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世忠看了董旻一眼,道:“大都督是汉人,又善待百姓,只要再能公平的对待咱们,其它的,你管它作甚?”
  陈桷道:“大哥说得没错,只要种没错,能善待百姓,又能公平的对咱们,咱们就为他卖命。”
  刘宝道:“前两样都不重要,只要不贪墨咱们的功绩,我就给他卖命。”
  韩世忠听了刘宝之言,想了想,然后看向呼延通,道:“兄弟,你能联系上你叔祖和叔公么?”
  呼延通道:“我已经打听过了,我叔公就在大都督的第一军中,我叔祖则在咱们下船的仁川港驻扎,回头我就去拜见他们。”
  韩世忠将他的五十元纸币拿出来递给呼延通,道:“多给叔公和叔祖买些礼物,以后咱们就在这混了,上头没照应的人,不保险。”
  这时,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在梁山军混,不用靠人照应,有本事就行。”
  ……


第三百六十一章 固我所愿,不敢请耳
  ……
  “在梁山军混,不用靠人照应,有本事就行。”
  听见这个突兀的声音,韩世忠等人扭头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
  就见,说话之人是一个身材魁梧高大的大汉,他身边也围着一群人,其中一个跟他有七八分相似。
  韩世忠不冷不热道:“原来是泾原军的吴队将!”
  吴玠道:“队将那已经是过去式了,用不了多久,我会成为都头,甚至还有可能会成为指挥!”
  韩世忠道:“吴队将很自信嘛。”
  吴玠道:“我自信是因为我有实力,而大都督向来慧眼如炬。”
  韩世忠道:“那韩某拭目以待。”
  按说,到此,两人之间的对话应该就可以结束了,可吴玠非但没有结束的意思,还挑衅道:“听韩队将的语气,是不认可我吴阶的实力了,要不要比试一下?”
  韩世忠差异道:“在这?”
  吴玠指着中间那块硕大的空地,道:“这不行么?”
  韩世忠突然灵光一现,随即明白了吴玠跟他搭话的目的!
  韩世忠不动声色道:“你想怎么比?”
  吴玠道:“此地没有兵器,况且大都督一会可能会过来,咱们不能惊了大都督的大驾,那你我比试一下拳脚如何?”
  韩世忠道:“固我所愿,不敢请耳!”
  韩世忠是一个痛快人,说这话的同时,就已经站了起来,并将衣服的大襟塞入腰中,然后跟吴玠一块来到大厅中间的空地上。
  “请!”
  “请!”
  二人同时一抱拳,然后又同时向对方冲去!
  两人的身形差不多,全都生得魁梧高大,对冲就像是一对恶虎争食!
  “砰!”
  一记对撞之后,两人同时一晃,随即同时稳住身体——竟拼了个平分秋色!
  吴玠只一闪,便闪在了韩世忠的身后!
  韩世忠头也不回,一记神龙摆尾直扫吴阶腰间!
  吴玠这回不闪了,而是飞起,一扑,一掀,一剪,一气呵成!
  韩世忠似背后有眼睛一般,知道吴玠这几脚不能硬接,竟就地一滚,躲开了吴玠的杀招,随即鸳鸯脚连踩,还以颜色!
  吴玠连躲再挡接下了韩世忠的鸳鸯脚,随即拳脚齐出向韩世忠攻去!
  韩世忠和吴玠走的都是大开大合的路数,且因为出身行伍的关系,他们招招都像是想要对方性命。
  这种厮杀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一个不小心,命可能就没了。
  往往,这种方式厮杀,三五合就能分出胜负,很多时候一两合就结束,而败者通常是非死既残。
  可今天,韩世忠和吴玠竟然打到了四五十合,仍不分胜负!
  得说,起初,韩世忠和吴玠有作秀的成分在其中。
  可打着打着,见不能取胜,两人就打出真火来了,进而演变成真正的殊死搏杀——毫不掺假的殊死搏杀!
  李衍带人进来时,正好看见这一对好厮杀。
  看了一会之后,李衍好似很随意的指了一人,然后冲那人招了招手。
  见李衍招他上前,杨沂中先是一怔,随即起身上前,道:“不知大都督有甚么吩咐?”
  有人可能要问了,杨沂中怎么认识李衍?
  这太简单了,所有纸币上,都有李衍的头像,只要是有心人,怎么可能不认识李衍?
  李衍打量了杨沂中两眼,见他身材魁梧,性情沉鸷,却有大将之风,然后问道:“他们两个是怎么回事?”
  杨沂中答道:“他二人是相约到中间比斗的,具体原因,小人不知。”
  李衍道:“那依你看,他二人比斗的原因是甚么?”
  杨沂中道:“小人不敢妄言。”
  李衍道:“你知道我这是在考校你么?”
  杨沂中如实道:“小人猜到一些。”
  李衍问:“那你为何不答?”
  杨沂中道:“小人怕小人的胡乱猜测干扰了大都督您的判断。”
  李衍道:“为上者,听百家之言,与十人商量,最后独断,我让你说,你就说,是与非,我自己会判断。”
  杨沂中听罢,道:“是……他二人有可能是想为大都督您展示他们高超的武艺。”
  李衍点点头,问:“你叫甚么名字?”
  杨沂中拜道:“小人杨沂中。”
  李衍道:“回头找我的亲卫长阮小七报道。”
  杨沂中应道:“是!”
  杨沂中的这声“是”,李衍没听,因为他已经径直向韩世忠和吴玠走去。
  此时,韩世忠和吴玠已经打了七八十合,全都非常狼狈,毫无半点之前的风采。
  而且,彼此眼中此时只有对方的韩世忠和吴玠根本没看见李衍到来,因为他们丝毫不敢分神——一旦分神,他们就有可能被眼前狠辣的对手杀掉。
  就在韩世忠和吴玠同时向对方挥出一拳之时,突然从一旁伸出一双手同时抓住他们的拳头!
  早已打红了眼的韩世忠和吴玠同时向这双手的主人攻去!
  周围的人全都在惊呼,心道:“这两个小子的胆子也太大了,竟敢跟大都督动手!”
  可下一刻,所有人都傻了眼!
  只见韩世忠和吴玠的拳脚才出了一半,就齐刷刷的跪了下去!
  不过,这韩世忠和吴玠也真是硬汉!
  尽管他们的拳头都快被李衍捏碎了,可他们吭都没吭一声!
  李衍看了看韩世忠,又看了看吴玠,心道:“难怪他们能成为中兴四将之二,有武艺,有脑子,还有这股狠劲,不错!”
  李衍道:“你们两个冷静下来了?”
  韩世忠和吴玠此时这个悔啊!
  他们原本是想在李衍面前表现一下,不像却跟李衍动了手!
  与此同时,韩世忠和吴玠也震惊不已!
  他们二人皆浑身是劲儿,勇力过人,是西军中数得上数的大力士,而且很少碰到敌手!
  不想,在李衍面前,他们竟然像两个孩童一般,被李衍轻而易举的就制服了!
  虽然思绪万千,可韩世忠和吴玠还是在第一时间规规矩矩地说道:“小将有罪!”
  李衍松开攥着韩世忠和吴玠拳头的双手,道:“起来吧。”
  可就在这时,一个很突兀的音响起:“大都督,此二人不能轻易饶恕!”


第三百六十二章 因祸得福
  ……
  “大都督,此二人不能轻易饶恕!”
  李衍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就见说话之人是太学生中的一人。
  此人,五官端正,眉宇间透出一股坚毅。
  李衍看着他,问道:“你是何人?”
  那人道:“学生陈东。”
  听陈东自报家门,李衍心道:“原来是他!”
  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的六贼之名,就是陈东给定的。
  蔡京等六贼,三人被诛杀,一人放归田里,另两人也实际上成为了戴罪的逃犯,可以说,陈东是始作俑者。
  东京危机,金军包围东京汴梁,并向宋钦宗赵桓提出要求: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各万头,绢帛一百万匹;把燕云两地之人一律遣返原籍;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和这三镇所辖的全部州县治与金国;赵桓尊称金国皇帝为伯父;还要派亲王、宰相到金营作人质。
  赵桓在金军紧逼东京之时,本来也打算像他老爹赵佶一样逃走,但在李纲等人的强烈劝谏之下才不得不留守东京。
  不过那个时候的赵桓,严重缺乏抵抗的决心,便与李邦彦等投降派一道一心求和,准备全部接受宗望的条件。
  后来,李纲组织人马积极抵抗,种师道等人又带来了二十多万勤王兵马救援。
  赵桓才转为主战。
  再后来,姚平仲发动了偷袭,反而中了金军伏击,损失了一千多人马。
  姚平仲不敢担当罪名,逃走了。
  这样一来,一批投降派大臣开始幸灾乐祸,并大肆造谣,说援军已经全军覆没,还攻击李纲闯了大祸。
  赵桓听到这些,又改为听信投降派的话,变得惊慌失措,然后一面派使者到金营赔礼、一面把李纲和种师道撤职。
  听说朝廷要解除李纲的职务,并妥协投降,陈东非常愤怒,立即带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的宣德门外,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贼。
  后来,这几百人滚到了几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太学生。
  有人可能会问,宋朝有这么多太学生?
  这得说赵佶、蔡京等人办的太学太成功了。
  每届三千,学时八年(由于学生入学时基础不尽相同,所以对学生学习年限掌握比较灵活,很多不到八年就毕业了。),一届一届又一届,慢慢的,太学生积累的越来越多。
  不过因为官位有限,所以太学生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其本上,连一成的就业率都达不到,大多数太学生毕业了之后,是没有机会补官的,尤其是寒门学子。
  最终,这些太学生或是成为私塾教师,或是成为小吏,或是成为幕僚,或是反复攻读,亦或是干脆就沦为无业游民。
  这也是李衍要两千太学生赵佶君臣很轻易就凑出来了的原因,无他,太多了,机会又太少了,而且李衍还三包(包分配,包就业,包安排家眷。)。
  见陈东他们把事情搞得这么大,赵桓害怕不已,连忙派个官员传旨,说:“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罢之,俟金人稍退,令复职。”
  这样的答复,群情激奋的太学生们哪里肯答应,很多人愤怒地冲进朝堂,拼命敲打那里的“登闻鼓”(有急事上奏时候敲的鼓),把鼓面都打破了。
  抗议的呼声震天撼地。
  赵桓见事态严重,于是赶快恢复李纲、种师道的职务。
  李纲复职后,重新整顿队伍,下令凡是能够英勇杀敌的一律受重赏。
  宋军阵容整齐,士气高涨,具有一战之力。
  但赵桓不敢坚决抵抗,仍然派人与金人谈判,妥协退让。
  宗望见李纲复职,宋军大振,也有些担心,再加上宗翰的部队被阻在太原不能对东京汴梁进行合围,遂不坚持输金的数额,其它各项依前约。
  最后,金军在宋朝军民的打击下,不等凑足所索要的金币数量,便退师北去。
  陈东纠结太学生上书请愿,确实有裹挟圣意之嫌,这也是后来陈东上书请求“留下李纲,罢免黄潜善、汪伯彦等投降派”、又请求“赵构亲征,以迎回二帝”、再请求“赵构回到东京抵抗,不要去金陵”而被想要南逃的赵构将他和上书建议“改革政治,抵抗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