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六百章 矫矫虎臣
  ……
  金军南下,第一站就是金军一直未能攻破的太原城。
  坚守在太原城内的张孝纯和王禀,并不知道金军已大举进攻,也不知道救援太原的宋军诸路兵马都已陆续失败。
  在金军发动总攻前,张孝纯遣人缒城而下,向宋朝廷呈上最后一封求救信:
  “太原被围,今已八月余日。城中居民死亡十之八九,守御之卒糇粮己绝,以铠甲充食者已二十余日。士卒多疲病,贼人知之攻势甚盛,诸道援兵杳无踪迹,城中危急朝不保夕。臣深感责任重大,反侧不安,虽暂且可勉强支撑,然观其事势,若援兵数日不到,必致误大计。臣将尽节效死,早已做好自断之准备。然而,今日遇陛下不世出之主,臣不得参与群臣之列,而上无补宗庙万分之一,下不能全阖城忠义之民,望阙忍死,死不瞑目!望朝廷博谋广访,长思深虑,为社稷天下之计,不胜幸甚!”
  信写完后,张孝纯感到意犹未尽,于是又用贴黄补充道:
  “臣窃闻宣抚制置使等诸道聚兵,恐是计出万全,不只解围太原,还将尽复失地。但因本府形势已危,决难等待,臣已向宣抚制置等申报。如王师并进,如已战胜,即请指挥诸将不以太原存亡为念,乘胜前来。臣等尚死守,尚觊觎王师之来。”
  不久,完颜宗翰领兵来到太原城外元帅府,下令发动总攻。
  这次,完颜宗翰做了极为充裕的准备,誓要彻底摧毁太原城,打通南下黄河之通道。
  为此,完颜宗翰不仅将从宋军缴获的为数不多的几门没良心炮搬来,还命人造了数十门礟石(一种石炮)、数十辆洞子(一种人可以藏在里面的攻城车)、数十辆鹅车(一种类似云车的攻城车)。
  虽然完颜宗翰准备的极为充分,可王禀依然不惧。
  王禀预先在城墙上设置了很多虚栅,金兵不知虚实,以为全都是城防设施,于是猛烈轰击。王禀又预先存放了很多糠布袋(楼橹被砸坏,可即时修复)。所以,没良心炮和礟石轰击虽然猛烈,但并未给宋军造成毁灭性打击。
  王禀还预先派人沿城墙下挖地道,开窟窿,将火鞲藏在里边,等河中的草席和树枝堆积较多时,便放灯盏于水面上,灯火就会将柴草引燃,大破金军的洞子。
  然而——
  王禀纵然有通天盖地之能,也改变不了两个事实——一、城中连兵带民一共都只剩不到一万了。二、城中没粮了,甚至连可以煮食的皮甲都没有了。
  另一方面,金军则向太原城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冲锋。
  最终,金军终于攻克了太原城内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并迅速向城中心挺进。
  王禀听说防线被攻破了以后,急忙跑入统平殿取下宋太宗的御像,然后用绸缎系在背上,再然后率羸弱之兵与金军继续展开巷战。
  后来,王禀身中数十枪,突出重围,然后欲从西门出城。
  可西城门插板绳索折断,城门一时打不开。
  这时,金军骑兵已经追来。
  仓皇之间,士卒皆溃散。
  左右卫兵劝王禀投降,王禀叹曰:“城已陷,士无战志,城门又阻,乃天亡禀也。禀岂能惜死,违天命而负朝廷哉!”
  说罢,王禀纵身一跳,投汾河自尽。
  矫矫虎臣,捍城于并。殚其智力,沮兹奔鲸。攻逾九月,贼不能乘。无食无援,百雉乃倾。负像赴水,义不苟生。大节卓伟,千载光明!
  后来,李衍追封前朝忠烈,王禀位列前茅。
  太原城陷落了之后,完颜宗翰纵兵入城。
  金兵见人便杀,无论老幼,见屋舍便放火焚烧,城里到处都飘着血腥味,到处都是浓烟弥漫。
  张孝纯本欲持刀自尽,可刀被左右卫兵夺去,最终与府衙其他官员一起做了金军的俘虏。
  张孝纯被押到完颜宗翰面前。
  完颜宗翰打量了一会这个自己围攻了近九个月的对手,说:“尔以一城辄敢拒守?大辽且被我所灭。今城已为我得,尔有何能乎?”
  张孝纯回答说:“假使我手中有粮,尔岂能逞其志也?闻自古为天下者,务广其德不务广其地。尔灭大辽,不使继世,灭人宗庙。德既不施,地虽广大,盛极必衰。兵忌黩武,好战必亡!”
  完颜宗翰笑了笑,道:“大辽天祚,内政不修,外侮邻国,畋猎不时,女色无厌,耽酒嗜音。我家大圣皇帝知其必亡,躬行天讨,以顺伐逆。大辽社稷变邱墟,是天祚自取其果,何云我家无德?
  尔家国主,屡次遣使海上,与我家结盟,可又屡次败盟。太祖武元皇帝存大体,不欲出师问罪。后赵良嗣、马扩等来,我家皇帝责其败盟,乃不遣使,本不欲通和。良嗣等再三请求,乞依旧好。大圣皇帝才降旨说:当初,南朝失信,两朝已断绝矣。只因有南朝皇帝御笔亲书在,故愿重归和好。
  然而,你家却派詹度使人招我家知平州张觉,加其节钺,使其世袭平州,又将不系交割民户招诱南去,还诱天祚去你家。
  自古败盟之君,有如此者乎?
  去年冬,我家皇帝遣二太子郎君与我等,分兵问罪。天兵抵达汴京,你家君臣哀鸣请和,请割三镇二十州以赎罪。太子矜怜,从其所请,遂乃班师。然而誓墨未干,盟言又变,三镇不还,以兵袭我。又使萧仲恭策反耶律余睹复辽。自古违盟,不克享国。今再奉敕命,复行吊伐。汝宜自新,吾当用汝。”
  张孝纯说:“朝廷之事,我未尝预闻,唯受命帅此一方。世受国恩,焉敢背弃?我闻不战屈人之兵为上,尔数次攻城,未尝得志,今因我兵饥乏,故城为尔所得,又况攻城为下策,何足道哉!孝纯唯有一死,以报朝廷,勿复多言。”
  说完这话后,张孝纯便闭目等死。
  完颜宗翰见张孝纯不配合,面色不悦。
  几名金兵冲上去将张孝纯及其儿子张浃提起来,又扑通一下扔在地上。
  完颜宗翰威胁说:“顺我,则可以生。不然,吾将以万种之刑,来惩罚你们父子。”
  张浃大声说:“我不负朝廷,宁愿受惩罚!”
  张浃极力反抗,不肯屈服。
  此时,张孝纯和张浃父子二人都抱着必死之心。
  完颜宗翰杀气腾腾地说:“你父子不畏死,那就先取其余官员来,杀给你们看看。”
  金兵于是将统制高子祐、统领李宗颜、转运副使韩总、转运判官王毖、提举官单孝忠、廉访使狄充、通判方笈、张叔达等三十余人带来,皆当场杀害。
  张孝纯父子脸色不变,毫不惧怕。
  完颜宗翰其实并不打算杀张孝纯,想让其为己所用,因此他转头吩咐高庆裔:“押下去,勿令自尽。”
  张孝纯被俘后一度绝食,想一死了之。
  后来在身边人的劝说下,才开始喝点粥食。
  完颜宗翰见一时半会儿不能降服张孝纯父子,便派人将他们押赴云中。
  张孝纯在太原城被围之初,曾动摇过,想要投降自保。
  后来,又不能坚死志。
  历史如果不发生改变,张孝纯还将任伪齐宰相。
  在这其间,张孝纯又多为宋国谋划,秘密给宋国送情报。
  后来,张孝纯回到南宋,自感羞愧,忧郁中病死了。
  总结,张孝纯虽非忠贞死臣,但也不失为是一个忠国良臣,强过太多太多同期之宋臣。
  从太原被围到失陷,这长达八个多月的时间里,宋国先后组织了三次救援太原之军事行动,出动了数十万大军,其中包括姚古、种师中等名将率领的精锐西军,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何哉?
  皇帝昏庸,朝廷之令不严,将帅纪律不一,大臣战和不定,使然。
  悲乎哀哉!
  ……


第六百零一章 十不管
  ……
  “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防秋却管春秋,不管礮石却管安石,不管肃王却管舒王,不管燕山却管聂山,不管东京却管蔡京,不管河北地界却管举人免解,不管河东却管陈东,不管二太子却管立太子。”
  这是东京汴梁城目前最流行的《十不管》,表现了东京百姓对朝廷的失望。
  而这失望,主要是冲目前的宰执徐处仁和吴敏。
  徐处仁在担任太宰之前,曾在北京大名府担任留守,社会声望很高。
  太学生与京城百姓都认为徐处仁比较老成,性格刚廉,又富有政治经验,若让他出任宰相辅佐年轻的赵桓,肯定能有所作为。
  徐处仁从三月初担任太宰,到八月初,正好五个月。
  这五个月,正是宋国多事之时,也正是宋国扭转危局的关键时期。
  各地符檄如雪片般飞来,急需朝廷做出英明的决断。
  可是,诸多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问题,弄得徐处仁有些头晕。
  徐处仁虽然有从政的经验,但他却缺乏处理国家危难所需要的政治远见与睿智——他对一系列问题的处置,要么不及时,要么出现重大的失误。
  比如,为防金人秋天再次入侵,种师道建议集中诸道兵力屯驻在河阳一带,守住黄河防线,但徐处仁不予采纳,他认为金人既然已撤,岂能复来?不宜先自扰以示弱。
  其政治眼光之短浅,政治洞察力之暗弱,由此可见一斑。
  徐处仁出任宰相,是吴敏向赵桓推荐的。
  吴敏觉得他自己年轻,资历较浅,担心不能控制朝廷目前多灾多难的局面,于是广招贤能,大造声势。
  徐处仁初到朝廷时,与吴敏、李纲政见比较一致,大家合作还算顺利。
  但后来徐处仁和吴敏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吴敏年轻气盛,处理政事经验很不足,当办事人员将各种军政文牒呈报给他请他做出批示时,他竟茫茫然不知如何裁处,只是说:“依旧例可也。”
  徐处仁很看不惯,吴敏无能又喜欢揽权,加上吴敏从之前的主战变成主和,被徐处仁视为叛徒,因此,两人开始明争暗斗。
  慢慢的,徐处仁与吴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糟糕,每次开会议事,二人都互相诋訾,互相拆台。
  吴敏曾向吏部推荐了几名官员,其中有他自己的亲戚。
  徐处仁审查名单时,毫不客气地将吴敏亲戚的名字一笔勾掉。
  吴敏气冲冲地来到东府(即都堂),找徐处仁商量名单之事。
  可二人交谈了没几句,就激烈争论起来。
  当时,徐处仁正拿着毛笔起草文件。
  一怒之下,徐处仁将毛笔猛地朝吴敏扔了过去,正中吴敏面额,以至于吴敏唇鼻皆黑。
  这件事很快便传遍朝廷内外,影响很坏。
  唐恪、耿南仲、聂山早就想将徐处仁和吴敏赶下台,由他们取而代之。
  因此,他们立即抓住这件事不放,趁机指使御史中丞李回上奏弹劾徐处仁与吴敏。
  李回上奏说:
  “太宰徐处仁,当初因蔡京推荐而得到重用。自金人退师,陛下以其有治理地方的才能,提拔为太宰。然而,其器局凡陋,不识大体,智识滞暗,不通时变,完全不能领导百官。少宰吴敏,其实是蔡京死党。其在相位,悉效蔡京,意在专权固宠。徐处仁与吴敏不和,致使天下之事日渐坏缺。现今,金人猖獗,重兵压境,河东之役师老粮匮,天下之忧日甚一日。徐处仁与吴敏,误国负恩,罪在不赦。伏望陛下亟罢二奸,别图任用。”
  徐处仁和吴敏主政的这几个月,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