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助又道:“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唐大人博览群书,想必知道,想古往今来,没有永世传承的王朝,也没有永远不变的正统,赵宋失德,已丢其江山,今更被金人所废弃,天下无主,自然应有新的德者来统治这天下,此乃天道轮回。纵观当世,有比我主更适合为君者乎?我主德武兼备,爱民如子,亲贤臣,远小人,实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再世,唐大人若真是心系天下百姓,应效仿古之贤臣魏徵与我主共同治理天下,而不是愚忠一无德、无能之帝和一已经灭亡之王朝。”
  唐恪沉默不语。
  李助见状,慢慢起身,同时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赵桓虽曾用唐大人为相,却不听唐大人之言,这可是信任?赵桓任用二十六个宰执,如今大多在汴梁城中,赵宋朝廷有文武百官上千人,如今也大多在汴梁城中,李助旁人不先找,第一个来找唐大人,实是因为我主很推崇唐大人,不想,唐大人连这点小儿之理都看不透,让人实在是失望至极。”
  李助悠悠又道:“我主一生没有看错过一人,不想这次竟然栽在唐大人之手,可悲可叹……告辞!”
  说罢,李助转身就走。
  的确。
  如今,吴敏、徐处仁等人也在汴梁城中,找出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都可以顶替唐恪,而且城中还有孙傅、王时雍、徐秉哲等掌权之人,实在是没必要最先找唐恪这个已经失势名声又不好的人。
  李助能最先来找唐恪,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李衍看好唐恪。
  这点道理,唐恪不可能想不明白。
  而就像李助所说的那样,唐恪并不甘心带着目前的名声被历史盖棺论定,也怨赵桓不肯听他之言迁都,否则,赵宋绝不会落到今日的这般地步。
  所以,就在李助即将走出门之时,唐恪突然开口道:“以我如今的声望,民众是不可能听我的号召上城墙抗金的。”
  李助回过头看着唐恪,笑道:“我想唐大人应该会有其它办法让民众上城墙抗金。”
  唐恪沉默了一会,才道:“得找几个人帮忙才行。”
  ……


第六百四十一章 奇取汴梁城(十二)
  ……
  开封府前,此时聚集了好几十万人——这些人是来要他们的妻女和看热闹的。
  “快快放了吾妻,否则吾必砸了你这只会欺辱百姓的狗衙门!”
  “梁山军已致,我等再不用受金人所欺,更不用向金人进贡,为何还不速速放我等妻女回家?”
  “求求大老爷放了我家当家的,他只是一个制皮影戏的手艺人,去金国何用?”
  “如今这汴梁城已经是水泊梁山的了,你等还敢扣留我等妻女不还,不怕它日我等送你等上公审台?”
  “放人!放人!快放人!”
  “……”
  现如今,宋政府的公信力已经完全丧失,京城百姓对留守司或开封府所颁布的任何公告都已不畏惧,甚至已无感觉,也就是视若无睹。
  想想也是,一个政府混到连首脑都混没了,已退位的太上皇都混没了,皇室男丁全都混没了,不留余力的压榨老百姓,拿老百姓的妻女、财富去取悦敌人,谁还会信任这样的政府?
  更何况,梁山军已经进城,并打退了金人,不久李氏就要取替赵氏,水泊梁山就要取替宋朝,谁还会在乎旧朝的一个衙门?
  不久,从开封府中走出一人。
  民众一看,无不大怒!
  此人是谁?能让民众如此痛恨?
  他就是开封府府尹徐秉哲。
  金人甚么都要,凡祭天礼器、天子法驾、各种图书典籍、大成乐器以至百戏所用服装道具,均在搜求之列。诸科医生、教坊乐工、各种工匠也被劫掠。又疯狂掠夺妇女,只要稍有姿色,即被开封府捕捉,准备送给金人玩乐。
  干这些事最积极的莫过于徐秉哲。
  为讨好金人,徐秉哲将本已蓬头垢面、已显羸病之状的女子涂脂抹粉,乔装打扮,整车整车地装好,准备送给金人。
  试问,汴梁城的百姓能不恨此二人吗?
  徐秉哲好像没看到百姓那仿佛能喷火的眼睛一般,在数百手拿刀弩的衙役的护卫之下,徐秉哲很从容的走到高台之上,然后朗声道:“本官知道你们恨本官,不过没关系,本官不在乎,本官所做的一切,皆是听从赵皇的旨意从事,尽忠职守罢了,赵皇所下达的那些亲笔御书和圣旨本官已经整理好了,谁想看,都可以去开封府看。”
  仅从此事上,就不难看出,徐秉哲是一个不容争议的小人,为了摘出他自己,把赵桓卖了个彻底。
  顿了顿,徐秉哲又道:“好了,废话本官就不多说了,本官想大家也没有心情听本官说这些废话,那本官就直接说你们最关心的事。”
  扫视了一圈,直到所有人都闭上嘴,徐秉哲才又道:“你们想要你们的家人,可以。”
  “太好了!”
  “栓子,你娘可以回家了!”
  “孩他娘,听见没有,一会咱们就能看见大妮和二妮了!”
  “大柱、小柱,你爹要被放回来了,不用去东北受苦了!”
  “快放了我爹!”
  “……”
  可让民众既怒又急的是,徐秉哲又不说话了。
  徐秉哲事先安排在人群中的人,纷纷道:“别说话了!”、“让府尹相公说。”、“还想不想咱们的亲人回家了?”……
  慢慢的,人群又安静下来。
  这时,徐秉哲才又道:“让本官放了你们的家人可以,但本官必须要提醒你们一句,如果汴梁城再次被金人攻破,赵皇必定会再次发下圣旨,届时本官一定会再尊圣旨将你们的亲人捉回来送给金人,用以平金人的怒火。”
  徐秉哲此言一出,顿时又炸锅了。
  “梁山军已经将金人打退了,汴梁城如何会再被攻破?”
  “徐秉哲你不得好死,此等缺德之事,你竟然还想干第二次!”
  “辽东王亲起五十万大军来救援咱们汴梁城,金人怎敢再来侵犯?”
  “……”
  徐秉哲事先安排在人群中的人,又纷纷道:“听听他怎么说,看看他能放出甚么屁来!”
  民众再次慢慢安静下来。
  徐秉哲这才说道:“不错,你们得到的消息很准,辽东王的确亲率五十万大军来救援汴梁城了,而且前军已经分到打到卫南和兰考(紧挨着汴梁城的一个县)了,可没有三五日,梁山军是不可能打到汴梁城下的,在此期间,汴梁城如果被金人攻破了,金人只需半日就能将汴梁城屠戮一空,别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你们还不知道吧,城中的梁山军只有不到两万,而城外的金军却有十几万,梁山军就是再能打,也架不住兵力上有如此巨大的悬殊,所以城破与不破就在旦夕之间。”
  这下子,民众全都慌了!
  徐秉哲又道:“而且,我敢断言,只要天一黑,金人必定会再来攻城,恁地时,可就是决定咱们命运的时候了。”
  徐秉哲安插在人群中的人,纷纷大喊:
  “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中,我们去帮梁山军守城!”
  “梁山军如果败了,就再也没有人能保护咱们了,咱们说甚么都不能让梁山军败!”
  “俺不想再经历一次国破家亡了,这次,俺就是死也要死在城墙上,也要死在跟金人同归于尽当中!”
  “……”
  在徐秉哲安插在人群中的人的引领之下,人们全都嚷嚷着要上城墙协助梁山军守城。
  在衙门里看到这一幕的李助、唐恪、王时雍,全都是会心一笑,王时雍更是道:“这样的事,交给徐府尹去办,最得力。”
  的确。
  抛开人品不谈,徐秉哲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就以逼赵氏出汴梁城为例。
  为了将赵氏宗族一网打尽,徐秉哲创造了所谓的“五保法”,即“令坊巷五家为保”,实行连带责任制,这谁还敢窝藏赵家人?以至于汴梁城中的赵氏宗族无处遁形,凡是和皇族有关的姻戚无一例外地被徐秉哲抓起来送给了金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徐秉哲已经不能回头——谁都能保赵氏的江山,唯独他不能。
  唐恪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建议李助找徐秉哲帮忙。
  跟徐秉哲境况差不多的还有王时雍,在逼赵氏出城一事之上,王时雍出的力不比徐秉哲少。
  为保万无一失,李助和唐恪也将王时雍找来共同谋划此事。
  按照唐恪的原话:“如今,汴梁城中已经属于无政府的状态,民众已经不信政府了,在此时还能调动民众的,除了君上那样集威望与实力于一身的救世主,恐怕就只有像王时雍和徐秉哲这样的极为有能力的大奸之人。”
  在徐秉哲的操控之下,二三十万民众浩浩荡荡的冲城墙而去。
  徐秉哲为水泊梁山立下如此大功,王时雍又怎甘落于其后,这是大奸之臣的天性。
  见二三十万民众上城墙抗金,再加上梁山军那强大的战力,汴梁城必万无一失,王时雍在心中盘算了一会,然后对李助和唐恪道:“如今,君上登基为天下之主,只剩一个障碍未扫除,王时雍愿为君上将之扫除!”
  ……


第六百四十二章 奇取汴梁城(十三)
  ……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不想,刚刚才打发了金人,汴梁城就又被梁山军所占。
  而只要不是赵氏掌权,就都不会放过皇太子赵谌。
  只因为,赵谌乃是赵氏的最合法继承人,只要志在赵氏江山,就不会留下他。
  这个道理,孙傅非常清楚。
  当初,启用郭京那个骗子守城,孙傅就已经错过一次了,后来不得已逼赵氏出城,孙傅又错了一次,如果再保不住赵谌,那孙傅可就是千古昏臣、千古佞臣。
  更何况,当初赵桓在出城之时,将皇太子赵谌郑重托付给了孙傅,任命孙傅为太子太傅——赵桓在出城前,曾一再嘱咐孙傅,一旦他被金人扣留,希望孙傅能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赵谌,为赵氏宗社留下一丝血脉。
  孙傅当时含泪答应。
  因此,孙傅现在正在想办法藏匿赵谌。
  事实上,自从梁山军潜入汴梁城之时,孙傅就已意识到,必定会有人找他索要朱琏和赵谌。
  孙傅正密谋用黄金五千两,制造一个赵谌被杀死的事件,以蒙骗梁山的人和金人。
  孙傅计划,派人将赵谌藏匿于民间,然后找来一个貌似赵谌的小孩和两个宦官,将他们杀死,再斩杀十几个死囚,然后对所有人说:宦官偷走皇太子,欲来投军,结果被京城人发现,发生争斗,京城人击杀宦官时误伤皇太子。已率兵平定,将作乱者全部斩杀。
  孙傅还打算,如果事情败露,自己就以死当之。
  然而,孙傅却找不到做此事之人——他陆陆续续找了好几个人,可这些人全都愁眉苦脸,不愿意承办此事。
  孙傅抚膺大恸,说:“不想中国无一男子可以委托大事!”
  就在这时,王时雍主动找上了孙傅,道:“下官愿为太傅解忧,愿为赵氏尽忠。”
  目前,汴梁城中,首官就是东京留守孙傅,次官就是王时雍。
  对于孙傅的工作,王时雍一直很支持。
  就以逼赵氏出城一事来说,此事虽然是王时雍承办的,却是孙傅点头同意的,在孙傅看来,王时雍只是按照他的吩咐办事——孙傅原来是准备交出去一部分皇室之人,保存一部分皇室之人,最终目的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