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勇闯天涯(天子)-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在淞沪正面战场将士浴血奋战寸土必争的同时;华北地区的中队却在占据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大踏步后退。

再看淞沪战场;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中日双方围绕罗店展开了反复拉锯

在德国顾问的建议下;中队集中了三十五个师的兵力;轮番向驻守罗店的日军发动进攻。而日军为了切断第九、第十五集团军的联系;在加强罗店防守的同时;继续扩大在上海市区的战事。

九日清晨七时开始;日军第九师团出动两个联队;一路由虬江码头攻向沪江大学;一路则由汇山码头强攻公大纱厂。

由于四艘重巡洋舰和十二艘驱逐舰加入对中国守军阵地的攻击;再加上从海上飞来的数十架舰载战机轮番轰炸;拱卫沪江大学和公大纱厂的第八十七师连续苦战后终于不支;十日中午时分丢掉沪江大学;当天下午五时公大纱厂沦陷。

在第九师团主力强攻沪江大学和公大纱厂的同时;第一○一师团由东向西;向军工路一线高速推进。

九日清晨;日军飞机二十余架、军舰二十余艘;向军工路猛攻。八时许;日军四千余人在烟幕掩护下;攻击沈家巷、陆家宅的中国守军阵地;双方反复冲杀;直到中午;从浦东撤回的第五十七师来援;始将阵地稳定下来。当天下午;日军再度发起进攻;守军伤亡惨重;战至黄昏;两军打成胶着状态。在这一天的战斗中;仅仅第五十七师便伤亡军官四十三人;士兵一千一百余人。

同样是九日;日军第十三师团从汇山码头出发;顺着吴淞路和北四川路向虹口方向挺进。拱卫虹口地区的中队第八十八师与日军展开连续激战;但由于整个上海租界已经战成一团;遭受舰炮和飞机轮番攻击的第八十八师各自为战;未能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两天后日本海军陆战队驻沪司令部大楼沦陷

至此;吴铭的新二师付出巨大努力所取得的战略优势;在高层的决策失误以及日军凶猛攻击面前;付之流水。

十一日傍晚;月浦、杨行也继吴淞、宝山、罗店、虹口后陷落;江湾、庙行和新市区一带遂成为中队战线的突出部;侧背受蕴藻浜北岸日军的威胁;第九集团军奉命留置少许部队于原阵地;主力于当天夜后移至蕴藻浜、庙行、江湾、北站之线。

实际上;在华北和淞沪发起两线作战后;日本政府和军队即全力以赴;没有再有任何侥幸。其中;日本议会于九月四日发布对中国宣战性质的敕语;次日日本首相近卫文属在日本议会发表演说:

“中国方面利用帝国之忍让;辱日抗日之势愈发高涨;战局终于波及华中。至此;政府认为采取从来消极、局部之手段已不能收拾局面;终于不得不积极全面对中断然给予一大打击。”

“今日帝国可能采取之手段;只有彻底打击中;使之丧失战斗意志。倘中国方面仍不反省;继续顽抗;即使进行长期作战;帝国也在所不惜。”

为此;日本议会批准了超过二十亿日元的临时军费;用于支持其军队作战

早在九月十日;日本发布内阁告谕;宣布转向举国战时体制。至十月中旬;日军在长江南岸和黄埔江口一带已集结第三、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一○一共五个师团;再加上十五个步兵大队、重炮兵一个旅团以及其他特种部队;连同从台湾、东北和朝鲜抽调来的伪军;总兵力二十余万。

日军的后方供应线也日益稳定和加强;临时机场在泗州岛、沙窝、公大纱厂等处建成;各军兵种协同作战的条件逐渐形成;大规模野战所需要的各种条件都日益具备;总之;淞沪战场上日军的优势已经形成。

平湖;莫氏庄园;新二师指挥部。

将校们坐得整整齐齐;参谋处长戴子冉拿着指示棒;对照挂在墙边的地图;对大家讲解最新战况。

面对当前危局;将校们都没有说话;心中异常沉重。

为了淞沪战事;蒋介石基本上抽空了全队;堪堪与二十多万日军打了一个平手;终于形成对峙状态。

但在吴铭看来;在日军占据绝对海空优势的上海长江口作战;殊为不智;最好的方案莫过于把全部军队撤到国防线;依托精心构筑的国防工事进行轮战;这样可以拉大日军的战略纵深;远离日军的巨舰大炮;消耗日军兵力。

只要能够在国防线附近消灭十万以上的日军;整个中日态势将发生巨大转变;不敢说御敌于国门之外;在至少中原和长江内陆的膏腴之地不会被日军侵占。像现在这样白白地把精锐部队消耗在舰炮的炮弹和飞机的轰炸下;实在太划不来了。

见大家都没有说话的兴致;吴铭轻轻一咳;待所有人的视线聚集于自己身上;这才娓娓道来:

“淞沪战事至今已进行两个多月;形势非常明显;我们动员了六十八个师近七十万人;却与二十万日军打了个平手;其中各种原因;我相信大家心里多少有数吧我这里也有点儿心得;给大家分享;算是抛砖引玉”

“自八月十三日打响第一枪;南京方面就完全没有对日本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虽然反对与日本议和;但不反对国际调停;一旦英法美等国提出调停;立即叫停前线进攻。由此丧失先期优势;这无疑是一大败笔”

吴铭虽然没有提及蒋委员长的名字;其想要表达的意思;在座的新二师将校都明白;习惯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蒋介石;总想求得政治、经济与战争的三赢局面;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其后的讲解中;吴铭认为国民政府犯了以下几大错误:首先;作战思想不明确;寄希望于欧美列强调停;导致错过战机;其次;在战略战术方针上;思维僵化;不能很好地利用已方的优势;命令各部不得后退一步;直接导致各个部队在阵地死扛;被日军的舰炮和飞机轮番轰炸;伤亡惨重;第三;指挥上考虑不够周详;杭州湾乃是战略侧背的要地;却完全没有给予重视。

说到最后一点;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韩铁城站起来;大大咧咧地说:“师座;你前面的看法;我深表赞同;但对于最后一点却保留意见。杭州湾从地形上看;水浅多沙滩;不能停靠大型舰艇;而且前不久南京方面派人来考察;也得到类似的结论。这样的地形;哪怕是登陆;最多只能上来一个师团;于上海战局并没有多大影响。”

韩铁城所言就是当前南京方面的主流看法;也可以说是蒋介石的看法。

“铁城没有把我的话当作金科玉律;知道质疑;这很好”

对韩铁城表示不同意见;吴铭还是欢迎的;当下向众人耐心解释:“我为什么判断日军会在杭州湾登陆;就是一句话:夫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吴铭走到墙边;用指示棒一指地图;详细解说:“大家请看淞沪左翼的罗店和张华浜等地;各处都有重兵守卫;日军虽然有飞机大炮的相助;但得到我们无良心炮和火箭筒支援的前线守军;还是能给予强有力的还击。”

第316章战略合围

“经过连续的血拼;淞沪战局日趋稳定;虽然损失很大;但还是能稳住战线;同时给予日军巨大杀伤。你们若是日军指挥官;当前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

吴铭的问题引发大家深思。

“如果是我;那就重新找一个进攻方向;一举打破当前战略格局”张瑛想了想率先回答;会议室里众将校一下子迅速将视线转移到他身上。

吴铭欣慰地对张瑛点了点头;带着鼓励的眼神说:“张瑛;你把你的想法给大家说说”

张瑛来到地图前;定了定神;转过身对大家说道:“若我是日军指挥官;面对现在的对峙状态;一定会另找寻找一个突破点;而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在杭州湾北岸登陆”

“说得好”

吴铭喝了一声彩;走到张瑛身边;转身面向满屋将校:

“中日双方于上海长江南岸及黄浦江沿岸的对峙;是堪比上次欧战时‘凡尔登绞肉机;的阵地和堑壕战;非常血腥残酷。如果从罗店一直打到国防线附近;没有一年半载很难做到;日军损失将会很大。”

“战争爆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时间;日本人狂妄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寻找一个可以一举改变双方态势的地方。”

“纵观淞沪周边;由于战事惨烈;第三战区一再从杭州湾沿岸及浦东抽调军队前往长江沿岸和沪西;增加正面抵抗力量的力度和厚度;杭州湾北岸加上我们在内不过两个师及两个暂编旅另一个师是陈光中的第六十三师;主要拱卫嘉善至平湖以及金山卫两翼;防御极为空虚。”

“虽然就大型舰只停靠来看;杭州湾并不是最好的登陆地点;但这正好可以麻痹守军;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经过吴铭一分析;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在心底里揣摩吴铭所言的可能性。

“日军摆了一盘很大的棋啊”

吴铭摇了摇头;从参谋手里接过指挥棒;指向京沪铁路;继续分析:

“京沪铁路是连接首都南京与上海的交通枢纽;若我是日本上海派遣军指挥官;就让正在淞沪一线作战的部队拖住于蕴藻浜、走马塘一线;再以后续增援的重兵忽然登陆杭州湾;直扑金山和松江;控制铁路枢纽;再分出一部通过公路迅速扑向昆山、太仓一线。”

“随后;再以一部在浒浦与福山间的长江南岸登陆;直插支塘、太仓、昆山等地;与杭州湾登陆的日军汇合;即可形成一个巨大的战略包围圈;这样即可一举将于淞沪战场上的六十余万部队包围”

听完吴铭的讲解;将校们目瞪口呆;对于吴铭的大手笔感到无比震惊;但仔细想想;发现这种可能性不小。

只要控制铁路和公路线;登陆日军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转移;及时堵住上海地区的中队的退路。日军拥有制空和制海权;如果再控制铁路公路;那么陷入重围的中队必然阵脚大乱;凶多吉少。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老辣而致命的圈套。

还别说;吴铭对当前战场态势的判断;倒是将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正在酝酿的战术给揣摩了个七七八八。吴铭前世对于牺牲惨重的淞沪会战和南京守卫战打从心眼儿里排斥;对于战事进程了解不多;现在的分析完全是站在日军角度揣测出来的。

将日军拖入淞沪战场;中日双方比拼武器、素质和装备;那就是取势;乃用兵之正途。日军正途不胜;必将考虑出奇制胜。

龙韶罡皱着眉头;不解地问道:“按照师座的计划;届时淞沪一线的日军将会达到三十余万人……这可能吗?”

吴铭没有回答;面色极为凝重。

眼见着调停无望的蒋介石为淞沪会战孤注一掷;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上海防线;日本政府和军队又何尝不是呢?虽然吴铭不清楚淞沪会战的具体细节;但最后日军投入三十余万;再加上来自东北和台湾等地的伪军;总数量四十多万;这个数据却不会出错。后续的兵力用在哪儿;只能是杭州湾

龙韶罡越想越觉得吴铭所言大有可能;一脸忧虑地站起来:“师座;若是日军真的实施这个计划;那么在上海与日军对峙的就危险了。师座;你还是将这一判断赶紧报告南京方面吧”

“唉……我早在三天前便将这一推断呈送军事委员会;但到现在也没有回应”

吴铭苦笑着摇了摇头;若是能引起高层重视的话;当天就应该有回应。但现在都过三天了;想必南京方面对吴铭的意见一定不以为然吧

的确;南京军事委员会的大佬们接到吴铭的电报后;钱大钧、何应钦等人均不以为然;钱大钧还准备回电训丨斥吴铭;怪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却被蒋介石拦了下来。

淞沪开战之初;在苏州做甩手掌柜的冯玉祥看到杭州湾防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