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天下第2部-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个念头才刚刚诞生,便被风雨给扼杀了。
一个已经失败了的皇甫世家,也许还可以给那些遗老遗少们一点精神的动力,但是在萧剑秋这样务实的君主眼里,绝对是根本不值一提的。
而这也正是当初在和萧剑秋合作的时候,对方根本就没有为皇甫世家争取一丁点的利益的原因,现在再提出来,就未免太过于可笑了。
「凉国公不要误会!」幸好这个时候,傅中舒主动释疑道:「陛下只不过是转达了天池剑宗袁仙子的要求而已!」
「袁紫烟?」风雨更为迷惑的望着傅中舒。
「袁仙子答应说服巴蜀的豪门不要对抗凉国公,条件便是希望为帝国镇守西南多年的皇甫世家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傅中舒淡淡的说道。
「是吗?」风雨的剑眉微微扬起,傅中舒不说还好,一说到这件事情,却让风雨大为恼火。
他辛辛苦苦的制造大理事件,目的便是为了让巴蜀的豪门撞上自己的陷阱,结果却被梅文俊的献城和袁紫烟的游说给破坏了,没想到如今傅中舒居然还以这个理由来要求自己,这不由得让风雨立刻拉下了脸面。
「凉国公!」眼见风雨沉下脸来,傅中舒却不慌不忙地说道:「仙子也是为了神州的安定和凉国公的声誉啊!
毕竟皇甫世家已经归顺,凉国公何不大人大量,网开一面?倘若因此逼得巴蜀豪门纷纷猜忌自保,恐怕也不利于凉国公您对于西南半岛的大业吧?」
「哈哈,多谢傅大人提醒!」傅中舒的话,顿时让风雨冷静了下来。
虽然极不舒服,但是西南的一系列暗杀,却已经让风雨开始意识到新征服的土地,恐怕将面临着一场远远不是军队可以单独胜任的战争,而傅中舒的话则更加让风雨感觉到了,自己似乎不小心跳入了一个泥潭中。
风雨并不在乎巴蜀豪门如今的反叛,但是如果是在西南半岛发生了大规模的反抗,而将南征军牢牢陷入其中之后,那么局势就大为不同了。
更让风雨担忧的是,巴蜀豪门这一次的顺从,到底是勉强的合作,还是被袁紫烟之流有意识的引导着潜伏,专门等待着风雨军最脆弱的时候,再来实行那凌厉的一击?
有了这样的考虑,使得执掌帝国西部的强藩,终于不敢毫不犹豫的拒绝傅中舒的提议,而是认真的思索了一下,方才说道:「释放皇甫嵩,天池剑宗和圣上就不管巴蜀的事情了吗?」
「一年,在一年之内,天池剑宗将约束巴蜀的武林插手巴蜀的内政,而天子也将不会给任何叛乱者支持!」
傅中舒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就仿佛是扔掉一张废纸般的将巴蜀的豪门出卖给了风雨。
「凭什么保证?」
「天池剑宗的掌门令外加天子的诏书,如何?」
「这个。。」风雨犹豫的沉吟着。
傅中舒提出的条件,从表面上看来显然让风雨感到很满意,相信无论是天池剑宗还是萧剑秋,都会很小心的维护自己的权威,绝对不可能拿掌门令和天子诏书来开玩笑,因此一年的保证应该是可以很确定的。
而巴蜀没有了外界的支持,即便是有一些叛乱和起伏,也不会对整个西南的基业产生太大的影响--风雨这么辛苦的制造大理事件便是为了避免这一点,而如今在预感到西南局面可能会失控之后,更是成了十分迫切的需要。
但是,就为了一个失势的皇甫嵩,竟然要天池剑宗和萧剑秋付出这样的代价?
这个问题,让风雨总觉得有些忐忑不安,就仿佛一个黑暗中的狩猎者,虽然感觉到有一个未知的陷阱正在前方等候,却又偏偏无法识破,并且陷阱面前的诱饵,又恰恰是自己所无法抗拒的。
「可以,不过还得再加上圣上和天池剑宗支持风某成为帝国的宰相!」
十分不情愿的,感到了不安的风雨,在无法识破敌人的诡计却又无法拒绝这个诱惑的情况之下,只好增加了索求的筹码。
「下官个人认为值此危难之际,帝国宰相绝对非大人莫属!所以下官愿意为大人向圣上和仙子游说,不过。。」
一本正经的傅中舒,肚子里却几乎要笑了出来。
萧剑秋的推断果然没有错误,看来风雨的确是对宰相一职志在必得,因此即便是在如今几乎可以大局底定的情况下,还是尽可能的增加保险系数。
幸好,萧剑秋并不准备阻挠风雨的这个要求。
就这一点而言,傅中舒不得不佩服萧剑秋的胆识和气度,因为避免和强大的敌人正面冲突,而利用敌人的需求,从敌人那里获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让步,无疑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所以,傅中舒提出的要求是:「天子希望凉国公成为宰相之后,能够联合诸侯扫除呼兰、安宇,收复失地!」
「成交!」
对于这一点,风雨并没有拒绝,因为这原本也是他所希望去做的,自觉应该无损于自己的利益,所以答应的非常爽快。
不过,总觉得某些地方不对劲的凉国公,还是用十分狐疑的目光扫视了一下面前一脸无辜的天子第一谋臣。
而这个时候,却听见佛寺的钟声响起,正在大殿之外露天的空地上做法事的高僧站立了起来,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僧侣念诵着佛经,率先走入大殿朝着风雨而来。
风雨赶紧站立起来,他心里明白,将佛指舍利恭迎入观佛塔下地宫的仪式,已经正式开始了。


第十一章乐极生悲
将佛指舍利送入地宫的仪式十分隆重。
在宝相庄严的唱喏中,圣龙帝国的一代大师玄宗长老,手中擎着有名的佛门至宝双轮十二环锡杖,率先地走在最前面。
这柄双轮十二环锡杖,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杖身上刻有十多个精致的比丘图案,着袈裟、有光冕、立于莲台之上,或持法轮、或执如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而四个大轮仅作方寸的银铁之间,刻有八十四字,工艺之精细,令人爱不释手,为庄严无上的法杖增添了一份古奥清丽的美感。
跟在玄宗长老身后的是三十六位道貌岸然、年逾古稀的大师,以及七十二位中年僧侣和三百名小沙弥。
他们一行在献花献果、献灯、献香、献乐,举行佛宝赞上香等一系列的仪式之后,最终来到了风雨的面前。
此刻风雨站立于大殿的中央,最靠近他四周的,是宗喀白衣大喇嘛统率着的十八位红衣喇嘛,而这些高唐喇嘛的旁边,则是围观的天子和群臣。
代表中原佛门的玄宗长老,将双轮十二环锡杖举起搁在了弯起的臂弯上,双手合十行了一个大礼,以十分虔诚的态度,恭恭敬敬的从风雨的手中,接过了盛放着佛指舍利灵骨的宝盒,随后便在慑人心魂的唱喏中,小心翼翼的捧着宝盒,走出了大殿走向地宫。
天子、群臣和风雨,以及所有的信徒,都相继尾随在僧侣之后。
这是风雨第一次见识到了观佛塔的地宫。
玄宗长老和身边的三十六位高僧一起进入了地宫,尾随在他身后的是天子和群臣,那七十二位中年僧侣、三百名沙弥,连同所有的信徒都被阻挡在了外面,没有资格第一批进入,而风雨的身后,也只是尾随着宗喀和四名高级别的红衣喇嘛,以及李中慧和云济。
由地宫入口拾级而下至一座平台,经第一道石门进入甬道,而甬道的尽头则是第二道石门。
石门被两块石碑所堵住,分别是有关地宫修建与供奉情况的《志文碑》与《物帐碑》。
打开第二道石门后,便进入了地宫的前室。
此刻,已经有三枚佛指舍利的影骨被供奉在这里。
首先是前室有一枚,供奉在三重宝函之中。
第一重宝函是由汉白玉制成的阿育王塔,由塔座、塔身、塔顶、塔尖所组成,塔身着彩。
第二重宝函是塔式铜制精舍,极其精致、结构亦非常复杂。
第三重宝函则是银棺,银棺上刻有佛弟子及迦陵频伽鸟,棺下为沉香木雕花棺床,而这枚舍利便在其中。
其次,中室也有一枚,供奉在一座汉白玉灵帐之中。
如果灵帐可以称作宝函的话,则是地宫中最大的宝函,它的高度约与人等高。汉白玉灵帐中空,内置一顶铁函是第二重宝函;铁函之内的鎏金双凤银棺是第三重宝函,这枚舍利即在其中。
此外,后室也有一枚,被所包裹。
八重宝函依次为(从外向内数):第一重宝函是银棱顶黑漆檀香木宝函。第二重宝函是鎏金四天王顶银宝函。
第三重宝函是素面顶银函,函顶和四面雕刻有佛像。第四重宝函是鎏金如来说法顶银函。第五重宝函是如意轮观音顶金函。第六重宝函是金筐宝钿珍珠装金函。第七重宝函是金筐宝细珍珠装石函。第八重宝函是宝珠顶单檐四门金塔。
在金塔塔基上面立着一根银柱,而佛指舍利便套在那根银柱之上。
这三枚佛指舍利全部都是影骨,虽然相对于真正的灵骨不能够同日而语,却也已经是佛门的至宝了。
而如今,在佛门信徒心情极度的激动之下,则迎来了真正的佛指舍利灵骨。
玄宗长老颤巍巍的打开了地宫的密室。
在密室之中,早就准备好了特意为此打制的极其精致的五重宝函。
第一重宝函为铁质。第二重宝函是一个精美的银质鎏金函,函身雕凿有四十五尊造像,所以被命名为「四十五尊造像顶函」。
函身东侧下方刻有「奉皇帝敕造释迦牟尼真身宝函」。第三重宝函是一檀香木函,其顶及函身都有银质雕花包角。第四重宝函是一副水晶椁,椁顶嵌有黄、蓝宝石各一颗。在椁盖上雕刻着观音菩萨坐像。第五重宝函则是一个壶门座玉棺,而玉棺放在雕花的棺床之上。
玄宗长老小心的打开宝盒,在僧侣们激动的唱喏声中,以极其恭敬虔诚的态度,将佛指舍利放置到了雕花的棺床之上。
可能是由于那五重宝函受到光线折射的关系,舍利顿时释放出五彩的光芒,在人们的惊呼声中,那五彩光芒将玄宗长老以及他身后的几名大师,全身上下都给笼罩了起来。
只见玄宗长老头顶有光,而靠近他左右的几名大师的身体皆成透明,他们身后地面上的砖纹清晰可见,而上空则腾起了黄、白、红、紫等色的光线。
如此神迹,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惊呼。
即便是身分尊贵如萧剑秋,或对宗教不屑一顾如风雨这样的强权人物,此刻也都纷纷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顶礼膜拜。
「阿弥陀佛,天佑我圣龙,天佑我圣上啊!」
傅中舒最先醒悟,当下大叫了起来。
风雨随即也反应了过来,用眼神狠狠的瞪了身后匍匐于宗喀大师身旁,正在顶礼膜拜着的红衣喇嘛桑菊一眼。
后者立刻领悟了风雨的用意,也急忙大声喊道:「恭喜陛下,这正是佛祖显灵,昭示凉国公大人乃是中兴我圣龙的擎天支柱啊!」
也算是风雨幸运,恰好桑菊在此,否则如果仅仅是一心向佛的宗喀,未必能够领会风雨的心意;而无论是李中慧还是云济,或者是其他风雨军的重臣,纵然能够醒悟到这是一个天大的机会,但是此刻说起来不仅号召力不够,而且还有自我夸耀的嫌疑。
然而桑菊这么一喊,效果却是大大的不同。
桑菊乃是佛门高僧,对这个异象的诠释,自然比傅中舒更加令人信服。
而且,高唐喇嘛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和风雨间的关系,终究不如傅中舒和萧剑秋间的关系那么亲密,因此在其他的信徒--包括那些得道高僧们,都还兀自沉醉于佛门神迹之中,而其他诸侯却又远远不够分量进行这种自我宣传的时候,桑菊的这一喊,立刻压过了傅中舒。
一时之间,那些尚自昏昏沉沉、没有从这个突然事件中清醒过来的老和尚们,便在懵懵懂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