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山军(wa)-第6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得堡访问的后期,萧逸护送司徒总长去了莫吉廖夫的俄军大本营及卢布林的远征军总部。之前,萧逸在联络处听到了一些传言,说这次方总理及司徒总长访俄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军事问题,因为英法美等盟国担心俄军崩溃以影响整个战局,建议远征军继续增兵以达到四个集团军的规模,并接管俄军的西方面军及西北方面军的战线。但在去往莫吉廖夫及卢布林的火车上,从司徒均和范德平片段的交谈中,俄国临时政府对远征军扩大规模并与俄军换防并不赞同。认为在盟友满足他们提出的援助要求后,俄军可以稳定战线并将德军东线兵力牵制住。克伦斯基政府对待中国远征军的态度与尼古拉二世不尽相同,当初尼古拉二世对于华军入俄作战是采取热烈欢迎态度的。现在的临时政府似乎受到了舆论的压力,对中国远征军有所警惕了。作为一个情报军官,萧逸猜想导致克伦斯基政府对华政策转变的主要因素在于尼古拉二世,如今尼古拉二世已经在一帮保皇党的陪同下去了鄂木斯克,在尼古拉二世周围集中了以高尔察克海军上将为首的一批军事将领,他们在七月事件后公开发表声明,呼吁俄军效忠沙皇。用军事手段取缔临时政府,承诺建立立宪体制,以日本为例,认为立宪体制才符合俄国的现实。萧逸曾在联络处看到一份情况通报的底稿,是报给外交部的,底稿上收集了尼古拉“流亡政府”发表声明后彼得堡各方的反应,其中甚至有尼古拉二世已经与中国达成了秘密协议,以割让远东领土为代价,换取远征军对他的支持以图复辟的消息。大概临时政府感到了压力,曾召见陆征祥和范德平。要求远征军不为退位沙皇提供任何方便的要求。

萧逸想。中俄双方的龌蹉大约就是那个时候产生的。彼得堡七月事变后,布尔什维克被临时政府定性为“德国代言人”,其领袖们大都列入了临时政府的通缉名单,他们控制的报纸如《真理报》被查封了。孟什维克成了最左翼的派别。《俄罗斯爱国阵线》公开指责中国政府正在利用尼古拉二世进行分裂俄罗斯的勾当。为此导致了针对中国的抗议游行活动。

等他们返回彼得堡,方总理等人已经与俄国签署了相关协议,这次三国联合访问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中国远征军的防卫区域不变,仍然接受俄军的指挥。不过将规模增加了两个军,接管了俄军的一段战线,俄军腾出来的兵力将用于西北方向,一些被认为忠于临时政府的部队被调往首都以及莫斯科,以保证临时政府对这两个大城市的控制。

方总理及司徒总长等高官在九月初回国了。根据协定,远征军一个加强步兵连被调往彼得堡,担负远征军驻彼得堡联络处的警卫工作。俄方一直不同意这个提案,但中国方面以八月中旬联络处曾受到“暴徒”袭击而俄军及警察行动迟缓为由,迫使俄国接受了提案,来自第9军的一个加强步兵营正在来彼得堡的途中。

在彼得堡华军军事力量得到大幅加强后,军情局副局长张小丁组建了行动组,策划对目标人物的刺杀。张小丁将行动组分为了两个,甲组和乙组,甲组的目标是一个叫托洛茨基的人,此人在党内的地位极高,仅次于乌里扬诺夫。乙组的目标是约瑟夫,一个身材矮壮的汉子,喜欢戴军帽,总是穿一身旧军服。已经来俄国半年有余的萧逸担任了乙组的组长,成员有十个人,两个狙击组,以及配套的服务人员。

命令来自最高层,明显违反了之前关于不针对俄国政治人物行动的禁令。他不可能询问究竟,只能服从命令。令萧逸困惑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为什么针对已经失势的布尔什维克?为什么不针对其最高领袖而是选择了其两个助手?

张小丁显然有自己的情报来源。在豌豆街狙击失败后大约一个月后,张小丁便获悉乙组的目标人物已经返回彼得堡潜伏在百万街的一处寓所。侦察行动随即展开,很快便制定了行动方案:首先控制目标人物寓所对面的一处住宅,控制其人员,然后用定点狙击的方式消灭目标。

张小丁在确认情报准确后下达了行动命令并再次强调了纪律,必须保证人员顺利撤出,在现场留下中国人的任何踪迹都是不允许的。

现在一切顺利,乙组利用暗夜顺利潜入目标住所,无声无息地干掉了那对无辜的俄国老夫妇,然后狙击手便上了早已选定的阁楼。在萧逸看来,那对无辜者根本不需要杀掉,因为“入侵者”都戴了面具,穿着也完全是俄国人的打扮。但谁也不敢保证某个细节会透露“入侵者”的身份,所以他们必须死。萧逸已经习惯了这种行为,为了所谓的崇高使命,总是要牺牲一些无辜者。在行动组选定那套房屋时,那对俄国夫妇的命运就决定了。

“注意……”观察手的声音很低,但还是惊破了萧逸的沉思。

“噗”地一声,绝不比吹破一个气球的声音更大。许明轩上尉终于射出了他的子弹。

“命中。”观察手的声音里带着兴奋。许明轩已经爬起来,迅速拧下了旋在枪口上的消音器。这玩意真的很神奇,萧逸对发明这种装置的人简直佩服死了。

萧逸要过观察手的望远镜向对面瞭望,对面房间的灯依然亮着。但人影似乎多了起来。

“中尉,任务完成,由我最后清理现场,你们先走。”许明轩将消声器和步枪交给了助手,萧逸点点头,对观察手做了个手势,两人立即离开了阁楼。

他们回到楼下的汽车里,不到三十秒,许明轩出现了,他一上车。车子便发动了。汽车的马达声在寂静的黎明很是响亮。坐在前排的萧逸很担心行人的出现,但直到拐上大街,走出足有150米,才遇到两名巡夜的警察。警察并未拦阻这辆福特牌轿车。这是彼得堡最常见的一款轿车。使用者非富即贵,而且,没有任何值得追查的标志。

按照预定的撤退路线绕了一个大圈子。轿车返回了远征军联络处。萧逸在轿车停稳后转过身,对坐在后排的许明轩上尉说,“祝贺你,上尉。”

“为祖国服务。”许明轩微笑着说,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

黎明的晨曦驱散了黑暗,萧逸下了车,看见大楼门前站立的张副局长,“报告,任务完成,一切顺利。”

“很好,你,还有许明轩,跟我来吧。其余同志可以休息了。”张小丁向萧逸伸出了手。

直到第三天,萧逸才在报纸上看到了百万街的报道,只是讲了两名公民被杀,警察初步断定是一起入室抢劫而引起的凶杀案,留在居室的那个人做了假象,误导了警察。

又过了两天,准确的情报传来,他们的行动再次失败了。杀掉的不是约瑟夫,而是他的一名助手。约瑟夫还活着,他在当天就离开了那里,失去了踪影。为此,许明轩和他的观察手吵了一架。据观察手说,那间屋子里确实有两个人跟目标身材相似,显然许明轩也搞错了,其实怪不着观察手。

很快,总局的最新指令传来,针对布尔什维克要害人物的行动被取消。因为甲组的目标尚未回国,因而行动尚未进入实施阶段。

又过了两日,张小丁给萧逸下达了回国的命令,“中尉,俄国战略转入了新的阶段。由于科尔尼洛夫的无谋,我们关注的那伙人死灰复燃了,他们的主要人物已经全部返回了彼得堡,他们采取了更为严格的警卫措施,不能贸然使用清除方式解决问题了。我们将转变方式,促使俄国政府用更合适的方式巩固政权。为了安全,参加行动的所有同志全部回国,这是国内最新的命令。你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了,我会给总局一份恰如其分的报告,以保证总局对你进行嘉奖。百万街的事情就彻底忘掉吧,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你明白吗?”

“我明白。但是,我申请留下来,”萧逸对张小丁副局长说,“最近彼得堡的局势正在恶化,我已经熟悉了这边的情况,留下应当可以发挥作用。”

彼得堡局势从9月下旬又混乱起来,布尔什维克卷土重来,利用苏维埃会议实现其夺权的目的,打出了“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喀琅斯塔得基地的水兵彻底站到布尔什维克一边,而俄国驻扎彼得堡的陆军部队也公开打出了反对临时政府的口号……临时政府已经风雨飘摇,这或许是上峰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

“不行。行动组已经撤销了,在部队抵达后,联络组的安全已经有了保证,不需要你们了。执行命令吧。在给上峰的所有报告中,不许出现行动组的任何字样。”张小丁决然道。

萧逸中尉以及行动组的成员分两批回国了。彼得堡岁月成为了萧逸永恒的秘密。他在国内仍关注着俄国局势的发展,当俄国经历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变革,萧逸方意识到当初的行动是何等的意义重大。由此产生了宿命论的思想,一个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的人物是不会被干掉的,上帝,或者冥冥中选定其承担历史重任的神灵会保佑着他。不过,萧逸曾联想不止,如果托洛茨基和约瑟夫被干掉,历史真的会变化。那是两个深刻影响俄国走向的人物,如果没有托洛茨基,布尔什维克建军及随后的内战将很难设想。而约瑟夫的作用就更不用说了……萧逸由此更加敬畏自己的上司们,他们竟然如此准确地选定了两个关键人物!他们是如何判断的?

作为一个将毕生精力献给了秘密战线的军官,彼得堡岁月永远珍藏于他的心底,甚至连最亲近的人也没有言及,更不会以日记、回忆录的方式公诸于世。很多年之后,萧逸迷上了哲学。他甚至撰写了一部哲学著作并得以出版。他的观点基本是唯心论的,为此跟同行进行过激烈的辩论。持唯物论的反对者就萧逸所举的俄国案例讲——即使他们(指约瑟夫等)出了意外,也会有其他人出现。是历史选择了约瑟夫,而不是约瑟夫创造了历史,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因为萧逸在此做了一种假定,在俄国那个混乱血腥的特殊年代,假如某些人物意外死亡,俄国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但对方坚定地驳斥他,从而认为他的哲学是错误的。

但是,历史是由一个个的大人物来书写的。大人物成功或者失败的背后是一个个由小人物上演的惊心动魄的故事。萧逸无数次想过,假如许明轩那一枪是瞄准另外一个人打,历史绝对会改变。

第十八节十月

彼得堡7月事件是俄国1917年革命的重要转折点,它导致了俄国国内局势根本性的变化。七月事件使布尔什维克陷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布党领导人充分认识到了现实的严峻,即使一向坚定地认为胜利会迅速到来的乌里扬诺夫也不免产生沮丧情绪,搞不清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是恢复君主制还是加强了资产阶级,唯独没有料到自己会掌权。

历史的吊诡正在于此。8月中旬,克伦斯基领导的临时政府在莫斯科召开了规模盛大的国务会议,希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改造俄国。布尔什维克因7月事件没有参加本次会议,克伦斯基在会上呼吁各派为了俄罗斯而妥协和和解,而新任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将军却要求政府采取更为严厉的手段以恢复国内秩序,由于政府和军方存在巨大的分歧,莫斯科会议不仅没有达成克伦斯基的愿望,反而使局势更为混乱了。势力强大的立宪民主党赞同军方的意见,削弱了克伦斯基政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