纹银,甚至,可能比朕想象的还要多得多。”
  曾光贤道:“臣会继续查下去,关中那儿,臣……”
  陈凯之笃定的摇摇头:“不会在关中,所谓狡兔三窟,何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杨家虽是豪族,却也不傻,怎么可能将这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何况,这本就是一笔靠杨家特权和犯禁才得来不义之财,他们怎么敢,藏匿在关中呢,十之八九,银子俱都在海外,而杨家在海外数之不尽的钱财,还有不少杨氏的嫡系子孙,怕也大多都在海外,在这海外,一定有一处他们盘踞之地,朕现在越来越明白了,杨太公的诈死……”陈凯之突然眼眸里掠过了一丝冷光:“立即带人去关中,到杨家历代家主的墓园,将他们历任家主的墓俱都挖开,对外就说,杨氏犯逆,活人不可免,逝者亦要开棺戮尸,你亲自去。”
  曾光贤一愣,却忙是道:“臣遵旨。”
  他知道陈凯之对此事极为看重,也不敢犹豫,立即告辞而去。
  陈一寿旁听,自始至终,都没有发表什么意见,直到曾光贤走了,陈一寿方才看了一眼:“陛下,单凭船队,便可以每年有数十万两银子的财富吗?”
  陈凯之一笑:“恐怕不只这一点,以杨家的手笔,可能更多。”
  陈一寿叹了口气:“当初之所以海禁,说起来,老臣在翰林院文史馆里,查阅过相关的资料,倒还记得,两百多年前,文皇帝在位的时候,是左御史杨琳查出了一桩钦案,其实当年,倭人也对大陈骚扰的厉害,不少倭人盘踞在海外,袭击我大陈的海疆,杨琳却查出,有许多大陈的海商,竟是勾结了倭寇,给予他们资助,使山东以及江南深受其害,文皇帝得知之后大怒,连下七道旨意,责令各地的州府查办海商,而这杨琳趁此机会上奏,要求海禁,至此,文皇帝又下旨意,要求片板不得下海,至此之后,海禁之策,日益的便严厉起来,朝廷只允许官府和各国的海贸生意,譬如陛下当初的济北,是不允许私下进行海贸的,却需各国的官船之间进行买卖,而且,若陛下没有互市的特权,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陈凯之颔首,道:“听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