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匡扶后周(张建邦)-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朝廷追究他,这才归附后蜀。他并没有任何异心,只不过想要保留性命而已。但最近我们听说杜重威被陛下赦免,知道陛下心胸开阔,有海纳百川的肚量,认为朝廷一定会考虑赵匡赞大人的实际情况,对他进行保全安抚。赵大人连忙派我前来觐见,希望能得到陛下的赦免。”

    刘知远轻轻颔首,恳切地说道:“赵匡赞父子,过去在晋朝的时候和我都是同僚,本来就是自己人,只不过身陷辽国蛮奴巢穴,身不由己而已。如今,赵延寿老大人身陷囹圄,被辽人迫害,我又怎么忍心加害他呢?!既然赵匡赞请你来哀求,我就赦免他的罪过,批准他来东京觐见!”

    李恕大喜,连忙命人传回消息。赵匡赞此时为表诚意,没等李恕回来报告,就离开长安向东行进。

    而侯益得知赵匡赞降汉的消息后,势单力薄的他也改变了口吻,很快上书朝廷,请求批准自己于二月四日圣诞日(皇帝刘知远的生日)返回开封祝贺!

    ;

    -WWW*69ZW*COM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正文 第126章 西行平叛(2)

    

    董遵诲回到开封以后,立即联系王政忠,托他将阵亡士兵的骨灰转送回随州。首发中文网

    王政忠看到居然有这么多份骨灰要送回随州,顿时吓了一大跳,这得多么惨烈的战斗啊!他连忙向董遵诲询问邺都发生的战事,当得知小楼一战只有董遵诲与刘庆义两人幸免时,王政忠连呼侥幸,抓住董遵诲的手说道:“大哥,你也忒要强!那辽军展开搜捕,你们干嘛要和他们硬拼啊,赶紧逃呗,干嘛要为了那陈观冒这么大的风险?!现在可好,人家升官发财,你却要去西北作战,值得吗?!”

    董遵诲只是挠挠后脑勺,嘿嘿笑着不说话。

    王政忠劝了几句,从身边的包袱中取出一副软甲来,塞到董遵诲的怀里:“上个月军械司有人在我的赌坊里赌钱,连输了三天,最后实在是没钱,就将祖传的金丝软甲拿来还债。我见他一脸菜色,还以为拿出什么破烂货色来糊弄我,没想到让懂行的一鉴定,这软甲倒是十分坚固,虽然挡不了刀劈枪刺,但是用来防箭却是十分妥当。这次你又要出征,做兄弟的没什么可以送的,就送你这副甲吧!这次你可一定要稳当了,老夫人前几日还让人送信来问你呢!”

    都是自家兄弟,也不必见外,董遵诲解开外衣,将软甲穿在里面。取过母亲的信来,连忙拆开观看。就见母亲在信里大致写道:

    现在随州日益繁荣,来往的旅客不断增多,你父亲越来越忙,还将城池都整修了一遍。三弟杨光义天天练兵,有时率兵在外围猎,总是将猎得的新奇猎物派人送往府中。更新本书最新章节现在天色转冷,你一个人在外,一定要注意保暖,前往不要受凉。军阵之上刀枪无眼,一定要保重身体,前往不要逞强。桂英前几日托人送来不少新缝制的衣服,她女红的水平倒是有所见长,来日必定是贤妻良母的好料子……

    董遵诲心里一暖,自己来到邺都之后,先是忙着出使城中,接着又身负数创,但还是强忍伤痛追杀辽兵,一路上就没给家里写过信,没想到母亲一直挂念着自己,还特意让人往开封府里送信。他顿时觉得有些个歉疚,连忙拿来笔墨纸砚,一边写一边说道:“一会二弟你找人帮我把信寄回去,再买些礼品顺便捎回去。至于我受伤的事情、还有去西部平乱的事情,一定要保密,就说我在姥爷高行周的营中,一切安好就是……”

    他和王政忠聊了几句,又从随州悄悄调来轮训的新兵中抽调了十名士兵,便悄悄离开。反正这开封府里往来行人不断,他董遵诲虽然有些小名气却远未到大家派人跟踪的地步,董遵诲根本不担心自己的行踪暴露。

    等他回到营中的时候,发现大家都懒洋洋的收拾行装,一点也不紧张。董遵诲诧异地问道:“不是说下午就要出兵了嘛,你们怎么还不抓紧收拾呢?”

    负责临时指挥的刘庆义说道:“大人有所不知,刚刚陛下派人召见王景崇大人,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所以今天咱们不一定能出发。”

    “陛下召见王大人?”董遵诲诧异地重复了一句,笑着摇了摇头:“肯定是与前几天侯益说要来京祝贺的事情有关,不过即便赵匡赞、侯益全都来京,咱们这一趟也取消不了。陛下正需要咱们了解一些西部的实际情况呢,我估计王大人很快就能回来,大家赶紧收拾行装,免得一会手忙脚乱。对了,云鹏你过来,你领着这十名新来的士兵去营中领取兵器甲胄,反正咱们这次是奉命出征,总不能自备兵器吧?!”

    果然不出董遵诲所料,不到半个时辰王景崇就从宫中回来,然后立即下令整军出征。原来此时刘知远已发觉身体不适,正在治疗之中,虽然卧病在床,他还是叫来王景崇嘱咐道:“元辅是个粗人,我听说他已经起身来京,不足为虑。倒是那侯益表面上服从朝廷,其实却早有贰心,不得不防。等你到了凤翔,如果侯益已经启程前往东京,那就不予追究;如果他还在迟疑不决、拖延观望,你就见机行事,不必请旨!”

    不到半个时辰,王景崇就下令全军出城,往西而去。此次向西行进,全军虽然不过两千人,但也蔚为可观,董遵诲的这二十人就像是一朵小浪花,根本就不起眼。不过董遵诲前不久在邺都也闯出了不小的名头,加上他又是皇帝钦点随军的军官,禁军兵士虽然有些傲气,但却对他相对客气。

    不久,王景崇就派人寻找董遵诲,前往中军。董遵诲跟着来人很快就来到了一辆六匹马拉着的大车附近,随从通秉之后,马车就停了下来,里面传来声音,要董遵诲报名而入。

    虽然这多少有些侮辱的意思,不过人家现在可是左卫大将军,而自己不过是小小的营指挥使而已,所以董遵诲不卑不亢地报出自己的姓名,走进了马车之中。

    一入马车,董遵诲吓了一大跳,就见这马车虽然表面普通,但内里装饰很是奢华,车里被一段小小的屏风隔成两个空间,内里可能是卧室,外面有一个小小的桌子,上面除了行军的地图,还摆着黄金的烛台、白银的餐具,在日光的照射之中,闪闪发亮。

    王景崇正搂着一名艳丽的侍妾,右手还在她的中衣之内。见董遵诲入内,王景崇才依依不舍地从她怀中抽出手来,吩咐她到后面等着自己。他微微一笑,对董遵诲说道:“行军之中很是简陋,让道安见笑了!”

    “末将不敢,大人这马车之中别有乾坤,末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精巧的摆设,实在是开了眼界。”董遵诲连忙行礼,并大声回答。

    王景崇哈哈大笑:“你要是见了杜重威的马车,还不得瞪爆了眼睛,他的要比我奢华多了!道安,我也不瞒你,你在邺都闯出了不小的名气,也得到了陛下的欣赏,只不过违令突袭辽军之事让陛下很不高兴。至于你的职位,军中讲究论资排辈,军中已有四名在任的营指挥,我也不好安排,先委屈你在一营任个副指挥使吧。但你不要担心,你的圣眷未衰!这次陛下命你随我出击,也是希望能磨磨你的性子,希望你继续建功立业。只要你取得战功,我一定据实禀报,到时你也能重回京师,到时还希望你在陛下面前为我美言几句!”

    董遵诲连忙逊谢,感谢王景崇对自己的照料。不久,见王景崇有些疲倦,连忙告辞。

    ;

    -WWW*69ZW*COM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正文 第127章 西行平叛(3)

    

    部队沿黄河一路向西,董遵诲起初对沿岸景色还有些新奇,到后来已经逐渐麻木。更新中文网在他看来,两岸的景色都差不多,常年战乱弄得各地贫瘠而荒凉。不过现在汉朝初立,已经有百姓开始置办农械,开荒种田。牧童们牵着牛犊相互在河边戏水,也是行军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路上王景崇一直待在自己的特大官船里,极少下船。即便部队上岸休整的时候,王景崇也只是在甲板上晒晒太阳,摆出一番与士卒一起吃苦的模样。但在董遵诲看来,行军的这段时间王景崇这位左卫大将军尽显色狼本色,几乎是夜夜笙歌。不仅脸色变得有些发暗,两条腿还时常发软,看来是夜夜“征战”不断所致。

    不过也怨不得王景崇,谁让沿岸的官员们如此热情呢!几乎每到一个有点规模的城市,就有官员前来拜访。对他们来说,挂着“左卫大将军”职位的王景崇,就是天子的亲信,尽心讨好这一贵人,说不定日后就有回报的一天。反正,起码不要得罪他。官员们不仅送上厚重的程仪,还会奉上俏丽的娇娘。

    王景崇也不愿拒绝官员们的礼物,免得影响他们的心情,还以为中央大员摆架子。于是王景崇的侍婢们越来越多,多得他都数不过来,也忙不过来!本着充分利用资源的念头,有时王景崇也会请董遵诲到他的官船上来,与麾下将领们一起欣赏歌舞,并送上完璧的美女侍婢侍寝。

    刚开始董遵诲连连推辞,却抵不过王景崇的热情推荐,也受不了同僚们的冷言冷语,也只能从谏如流了。飞速更新反正都是逢场作戏,又何须认真呢?不过,本着对人负责的态度,董遵诲还是在事后将那小婢桃红讨了过来,安置在自家船上。

    众人纷纷笑他痴情,对那桃红百依百顺,实在是有失体统。王景崇也觉得桃红是这董遵诲的一大软肋,对董遵诲颇为不屑。

    不得不说王景崇还有几分本事,就在这荒唐的行径中,他将两千士兵中的军官们全部争取过来,几乎每名军官身边都有王景崇送来的美女。吃人嘴软,拿人手软,齐藏珍等军官对王景崇也非常听命,不少人更是公开宣誓效忠。

    董遵诲也曾受了王景崇的邀请,带着马德海等人前去赴宴,不过马德海等人世居北方,根本就没有坐过这么长时间的船。刚开始,大家还有些惊喜好奇,后来晕船晕得就有些恐惧无奈,到最后,吐啊吐啊也就习惯了,只是都消瘦了许多,也没有气力招惹那些艳丽女子。

    不久,船队就来到了华州,旅途走完了三分之二。王景崇特意指挥军队上岸休整两天、接接地气,并派出大批斥候细作前往凤翔府查看军情。不久,斥候回报,蜀国的军队已经进入秦川,正向凤翔府方向开进。王景崇连忙命令部队上船,沿渭水逆流而上,往凤翔府而去。

    一天之后,部队到达晋昌军的驻地京兆府,这时赵匡赞早就东进前往开封亲自请罪,晋昌军群龙无首,上下将官云集在渭水一侧,求见王景崇。看着将官们不顾颜面,争相阿谀奉承,董遵诲有些个反胃,但他对这情形也很是同情,毕竟失去了顶头老大的照应,众人不免有些心慌失措。

    王景崇应付这等情景得心应手,让将官们很快感觉到了同志般的温暖,他趁势提出征调部队前往凤翔府。

    将官们这时却有些迟疑,对他们来说,军队是自己赖以安身养命的本钱,现在听说蜀队正在陆续东进,拿出自己的老本来与强敌硬磕,这可不是理智的做法。不过碍于王景崇的面子,都虞候们有的出兵一个队,有的出兵一个都,总算是凑齐了一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