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3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
  在陈希真看来,李衍这绝对是慧眼识珠。
  至于屈居李助和唐恪之下,陈希真一点意见都没有。
  李助是代表李衍之人,位置不可撼动。
  唐恪的名声虽臭,但再怎么说也是前宰相。
  总之,陈希真非常满意李衍对他的安排。
  所以,唐恪领完旨之后,陈希真整理了一下衣襟,然后面向东方一拜到底,道:“臣陈希真领旨谢恩!”
  李衍只亲自任命了唐恪和陈希真,无疑让王时雍、徐秉哲、范琼等人很失望。
  可王时雍、徐秉哲、范琼他们这些人也能理解李衍这么安排,毕竟水泊梁山才得到汴梁城两天时间,李衍可能连他们的功劳都还不知道,怎么可能任命他们?
  王时雍眼珠一转,然后来到李助身边,小声道:“宣相,杨将军他们中不少人受伤了,得及时处理,再说咱们也不能一直在城门这里说事,您看咱们是不是换个地方?”
  李助点点头,道:“王大人所言极是,那就由王大人给第一营安排一个营地,然后找医师为他们医伤,咱们则回宣抚司。”
  王时雍道:“下官一定安排妥当……宣相,下官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助道:“有甚么话,王大人但说无妨,嗯……君上虽然没提王大人你的职务,但我与唐副宣抚商量过,一会我们再去跟陈同知说一声,就由王大人暂任宣抚参事兼开封府知府,由徐大人继续担任开封府府尹。”
  王时雍明白,李助和唐恪这么决定,主要是为了求稳——在李衍和梁山大军到来之前,稳定大于一切。这么说吧,只要在李衍和梁山大军到来之前,汴梁城中不发生大的纰漏,使汴梁城得而复失,自李助以下,就全都立了大功。
  可虽说知道李助和唐恪是为了维稳才重用他的,可王时雍还是非常高兴。
  因为,这意味着,他王时雍是汴梁城中的四把手,仍大权在握,关键是,他可以利用这个权力,在李衍和梁山大军到来之前,多立些功,进而在新朝谋一个好差使。
  所以,得了李助的话,王时雍在放心和欣喜的同时,建议道:“城东宣抚司太小了,位置又偏,宣相不如考虑将宣抚司搬到都堂去?”
  都堂是宰相退朝后办公之处。
  李助自知,水泊梁山文有闻焕章、赵鼎,武有许贯忠、朱武,还有王伦、萧嘉穗、陈康伯、刘锜、岳飞、韩世忠、吴玠等等一大批后备能臣,他虽然也受李衍器重,却肯定是成为不了宰执之臣的,所以,对于王时雍的提议,李助有些迟疑!
  王时雍见此,道:“宣相,此时万不可拘泥啊,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咱们若是不入驻都堂,怎么能掌管汴梁城?”
  得王时雍这么一提醒,李助恍然大悟,然后道:“好,就将宣抚司搬到都堂去。”
  ……


第六百四十六章 改朝换代的前奏
  ……
  听说李助等人要将宣抚司搬到都堂来,那些搞了半辈子政治的人,怎么会不明白,这是改朝换代的前奏?
  以孙傅为首的还忠于赵宋的大臣们义愤填膺!
  然并卵——
  这毫无用处。
  王时雍已经请李助以宣抚司的名义颁发告书:虽致仕但在京及宫观人、僧道、耆老、军民,于明日午日,赴宣德集议。考虑到人多混杂,无以分别,将文武百官及致仕在京宫观人并分拨赴秘书省、僧道赴宣德门外西关亭、军员赴大晟府集议,各令知悉。
  秘书省是宋朝廷主管馆阁藏书的部门,位于宣德门外右南廊,正对着右掖门。大晟府是宋朝廷掌管音乐的部门,在御街西侧,景灵西宫南边。
  次日天一亮,陆陆续续就有官员来秘书省报到,有军人去大晟府集合,有僧人道士前往宣德门西朵楼,有士庶百姓前往宣德门东朵楼。
  虽然宣抚司的告书上并没有说,集议何事,但大部分人其实都已经猜到,必是议改朝换代之事。
  等百官基本到齐,王时雍下令关闭秘书省大门,令范琼派兵在门外守卫,任何人不得外出。
  这时,王时雍、徐秉哲等已经归附水泊梁山的官员走入都堂,然后由王时雍当众宣布道:“赵宋已亡,天下无主,以德论,辽东王,尊名李衍,力取燕云十六州,只因不忍汉人自相残杀教胡人渔翁得利,遂将燕云十六州尽数送给赵宋,然赵宋无德亦无能,不仅尽失燕云十六州,还失了祖宗打下的黄河以北之大片疆土,更被金人所废,令汉人蒙羞,不配人主,而我主辽东王,文治武功,皆冠盖天下,实为汉人脊梁,必能外拒强敌护汉人百姓不受侵扰,内治天下令汉人百姓安居乐业,当取赵氏而代之,为天下之主……”
  不管是谁,如今都得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李衍取代赵氏成为天下之主是最合适的。
  只有那些,或被儒家思想洗了大脑,或是真是受了赵氏大恩的人,才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总而言之,当王时雍宣布:“愿意拥立我主辽东王建立新朝的,请签下自己的职位与姓名。”并最先签下他自己的名字之后,数百官员纷纷上前,在一张白纸上写上自己的职位与姓名。
  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不少人是含泪签下其名的。
  很显然,这些人对宋朝还有些留念或是惋惜。
  然而,有可能是出于害怕,有可能是出于畏惧,有可能是出于为了大义,有可能是为其家族、家人考虑,有可能是为他们自己的前途考虑,尽管他们为宋朝哭泣,但他们还是愿意为亲朝效力、愿意为李衍效力。
  当然,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臣,也有一些人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孙傅道:“主上出辱,太子横死,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大宋亡矣,我护卫太子不力,当以死从太子,请禀报辽东王,孙傅不能为他效力。”
  说这话的同时,孙傅深深的看了王时雍一眼。
  虽然孙傅没有证据,但他也猜出来了,赵谌之死,与已经代表宣抚司发言的王时雍脱不开关系。
  孙傅不恨王时雍太狡诈,只恨他自己的这双眼睛瞎了。
  所以,孙傅甚么都没有再说,也没再看王时雍,而是径直离开了。
  范琼不愿拦下一个已有死志之人,因此放孙傅离开了。
  张叔夜则坦诚回答说:“累世受国厚恩,誓与国家共存亡,实不愿立异姓,悉听处置。”
  言毕,张叔夜也离开了。
  随后,徐处仁、胡直孺等人也没有签名就离开了。
  三十七岁的御史中丞秦桧,也来参加了这个会议,但他拒不签名,并且说道:“辽东王武盖天下,无可否认,但何以有德?辽东王原只是江湖豪杰,上皇不以卑鄙,予以招安,后因为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而赐辽东王,古往今来,恩宠至极,莫过于此,今大宋遭难,二圣蒙羞,辽东王不思救驾卫国,却要取而代之,何德?桧窃缘自祖父以来,七世事宋,身为禁从,职当台谏,荷国厚恩,甚愧无报。今大金拥重兵,临已拔之城,操生杀之柄,威制官吏军民等,必欲灭宋而易姓。又逢辽东王起大兵救都与金军相峙。桧忘身尽死,以辨其理。赵氏自祖宗以至嗣君,一百七十余载,功德基绪,比隆汉唐,实异两晋。顷缘奸臣渝盟,结怨邻国,谋臣失计,误主丧师,遂使生灵被害,京城失守。非无德也。辽东王欲德天下,当还政赵氏,驱除鞑虏,复我中华,天下必歌颂之,或可比肩周公,成为千古贤臣。”
  秦桧这一番慷慨其词,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想劝李衍,不要夺赵氏的天下,要当一个贤臣,要帮赵氏撵走金人,然后还政于赵氏。
  不得不说,从秦桧的这次发言来看,现在的秦桧,在政治上实在是太天真了,也可以说,现在的秦桧还是有一些赤子之心的,也许只有经历了被金人囚困,再经历了屡屡不得志,秦桧才能蜕变成那个千古奸臣。
  跟秦桧一样很傻很天真的人,还有很多。
  一个面目严冷的官员厉声说道:“二百年赵氏天下,岂可付它姓?哪怕此人是辽东王,吾愿同去请命,还政于赵氏!”
  在这人右侧,有一个官员忽然放声大哭道:“吾请同行!”
  王时雍不认识这两个官员,呵道:“自列名氏。”
  那面目严冷的官员回答说:“我是奉直大夫寇庠,他是朝请郎高世彬。”
  这时,监察御史马伸对众人说道:“吾曹职为争臣,岂可坐视,不吐一辞?当共入议状,乞存赵氏。”
  另外,还有监察御史吴给与御史台检法官王庭秀宣称致仕,秘书省校书郎胡寅、太常寺主簿张浚逃入太学中。
  这些人都没有在议状上签名。
  只可惜,不签其名的,毕竟只是少数,极少数——只有寥寥十几人。
  他们这些人,甚么都做不了,也甚么都改变不了,改朝换代的大势已定,人人皆知,辽东王李衍即将问鼎天下,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


第六百四十七章 欺人太甚
  ……
  自从第一营来援汴梁城,金军就开始收缩兵力,准备跟梁山军打一场决战。
  完颜宗翰、完颜宗望等人之所以如此准备,主要有以下几个考虑:
  第一,汴梁城的援军已至,士气必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上百万人很可能已经团结一致,换而言之,汴梁城不太可能再被攻破了,再攻,除了白白浪费兵力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第一营将东路金军前军的部署打乱了,如果不及时收缩兵力,东路金军的前军很可能会被梁山左路军击溃甚至是歼灭。
  第三,金军如果不能大胜梁山军一场,梁山军很可能会在黄河截断金军的归路,并且派骑兵咬住金军——如果梁山军真这么干,带着数万大车宝物北归的金军,轻则得丢下他们费劲巴力才讹诈到的无数好东西,重则有可能被梁山军击溃甚至是全歼。因此,金军必须得大胜梁山军一场,令梁山军不敢阻其归路,不敢追击他们,那样,金人才能顺利带着他们好不容易才讹诈到的无数宝物回到燕云,回到上京。
  所以,完颜宗翰、完颜宗望等人,反复商议过后,决定:一面准备跟梁山军决战,一面偷偷往金国运送宝物。
  事实上,完颜宗翰他们早就开始派人往金国搬运金银财宝以及各种贵重器物,作为本次出征的战利品,进献给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
  金人运送财物的队伍,自阳武县北九十里处秘密渡过黄河,在河北清州汇聚,然后准备径趋金国。
  只可惜,他们刚聚集到一起,半路就杀出来了梁山右路军。
  镇守黄河的岳飞,早就发现了这些搬运工,只不过他一直没有动手,直到这些队伍全聚到一起,他才派人将他们全都给拦截下来,然后将这些金银财宝以及各种贵重器物全都送去济州府后来又转送去汴梁城进献给了李衍。
  第一营进入汴梁城六日后,梁山左路军前锋郭浩部的游骑开始出现在汴梁城下。
  金军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主动解除对汴梁城的围困,然后大军后退十里。
  至此,汴梁城之围算是彻底解了,汴梁城中的人终于从做了几个月的恶梦中醒过来。
  ……
  南京大元帅府。
  赵构急匆匆的回到府中,然后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后院一间房中。
  房中坐着一个美少妇,她是直翰林医局官潘永寿之女,几个月前赵构在相州时收入房中的。
  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