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枭雄-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弘冀目光闪烁,杀意一闪而过,但他知道此时不是与杨琏闹僵的时候,不由冷笑了一声,不理杨琏。
  李弘冀不说话,常梦锡被杨琏一阵臭骂,孙晟也暂时陷入了沉默,大殿内,几乎鸦雀无声。杨琏扫视了一眼四周,见没人说话,这才道:“陛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与契丹人结盟的同时,与汉国结盟。这种结盟,当然只是形式上的结盟,一旦北方有变,便可趁虚而入。”
  孙晟冷哼了一声,对杨琏的话嗤之以鼻。常梦锡想了想,终于忍不住道:“杨将军,你这话岂非是痴人做梦。契丹人、汉国人都不是傻子,岂会签下这种和约。”
  杨琏朗声笑道:“事在人为,若不努力,又怎能知道不成?”
  常梦锡抿抿嘴,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杨指挥,你若能与契丹人、汉国人同时签订盟约,我便告老还乡!”
  “别,可别!”杨琏急忙说道,一脸讥讽之色,道:“常侍郎的府上用度奢华,就连马车都是铺的蜀锦,若是不当官了,恐怕会入不敷出,那么本将岂不是成了坏人,害了常侍郎一家鸡犬不宁?”
  常梦锡闻言,气的嘴角的胡须一抖一抖的,此时他终于意识到不能与杨琏说话,于是讪讪了退了下去,不时看着杨琏,带着恨意。
  杨琏的话引起了李璟的兴趣,他想了想,道:“杨爱卿,你能做到吗?”
  “陛下,微臣一定竭尽全力,与契丹人、汉国人达成同盟。”杨琏说道。
  李弘冀开口道:“杨指挥,不知道与汉国使者的谈判如何了?”
  “东平公很快就会得到消息。”杨琏说道。
  李弘冀冷笑了一声,道:“杨指挥若是能与汉国签订平等的条约,本公一定重重有赏。”
  “东平公言重了,末将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忧,不敢要东平公的任何东西。”杨琏拒绝,他知道,李弘冀一定有什么诡计,虽说这笔钱不拿白不拿,但杨琏又不缺那几个钱。
  李弘冀被杨琏噎住,便再也不说话。
  这时,一名小黄门匆匆而来,高声道:“陛下,汉国使者刘信在外求见。”
  杨琏微微一笑,心想刘信还不算太笨,知道来找李璟。
  李璟有些诧异,问道:“杨爱卿,这是怎么回事?”
  杨琏不紧不慢,将昨夜生的事情一一说了,朝廷上的群臣都大吃一惊。齐王李景遂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若是让刘信成功杀死契丹使者,恐怕大唐与契丹的梁子结大了,要知道耶律海里可是麻答的儿子。耶律海里若死,麻答岂会善罢甘休?
  李璟心中微微一惊,旋即感到庆幸,若非杨琏,恐怕就让刘信得手了。他想了想,道:“刘信来此,究竟是为何?”
  杨琏笑道:“陛下,如果微臣没有猜错,刘信是赶来与大唐交好的。这个时候,他除了与大唐交好之外,别无选择。”
  刘仁瞻有些担心地道:“可是,既然与契丹人结盟,耶律海里又怎会放过刘信等人?”
  李璟也道:“刘爱卿说的极是,这个问题有些棘手啊。”
  杨琏微笑不语,事实上他已经有了良策,不过,他不急着说出来。
  齐王李景遂想了想,也道:“若是有一个办法,既给了耶律海里一个交代,又让刘信安全离开,那该有多好。”可是,有这样的办法吗?
  群臣都垂下头考虑,不过时间太仓促,谁都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兴祥殿内,一时陷入了沉默,呼吸声清晰可闻。
  半响后,杨琏笑道:“陛下,微臣有一个办法,相信无论是契丹人,还是汉国人,都会满意。”
  李璟眼睛一亮,急忙道:“杨爱卿,你有什么好办法?”
  “此事事关重大,还请陛下屏退左右,微臣才能献上良策!”杨琏说道。
  李璟点点头,深以为然,立刻宣布退朝。


第一百一十一章 礼尚往来
  偌大的兴祥殿内,只剩下寥寥数人,李璟、李景遂、杨琏自然不可少,李弘冀、孙晟、宋齐丘等人身份特殊,也都留了下来,众人看着杨琏,有的充满了欣赏,有的充满了不屑。  ‘
  杨琏在打点上侃侃而谈,将心中的想法说了,李璟连连点头,杨琏的计划,不失为好办法,而且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成功。
  宋齐丘微微一笑,一直以来,他和杨琏的接触不多,但通过齐王,他还是也有一些了解。此时的关键是,杨琏属于齐王一系,而他与齐王的关系也不错,孙晟、常梦锡乃至于李弘冀都是敌人,所以宋齐丘决定帮杨琏一把。
  “陛下,杨将军的办法确实可行。”宋齐丘说道。
  身为开国元老,朝廷重臣,宋齐丘的话自然值得重视,更何况杨琏已经分析了利弊,李璟闻言连连点头,目光扫过宰相孙晟、齐王李景遂等人,道:“诸位爱卿,你们是什么意见。”
  孙晟抿着嘴不说话,这个时候他怎会去支持杨琏?
  齐王李景遂十分认真地踱步思考,半响,这才道:“皇兄,臣弟以为这是最好的办法,可以一试。”
  大势之下,李弘冀也点点头,道:“父皇,可以一试。”
  在场的几个重臣大多同意,李璟便答应着,道:“既然如此,此事就按杨爱卿的办法去做。”
  朝廷内,消息很快传了出来,汉国使者觐见大唐天子,由于出言不逊,大唐天子震怒,将刘信及其一行人关押在大牢内,甚至,天子都不等审判,直接将刘信等人判了个斩立决。
  “叶律使者,这样的结果。你可满意?”鸿胪寺内,杨琏笑道。
  耶律海里显然没有想到大唐天子如此果断,甚至还派出了齐王前来安慰自己,赏赐了不少东西。‘这让耶律海里很是满意,大唐是有诚意的,与大唐结盟也是有利的。
  耶律海里当即与杨琏签订了和约,对于此行,耶律海里认为达到了目的。数日后。耶律海里亲眼目睹大唐斩杀了刘信等人,便满意地离去。耶律海里以为,刘信等人已经死了。可是事实上,刘信依旧还活着。
  天牢内的刘信精神尚可,虽然住的地方糟糕了一些,但相比死亡,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只是他有些弄不明白,杨琏为什么要救他?
  当杨琏再一次进入天牢的时候,刘信提出了疑问。
  杨琏怎会说出真正的原因?他只是告诉刘信,耶律海里已经离开了金陵。接下来,是大唐与汉国人谈判的时候了。
  杨琏提出的条件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和平相处,大唐富裕不假,可是朝廷上下,奢华之风很是盛行,在天子李璟的带动下,韩熙载、孙晟、常梦锡等人也都是奢华之人。皇帝也就罢了,韩熙载出身寒门,仅仅凭着当官的那点俸禄。根本不足以支撑府内的用度。那么这笔钱从哪里来?无非是贪污,仗着手中的权利强取豪夺。
  杨琏来到金陵不过一年,便现金陵四周,土地兼并已经到了极为恐怖的地步。达官贵人拥有上百上千甚至上万亩的良田,而有的百姓连立锥之地都没有,若非金陵工商业也十分达,可以凭借出苦力,帮人做工等办法获得金钱,养活一家人。恐怕金陵早就乱了。
  如今的大唐需要休养生息,如果有可能,杨琏甚至希望将土地兼并之风给制止掉。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为主的社会,农田对于大多数的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很多人拼命买地屯田,便是处于这种心思。
  刘信显然想不到杨琏会选择与汉国和谈,和谈的内容,是双方开通边境的商榷,互相经商,大唐出口茶叶、陶瓷等物,换取汉国的铁器。这个时候的大唐,产铁的地方不多,而要装备军队,铁器或者说铁矿是必不可少的。而北方战乱不堪,经济遭到破坏,无论是茶叶还是陶瓷,都远远不足。其实刘信还想向大唐购买粮食,不过杨琏拒绝了。‘
  此时的大唐吃大米较多,而北方主要食用小麦、粟等食品,吃大米并不习惯,因此,刘信略微坚持了一番之后,便放弃了。
  除了开通商榷通商之外,双方约好为友邦,永不侵犯——当然其实谁都知道,这一条根本没有约束能力,一旦汉国整合了内部,又或者是大唐解决了内部的矛盾,双方必然会再度生冲突。
  不过,就目前的局势而言,这都是符合双方利益的。在杨琏的坚持下,刘信还无奈地接受了一点,汉国每年免费给大唐两百匹战马。数量虽说不多,但杨琏也知道,若是再多,刘信恐怕不会接受。而且,汉国恐怕没有几年就会被郭威所灭,能得到一点实惠便是一点,总比闹僵了好。
  这个和约的内容比起当初孙晟谈的要好了很多,除了得到铁器、战马不说,大唐与汉国都是平等的地位,这让李璟非常满意,痛痛快快地签订了国书。刘信保住了性命,也达到了目的,至于与大唐通商互市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也就代表刘知远签订了和约。
  李璟满意,刘信满意,李景遂也满意。不过杨琏不太满意。
  杨琏不太满意是因为他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他依稀记得,刘知远建立了汉国之后,不久便去世了,而继任者能力不足,乱杀大臣,导致郭威造反,汉国存在的时间,似乎只有短短数年。如此算来,恐怕汉国在这两三年内,就会灭亡。
  同时,他也觉得,李暻实在没有太大的志气,汉国承认与大唐同等地位,他就喜上眉梢,显然要求太低。
  杨琏思前想后,进言大唐天子李璟,既然大唐与汉国签订了盟约,礼尚往来,大唐是礼仪之邦,也有派出使者前去汉国的必要。
  李暻犹豫不决,这时齐王进言,说汉国人狼子野心,不得不防。就算签订了条约,也未必有用。毕竟在利益面前,一纸盟约又算得了什么呢?
  李暻觉得齐王的话有道理,不过他犹豫着,派什么人出使汉国好呢?
  李景遂呵呵一笑,道:“杨琏这一次立下功劳,成功与契丹、汉国人缔结了盟约,至少在短时间内,大唐可以安枕无忧。论合适的人选,谁又有杨琏合适呢?”
  此时的杨琏刚刚忙完,正想要休息片刻,想不到圣心难测,又要他出使汉国,不得不苦笑两声。
  “什么,李暻要你出使汉国?”潇湘阁内,曾忆龄瞪大了眼睛。
  “出使汉国也没有什么不妥。”杨琏笑道。
  曾忆龄摇头道:“刘知远正在调兵遣将,准备攻打魏州的杜重威,你这一去,恐怕会有困难。”
  “困难是有的,其实你我现在做的事情,就不困难吗?有的事情再困难,也要去做。”杨琏淡淡的道。
  曾忆龄美目瞟了杨琏一眼,道:“我正是看中你这点。”
  杨琏微微一笑,道:“是吗?拿来吧。”说着,伸出手去。
  曾忆龄吓了一跳,后退一步,抱着前胸,道:“你这是做什么?”
  杨琏叹息了一声,道:“你在想什么,我是找你要郭威的画像。”
  曾忆龄哼了一声,返身走了回去,在一个柜子里倒腾了半响,拿出一卷画轴,递给杨琏,道:“喏。”
  杨琏伸手接过,打开一看,笑道:“这便是郭威?画的也真是抽象。”
  曾忆龄皱起了眉头,道:“什么意思?”
  杨琏摇摇头,道:“没有什么。这一次去开封,我想要得到你的帮助。”
  “开封那边,我的势力不大,不过你想要什么消息,我还是可以帮忙的。”曾忆龄说道。
  杨琏点头,道:“这一次出使汉国,不折腾些风雨,我绝不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