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用笑道:“哥哥已成竹在胸,又何必问我?”
  宋江笑笑,道:“那谁是英雄豪杰?”
  吴用答道:“当世第一英雄豪杰自然当属李大都督。”
  宋江古井无波道:“除了李衍呐?”
  吴用笑道:“哥哥如何不闻河北玉麒麟之名?”
  宋江听了,一拍脑门,道:“你看我未老记忆却先差了,怎么将北京城里的卢大员外给忘了……姓卢名俊义,绰号玉麒麟,河北三绝,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二龙山若得此人,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
  吴用笑道:“若想得玉麒麟,何难之有。”
  宋江故意激将道:“他可是河北一等大户,如何会上我二龙小山?”
  吴用自信满满道:“小生亲自走一遭,必教他上山。”
  宋江道:“军师绰号‘智多星’,果然不凡,只是不知军师准备怎么赚那玉麒麟上山?”
  吴用不慌不忙如此这般说出了一计。
  宋江听后,拜道:“好计……恁地,就全仰仗军师了。”
  恰在此时,李逵走了过来。
  李逵道:“军师可是要出去耍……出去办事,带上俺铁牛一个,可好?”
  宋江道:“若是上风放火,下风杀人,打家劫舍,冲州撞府,用你合适,这是做细作的勾当,你那好惹祸的性子却是去不得。”
  李逵撒泼道:“俺知道,哥哥是嫌俺生得丑,怕俺出去丢了二龙山的脸,才不要我去。”
  宋江道:“不是嫌弃你,是怕你有危险……”
  李逵不领情道:“俺不管,俺就要去!”
  宋江无奈,看向吴用,道:“军师,你看?”
  吴用笑道:“无妨,我正想找一个粗心大胆的伴当和我同去。”
  李逵听了大喜,道:“那不就是俺铁牛!”
  宋江、吴用相视一笑。
  又说了一会,吴用便带李逵离开。
  眼见吴用就要走远,宋江突然道:“军师!”
  吴用停下脚步,然后转回身,问道:“不知哥哥还有何事?”
  想到吴用与晁盖是先认识的,且这些年一直追随晁盖左右,难辨真实态度,宋江很快就又打消了跟吴用商量如何搬开晁盖这块绊脚石的念头,笑道:“军师务必注意安全,宋江还想跟军师一同干一番大事。”
  吴用眼中失望之色一闪而逝,随后冲宋江拜道:“哥哥放心,小生不想碌碌一生。”
  言毕,吴用就带李逵下去了。
  宋江看向晁盖家所在的方向,喃喃道:“我的好哥哥,我的晁天王,你怎么就恁地鼠目寸光不愿接受招安,你难道没看见李衍都接受招安了嘛,这可是一条康庄大道……”
  ……
  淮西。
  王庆的势力边上。
  李衍勒马,然后冲王庆抱拳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三哥还是就此留步吧。”
  王庆道:“那为兄就不再送了,他日你我闲下来,为兄定要去你那汉城看看。”
  李衍抱拳道:“欢迎之至……那咱们后会有期。”
  言毕,李衍一拔马头,然后就带着自己的八九千(虽然留了五百人在池州保护梁红玉,可李衍陆续又招揽了几伙人,导致李衍的兵马不减反增)人马离开了。
  看着李衍离去的背影以及李衍左右的两员气势不凡的将领,段二道:“妹夫真让李大都督招走上官义和危昭德?此二人可皆有万夫不挡之勇,虽不敌杜壆,但比其他人却都不差,妹夫亲自挽留,也许能将他们留下来,且那危昭德手下还有一群水性极好的海盗,其中的张经祖、刘悌、韩凯皆能独挡一面。”
  李助道:“如果李大都督没有亲自招募他们,大王亲自出面,也许能将他二人招为手下,如今却是不可能了,你没见他们将家眷和部下都带上跟李大都督走了么?”
  段二叹了口气,没再言语。
  他何尝不知留不下上官义和危昭德了?可这二人真是好武艺,是他们淮西少有的豪杰,就这么被李衍招走了,真是太可惜了。
  王庆笑道:“算了,我与他二人无君臣之缘。”
  其他人才不关心上官义和危昭德,他们关心的是李衍同不同意王庆自立为王。
  跟王庆颇为亲近的龚端,道:“大王,大都督可同意大王僭号改元一事?”
  龚端这一问,立即竖起了无数双耳朵!
  其实也不怪他们如此希望王庆僭号改元,所谓水涨船高,王庆若是不昭告天下,他们的官位如何能名正言顺?
  王庆笑道:“同意了,他让我与田虎商量个时间,一同昭告天下。”
  柳元道:“那田虎何德何能,焉敢跟大王同时昭告天下!”
  王庆道:“诶~此言差异,宋国虽然君昏臣奷,但毕竟倒屋不倒架,有田虎那厮为咱们承担一些压力也好,另外李衍还说,方腊也起义在即,让我最好联系方腊一块起义。”
  段五道:“怎么还要等方腊呀?”
  李助道:“大都督的建议是比较稳妥的,如果真能三家一块起义,宋国必定大乱,恁地时,咱们才能有所作为。”
  刘敏道:“正是此理。”
  潘忠道:“那咱们快跟田虎和方腊联系吧,早一天将这事谈妥,咱们大楚就能早一天昭告天下。”
  王庆笑道:“我已经派人去与田虎和方腊商量了。”
  ……


第二百九十六章 梁山新人
  ……
  苏林岭西有一山,名曰回雁峰,其山极高,雁飞不能渡,故有此名。
  李衍等人刚进入田虎的势力范围内,李衍就让人打听抱犊山,打听唐斌,打听文仲容,打听崔野。
  结果去打听的人回来禀报:有唐斌,也有文促容,还有崔野,不过这伙人却没在抱犊山落草,而是在回雁峰落草,另外,这伙人之中,还有一个四当家,叫“乜恭”,江湖上都叫他作“劈山力士”,使一柄大刀。
  “拔山力士,撼山力士,移山力士,对了,还有这个劈山力士,名对,绰号也对,那就应该错不了。”
  李衍可不会纠结唐斌一伙为何没在抱犊山落草而在回雁峰落草,只要人对就行。
  李衍二话不说,就带人前往回雁峰招揽唐斌一伙。
  你道李衍为何走陆路回水泊梁山。
  除了去见梁红玉,李衍走陆路回水泊梁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招揽好汉,以便扩军。
  现如今,李衍不缺钱,不缺粮,也不缺兵,唯独缺将——缺良将。
  将是兵之胆,将是军之魂,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没有良将,就是有再多的精兵,有再富裕的后勤,亦是无用。
  所以,李衍才亲自到王庆和田虎的地盘走一遭。
  一来,李衍想跟王庆和田虎手下的文臣武将拉近一下关系,再摸摸这些人的底,以便将来王庆和田虎败了接收他们。
  二来,李衍也想看看,王庆和田虎的势力,有没有还没被他们招揽的好汉,然后招揽之,毕竟自己招揽的好汉才最忠心,用起来才最放心。
  前者进展的很顺利。
  在李衍的声和势以及阔绰的出手下,王庆手下的文臣武将大多都对李衍很有好感,将来王庆若是倒了,招揽他们应该不难。
  后者成绩也很斐然。
  刚出浙江不久,李衍就于太湖榆柳庄招揽到了太湖四杰,也就是:“赤须龙”费保,“卷毛虎”倪云、“瘦脸熊”狄成、“太湖蛟”卜青。
  进入王庆的地盘后,李衍又打听到上官义和危昭德还没有被王庆招揽到。
  上官义可是力敌秦明和余呈而不落下风的猛将,而且此人很有气节,兵败自刎而亡,杀身成仁。
  危昭德,原是海盗,登山渡水如履平地,有万夫不当之勇,三个手下张经祖、刘悌、韩凯俱会水战,另外手下还有三百多名常出海的好水手。
  李衍亲自上门拜访,然后抛出橄榄枝,很轻易的就将现在还无主的上官义和危昭德招揽到手。
  出了王庆的势力范围在来田虎的势力范围的路上,李衍又招募到了两伙好汉。
  这两伙好汉中的一伙是鳖祖山的李天锡一伙。
  这李天锡可是河北名人,卞祥曾亲口承认,他不是李天锡的对手,而且,李衍还知道,李天锡手下有一人,名为刘克让,能跟孙安死磕五十回合。
  (只不过这李天锡的运气不佳,在与孙安交手时,两人只打了二十回合,就被琼英一石子打下马去,然后被卢俊义杀死,始终没能显露出他的真实实力。不过,从孙安、琼英、卢俊义联手才杀死李天锡,也不难看出李天锡的实力。)
  李衍一行人路过鳖祖山时,李衍亲自上山拜访李天锡。
  李衍这礼贤下士之举,将李天锡感动得稀里糊啦的,二话没说就带着他手下的一千多人马并一家老小投奔了李衍。
  另一伙人是飞狐寨一伙。
  为首之人叫元仲良。
  此人本事一般,但却是一个绝对忠义之人——兵败被捉,宋江等人劝元仲良投降,元仲良曰:“忠臣不事二君,愿乞一死。”吴用曰:“将军差矣,吾等哨聚山林,尚且亲书御诏招安,你如何执迷?”元仲良曰:“军师差矣,某虽为草王,亦是一丈夫,虽死心不改易,实难从命,但愿早赐一死。”最后元仲良说到做到,宁肯跟老父亲一块出家,也没投降。
  元仲良手下有两个人,武艺很高,而且很忠心,也很忠义,这两个人分别叫做:桑英和昝仝美。
  昝仝美六十余合打败梁山八骠骑之一的金枪手徐宁,十分勇猛,以这个战绩来看,昝仝美妥妥的五虎将级别,后来元仲良不愿投降,昝仝美就与元仲良一起归隐,忠肝义胆。
  桑英没怎么表现就被鲁智深、李逵、武松联手给弄死了,但河北降将盛本曾评价说:“若战桑英、昝仝美二人,不可轻敌,善觑方便。”而且桑英在昝仝美之前,可见在盛本眼中,桑英的实力不在昝仝美之下。
  除了李衍主动招揽的,还有不少是自己慕名投来的——李衍他们这支队伍虽然没打李衍的名字,但为了招贤纳士,打出了“水泊梁山”和“招贤”两面大旗。
  自己来投的人很多,不过大多没什么名气,本领也一般。
  有名有实力的就三伙共五人。
  第一伙是余呈、鱼得源、卞江。
  这三人来投李衍的原因很简单——余呈和鱼得源都是卞祥的旧识,他们跟卞祥有过命的交情,而卞江更是卞祥的儿子。
  其实,早几年卞祥便有意招余呈和鱼得源来为李衍效力,可那时的卞江太小,而且那时李衍的前途也不明朗,出于父爱的自私,卞祥便没叫余呈和鱼得源来,而是让他们帮忙照顾卞江。
  如今,卞江已经十四岁,有了他自己的想法,也有少年的冲动,结果就自己跑来找李衍投效。
  余呈和鱼得源没法阻止,便也跟着来了。
  余呈跟鲁智深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后来杨林为鲁智深助阵,卞江也出来助战,最后双方各无输赢,都收兵回寨。
  从此战绩上足可以看出,余呈的实力即便不如鲁智深,也相差不远。
  关键是,余呈这个人特别忠义——秦明和余呈联手也没能打败上官义,正赶上忽然有人来报城中失守,上官义逃走,余呈追赶,却因马失前蹄而被上官义捉了,上官义逃到洮阳,余呈作为俘虏也一直被带着,洮阳守将刘以敬劝余呈归降王庆,余呈不肯跪下,且骂不绝口,刘以敬便将他推出斩首,时年只有二十八岁。
  鱼得源与董平交战五六十合,不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