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暂时隐忍!”
  赵构长出了一口气,道:“对,小不忍则乱大谋……昨日,李纲上凑,请求出使大中议和,爱卿觉得,李纲能担此大任否?”
  秦桧连忙阻止道:“万万不可!”
  赵构问道:“为何不可?”
  秦桧道:“李纲性格最直,不懂变通,不会委曲求全,又坚决主战,如果由他出使大中,则此事必败,大宋危矣!”
  除了已经说出来的这些原因,秦桧之所以坚决反对李纲担任议和大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们这些人好不容易才将李纲罢免,怎么可能再让李纲死灰复燃?
  对于李纲那又臭又硬的性格,赵构其实也已经有所了解,因此,想促成此次议和的赵构,其实也不想让李纲去议和,他说出此事,也就是想听听秦桧的意见,所以,听秦桧反对,他直接问秦桧:“那爱卿觉得何人能担此大任?”
  秦桧听言,信心满满地答道:“若是昨日,臣也没有太好的人选,可天佑我大宋,天佑官家,今日降下一个非常合适去议和之人!”
  赵构有些不解地问道:“爱卿所说是何人?”
  秦桧也不啰嗦,张口吐出了三个字:“赵明诚。”
  ……


第七百二十三章 乞降
  ……
  “赵明诚?”
  听了秦桧所举荐之人,赵构的眉头就是一皱,暗道:“秦桧怎么会举荐这个怂货去议和呢?”
  看出了赵构心思的秦桧,不慌不忙地说道:“如今,大中兵强马壮,又有辽东源源不断的钱粮兵马支援,其军,不论是与金军交战,还是与我宋军交战,皆连战连胜,颇有些势不可挡,其气焰必定嚣张,去议和之人少不得要吃些委屈甚至是受些侮辱,若是由我等忠直之人去议和,必定难受这等委屈,进而坏事,而赵明诚此人,胆小怕事,爱惜自己的性命,所以,在关键之时,他应能做出一些让步,也只有这样,才能促成此次议和。”
  赵构悠悠地问道:“爱卿难道就不怕他出卖国家利益?”
  秦桧听言,并不畏惧,而是一拜在地,道:“官家恕臣无罪,臣才敢说。”
  赵构道:“说吧,朕恕你无罪。”
  秦桧这才站起身,道:“现在,形势不在我大宋,议和也是我大宋提出来的,所以,此次议和,若想成,唯有……乞降。”
  ‘乞降’这两个字,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是那么的刺耳,是那么的侮辱!
  可赵构又知道,秦桧所说的正是大宋目前的窘境——如果不乞降,大中又怎么可能放过他们大宋?
  沉默了好一会,赵构才道:“议和也好,乞降也罢,此事皆由爱卿去把握,不过,联有几个条件,希望爱卿能为朕达成。”
  秦桧心中一凛,知道,赵构这是要面授他议和的底线了,而这底线,显然是不容易达到的。
  秦桧拜道:“臣洗耳恭听。”
  赵构道:“一、最多只可以大江为界,川陕不能割。”
  这是必然的。
  再割,南宋可就没有多少疆土了。
  而且,陕西有大宋最精锐、最能打的西军,那是南宋的全部希望。
  另外,南宋的海上贸易已经被李衍切断了,赵构和南宋朝廷只能指望富饶的蜀中为南宋提供经济支持。
  可以说,川陕失,则南宋必失——从战略上,也是这种情况,川陕若失,南宋依仗为天险的长江,可就形同虚设了,中军可以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一举攻入江南。
  所以,这真是赵构和南宋所能接受的底线。
  秦桧听言,道:“臣记下了,必定必土不让!”
  赵构又道:“称藩纳贡皆可,但朕绝不认李衍那个恶贼为父!”
  这并不是赵构想多了,而是因为李衍收了赵构之母韦贤妃为妃嫔之后,很多人都管赵构叫“儿皇帝”,有人甚至管赵构叫“李构”,这让赵构感到无比屈辱。
  说实话,这也就是赵构,若是换成别人,是绝忍不下这口无尽恶气的!
  秦桧知道,赵构的心结在哪,也理解赵构,所以,毫不含糊的答应道:“臣就是万死,也绝不让官家受辱!”
  迟疑了好一会,赵构才道:“让李衍那个恶贼放回我赵氏之女……最不济,也要放回朕的母亲,妃嫔,以及女儿,让我们团圆。”
  ……
  秦桧离开皇宫后,一眼就看见在宫门前徘徊的赵明诚。
  与此同时,赵明诚也看到了秦桧,随即赶紧上前,道:“会之,如何,官家可还要夺我官职?”
  秦桧有些恨铁不成钢道:“你怎能顺城而下,还被人捉住把柄?”
  赵明诚老脸一红,吞吞吐吐道:“我……我……那时我以为……”
  秦桧打断赵明诚道:“算了,算了,我也不想听你解释了……你那知府,暂时就不用再想了,我又给你争取了一个差使,这个差使,你若是干好了,我保你能官复原职,就是再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赵明诚一喜,道:“是何差使?”
  秦桧道:“议和大使。”
  “甚么?”
  赵明诚急道:“会之,你怎么能害我啊!”
  自古以来,去议和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哪怕你谈得再好,为自己国家据理力争,过后也会被清算的。
  所以,议和绝对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使。
  远得不说,就说当初去跟金人谈议和的那些宋官,后来,他们无一例外,全都被北宋那些主战派给清算了,最后几乎全都没有好下场。
  所以,赵明诚才说秦桧害他。
  秦桧听言,脸一下子就沉了下去,道:“既然德甫兄是这么认为的,那秦桧现在就进去为德甫兄辞了这个差使。”
  言毕,秦桧就往回走。
  赵明诚见状,赶紧一把扯住秦桧的袖子,道:“会之,为兄不是这个意思,为兄知你必是好意,只是议和一事,向来都是吃力不讨好……”
  秦桧其实也就是做做样子罢了。
  见赵明诚把话又拉回去了,秦桧道:“德甫兄,不是我说你,你现在还有挑差使的资格吗?你可知,官家本想将你革职发配湖州,若不是我不顾脸面保你,你的政治前途可就全完了!”
  听了秦桧此言,仕途心一向很重的赵明诚,一下子就怂了,在心中自我劝解道:“议和亦是为国为民,如何不能为之?”
  见赵明诚的态度松懈了,秦桧语气一缓,道:“德甫兄,若论学问,我自是不如你的,但若论为官,你可能要照我差上一些。”
  赵明诚拱手道:“会之此言差异,不论学问,还是为官,为兄都不如贤弟,不说旁的,贤弟那手好字,就天下少有人能及,反正为兄是差得远了。”
  秦桧听言,也有些自得,不过,他并没有继续这一话题,而是道:“这时候咱们就不要相互吹捧了,我就是想跟你说,为官,要懂得看风向。”
  赵明诚有些不解道:“风向?”
  秦桧很肯定地说道:“不错,风向,我来问你,德甫兄,你可知,现在大宋是甚么风向?”
  赵明诚想了想,然后轻轻摇了摇头。
  秦桧见此,道:“你啊,连大宋现在是甚么风向都看不出来,怎么能当好官?我来告诉你吧,现在大宋的风向就是议和,不是你我要议和,而是大宋要议和,官家要议和,不议和,大宋将亡矣,所以,咱们主张议和的,不仅是在救国,也是在跟紧官家的脚步,这样为官,怎能不节节高升?”
  赵明诚似有所悟,不过,他嘴上却道:“形势真有如此之坏?”
  秦桧道:“你说呐?现在,咱们大宋是内忧外患,若非如此,以我与李衍那恶贼的滔天之仇,怎会主张议和?”
  赵明诚道:“会之真乃大宋第一忠臣是也,赵明诚不才,愿意听从会之差遣!”——显然,赵明诚已经想明白了,或者说,赵明诚到底还是不愿意自己政治生命就此终结,所以,准备再放手一搏。
  见赵明诚同意去议和了,秦桧也很高兴——秦桧一党毕竟才刚刚开张,因此,现在,秦桧手下能用的人,也真是不多,而去议和,又至关重要,一般人也真是不行,所以,赵明诚答应了,也让秦桧暗松了一口气。
  这时,秦桧才推心置腹道:“德甫兄,你这次去大中议和,正好可以把大姐接回来团聚,免得像我与我家娘子一样,劳燕分飞。”
  正在YY自己东山再起那一刻的赵明诚,听了秦桧此言,神情当即就是一僵!
  ……


第七百二十四章 千人宴
  ……
  与秦桧所想的不一样,赵明诚其实并不想将李清照接回来,甚至是很怕将李清照接回来。
  一直以来,赵明诚在李清照的面前都抬不起头来,严重夫纲不振。
  这也给赵明诚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比如——
  两人刚成婚不久,赵明诚出外未归,李清照深闺寂寞,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于是作下一首《醉花阴》寄给赵明诚告知赵明诚她自己当时的心情。
  赵明诚读后,赞叹不已。
  与此同时,赵明诚又想胜之。
  赵明诚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最后得与词五十首。
  赵明诚将他这五十首词夹杂李清照的词,拿去给友人陆德夫评鉴。
  陆德夫品味过后,说道:“只三句绝佳。”
  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听罢,神情一下子就夸了下去。
  你道为何?
  原来这“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李清照所作。
  这件事对赵明诚的触动很大!
  一方面,赵明诚更加佩服李清照了。
  另一方面,赵明诚在李清照面前更抬不起头了。
  甚至,赵明诚觉得,他之所以不能生育,也跟李清照有关——因为他在李清照前面连大头都抬不起来,就更别提小头了。
  所以,赵明诚开始躲李清照——经常外出不回家,不带李清照去上任,不带李清照南下,等等……
  退一步说,这要是在从前,也就罢了,大不了,赵明诚还像以前一样将李清照当成菩萨、当成佛供着。
  可现在不行。
  赵明诚太了解李清照了,深知,如果被李清照知道他弃城而逃一事,李清照非得写诗骂他不可。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他赵明诚可就得遗臭万年了。
  而且,赵明诚挺享受他现在过的生活,在他的一众侍妾钦佩的目光下,他每日读读书,饮饮酒,当当官,逍遥又快活。
  所以,赵明诚不想也不敢再将李清照接回来。
  话又说回来,赵明诚其实也懊恼,如果不发生他弃城而逃一事,他就可以继续之前的快乐生活,他多年努力营造的君子形象也不会毁于一旦,现在也不用北上去干那吃力不讨好的议和!
  离开金陵的那一刻,回望金陵,赵明诚感慨万千,想要作诗一首,以抒其此刻懊恼的心情。
  可搜肠刮肚了许久,赵明诚也没能憋出一个字来,最后只能故作豪迈的对随行人员道:“咱们走!”
  ……
  汴梁皇城,后宫之中。
  此刻,李衍正带着自己的全部妃嫔(李衍已经临幸过的和已经被李衍确明纳为自己妃嫔的女人)大搞千人宴庆祝。
  此宴,李衍亲自参与指挥和设计,大有后世年度盛会之味——请原谅李衍,上一世,李衍参加过的最大一次盛宴,就是公司所举行的年会,所以,李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