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匡扶后周(张建邦)-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宗本得意地笑了,“不如此怎能让他心灰意冷,怎能让他暗自心伤?!要知道他可是从开封府来的,见过不少大世面,不仅有野心,而且他的野心并不小!只有如此处置,让他心灰意冷,道安你才有收服他的机会!”

    “收服?”董遵诲更是惊讶,老爹,你这是准备让未来宋朝的皇帝给我当小弟啊,厉害啊!

    董宗本笑着说道:“我刚刚收到消息,赵匡胤在街上被妇孺们痛骂,狼狈地离开了。现在应该已经回家了,该是你充满诚意去跟他谈心的时候了。我听说你最近也在关注赵匡胤的恢复情况,是不是也有次打算啊?”

    董遵诲有些不好意思,“父亲,我只是觉得那赵匡胤敢打敢拼,是个猛将的料子,所以就想和他结个善缘。总觉得他这样的沙场悍将待在巡防营里有些个屈才,这才孟浪行事,让父亲见笑了。”

    董宗本高兴地说道:“你有这想法为父高兴都来不及,哪里会见笑?!现在这个乱世,你大哥这样的文人很难出头,官做得越大,跌得也就越惨。毕竟世上只有你姑父冯道能够安然度过这么多次惊涛骇浪,像你大哥这样死读书的哪有这种水平?!当兵吃粮做将军,这是最容易出人头地的,赵匡胤这次被我压制住,像他这样的猛将以后必定会有发达的机会,只要这次我儿收服了他,以后他立下的战功越大,你得到的好处就越多!说不定,咱们董家第一位太尉、同平章事,就是你董遵诲董道安呢!”

    董遵诲看着悄悄为自己谋划前程的父亲,想起来了自己转世前那个为自己戒酒、六十来岁还出去工作的父亲,两个人的身影慢慢重合在一起,董遵诲的眼睛也湿润了。

    董宗本拍拍自己爱子的肩头,“别哭哭啼啼做女儿态了,快去收复那赵匡胤!”

    不过两人都没有想到,这一番谋划全都成空。

    赵匡胤越想越觉得自己遭受猜忌,越是喝酒越觉得那刘丰收、范建所言甚是,而刘丰收等人喝多了酒,也开始对赵匡胤破口大骂起来,并且以侮辱赵匡胤家人为乐!

    赵匡胤现在才二十一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他哪里受得了这么多恶气。于是在刘丰收等人离开酒肆之后,赵匡胤悄悄跟上,在角落里偷偷扼死刘丰收,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而后赵匡胤悄悄离开随州,出走复州……

    -WWW*69ZW*COM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正文 第55章 高从诲的野望

    

    董遵诲在赵匡胤的宅院外面等了好久,直到月上柳梢头,他的视野里也没有出现赵匡胤的身影。董遵诲连忙派出护卫们打探,等到深夜才从南门守军那里得知:赵匡胤在入夜前就离开了随州城,据说是去复州探亲。

    复州是王彦超的地盘,董遵诲隐约记得这王彦超是赵匡胤老爹赵弘殷的旧部,看来这赵匡胤是跳槽了。你丫以后都开创大宋了,怎么现在这么沉不住气呢?这样一来,我父的苦心也得不到你的理解,大家还以为我们故意排挤你呢!

    既然事情已经这样,董遵诲也不再后悔。反正赵匡胤以后是投靠了郭威才发达起来,自己等发展一段时间,也去郭威帐下混混。反正义社十兄弟我已经交接了三个,剩下的几个俺也得努力努力,不能便宜了你赵匡胤。

    董遵诲不再想这些事情,他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抓紧时间训练部队。别看着与王令温关系趋于缓和,要是没有一支强力的部队镇守,那这和平也只是泡沫而已。现在夜色已深,正是夜间训练的好时机啊!

    就在董遵诲忙于训练部队的时候,荆南的高从诲却在发脾气。荆南也就是南平国,乃是五代十国中最小的一个国家。而且也没有多少精兵,不过因为它所处的地方乃是交通要道,过去各地区向中央政府进贡,只要经过荆南,高季兴、高从诲父子就会截留使者,掠夺财物。请记住我们的网址如果事情不暴露,那高氏父子就高高兴兴躲在江陵府中数钱;如果事情暴露了,对方指责或者发兵攻击,高氏父子就立马归还财物,说些赔罪的好话。对方既然收到财物,又听了甜言蜜语,也就懒得跟他们计较。

    高季兴起初还想把地盘做大一些,不过他的实力太差了。对高季兴而言,中央政权他打不过,与之接壤的蜀国他也打不过,南唐他也打不过,就连楚国他还是打不过,所以他只能今天向这个称臣,明天向那个称臣。

    也是他的运气,中原政权这几年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保住地盘就不错,谁也没有扩张的意思,加上高家对中原政权一向是毕恭毕敬,表现还凑合。蜀国国主倒是个有能力的人,打败过高季兴,不过蜀国国主太过于冒进,扩张太快,得罪了不少人。大家一起攻击他,蜀国也就无力消灭南平。至于南唐,人家可都是文化人,好不容易才有个俯首听命的国王当摆设,南唐国主也舍不得灭他,留着南平国还能过过瘾。楚国不算是强盛,可对付荆南还是绰绰有余,差点就把他给灭了。高季兴赶紧派出大批使者,携带大量金钱财物,前去贿赂蜀国文武大臣。拿人家的手软,文武大臣们收了好处自然要替南平说话,结果南平国就又保住了。不过周边国家都看不起高从诲,叫他“高癞子”或者“高无赖”。

    别看被叫成无赖,高从诲前段时间却做了一件非常有远见的事,在契丹灭晋、刘知远太原起兵之时,高从诲就派人拿着自己的称臣表章悄悄赶往太原,劝刘知远登基称帝。

    刘知远那个时候刚刚起兵,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打赢契丹人呢,收到高从诲的表章后很是高兴,连忙拿出来给群臣炫耀,提升士气。

    高从诲的使者趁机说道:如果大王一统中原,俺南平愿意为大王马前卒,横扫南方。只不过南平兵少将寡,希望能得到郢州,补充一下军粮、兵丁,更好地为大王效力。

    刘知远大口一张:“中!”反正这郢州还不在我的管辖范围内,随口许诺不算啥。刘知远说道:等我大汉一统中原之日,就是那郢州归于南平之时。

    使者连连拜谢,高高兴兴地回报高从诲,高从诲也很高兴,天天求神拜佛,保佑那刘知远顺利登基。他日日盼、夜夜盼,终于盼到了刘知远登基称帝、后汉一统中原。高从诲高兴地说道:先前的投资总算要看到成效了,终于见到回头钱了,不容易啊!

    后汉天福十二年六月,荆南节度使、高平王高从诲上表恭贺后汉刘知远登基称帝,进贡金花银器一千两,绫罗绸缎五百匹,及土特产数车。高从诲还派使者请求刘知远履行承诺,将郢州城划归荆南。

    刘知远下旨表彰高从诲,不过郢州一事却提也不提。过去他随口答应高从诲,那是因为郢州尚不在自己治下,慷别人之慨,是一件非常容易办到的事情。可是现在既然一统中原,郢州成了自己的治下,那还能这么痛快啊?于是刘知远拒绝了高从诲的要求,为了安抚高从诲,特意派出使者前去正是加封高从诲为高平国王。

    高从诲很是郁闷,你就是不加封,俺也是国王啊。何况俺已经花了这么多的钱财,你怎么能和我过去一样,不守信用呢?你可是天子啊!气恼的高从诲拒不接受后汉派来的加恩使,再次派人上京求取郢州。

    这次刘知远也上脾气了,老子是天子,现在说的话就是圣旨,说不给你就不给你,你能耐我何?他一面命令拖延时间,一面派人告诫郢州刺史尹实,令他加强戒备,防止南平狗急跳墙!同时,刘知远派白延遇率领五千精锐人马,星夜来援。

    尹实接到消息,愁眉不展。虽然有援兵,可是相隔太远,等他们到来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郢州城里可就只有一个军的兵力,只有区区两千五百人。南平虽小,可也是割据一方的势力,如果全力攻击,郢州城怎么能抵抗得了?!

    有幕僚建议,立即向周边势力求援,比如说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审琦、永清军节度使王令温、随州刺史董宗本、复州防御使王彦超等人,他们手中都有一军以上人马,只要每人派出一营兵力增援,那郢州城就固若金汤!等白延遇援兵一到,南平国必将退兵!

    尹实连连称是,立即派出使者向各地求援……

    -WWW*69ZW*COM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正文 第56章 准备出兵

    

    董遵诲这些日子很是忙碌,一营、二营已经全部整训完毕,以巡防营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三营和四营也初步形成了战斗力。在董遵诲的力荐下,杨光义、刘庆义分别担任二营和三营的指挥。至于王政忠,则被提名为四营的指挥一职。

    当然,王政忠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赌坊和青楼等事业上,四营实际上是在杨伟和王政义的指挥下。在不久前的激战中,杨伟虽然没有参战,但也确保了东门的安全,而王政义更是在战斗中奋勇抢先,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两个人同心协力,天天泡在军营里,楞是将四营训练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这一天,董遵诲正在军营里巡视,看着整齐划一的营房,听着士兵们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他得意的笑了。就在此时,董宗本突然派人传召。董遵诲很是纳闷,连忙快马来到了刺史府前。一入大堂,他先抢过董宗本的杯子来痛痛快快喝了一大杯,抹了下嘴,这才疑惑地问道:“父亲让我火速赶来,不知出了什么事情?”

    董宗本心疼得看着自己刚沏好的茶杯,“牛嚼牡丹啊!多好的茶叶啊,哪能这样喝呢?!”

    董遵诲嘿嘿一笑,“父亲,父亲,要是没事我就先回去了,部队训练正紧呢!”

    董宗本这才回过神来,挥手遣散了侍从,这才说道:“是这么一回事,刚刚我接到郢州刺史尹实的求援信,说是南平的高从诲不老实,想要谋求郢州。陛下已经派出一支精锐部队,星夜驰援,但是远水不解近渴。尹实希望得到我们的支持,痛击高从诲所部。”

    董遵诲立即问道:“那尹实是只向咱们随州求援,还是向郢州周边的所有势力求援?现在军中刚刚整训完毕,咱们必须出兵吗?需要出动多少部队?”

    董宗本点头,“郢州此次是向所有势力求援,包括王令温、安审琦、王彦超他们,尹实希望每个地方至少增援一营人马。加上郢州原有的两千五百名士兵,足以应付高从诲的攻击。为父乃是朝廷亲自任命的刺史,更应该支持尹实守土的决定,咱们随州必须出兵。而王令温、安审琦、王彦超他们虽然都是从前朝就混过来的官场老油子,但既然都吃大汉的俸禄,他们也必须尽到自己的义务,就算是敷衍,也得出兵。所以这次将是咱们四军人马联合行动,派出的士兵就代表着咱们随州的战斗力水平。道安,你整训部队也有一段时间了,你说咱们出动哪个营为好?”

    董遵诲挠了挠头,“父亲,按理说一营乃是咱们随州的最强战力,可是我却有些担心那王令温会趁机偷袭,毕竟大家都忙着关注郢州事宜,对安州的戒备就会放松,那王令温岂是轻易放弃之人?上一次他手下王西昌被我糊弄回去,万一他再发发神经,咱们随州可就危险了。所以我觉得一营不可动,而且要提高警惕,防备安州。”

    董宗本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