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匡扶后周(张建邦)-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遵谟一道回家。

    看着站在大门口微笑的董宗本,董遵诲突然发现父亲的头上居然有些花白。父亲不过是四十三岁,却操心于政事,更时时为自己在沙场上的安危而担心。父亲是宁折不弯的脾气,却为了自己低下头来求人,不仅多次给姑父冯道写信,还拜托他的旧日同僚对自己多多照顾。如果没有父亲在背后的默默照顾,自己怎么会在二十一岁就当上正六品的官员呢?!

    自转世以来,董遵诲对自己的母亲很快接受,对自己的父亲却一直敬而远之。如今看着消瘦了许多的父亲,董遵诲一下子就将自己在现代的父亲和眼前的董宗本重叠起来,他猛地往前冲了几步,跪倒在地:“儿子不孝,让父亲您担心了!”

    董宗本看着懂事的儿子,开怀大笑:“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快去拜见你的母亲,她这段日子老是念叨你,真有些烦人。对了,厨房里做了你喜欢的红烧鲤鱼,一会咱们爷俩喝两盅……”

    ;

正文 第188章 回家完婚(下)

    董宗本、董遵训、董遵诲三人皆出仕为官,族人多有依附。董宗本是先帝刘知远的心腹,刘知远驾崩以后,他却依然稳坐随州刺史之职。刘承祐登基后对于先帝老臣多加封赏,董宗本不但得到了大笔封赏,还负责监管申州军政,权力涨了一大截。前不久新帝登基开春闱,董宗本的长子董遵训与好友王朴等人全都中了进士,为翰林院编修。董遵诲的次子董遵诲如今也是堂堂正六品官,有着昭武副尉的官职,手中掌控一军人马,也算是年轻有为。

    而且此次董遵诲是与高怀德的长女结亲,人家高怀德如今是忠州刺史,他的父亲高行周更是天雄军节度使!所以董遵诲的婚事,可是如今随州乃至山南东道规模最大的一件喜事。

    因为路程相对遥远,高怀德便携带女儿及家人,押送着大批陪嫁物品来到了随州,买下了一处宅邸落脚,并将这一宅邸的地契作为高桂英的陪嫁。

    十二月二十二日,是董遵诲和高桂英结婚的大好日子,黄历上说大吉、宜婚嫁。董遵诲换上一身绿色深衣(六品以下官员以绿色青色官衣为主),骑上一头高头大马,率领鼓乐队、仪仗队、彩车等,一路吹吹打打来到了高怀德刚刚购置的府邸。

    此时高家早就用三升粟填臼、席一张覆井、枲三斤塞窗,又在窗户上放了三支长箭,以驱鬼辟邪。高桂英老老实实待在家中,第一次认认真真地梳洗打扮。

    董遵诲来到她的窗前,同样认认真真地念起催妆诗来:“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面上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念完催妆诗后,又撒了大笔的银钱,将守在这里的小孩子们哄得高高兴兴。

    这时高桂英头戴帷帽,在侍女的搀扶下,从屋子里走了出来。两人一起拜见高怀德,高怀德便依着旧例对高桂英说了几句在婆家遵守妇德的告诫,又忍不住低声对董遵诲说道:“道安,要善待我家桂英,永远别让她伤心!”

    平日里大大咧咧的高桂英这时也哭了出来,高怀德亲自放下一个马鞍,让高桂英从上面跨过,以表示家人祝她在去婆家的路上一路平安,顺利到达。

    董遵诲牵着红绳,引着高桂英走出门来,将上车用的引手绳递给了她,并照顾她上车。等到高桂英坐好以后,董遵诲按照礼官的吩咐,亲自驾驶马车,往前走了几步,待车轮转了三下以上,这才将马车的缰绳交给车夫,自己上马在头里领路。

    高家陪送的嫁妆足足装了十辆大车,除了金银首饰,还有漂亮的布匹,甚至还有数千亩土地的地契。这些都用精致的木匣盛好,却不关紧,用金锭压住边角,故意显露出来。

    沿途人山人海,不时有人上前讨喜钱。幸好随州厢军全部动员,维护治安,这才没有出了践踏事故。王政忠早就回到了随州,提前在**上放话,让大家守规矩。随州所有的小偷、人贩子、**等自发地组织起来,维护社会治安。而董遵诲的五百精锐,也个个身穿新衣,腰佩长刀,钉子一样站在道路两旁,让百姓们不敢逾越。这一天,随州门不闭户,路不拾遗!

    不久到了董家府邸,董遵诲先行下马,带着高桂英从正门而入,拜见公婆、列祖列宗及观礼宾客。然后一对新人沃盥,也就是洁手洁面;而后对坐,男西女东,取阴阳交会的说法。

    古代婚礼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共牢而食、合卺而饮”上。此时董遵诲与高桂英对坐的中央,放着一个几案,上面摆着三道饭食,居中者为少牢,两边还摆着黍、稷两道主食。

    两人在众人之前,端坐于此,听着礼仪官的介绍,将桌上的食物各尝了少许,完成进食。接着又有侍者上前,为董遵诲两人斟酒。这酒可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漱口,一共三次,称为三酳。前两次用爵,后一次用卺。两人如同牵线木偶一般完成这些程序,然后互行揖礼。终于礼成,结为夫妻。

    结束这些仪式之后,董遵诲与高桂英携手走进新房,坐在床上,男右女左。此时一大群子女双全的妇人上前,开始洒金钱,钱都是崭新的六铢钱,上面刻有“长命富贵”四个字样。

    等结束了这个仪式,妇人们纷纷退下,新房中只剩下董遵诲和高桂英两人。董遵诲连忙下床,驱散门口挺热闹的众人,将新房的门闩插牢。

    等他转过头来,却发现高桂英低着头在床上乱翻。董遵诲很是纳闷,走上前来,就见床上铺了一大片红枣,被子里也塞了不少,意味着早生贵子。高桂英找一个吃一个,吃得兴高采烈。

    董遵诲不由得失笑,他走上前来对高桂英低声说道:“桂英,该歇息了。”

    高桂英早年丧母,她的几个侍女也都是未婚女子,根本不知道男女之事。按理说出嫁前父母应该对新妇有些教育,可他的父亲高怀德哪里能想到这事?!

    迷迷糊糊的高桂英听董遵诲说要歇息,便抬头看着窗外的太阳说:“太阳还没落下呢,也太早了吧?再说了,床上怎么就一床被子,这可怎么睡?对了,夫君能不能出去一下,我先换下这嫁衣来……”

    董遵诲笑着说道:“嫁人之后,你在我面前换下就是了,谁家夫人还背着夫君换衣服?”

    高桂英一听也有些道理,不过总是有些不习惯,羞红了脸,慢慢脱下外衣,露出里面的白色中衣,隐约还可以看到那大红的肚兜。

    董遵诲哪里还忍得住,一个饿虎扑食就扑到了高桂英身上,双手就占据了高桂英胸前的高耸之处。

    高桂英又羞又怒,正要反抗,却被董遵诲突然亲了一口,顿时浑身发软,不由得倒在了床上。很快,中衣、肚兜都被抛到了地上,就听见床吱吱呀呀响个不停……

    ;

正文 第189章 计退南唐(上)

    再说南唐,前些日子舒元和杨讷两人从河中府乔装出城,携带李守贞的求救信件,走小路前往南唐求援。两人在向南唐出示信件之后,就翩然离去。

    他们两人倒是轻松了,南唐方面却犯了愁,有大臣建议立即出兵的,有将军却说要等待时机,大家讨论来讨论去,严重耽误了时间。等到谏议大夫查文徽、兵部侍郎魏岑好不容易说服众人、同意出兵的时候,李守贞的河中府却已经被郭威平定。

    南唐皇帝李璟顿时犹豫,不敢发兵。查文徽却向皇帝进言道:“陛下,如今汉朝虽然平定了李守贞的叛乱,但是损失也比较大,加上还有王景崇等人作乱,汉朝的主力部队肯定无法南调。只要陛下下定决心,凭借咱们军队在人数上的优势,肯定能趁着汉朝虚弱的时候,攻下一片地盘,既扩大了我国领土,也提高了咱们的实力。即便不攻取中原,也能够轻易自保。可如果咱们现在什么也不做,等到汉朝平定北方叛乱之后,肯定会对外用兵。而他们不敢得罪势大的辽国,就会对咱们大唐用兵。到那个时候,咱们想要后悔也来不及了!”

    李璟觉得有几分道理,便听取了他的进谏,决议出兵。李璟任命李金全为北面行营招讨使,任命清淮军节度使刘彦贞为其副手,又任命查文徽为监军使、魏岑为沿淮巡检使,率领五万人马,对汉朝发动进攻。

    正当李金全派出大批探子探查汉朝南部虚实的时候,有人传来了董遵诲大婚的消息。李金全立即上奏朝廷,请求攻击随州。他提出目前攻击随州的几点优势所在,第一,随州并不是复州、安州等汉军传统重兵聚集地,只要对其周围加以牵制,就不会有军队增援;第二,随州刺史董宗本忙于筹集儿子婚事,不会对周边多做侦察;第三,随州无知名大将,且兵力相对薄弱,不过两千五百人而已。

    众人纷纷赞同他的判断,于是一同署名上奏。李璟同意了李金全的奏章,命令他立即出兵,进攻随州。

    其实李金全下定决心攻击随州的原因还有一点,他本是后晋的安远军节度使,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光复安远、荣归故里。而拿下随州之后,安远就处在后唐的包围圈中,甭管有多少汉军驻守,也会被慢慢蚕食!

    十二月二十二日,就在董遵诲结婚的那一天,李金全誓师出发,向随州进逼。十二月二十四日,部队越过边境,进入后汉境内。十二月二十六日,李金全率部攻克防守松懈的申州,威逼随州!

    同日,杨光义接到消息,立即向刺史董宗本示警。董遵诲也顾不得欢度新婚蜜月,与父亲董宗本一道来到了兵营。

    杨光义指着舆图,对众人介绍道:“刚刚我接到消息,南唐刘彦贞所部正在淮河一线发动攻击,得到了当地盗贼的投效,攻势甚猛;而魏岑所部正在骚扰安远、郢州,一刻不停。这样一来,起码短期之内,我随州并不能得到附近州县的增援。而如果向中央求援,等到援兵到达我随州的时候,估计李金全已经攻破随州城防多日!”

    董宗本皱着眉头问道:“南唐各部有多少兵力?李金全在申州之战有无损失?现有多少兵力?”

    杨光义苦着脸说道:“此次南唐出兵五万,其中刘彦贞所部约有两万人,魏岑所部约有一万五千人,而李金全所部约有一万五千人。在攻克申州之后,李金全立即招收当地破落户补充军队,目前兵力已升至一万八千余人!”

    董遵诲皱着眉头问道:“咱们随州城里有多少士兵?”

    杨光义立即回答道:“目前城中有守军两千五百人,大多是青壮,加上大哥带回来的五百人,共有三千士兵。如果据守城池,也能坚持一段时间……”

    董遵诲摇了摇头,“不能据守城池,现在兵力是一比六,如果打城池攻防战,对方只要四面围攻、日夜不歇,迟早能击破我军的防守!何况现在正是快过年的时候,百姓们捧着一年的收成,都缩在家里过冬。如果咱们全军退入城中固守,附近的百姓就会被李金全强制搬迁,那咱们随州就会元气大伤,即便侥幸守住城池,明年这元气大伤的随州城也会被李金全一举攻下!”

    董宗本点了点头,“不仅如此,我随州守军中约有半数以上士兵的家眷都在城外,如果敌人以他们的家眷为要挟,说不定有人就会背叛随州、调转枪头!”

    众人连连点头,强制将所有守军的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