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天下第2部-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风雨军的战士们来说,这是一次极为特殊的作战,因为这一次风雨军远离自己的领地,却要和有着深仇大恨的燕家军并肩作战,收复被呼兰帝国侵占的幽燕……
就在去年年底,幽云燕家和巴蜀皇甫联手袭击正在全力筹划远征印月、导致后方空虚的风雨军时,圣龙帝国历来最大的威胁,北方游牧民族的帝国呼兰,也在其因为怀才不遇自中原流浪而来、如今却在草原位极人臣的大国师--张仲坚的领导下,趁着神州最强大的三大诸侯正在殊死决战,而其他各路诸侯则因为恰逢广陵帝驾崩,为了究竟应该拥立哪一个皇室即位而争吵不休之际,挥师南下,夺取了燕字世家的老巢--神州东北的门户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的失守,顿时给神州中原带来了极其险峻的形势。
只因为幽云十六州的地势居高临下,一旦被呼兰人所夺,则整个中原腹地,便全部都在呼兰人的鸟瞰之下。无论是西进经晋州渡河威逼圣京,还是南下席卷整个河北进入齐鲁,都将对圣龙帝国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
所以,当这块重要的战略要地,在燕字世家为圣龙帝国镇守了数百年后,终于易手之际,战略的主动权,也随即掌握在了呼兰人的手里。
偏偏在这个时候,圣龙帝国最具战斗力的雄师劲旅,却还在西北的尘土黄沙之中相互残杀,燕家军、皇甫世家相继惨败,其中皇甫世家甚至遭到了灭亡的命运。
而另一方的风雨军,虽然获胜但是元气大伤,并且主力深入巴蜀,自顾尚且不暇,根本就没有余力支援河北。
每逢危难时刻,自有英雄出世,力挽狂澜于中流。
燕家军的智囊,受燕家家主燕南天托付,而担任留守圣京重任的圣龙帝国户部尚书张兆,毅然放弃了原先拥立议政王萧成秋的计画,压服了燕家反对的声音,拥立素有贤王之称的辅政王萧剑秋,达成了燕家和其他各路诸侯之间的和解。
公孙世家的少年名将公孙飞扬,则统率着三万精锐,渡海深入幽云十六州,和境内纷纷揭竿起义的民众以及燕家残部,发动了对呼兰大军的袭击,连战连捷,有效干扰了呼兰人的补给线,同时也延缓了呼兰人继续南下的步伐。
而即位为宣武帝的萧剑秋,也表现出了一代名君应有的气度,宽待了离开自己的大军、从凉州狼狈逃回的燕字世家家主燕南天,让他继续主持燕家军的作战。并且宣布将实行牺牲部分皇室权力的宪政,来争取诸侯们的支持,终于在最短时间之内,云集了天下各路诸侯的五十万大军,发动了反击,誓死收复失地。
这个时候,更令人欣慰的,是传来了已经在三方诸侯决战中获取决定性胜利,并且攻入了巴蜀的圣龙帝国西北定凉侯对全天下的宣言:“风雨军北线将止步于昌化,南线将止步于巴蜀,放弃对于圣京和荆州,乃至整个中原的图谋,并且不计前嫌派遣北伐先遣军,远离自己的领地投入河北战场,同包括宿敌燕南天在内的各路诸侯,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呼兰人的入侵。”
这道宣言,让全天下的有识之士总算松了一口气。
圣龙帝国内战分裂的危机暂时过去,神州的各方势力,在呼兰人的威胁之下终于达成了和平与同盟。
风天华便是这支北伐先遣军的统帅。
这是一支为数三万人的精锐部队。
刚刚经历过生死决战的风雨军,实则已经是元气大伤,然而风雨还是咬着牙从各军之中,抽调了最为精锐的部队,组成了北伐先遣军,只是规模却只能够控制在三万人以下而已。
这已经是当时承担着圣龙帝国面对呼兰的三分之二以上防线,同时主力还正在平定巴蜀的风雨军的最大极限。
这样的规模,显然不适合派遣按照圣龙军制应该统率五万人的统领,为了避免暴露风雨军实力受损的现状,便只能够选择都尉一级的军官。
而这些中层的军官之中,最有能力的李逸如此时正远在印月战场,于是无论声望还是能力都出类拔萃的风天华,便在云济的推荐之下,当仁不让的担此重任。
于是,在“大好河山岂容胡虏猖狂”的雄壮誓言中,风天华统率着三万凉州子弟,远赴千里之外的燕赵,成为圣龙联军中活跃的劲旅,热血抛洒在异乡的战场之上,留下的是生命的绝响。
三月的燕赵大地,依然寒风刺骨。
在这片充满着慷慨悲歌的土地之上,历来都不乏轻生死重成诺的豪杰,如今更是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着自己的家园,一如既往的向全天下展现着自己的英勇和不屈。
只不过,这一次血染疆场的,不仅仅是幽燕子弟,还有来自中原、江南、西北天下各处的健儿。
在圣龙帝国的东北一角,如今骚动着的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生死较量,攻守双方的百万大军,还有更多难以计数的百姓,都纷纷卷入了这样一场关系着生死存亡的决战之中。
没有了地域之分,没有了乡党之别,也没有了往日的恩怨纠葛,来自圣龙五湖四海的男人们,唱着激昂的战歌,扛着杀敌的兵刃,迈着坚定的步伐,聚集到了这片苍茫的大地之上。
身体内流着的一脉传承的血液,让他们一见如故,共同的祖先和文明让他们凝聚在一起;尽管安逸封闭的生活,已经让他们开始沉沦;尽管帝国的衰弱,已经让他们开始分散,但是在此刻,面对着北方所向披靡的呼兰铁骑所带来的灭顶之灾,他们终究还是复苏了祖先的尚武精神,毫不畏惧的勇敢前进,不但挡住了入侵的敌人,甚至发动了极其凌厉的反击。
河北诸州节度使燕南天、都指挥使张兆,统率着剩余的燕家军主力二十万为东路,自雄州直取涿州。
宣武帝则亲自任命国丈镇北大将军卓不凡为中军统帅,集合了齐鲁公孙世家、扬州刺史秦凤鸣诸部十五万兵马直取蔚州。
卞州留守上官明镜则会合了风雨军北伐先遣军、江南令狐世家、韩陵太守朱全、晋阳留守章翔、岭南节度使杜绍权各部十五万人逼近应州。
三军约定分进合击,会师于幽州城下,一举收复被夺取的国土。
一路之上,大军所向披靡,幽燕的百姓纷纷奔走相告,夹道欢迎,挑着的担子送来的不仅是衣食,还有河北父老们对于朝廷王师的盼望和忠诚。
雄州收复了,蔚州起义了,应州攻陷了……
一个又一个的州县失而复得,一块又一块的失地重新返回圣龙的怀抱,过了岐沟关,过了固安,过了涿州,放眼北望,幽州的城楼已经隐约可见,幽云关的钟声也已经依稀传来。
而呼兰人的节节败退,使战士们已经开始憧憬着胜利凯旋的荣耀和自豪。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传来的却是“撤军”的天子召令。
“可恨!”所有的战士,都不禁潸然落泪。
“呼兰国师张仲坚亲率主力二十万,竟然一直囤积于涿州东面的陀罗口隐忍不发,眼睁睁的看着城池一个接一个的失守,部下一批又一批的伤亡,就是无动于衷。”
“直到东路军攻克涿州,因为急于收复家乡而轻兵冒进、远离了中军的时候,方才任命大将韩让正面死守幽州,同时又派遣各部牵制中路、西路两军,自己则从东面率主力急袭而来,虽然最终没有达到歼灭东路军的目的,却还是成功的迫使东路军撤退,中路和西路也不得不无功而返,以免被呼兰人各个击破。”
在获悉撤军令之后,立于山丘之上遥望着北方,置身于西路军的雅龙,一边分析着当前的战况,一边虎目通红,泛出了点点的泪光,沮丧、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雅龙!”
站立于雅龙身边指挥着部下撤退的风天华沉声喝道。
身经百战的他自然清楚,此刻士气低落军心动荡,牢骚和怨怒在所难免,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身为统兵将领,就更应该镇定沉着来稳定将士。
“对不起,都尉!”自觉到失态的部下,脸上不由得一红,急忙垂手。
“刚才上官明镜大人下达了指令,我军将作为殿后部队驻守应州牵制呼兰人,掩护西路军主力撤退,你去准备一下吧!”
眼见部下认错,风天华的语气开始转缓,不过脸上的神色却是非常的严肃。
毕竟主力后撤、敌军掩杀,是兵家最大的忌讳,风雨军便曾经不止一次的根据最高统帅风雨,遵照其对于战争乃是“行军--作战--追击--再作战--再追击”的诠释,疾风闪电般的追杀撤退的敌人,将原先有限的战果无限扩大,从而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战争奇迹。
而如今,却轮到风雨军面对着乘胜追击的敌人,掩护的则是已经军心溃散的友军。对此,作为西路军最具战斗力的部队,立誓保家卫国的风雨军责无旁贷,也毫无畏惧。
然而大军败退,人心惶惶,又有呼兰铁骑随后追击,纵然有应州城作为工事掩护,但城小墙破,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这也同样意味着,风雨军将会遭受到惨重的损失,无数的西北健儿,很有可能会永远的埋葬在这块远离家乡万里的土地上。
一想到这里,风天华的心中便感到异常沉重。
“都尉,卑职以为……”
就在风天华沉思之际,雅龙面显犹豫的神色,踌躇的说道:“其实刚才中路军公孙飞扬将军传来的建议也很有道理,呼兰的主力,必定是全力逼压东路军,再加上形势有利,追击中路和西路的敌军,必然不会太多,而且心态也会很松懈,而飞扬将军和我军加起来共计六万人,则以相互配合杀一个回马枪,说不定因此扭转整个战局,也不是不可能的啊!”
说着,雅龙的脸上呈现了渴望,对于每一个军人来说,力挽狂澜的反败为胜、浴血奋战的收复故土,都是军旅生涯中最为值得用生命来换取的荣誉。
因此,年轻的军官期盼着,主将能批准这个看似冒险,然而一旦成功却足以惊天动地的作战计画。
“这个……”
雅龙的建议让风天华也为之心动,身经百战的都尉,同样看到了其中的可行性,但是身为风雨军北伐先遣军的主帅,风天华的心中,却不得不同时盘算着其中的巨大风险。
毕竟此次风雨军和公孙飞扬的部队,分别作为西路军和中路军的殿后部队,掩护着主力往后撤退,首先是两支部队相隔有一段距离,很难进行默契的配合;其次是如果“回马枪”失败,导致西路和中路三十万大军在后撤中得不到掩护而溃败,到时候呼兰大军势如破竹的南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考虑到这些,风天华便实在无法立下决断。
“不好了,都尉!前面咱们的弟兄和幽燕人起了争执,眼看就要刀剑相向了!”
正当风天华左右为难的时候,却见到一名士兵神色惊慌的跑来。
“什么!”风天华和雅龙同时大吃一惊,相互望了一眼对方,深知自己最为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而且发生在最紧要的关头。
当初燕家军入侵凉州一路之上烧杀掳掠,便和根基于西北的风雨军,结下了血海深仇。虽然这一次燕家军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东路军,跟彼此间势如水火的风雨军相距很远,还有德高望重的国丈卓不凡坐镇中军隔开--这也是宣武帝在部署这次军事行动的时候特别考虑的一个方面--但是幽燕毕竟是燕家的根本重地,呼兰又是突然入侵,因此并未完全根除燕家的影响力。
随着北伐大军日益深入幽燕,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和军人,陆续加入了三路大军之中,其中主要是燕家军的部属。
其实也不仅是风雨军和燕家军,圣龙帝国这两年分崩离析,各方势力相互攻伐,早就人为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