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李衍这里,不仅出台了不少鼓励通商的政策,还将对商人的歧视全都废除了——只要商人缴纳政府规定的赋税,他们就享有普通公民享有的权利。
  李衍对商业的大力支持,直接导致汉城变得空前的繁华,而且繁华正在快速向李衍的其它地盘发展。
  另外,李衍正准备推出货币改革和钱庄,进一步促进商业发展。
  除了自己改革,李衍也允许别人改革。
  李衍不像以往的掌权者,对于改革,要么坚决反对,畏之如虎,要么坚决支持,不计较后果,要么今天支持明天不支持朝令夕改,更不和稀泥,而是极具创建性的提出了“实验田制”——也就是,不论什么改革,都先划分出一块改革区进行实验,如果实验成功,就大力推行,如果实验失败,就先总结失败的原因,再群策群力寻找补救的措施,而一旦确认这项改革无法进行或是有无法弥补的巨大漏洞,则果断放弃。
  李衍提出的这个“实验田制”为改革提出了最可行、也最保险的制度,让那些改革派有发挥热情的机会,也让保守派可以掌控这些改革,以至于水泊梁山这个政权不会出现王安石和司马光那样的守变之争,宋朝吵了几十年都没能解决的难题,被李衍轻而易举的就解决了。
  总而言之,李衍出手虽少,但每一次出手,都能让人看出来李衍的高明和无与伦比的智慧。
  可李衍虽然天才横溢,却不揽权,该抓的抓,该放手的地方毫不拖泥带水,并且极为敢用人,让文武百官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试问,这样的李衍怎么能不受他们尊敬和爱戴?
  ……


第三百五十一章 劝进
  ……
  也不知是谁主持建造的安东都护府,竟然将它建得跟开京的高丽王宫差不多大和豪华,让李衍不禁想起了在那住的那段时光!
  不过李衍很快就心生警惕:“这帮家伙该不会是想逼我称王吧?”
  其实,这种声音很早就有了。
  而且,发出这种声音的人可不全都是那些阿谀奉承之人,还有很多有分量和有见识的人——他们认为,李衍现在完全具备称王的条件,另外,爵号不够,不足以收揽群雄。
  可李衍心中始终记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而且,李衍比任何人都清楚,现在还不到时候!
  所以,李衍还不能当出头鸟,闷头发展自己的实力,待时机真正成熟的时候,才是硬道理!
  当然,李衍之所以敢一直压着此事,还是因为李衍对自己这个势力的控力强,不怕他们逼,更不怕他们换人,因为舍他李衍无人有这个实力,甚至他们勉强推都推不出来。
  来到奉天殿,李衍发现,整个大殿就一张椅子。
  李衍脚步一顿,然后看了闻焕章等人一眼,道:“随我去后殿说话。”
  言毕,李衍就抬腿往后殿走。
  李衍才不信,这是某人的失误造成的,这很明显是有人想劝进。
  闻焕章等人想拦,可又不敢跟李衍动手,最终闻焕章、孙静、朱武、赵鼎、陈康伯、李资深、陈公辅、郭永、蒋敬、金富轼、乔道清、裴宣、汤隆等人只能跟李衍去后殿。
  来到后殿,李衍一看,得,又只有一张椅子。
  这回,李衍老实不客气的坐下了。
  等闻焕章等人进来,李衍劈头盖脸就道:“你们要干甚么?”
  众人相互看了看,最后闻焕章站出来,道:“大都督,如今济州、乐浪、真番包括台湾郡全都发展良好,您拥有四郡之地、二十万兵马、四百多万人口,再为大都护不太合适……”
  李衍道:“唐朝的安东都护府面积是咱们几倍,也没见他们的大都护敢逾越。”
  汤隆道:“弓复只有一郡之地就已称王,田虎、王庆那两个跳梁小丑处于大宋腹地聚集了一群乌合之众也敢称王,方腊才刚刚起义就称圣公,大都督您的实力比他们强几十倍,却只是大都护,未免有些……”
  李衍看着汤隆问道:“未免有些甚么?”
  汤隆硬着头皮道:“未免……未免有些太谦逊了。”
  “哼!”
  李衍哼然道:“你们知不知道出头的椽子先烂?”
  孙静道:“大都督,宋国君臣自己作死,导致田虎、王庆、方腊齐反,咱们若是也跟着起义,是有很大几率一举推翻那不得人心的宋朝,而田虎、王庆、方腊又怎么会是大都督您的对手,再者谁也不知道大都督您早在他们身后布下了一支奇兵……大都督,您此时若是起义,是有很大可能成为中原之主的!”
  乔道清随后道:“以大都督您在山东、河北两地的声望,这两地唾手可得,届时只要大都督您登高一呼,必定从者如云,以大都督您所拥有的财力、粮食,再扩二十万大军毫无费力,那样大都督您就拥有四十万大军,天下何处去不得?”
  李衍气极反笑,道:“你们倒是给我挑了一个好地方,这河北,北临辽南京,南望宋国首都东京汴梁,西边就是宋国最强的西军和西夏,这样的四战之地,你们让我怎么问鼎中原?”
  河北这个地方的确不好,可谁让李衍最大的影响力就在这里,去别的地方,根本不可能一下子就站住脚,更成不了事。
  孙静道:“河北虽北临辽燕京,但辽国现在自顾不暇,金国的诸路大军已过江屯驻,大都督此时若是起义,辽国多半会拉拢大都督以为强援。”
  乔道清道:“大宋西军不敢轻举妄动,他若是敢动,咱们就联系西夏,前后夹击它,一举灭掉这个最大的威胁。”
  孙静又道:“宋国的中央禁军不足为惧,他们修建园林的能力要远远强过他们打仗,只要咱们的大军在集结好,就可以直接过黄河攻取东京汴梁,然后大都督您便可以登基,之后以中原之主的名义平定四方。”
  听了孙静和乔道清的分析,李衍就知道,他们已经做过全盘考虑,并非是心血来潮。
  而这种情况往往是最难打消的。
  李衍看向陈公辅,问道:“国佐,你怎么想?”
  陈公辅道:“大都护只是从二品,仅相当于宋国的一个节度使,确实不利于发展,您的品级当与文武百官保持绝对的距离,不给人离间之机。”
  陈公辅是谏官,而且是崇尚气节忠鲠直言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的谏官,他都说李衍现在的级别低了有可能被宋国那没有节操的君臣使用离间之计,那就说明李衍现如今的级别真有问题。
  李衍又将头转向朱武,问道:“朱司马,你是何意?”
  朱武道:“大都督现在若是起事,有五成几率成为中原之主。”
  李衍问:“另外五成呐?”
  朱武道:“至少蜷伏十年。”
  事实上,这才是他们这些人想劝进的真正原因。
  他们全都有信心,哪怕李衍不能问鼎中原,也一定能退回来维持现在的局面,宋国根本没有能力跨海来围剿李衍,而高丽和泰封就算联合起来也打不下发展良好的乐浪、真番二郡,再退一步说,就算乐浪、真番二郡被他们打下了,哪怕他们将济州郡也打下了,李衍还有台湾郡,照样能当一国之主。
  而且,李衍年轻,就算这次败了,也还有问鼎中原的机会。
  李衍将头转向赵鼎,问道:“元镇,怎么看?”
  赵鼎道:“所虑者,金国也,只怕没落的辽国敌能征善战的金国不过,恁地,咱们就要与金国接壤,结果难料。”
  孙静道:“元镇未免太过杞人忧天,辽国虽然没落,但也不是小小的金国可以挑战的,退一步说,就算金国能敌得过辽国,也是数年以后的事,现在的金国与辽国相差得还太远,金国之所以摆出攻打辽国之势,只不过是想让辽国承认金国已得到的领土罢了。”
  不得不说,孙静分析的其实没错,以至于赵鼎都没法反驳。
  可李衍却知道,孙静漏算了。
  天祚帝耶律延禧那可是跟赵佶有一拼的昏君,而完颜阿骨打却是获得了“完美”评价的帝王,关键是就连老天都站在金国一边,因此辽国注定是死鱼一条,而且很快。
  另外,北宋也还未元气大伤。
  再加上,高丽和泰封可还有三四十万兵马虎视眈眈自己的地盘。
  这几方要是联合起来,李衍怎么可能招架得住?
  所以,现在还不是李衍跳出来的时候。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内政与外交(上)
  ……
  “最多三年?”
  听李衍说强大的辽国最多能坚持三年,闻焕章等人全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说实话,这要是别人做出的判断,他们铁定不信,可李衍数年间算无遗漏,以至于他们不能不信,至少不敢站出来质疑李衍所说的!
  过了好一会,孙静才道:“就算金国能将辽国打败,想要吞并辽国那庞大的疆土,也非一朝一夕的事,也得以大都督您为盟友。”
  李衍问:“如果金国边吞并辽国的疆土、边南下呐?”
  乔道清道:“金国不会有这么大的胃口吧?”
  李衍道:“世事难料,我们有高丽和泰封两个大敌在侧虎视眈眈,若是再跟虎狼金国接壤,再加上无法快速平定宋国,就有可能深陷那个泥潭之中,届时将毁了咱们梁山泊五六年之功。”
  不想打消这些人的积极性,李衍又道:“攘外必先安内,不灭了高丽和泰封,盲目对外扩张,必有后患。”
  孙静忍不住道:“可一旦宋国平定了田虎、王庆、方腊,大都督您可就没有机会成为中原之主了。”
  李衍微笑道:“有赵佶君臣帮咱们,咱们一定会再有机会的。”
  没了田虎、王庆、方腊,还有高托山、张仙(张先、张万仙、号“敢炽”)、济南府的孙列、沂州临沂的武胡、北京大名府的杨天王、郓州的李太子、沂州和密州的徐进、水鼓山的刘大郎,有赵佶他们这群昏君奷臣,起义军将前仆后继,就是一直在南宋都不会断,所以机会有都是。
  既然如此,李衍又何必着急,当然是一边稳步发展一边等最好的机会!
  李衍道:“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现在说一说高丽和泰封现如今的形势。”
  见李衍意已决,尽管孙静等人仍有些不甘,可也只能暂时将此事放下。
  闻焕章道:“现如今,高丽、泰封两地,尤其是泰封之地,民不聊生,弓复与其祖弓裔性格相似,依托佛教,愚弄民众,统治暴虐,他泰封境内的民众很多不惜九死一生逃到咱们这边,境内反复出现暴乱。”
  李衍道:“这些逃过来的人好生安置,另外也要甄别是否有细作混入其中……其实也不能全怪弓复,他那政权不稳定,内部勾心斗角,又要担心我和高丽吞并他,进而拼命扩军,一郡之地就要养十四五万军队,不横征暴敛,怎么可能维持?”
  闻焕章道:“大都督说的有道理,不过臣下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不是人主,大都督可能不知,这弓复如今的生活无比奢华,穿金带银不说,连睡的床都镶满金玉,短短两年之间,纳二百多妃嫔,早已不复当年的智勇。”
  李衍感叹道:“权力腐蚀人心之快,超乎想象!”
  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与弓复一比,李衍本就高大的形象如今又拔高了许多。
  可以说,水泊梁山从一伙小小的山贼走到如今,皆是李衍英谟睿略、豁达大度、知人善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