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木匠皇帝(池塘)-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了一眼徐光启身后的人,天启皇帝沉声说道:“朕今天找爱卿来并不是为了火器的事情,上次朕和爱卿说希望爱卿给朕找个懂得造船的人,不知道爱卿找的怎么样了?”一边说着,天启皇帝一边扫了一眼徐光启身后的年轻人。

“回陛下,臣找到了!”徐光启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然后指着身后的年轻人说道。

天启皇帝点了点头,此时天启皇帝和孙承宗才开始上下打量起这个人,给天启皇帝和孙承宗唯一的印象,这个人真的很年轻。看起来也就而是几岁的样子,不过精气神倒是不错,一副不骄不躁的样子。面对天启皇帝和孙承宗,脸上也看不到一点紧张,这份淡然已经是身份难得了。

看着那人跪倒在地上,天启皇帝缓步的走回了龙书案的后面,沉声问道:“徐爱卿,你为何推荐这个人?”

轻声的笑了笑,徐光启正色道:“回陛下,正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这个人叫孙元化,是臣的弟子。”

天启皇帝和孙承宗都是一愣,两个人都没想到这个人居然是徐光启的弟子。看来这个人不一般,作为徐光启的弟子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现在既然敢推举出来,想必也是十分合适的人选。

玩味的笑了笑,天启皇帝沉声说道:“孙元化,朕要你办的事情想必你的老师已经和你说过了,说说你的想法吧!”

“是,皇上!学生的家就在家的那个,曾经在嘉定和老师学习。因为老师的原因,学生认识了很多的西洋人。又因为从小在海边长大,对于船只比较喜爱。后来见到了许多希望的战船,学生潜心的研究过,弗朗基人的战船有很多地方比大明的战船强大,有很多地方不如我们大明的地方。”孙元化说的很是小心翼翼,说道这里就停下了,他要看看天启皇帝的态度。

天启皇帝心里已经觉得这个孙元化有才能了,毕竟接触过戏西学,能够平等的看代两种文化,这本是这个时代少有的。见孙元化停下来了,天启皇帝沉声说道:“起来接着说!”

“谢皇上!”孙元化站起身来,沉声说道:“学生收集了很多我大明朝造船的资料,又收集了很多弗朗基人战船的资料,又研究了一些水战和海战的资料,学生得出了一个结论。现在的海战决定胜负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坚船利炮。”孙元化的声音不大,语气也很平淡,不过说出来的话却是天启皇帝心中震动。

这个简单的道理在后世都明白,可是在这个时代有这个眼光的人可不多啊!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沉声问道:“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才能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

“回陛下,学生觉得建造战船一定要坚固,可以结合弗朗基人的战船和我们自己的造船技术,研究出一种新式的战船。学生已经有了想法,只是还没有实施。另外就是火炮的问题,如果这次改进弗朗基大炮事情能成功,或许可以在战船上架设新的火炮。”刘风化终于明白了老师提起天启皇帝的时候,徐光启都会赞叹一句明君圣主了,能有这样眼光的皇帝一定是因为英明之主。

天启皇帝缓缓地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既然如此这造船厂不能放在辽东,距离京师太远,将来火炮的运输都成问题。”天启皇帝是绝对不会将火炮放到辽东去制造,这样决定命运的东西,一定要放在自己这里。

一边的孙承宗一愣,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沉声说道:“陛下,最好的建立造船上的地方实在天津,那里靠海而且距离京师也近一些。”

天启皇帝赞同的点了点头,不过一边的孙元化却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天启皇帝不禁问道:“孙元化,有什么就直说,不要吞吞吐吐的。”

第三百三十二章选将

……

听了天启皇帝的话,孙元化看了一眼孙承宗,对着孙承宗施了一礼说道:“大人,建造战船需要上好的木料。”把话说到这里,孙元化就没有在说什么,他相信在场的人都能听的明白。

孙承宗笑着看着孙元化,语气轻松的说道:“你不用这样说话,有什么就直说,老夫不会把你怎么样的。”

天启皇帝和徐光启也笑了,不过他们都听懂了孙元化想表达的意思,天津虽然地理位置优越,可是在京师附近却没有适合造船的木材。可是辽东却不一样,那里多的是参天大树,用来造船是在适合不过了。

几个人都皱着眉头沉思,天启皇帝沉吟了半晌才说道:“造船厂还是要建在天津,如果运送火器过去还不如运送木材过来。每年朝廷都有很多船去辽东,为辽东运送粮草军械,回来便可以搭在木头。”

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孙承宗皱着眉头的说道:“陛下,其实什么都不用运输。战船可以在辽东建造,火炮可以到天津来安装,这并不冲突。只要事先确定安装什么样的火炮,将火炮的位置预留出来,这样就可以了!”

天启皇帝轻轻的笑了笑,赞同的点了点头,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注意。只不过孙承宗没有想到,孙元化再一次开口说道:“大人,这样其实并不行。这个想法的确是不错,可是真的建造却行不通。火炮需要安装在船腹内,不是安装在甲板上,如果这样做就需要反复的拆装甲板。原本这是没什么关系的,可是如果真的这样做了,船体就会出现松动,战船的使用世间会缩短。”

几个人都没有在说话,显然都在等着天启皇帝拿主意。采用的孙承宗的办法,省时省力,最重要的是省钱,不过造出来的战船受命会变短。如果采用孙元化的想法,费时费力,也会花费的更多,不过造出来的战船肯定会更加的优良。

沉吟了半晌,天启皇帝抬头问孙元化说道:“对于这支水师的建立你有什么想法?”

撩起衣服跪倒在地,孙元化以头触地,声音颇为决然的说道:“皇上,学生制造战船乃是学生所长,可是编练水军并非学生所长。不过学生知道一个人,乃是编练水军的最佳人选,学生愿像皇上保举此人。”

看着孙元化郑重其事的样子,天启皇帝几个人都是微微一愣,显然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做。一边的徐光启也是陷入了痴愣之中,他也没想到自己的学生会来这一手,不过他也没有怪孙元化。对于孙元化推举的人,徐光启也很好奇,孙元化是他最出色的一个学生,他当然不会认为孙元化在胡说。

“说吧!”满意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对孙元化更加的满意了,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不想要什么,这样的人非常的少有。

“陛下,朕保举的是福建总兵俞咨皋,俞咨皋乃是俞大猷将军的儿子。深通海战之道,又懂得如何编练水师,乃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孙元化跪在地上,语气恭敬的说道。

听到孙元化保举的人,天启皇帝没有说什么,一边的孙承宗就皱了皱眉头。对于俞咨皋这个人他听说过,不过并不是什么好的传闻。与戚金不同,戚金深的叔叔戚继光的真传,对于水战步战都有很高的造诣,对于选拔和编练军队更是非常在行。

俞咨皋似乎并没有得到父亲的真传,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对于这个俞咨皋孙承宗也没见过。对于他的能力如何,孙承宗其实也不清楚,便没有开口说什么。

不过孙承宗却想到了一件事情,无论是戚金或者是俞咨皋两个人都无法统领水师。这两个人做一方大将或许可以,想要统领水师却似乎差一点,不过孙承宗在这个时候却想到一个人。

天启皇帝则是在皱着眉头沉思,大殿里的气氛便有些压抑。对于俞大猷,天启皇帝自然是不会陌生,那可是能够和戚继光并称的将军。不过戚金要比俞咨皋的有名的多,天启皇帝知道俞咨皋是因为另外一个人,那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

郑芝龙做海匪的时候,朝廷派当时的福建总兵俞大猷去围剿郑芝龙,结果被打的打败。正是因为这件事情,俞咨皋被下狱,最后还被砍了脑袋。不过天启皇帝曾经找过俞咨皋的事情,俞咨皋曾经做过一件非常英勇的事情,不过知道的人却非常少。

在万历年间的时候,荷兰人就派人战船占领了澎湖,不过很快就被明军驱逐了。不过荷兰人并没有死心,再经过一番谋划之后,荷兰人派军舰占领了澎湖列岛。

当时带着人夺回澎湖列岛的及时俞咨皋,可以说这一仗大的非常的漂亮,也充分的展示了他的才能。

对于那个以海匪起家的郑芝龙,天启皇帝自然是更加看重俞咨皋,毕竟后来郑芝龙投降了满清。前期割据一方,后期卖国求荣,这样的人天启皇帝自然是看不上。

天启皇帝深刻的明白,打海战靠的不光是指挥,更加重要的是战舰和火炮。俞咨皋带领福建的水师,打不过纵横八闽的郑芝龙也是正常的事情。

沉吟了半晌,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好,既然是俞大猷将军的儿子,那就掉他进京。”说着天启皇帝将目光转向了一边的孙承宗,沉声说道“先生,内阁尽快拟旨,把俞咨皋掉到京城来。”

“陛下放心,臣回去就办!”孙承宗缓缓的点了点头,面色凝重的说道。

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神情颇为严肃的说道:“朕决定了,战船还是要在天津建造,至于木材可以用运输物资的战船运送过来。”

“皇上圣明!”几个人同时说道,这种事情天启皇帝拍板就哈好了。

犹豫了一下,孙承宗开口说道:“陛下,臣也想举荐一个人!”

“先生尽管说。”天启皇帝饶有兴趣的看着孙承宗,对于能够被孙承宗看上眼的人恐怕不多。

低着头想了想,孙承宗才缓缓的说道:“臣保举的这个人是沈有容,臣觉得这个人非常的合适统领水师。”

天启皇帝微微一愣,沈有容这个人他还真的没有听说过,看着孙承宗说道:“先生,你仔细说说这个人吧!”

“是,陛下!沈有容是万历七年顺天府武试的举人,不过后来没有考上进士。”孙承宗说道这里就比较尴尬,在座的人包括天启皇帝心里都明白,那是因为他没有后台的原因。

相对于文官的科举,武人的科举就像儿戏一样,那些武状元全都是各地的世袭勋贵,镀金一样的过程。更不要说什么舞弊之类的了,那已经是公开化的了。

只能略过这一段之后,孙承宗接着说道:“考中举人之后,沈有容便到辽东投军,在辽东六年沈有容从一个小兵开始屡立战功。后来沈有容在俞大猷的麾下效力,因为俞大猷的事情被牵连,只好回家了。后来在朝鲜打倭寇,沈有容有再一次上了战场,后来在辽东和蓟辽转战,非常的有军士才能。只是因为他的为人正直,不媚上,所以他的官职一直不高。”

孙承宗说的语气很轻,不带有丝毫的感情,可是天启皇帝却听出了英雄的悲歌。这样一个人得不到重用,可以说是大明朝的悲哀。

“后来沈有容被调去了福建,他打过倭寇,打过海匪,打过红毛鬼,精通火器,精通战船,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从军四十多年,沈有容身经战斗无数,官职最高的时候是副总兵。”说道这里孙承宗便没有在说什么,显然他觉得没有在说下去的必要了。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问道:“这个沈有容现在在哪里?”

“回陛下,沈有容现在是山东副总兵,驻扎在登州。”孙承宗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天启皇帝听到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