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4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事实上,李衍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银欲,其次是为了与臣下们区别开,免得臣下滋生不该有的野心。
  李衍这话要是放在后世说,一定会让人喷得体无完肤,可在这个时代说,还是有一些市场的。
  再加上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宗教人氏不断帮李衍洗白。
  很多愚昧的人、主观意愿想将李衍往好的方面想的人,都接受了这个官方说法,甚至觉得,李衍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不过——
  这些人当中指定不包括赵明诚等人——他们这些人,用脚趾头想,也能猜到李衍的真正目的。
  可他们哪敢当众揭穿李衍,不要脑袋了?
  所以,他们只能捏着鼻子认可了李衍的说法,赵明诚更是有些虚伪地说道:“贵国皇帝真有担当。”
  王介儒则脸不红心不跳的替李衍接受了这一夸赞,道:“自然,否则我大中哪能有今日的红火。”
  顿了顿,王介儒转移话题道:“所以,我们官家的女人,你们就不要再动心思了,绝无谈的可能,你们若是真想议和,还是说一说其它所求和所予吧。”
  ……


第七百三十二章 痴心妄想
  ……
  “南宋愿意向咱们大中称臣,他们请官家册封宋康王为宋主,每逢官家生日及元旦,他们愿意遣使称贺,他们希望两国以目前占领地为界,即川陕加上淮水…大散关以南地区为宋地,他们愿意割让唐、邓二州及商、秦二州大中未占领之地半给大中,他们愿意每年向大中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听完了王介儒转答的南宋提出来的议和条件之后,李衍问闻焕章、赵鼎、许贯忠、朱武、唐恪、孙静、陈公辅、李光、陈箍桶、包康等大臣:“你们怎么看这议和条件?”
  孙静嗤道:“痴心妄想!”
  包康也道:“孙大人所言不错,若按照南宋所设想的,那他们可就有了喘息之机,等他们平定了内乱,必北上侵犯我大中边境图我大中领土。”
  朱武道:“南线怎么都好说,实在不行,就出兵打下来,目前于咱们大中而言,最大的麻烦和威胁来自于西边的川陕防线,陕西向来出强兵,北宋能有二百年江山,主要靠陕西兵和河北兵支撑,据府州折家打听到的消息,陕西那里目前应该还有三十几近四十万宋西军,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宋西军抵挡,西夏才没有办法东进,而蜀地向来富饶,又易守难攻,南宋只要拥有此二地,就不算亡,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咱们大中若是能占据此二地,就可以顺江而下一举灭了南宋,所以,以微臣愚见,此次议和应该以打破南宋的川陕防线为谈判目标。”
  赵鼎摇摇头,道:“这不现实,咱们知道川陕防线的重要性,南宋自然也知道川陕防线的重要性,我敢断定,南宋的底线之一就是保住陕西和蜀地。”
  朱武和赵鼎说得其实都不错。
  而这种时候,正是需要李衍这个君主做主的时候。
  李衍想了想道:“南宋是来乞降的,不可能死守底线一点不松口。”
  又想了想,李衍对王介儒道:“跟南宋要陕西,现在,南宋已经没有中原要守卫了,陕西于南宋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如果你们谈判得利,南宋是有可能放弃陕西的,至少能放弃陕西的大部分地区。”
  赵鼎阻止李衍道:“官家,这陕西目前与我大中而言,亦是鸡肋,得之,就要派大军防御西夏,凭空得了不小的负担,莫不如暂时不要,让南宋和西夏继续在陕西对峙,牵制住西夏和南宋两国的大量精锐部队。”
  说实话,仅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赵鼎的取舍比李衍要理智。
  如果大中现在收回陕西,最少要在西边驻扎十万精锐,而且这还是在中夏之间和平共处的情况下,万一中夏开战,那可就说不好要牵制多少中军精锐了。
  形象一点说,如果大中收回陕西,那么大中就有可能从两线作战变成三线作战。
  这其中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尤其是对于发展中的大中而言。
  可李衍考虑到的是——
  此时若是不收回陕西,等南宋稳定了当前的局势之后,有可能就得花十倍甚至是百倍的力气才能收回陕西。
  另外,陕西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陕西南部兼跨长江支流汉江流域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巴山地区,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北与内蒙相毗连,西与西夏相邻,南以米仓山、大巴山主脊与蜀地接界,东南与湖北省、河南省接壤,自古以来,陕西的关中平原就是中国东西交通的重要孔道,古代的秦驰道、丝绸之路和长安…洛阳大道,都是途经关中联系东西的著名通道,总而言之,陕西对中国东西部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亚欧间经济文化交往具有重要作用。
  再有,陕西地扼东西,兼跨南北,战略地位也十分重要。
  在历史上,不仅周、秦、汉、唐等王朝选取陕西关中建都,使陕西成为京畿重地、全国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即便是宋代以后,京都东移,陕西的战略地位仍倍受重视,不仅屯驻重兵,而且派皇亲或得力战将镇守。
  北宋建都开封,陕西被视为京都的西大门,西夏向东进攻,北宋开封便芒刺在背。
  而到了元明清三代,虽建都北京,但仍十分注重陕西的防卫。
  一直以来,都有“山陕,天下之项背,而京师之头目也。山陕有事,其应之也,当甚于报焚拯溺。一或不备,而祸不可挽矣”的说法。
  还有一点,那就是陕西有南宋最优质兵源,如果大中能得陕西,那么这最优质的兵源就成了大中的,此消彼长之下,南宋就更没有威胁了。
  最后,如果大中能得陕西,就能更好的图川陕防线了,进而也就更容易灭掉南宋了。
  这么说吧,李衍和赵鼎其实都没有错。
  只不过,赵鼎更看重眼前的得失,而李衍则看得更远一些。
  换一种说法,赵鼎更稳妥一些,而李衍更具有冒险精神。
  这也是开国皇帝和治理天下的大臣的不同。
  最终,赵鼎还是没能拧过李衍,大中的外交政策定为:争取陕西。
  而在这时候,就体现出了赵鼎比李纲强的一面。
  赵鼎争输了之后,并没有像李纲一样选择撂挑子,而是积极为李衍拾遗补缺,很快又提了两个补救措施——一、积极跟西夏建交。二、必须要楚州、要赵立。
  前者好理解,稳住西夏,就能为大中大大减负,使大中可以腾出手来专心跟大金分出胜负,夺取至关重要的燕云。
  另外,现在与西夏交好,也正是时候。
  就在不久之前,西夏向大中发出通使的请求。
  而且,李乾顺还表示,他的皇后耶律南仙于两年前过世,他希望能娶李衍的一个女儿,由李衍的女儿担任西夏皇后。
  要是后世的人,听到这样的请求,很可能会立即跳起来,大骂李乾顺痴心妄想,认为同事李乾顺的请求,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
  可实际上,如果这事真按照这么办,那么西夏可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大中的藩属国,就像当初西夏成为辽国的藩属国一样,李乾顺跟李衍的关系也就变成了当初李乾顺和耶律延禧的关系。
  在这个时代的人来看,用一个女人来换一个藩属国,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而且,这个女人不一定真是李衍的亲生女儿,李衍完全可以随便认一个女儿,只要给她挂上李衍女儿的名就行。
  只可惜,李衍不喜欢用自己的女儿和亲,哪怕只是名义上的女儿。
  李衍任起性来,谁都拿李衍没有办法。
  赵鼎等人只能变通一下,谋李乾顺嫁两个姑姑过来给李衍当妃子。
  不过,这都是后话,暂时点到为止。
  总而言之,如果大中能以议和的方式收复陕西,那么与西夏改善关系就是势在必行。
  所以,这没甚么好说的。
  关键是后者,楚州和赵立是怎么回事?
  ……


第七百三十三章 英雄
  ……
  楚州和赵立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是这样的。
  你还真当大中不想一举灭了南宋,李衍不想将自己的所有地盘连成一片啊?
  事实上,不是大中和李衍不想,而是大中和李衍现在没有这个能力。
  现阶段,大中的精锐大部分都调到北边跟大金争夺燕云去了,南线这边,虽然也有解烦军这样的精锐,可总体实力上,却是要差上一些。
  如果南宋的军队真都是北宋末期时那样的望风而逃,那也就罢了,仅靠大中南线这边的部队,就足以平定南面的天下了。
  可南宋军队的真实战力却并不完全是北宋末期时的那样。
  首先,老将宗泽一直在荆楚地区节节抵抗,可以说是,打得非常顽强,一点过江的意思都没有。
  其次,南宋还是有一些能打的部队的,像张俊的部队和刘光世的部队,还是有一些战力的。
  而最关键的是楚州、是赵立。
  其实,中宋开战了之后,杨沂中最开始的打算就是擒贼擒王,也就是直接打到金陵去捉了赵构。
  在杨沂中想来,如果真能一举攻下江陵捉了赵构,那么南宋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为此,杨沂中将开战之初表现得很抢眼的范琼派去攻取金陵。
  当时,范琼兴高采烈的接了这个任务,并给杨沂中立下了军令状——一个月内打下金陵捉了赵构。
  范琼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真那么干的——接到命令之后,范琼亲率大军快速南下,很有直取金陵之势。
  起初,范琼打得非常顺利,他所率领的大军一到,沿路州郡的守军,要么望风而逃,要么干脆投降,就是真有一些抵抗的,也扛不住他们攻打。
  对此,那时的范琼很是得意,甚至自以为是白起再世、霍去病重生。
  可就在范琼率领大军打到楚州的时候,出事了——赵立手下人马据城而守,挡住了范琼南下的脚步。
  这赵立,可以说是在战争当中崛起的英雄。
  去年年初,金兵大举入侵,盗匪群起,赵立因剿匪屡立战功,被任为武卫都虞候。
  去年秋天,金兵复又南下,汴梁城陷。
  后来,金兵攻打徐州,王复据险坚守,命令赵立督战。
  在一场大战之中,赵立被六支飞箭射中,可他却越战越勇。
  王复因为赵立英勇,含着眼泪酌酒慰劳赵立,赵立也成了王复手下第一大将。
  可惜,尽管王复和赵立舍了命保徐州,但徐州城最后还是被金兵攻破,然后王复和王复的家人全部被杀,只有王复的独生子王佾因先离去而没有被害,徐州太守郑褒也因为辱骂敌人而被处死。
  徐州刚刚破城时,赵立和金兵巷战,后来抢夺城门想要逃出去,结果被金兵击晕过去。
  后夜时下了小雨,赵立从死人堆中爬了出来,然后杀掉了金军守卫,在城中找到王复的尸体,痛哭着用手将王复掩埋。
  在那之后,赵立暗中联系乡民想要重新收复徐州。
  可就在那时,李衍出兵中原,金兵匆忙北归。
  得知金兵向北归逃,赵立立刻率领残兵在后面追杀,切断金兵的退路,夺得舟船锦帛博数以千计,赵立手下军士的士气得以振奋。
  在那之后,赵立招募乡民,重新夺回了徐州。
  赵立因此被南宋授予忠翊郎、权知州事。
  赵立发迹了之后,并没有忘了老长官王复,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