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枭雄-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便可北上收复幽云十六州,夺回原本属于华夏的土地。
  赵普认为先南后北的政策是对的,他也有信心相信顺天节度使能采纳他的意见。可是,他在告示上看了足足三次,都没有看见他的名字。
  告示上有姓名的士子兴高采烈,虽说可能只是一个小吏,但对于一些生活潦倒的士子来说,就有了稳定收入,能够继续活下去,若是干的好了,成为正式的官员也不是梦想。
  赵普看了一眼身边高兴的士子们,不由摇摇头,他觉得顺天节度使不采纳他的意见,足见这个节度使没有远见,大唐天子让这样的人镇守山东,固然能有一时的兴盛,也不能长久,更不能收复中原。
  赵普叹息了一声,摇摇头,慢慢在街上走着,落榜令他心生倦意,既然在大唐没有机会,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大周皇帝那边碰碰运气。赵普沮丧地回到了聚贤馆。
  赵普抬头,仔细打量了一番,忍不住冷笑了一声,什么聚贤馆,到头来,还不是做做模样?
  可是契丹人的南下打破了他的计划,他怎能不愤怒呢?郭威一路追杀,斩首数百,契丹人有如惊弓之鸟,纷纷后撤,仓皇逃回契丹,这时,已经是盛夏的事情了。
  杨琏抵达任城,与林仁肇商议了一番,林仁肇也同意杨琏的做法,经过一番准备之后,杨琏留下陈铁守卫任城,他赶往郓州。为了在登州造盐,杨琏又不得不把林仁肇派往登州,而且登州有极为优良的港口,可以兴建水师。
  随着陈铁、林仁肇的离开,摆在杨琏面前的,是心腹太少,可用之人捉襟见肘,虽说章氏有二十多人赶来投奔,但人数远远不够,而且杨琏还不清楚这些人的才能,不敢轻易委任。
  卢多逊倒是有一个建议,隋朝时期,就有科举,大唐也曾几度科考,有不少人落榜,卢多逊建议,招揽落榜的士子,总会有人愿意来的。
  杨琏觉得这个意见不错,立刻让人贴出告示,只要是德才兼备之人,通过考核,均可录用,录用之人,除了给予俸禄,还能额外分到田地。这年头,土地最为金贵,想必会有很多人被吸引过来。
  告示贴出去,陆陆续续有士子前来应聘,杨琏为了表示吸纳人才的诚意,特意将赶来投奔的人都安置在一处颇大的客栈之中,过一段日子,集中考试,按照才能、经历分配,或为一县之长,或为一州刺史。
  这段日子,北方又有消息传来,郭威击败了契丹人,大军赶赴潞州,这时刘崇正在猛攻潞州,听说契丹兵败,郭威大军赶来,吓得立刻退兵,他留兵一万驻守辽州,大军会太原休整。
  北方战事告一段落,郭威回到开封,一连下达了几个命令,这些命令多半是恢复中原河北的经济,没有足够的粮食,足够的金钱,大周如何能收复山东?
  双方出现了难得的默契,都没有动兵,杨琏抓紧时间,兴建水师,并从海州调了一批船只上来,增强郓州的防备能力。
  随着天气的炎热,李璟任命的各地节度使、刺史也纷纷就任,密州节度使皇甫晖写了一封信给杨琏,述说昔日情谊。刘仁瞻也对杨琏表示了谢意,他改变了行军路程,虽然夺得了宿州,却差一点令杨琏功败垂成,天子震怒,杨琏说了好话,刘仁瞻不是不明事理的人,派人送来了宿州特产,杨琏笑纳了,同时也表示了感谢,派人送了回礼。
  林仁肇抵达登州之后,立刻做出了考察,登州以北,有沙门岛、庙岛等一系列的岛屿,零星散布其中,绵延着朝着辽东半岛而去,当年隋唐攻打高句丽,登州便是出海地,此地若发展好了,可以大用。
  林仁肇拥有丰富的水师经验,又在海州经营了一两年,在登州考察之后,立刻做出了安排,在沙门岛修建港口,同时准备修建水池造盐,登州的建设如火如荼,郓州这边,也不甘落后。林仁肇建立的水师本来就有了雏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水师已经有了七千多人,个个都水性娴熟,可谓浪里白条。
  以梁山泊、郓州为中心,杨琏修建了一系列的堡垒,就目前的阶段来说,杨琏依旧是防守为主,郭威虽然签订了和约,也留下了郭荣为人质,但各种层出不穷的骚扰肯定是存在的,杨琏不得不防。当然了,杨琏也不会任由郭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一旦让郭威恢复过来,以中原的强大,杨琏很难抵抗。
  梁山泊与郓州水陆两军互相配合,就算郭威来攻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杨琏以工代赈,拓宽了运河,并把运河延伸到了郓州的护城河,这样一来,水师的走轲便可直接进入郓州,加强了郓州的守备能力。
  水师的建设有了进展,陆军也招收了一万五千多人,杨琏让楚州的老卒带领新兵,狠劲地操练着。平时多流汗,战时才会少流血,这些老兵对此深有体会,因此格外卖力。
  新兵的事情上了轨道,杨琏转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科考上,这段时日卢多逊十分忙碌,在准备着试题。士子们经过一段时日的准备,表示可以科考了。杨琏把科考的时日定在了秋收之后,士子们接到消息,拼命读着书,希望能在这一次不正规的科考中,被杨琏看中。毕竟这是一个机会,山东各地百废待兴,若是有了政绩,加官进爵还是有机会的。未完待续。
  11/22 10:58:36|27832077


第一章 说客
  转眼又是一年,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姹紫嫣红,郓州到梁山泊一带的路上,布满了良田,冬小麦的长势非常好,初步估算,冬小麦的收成比起平时,至少提高两成以上。
  天气刚刚转暖,杨琏就带着赵普、卢多逊等郓州大小官吏奔波在田地里,春年花开之后,冬小麦就要收获了,杨琏对此很是关心,有了这批粮食,下辖各州县粮食紧张的情况才会得到缓解。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杨琏奔波在田间,目的是研究在郓州种植水稻的可行性。
  郓州属于冬小麦种植区,而且位于淮河以北,百姓没有复种的意识,而且郓州是以小麦为主食,不像江南一带,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对耗地力较少的水稻成为主流,当然,江南水资源丰富,适合种植水稻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郓州靠近黄河,西南方向是梁山泊,这时候的梁山泊方圆将近千里,是一个巨大的湖泊,水资源丰富,有种植水稻的基础。小麦的缺点是耗地力非常严重,在这个时代,没有合适的肥料,种植几年之后,就需要停种蓄养地力,如果种植水稻,可以减少这种消耗,而且杨琏继续打算在山东各州县推广猪,利用猪粪培养地力提高产量,这样一来,土地的肥力可以长期保持。
  郓州属于后世划定的秦岭、淮河以北一线,属于所谓的北方,除了必要的水资源,杨琏还需要考虑阳光,只有阳光充足,水稻才会抽穗,产量才会上升,所以杨琏的考察,主要是这个。
  杨琏亲自选定了几块地,这几块地靠近梁山泊,利于灌溉,而且属于官田,不会引起百姓的反抗,等到粮食产量上来了自然会有人大规模种植。就在杨琏忙着的时候,大周天子也在积极开垦荒地,收揽流民。
  养子郭荣留在金陵,郭威虽说心有不甘,但又不得不同意,大周帝国就像初生的婴儿,四周还有强敌,如果一个不小心,很有可能夭折,养子郭荣能识大体,为帝国的生存而奋斗,甘愿留在大唐金陵,让郭威很是欣慰。在欣慰的同时,郭威又有些郁闷,郁闷的是亲身儿子被封为皇子之后,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懂得为父分忧为君分忧。
  或许他们认为大周帝国安稳如山,因为无论是契丹人还是河东刘崇,都被大周击退了。胜利带来了希望,也会让人膨胀,变得高高在上,目空一切,可是只有郭威才知道,如今的大周帝国风云飘摇,并不安稳。
  与汉国残余势力可谓不死不休,河东是北方重镇,唐末以来,中原朝廷的唐、晋、汉都是出自于河东,由此可见,河东的重要,刘崇不得不防,契丹人不得不防,占据了山东州县,名义是大汉实际是大唐的杨琏也不得不防。这几个势力,尤其是杨琏与刘崇,对开封的威胁很大,不得不防。迫于无奈之下,郭威不得不重兵驻守在边境,尤其是开封的兵马达到了十余万。
  如此多的兵马对粮食、军饷都是极大的消耗,郭威也想精兵简政,可是迫于压力,又不敢裁军。中原、河北人口相对众多,可是经济破坏严重,赋税不足,粮食不足,郭威只得采取军屯的办法,提高粮食产量。
  关中倒是好地方,八百里秦川,渭河平原造就了无数良田,可是人口极少,郭威曾经一度想要移民关中,偏偏蜀国对关中虎视眈眈,迫使郭威不得不加强关中的防御力量。
  好在南平依旧奉大周为宗主国,吴越国也派人来称臣,郭威与群臣商议之后,决定利用吴越国的势力,来牵制大唐,这样一旦大周有变,大唐就无法北上,压力相对会小一些。
  当然,要想击败敌人,除了自身强大,从内部瓦解对方也是不错的办法,郭荣在金陵呆了将近一年,对金陵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他曾好几次写信告诉郭威,大唐看起来强大,实际上内部纷争不已。
  郭荣把他在大唐了解的情况详细告诉了郭威,郭威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他千叮万嘱,要郭荣寻找机会,破坏大唐内部,尽量为大周争取时间,为了让郭荣能更好的活动,郭威暗中派人押送了金银钱帛给他,让他不要吝啬,该用就用,若是能击败大唐,还会缺钱吗?
  郭荣得到了打量金钱的支持,在金陵变得十分活跃起来,他与燕王李弘冀、宰相孙晟,司徒周宗、禁卫军统军周邺等人交往甚是亲密,尤其是禁卫军统军周邺,郭荣看中了他的带兵能力,与他相交甚厚,不时请他吃饭,送他一些特产。周邺也就笑纳了。
  金陵的情况杨琏知道一些,这些消息极少部分是齐王告诉他的,更深一层的东西多半是曾忆龄传回来的。杨琏知道,郭荣在金陵肯定不会安分,他叮嘱曾忆龄,密切监视金陵的情况,一旦有任何异变,立刻快马通报。
  时间进入五月中旬,杨琏圈定的农田已经开始蓄水,种植水稻,为了提高产量,保护好水稻,杨琏特意从金陵高薪请来了经验丰富的老农,让他们安心种植水稻,粮食产量越高,奖励越丰富,若是有突破性的进展,比如说改良水稻,杨琏还打算任命他为朝廷的官员,专门管理农事。
  老农得到杨琏的许诺,又先得到了丰厚的奖赏,鼓足了干劲,一心扑到在水稻上,像伺候老祖宗一样伺候着几亩农田。杨琏抽出身来,专心处理政务。
  这时,经过一年的努力,杨琏在两国边境种植了不少树木,在唐军战马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利用各种障碍物阻挡大周的骑兵,同时避免周国的骚扰。
  练兵方面,郓州常驻兵马有一万五千人,其中水师七千人,就驻扎在梁山泊中,来自蒲城章氏子弟的章文济、章文朝、章仲通等人分别任命为水军指挥使,日日操练水师,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步兵将领刘正、陈可言之胞弟陈可盛,以及楚州新军的精锐都被提拔起来,成为郓州兵马的骨干,为了达到锻炼新兵的目的,杨琏时不时带兵进山剿匪,达到练兵的目的。
  与此同时,林仁肇在登州抓紧时间,修建了码头,并在沙门岛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