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却是让赵佶左右为难!
  动用封桩库中的钱银吧,先不说有违祖训,他们之前所做的努力也就算是白费了,而且还搭上了一百多优秀将校和一千个太学生!
  不动用封桩库中的钱银吧,形势又有如此危急!
  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有人禀报:“禀报官家,王黼大人、蔡攸大人、李邦彦大人回来了!”
  赵佶听言,忙道:“快宣他们进来!”
  不多时,风尘仆仆的蔡攸、王黼、李邦彦就进入大殿之中。
  见蔡攸、王黼、李邦彦如此憔悴,赵佶不禁有些心疼,道:“三位爱卿怎恁地狼狈?”
  王黼道:“我等此去汉城近五个月,知道官家必定心急如焚,所以一拿到钱银,就在第一时间回来,路上丝毫不敢耽搁,进得城中,连家都没回,便来复命。”
  听王黼说拿到钱银了,赵佶大喜,道:“你们将钱银带回来了?”
  蔡攸道:“微臣在李衍家门口连等他四日四夜,终于被微臣堵到李衍,李衍与微臣私交不错,抹不开微臣的情面,支付了一千五百万贯的琉璃和香皂。”
  赵佶皱眉道:“不是钱银?”
  李邦彦道:“虽非钱银,但亦无妨,李衍依约按市价的七成给咱们的琉璃和香皂,咱们平价拿去卖,应该很快就能将这些琉璃和香皂卖出去,另外李衍已经答应蔡大人,只要咱们将剩下的太学生、匠人、船工、龙骨和物资送过去,他就将古董和钱银送过来。”
  赵佶有些迟疑道:“这桩交易还有继续的必要?”
  李邦彦道:“若是这一千五百万贯够剿匪所用,亦或是咱们还有其它来钱的途径,可停止此桩交易,李衍也说了,他并不强求,是否继续交易,全由咱们定夺。”
  这一千五百万贯连将欠西军的响银补足都不够,怎么可能够剿匪所用?
  所以,赵佶听罢,沉默不语。
  见赵佶沉默不语,王黼道:“微臣愚见,此桩交易可以继续,李衍此人,是一个诚信之人,此次之所以拖了这么久,主要是因为他怪咱们没给他他想要的那些大臣,心中有气,否则不至于拖得这么久,蔡大人已经跟李衍谈妥,李衍同意不要咱们没给他的大臣,只是将价格变为四千五百万贯,也就是说,他只给咱们一千两百万贯钱银,不过,李衍也答应,这一千两百万贯,他全都给成色上好的铜钱和铁钱。”
  原来——
  随着纸币的顺利发行,在李衍的地盘内,铜钱和铁钱大贬值。
  百姓见铜钱和铁钱贬值得如此迅速,便拼命的抛出铜钱和铁钱,结果,越抛,铜钱和铁钱贬值的就越快。
  赵开上任了之后,见机会难得,便暗中派人低价收够铜钱和铁钱——一方面,这能防止有铜钱和铁钱的百姓恐慌。另一方面,将这些铜钱和铁钱拿到大宋或是田虎、王庆、方腊的地盘换金银,还能赚上一大笔。
  而李衍则干脆将这些铜钱和铁钱给赵佶送来。
  赵佶听罢,道:“这回李衍不能再拖四五个月了吧?”
  蔡攸道:“李衍答应微臣,只要剩下的太学生、匠人、船工、龙骨和物资到他仁川港,当场交割,绝不拖欠。”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军事改制和扩军
  ……
  被蔡攸、王黼、李邦彦堵在家里出不去的这段时间,除了陪陪自己的一众妻妾祸害一些使女丫头享一享齐人之福、教育一下自己的一众儿女享一享天伦之乐以外,李衍主要干了一件事——军事改制和扩军。
  梁山军的编制很混乱,而且互不统属,一旦有战事,很可能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梁山军崛起的时间太短,比如梁山军中帅才较少,比如李衍的地盘比较分散,等等等等……
  而且,目前梁山军的正规军并不多,十万都不到(还包括水军),相反预备役很充足(不算岳飞等人训练的七万多新军,还有五六万预备役,并且是已经练了一两年军事技能很强的预备役。)
  总之,李衍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了军事改制和扩军。
  为此,李衍将闻焕章、朱武、乔道清、孙静、许贯忠、萧嘉穗、乐和、赵鼎、陈康伯全都叫来帮自己参谋。
  当然,这些人只有参谋权——此事非同小可,李衍必须独断。
  经过反复商议,李衍最终决定将梁山军的军衔分为四等十一阶,分别是: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兵:上等兵、列兵。
  (宋朝武阶共有三等七级六十阶,实在是太繁琐了,李衍相信后世经过近千年锤炼的军衔一定要比宋朝的先进得多,所以直接拿来用上。)
  军队编制:
  五人为一伍(五人),设伍长。
  两伍为一什(十人),设什长。
  三什为一押(三十人),设正、副押正。
  三押为一队(九十人),设正、副队将。
  三队为一都(二百七十人),设都头、指导员、副都头。
  三都为一指挥(八百一十人),设指挥、教导员、副指挥。
  三指挥为一营(两千四百三十人),设统领、政委、副统领、营参谋。
  三营为一军(七千二百九十人),设统制、军政委、副统制、军参谋长。
  几军为厢,设都统制、厢政委、副都统制、厢参谋长。
  厢以上是正副元帅,平时不设,战时由李衍担任或是委派。
  军队人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伍、什、押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但到了队以上,则会根据具体情况有些变动。
  一般:
  队,在一百人左右。
  都,在三百人左右。
  指挥,在一千人左右。
  营,在三千人左右。
  军,一万人左右。
  军衔分别为:
  中将:都统制、厢政委。
  少将:副都统制、厢参谋长、统制、军政委。
  上校:副统制、军参谋长、统领、政委。
  中校:副统领、指挥、教导员。
  少校:副指挥、都头、指导员。
  上尉:副都头、队将。
  中尉:副队将、押正。
  少尉:副押正、什长。
  上等兵:五长。
  列兵:普通士兵。
  ……
  改组完,梁山军只剩十二个军。
  第一军:
  统制,鲁智深。
  军政委,邓元觉。
  副统制,杨宗闵。
  其他主要军官,彭玘、杨震等。
  第二军:
  统制,林冲。
  军政委,张清。
  副统制,索超。
  其他主要军官,邹润、宣赞等。
  第三军:
  统制,呼延庆。
  军政委,胡春。
  副统制,杨林。
  其他主要军官,邹渊、樊瑞等。
  第四军:
  统制,卞祥。
  军政委,山士奇。
  副统制,竺敬。
  其他主要军官,呼延绰、闻达等。
  第五军:
  统制,曹正。
  军政委,袁朗。
  副统制,栾延玉。
  其他主要军官,李忠、单延珪等。
  第六军:
  统制,丘岳。
  军政委,周昂。
  副统制,李虎。
  其他主要军官,崔埜、雷横等。
  第七军:
  统制,石宝。
  军政委,史进。
  副统制,李猛。
  其他主要军官,桑英、关胜等。
  第八军:
  统制,邓飞。
  军政委,縻貹。
  副统制,韩滔。
  其他主要军官,杨雄、李成等。
  第九军:
  统制,武松。
  军政委,唐斌。
  副统制,李丑。
  其他主要军官,龚旺、郝思文等。
  第十军:
  统制,花荣。
  军政委,欧鹏。
  副统制,孙立。
  其他主要军官,乜恭、魏定国等。
  第十一军:
  统制,广慧。
  军政委,程子明。
  副统制,陈达。
  其他主要军官,杨春、朱仝等。
  第十二军:
  统制,杨志。
  军政委,徐宁。
  副统制,刘唐。
  其他主要军官,丁得孙、鱼得源等。
  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组成第一厢,鲁智深任都统制,林冲任厢政委,呼延庆任副都统制,王演任厢参谋长。
  第四军、第五军、第六军组成第二厢,卞祥任都统制,曹正任厢政委,丘岳任副都统制,呼延灼任厢参谋长。
  第七军、第八军、第九军组成第三厢,石宝任都统制,邓飞任厢政委,武松任副都统制,关胜任厢参谋长(暂代)。
  第十军、第十一军、第十二军组成第四厢,花荣任都统制,广慧任厢政委,杨志任副都统制,孙安任厢参谋长。
  第一厢驻地:乐浪郡与泰封的前线。
  第二厢驻地:济州郡。
  第三厢驻地:真番郡与泰封的前线。
  第四厢驻地:台湾郡。
  注:
  每军都有一个由一百个参谋(从讲武堂和战例分析堂毕业的毕业生)组成的参谋部辅助各军最高长官管理军队,还有一个由一百个通讯员组成的通讯部(养军鸽,接收、发送信息)负责上下联系,军种则根据各军驻地的具体情况配置。
  (一百个参谋和一百个通讯员,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具体情况上下浮动。)
  每厢三万多人。
  都统制是厢的最高主官,主管军队的日常训练和后勤等工作。
  厢政委跟都统制平级,不过主管政治方面的工作,保证军队的纯洁性,保证军队永远效忠李衍——梁山军的情况比较特殊,有政治水平的人太少,而且普遍资历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每个厢政委甚至每个军政委都有一个政治参谋团,这些政治参谋团的人都是由梁山政治部培养委派的,也归梁山政治部统管。
  副都统制在都统制和厢政委不在比如阵亡的情况下,可以接管军队的指挥权,是厢的第三号人物。
  厢参谋长是第四号人物,不过没有领兵的权力,只能统带参谋辅助都统制管理军队,只有在都统制、厢政委、副都统制全都不在的情况,参谋长才有领兵的权力。
  每厢有马军三千到一万不等,像第二厢和第四厢还有水军和水陆两栖军,总而言之,各厢的军种配置,视各厢的驻地而定。
  另外,为保证军事改制和扩军时期不被敌人钻空子,也因为李衍要给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创造立功升职的空间,第一军暂时并没有进行改编。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兵云集
  ……
  在军事改制和扩军的过程当中,李衍从各军之中又抽出了一万精锐,另外将马六军、马七军、步十二军、步十三军并入第一军。
  自此,第一军扩编到了三万七千人。
  不过,让人看不懂的是,除了第一营、铁浮屠、走报机密特种军、李衍将步十二军和步十三军合并一军成立的“踏白军”(李纵暂代统制,元仲良为军政委,咎仝美为副统制,王庶为军参谋长,余呈、解珍、解宝为统领)以及娘子军(陈丽卿、扈三娘、方百花、琼英、梁山玉统带的两千五百精锐马军,李衍为之起名‘解烦军’,不过背后都管这支马军队叫‘娘子军’。‘娘子军’的名虽然娘,可实力却不娘,这支马军是除了第一营以外的梁山最精锐的马军。)以外,第一军的其他部队全都没成建制。
  什么叫没成建制?
  是这样的。
  趁着这次军事改制和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