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让李乾顺等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巴巴的来送公主,大中这边还推三阻四的。
  好不容易等到大中同意了,竟然还横生枝节,非要纳另外两位公主。
  关键是,西夏没有另外两位公主啊!
  实在是想不明白大中的葫芦里卖得到底是甚么药,李至忠只能道:“老夫敢拿向上人头担保,我大夏绝无第二个公主,所以,还请马相公直言,贵国皇帝到底想纳谁?”
  马扩也不废话,直接答道:“已故梁国相的两个女儿,尊名,梁仙仙,梁诗诗。”
  “甚么?”
  李至忠等人一听,全都大惊失色!
  李至忠等人为甚么会有这样的表情?
  这可不单单是因为这梁仙仙和梁诗诗并非西夏公主,还因为梁仙仙和梁诗诗的身份实在是太特殊了!
  那这梁仙仙和梁诗诗到底是谁?
  前文已经说了,她们是已故国相梁乙逋的女儿。
  有人可能会说,梁乙逋的女儿就梁乙逋的女儿,也值得李至忠等人如此?
  能说出这话的人,一定不清楚,这梁乙逋和西夏皇室的关系。
  简单一点来说,这梁乙逋是李乾顺的母亲小梁太后的哥哥,西夏权倾一时的权臣,换而言之,梁仙仙和梁诗诗应该是李乾顺和李察哥的表妹。
  听到这,有人可能会说,那也没甚么呀,也不值得李至忠等人如此大惊失色啊?
  事情怎么可能这么简单。
  在西夏这短短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出了两个非常有名的女人——大小梁太后。
  她们二人跟北宋打了几十年。
  而大梁太后的哥哥就是梁乙逋的父亲梁乙埋。
  大梁太后和梁乙埋兄妹二人通力合作——大梁太后把朝政大权全部委之于梁乙埋,梁乙埋又安排他的子弟和亲信担任要职。他与掌握兵权的都罗马尾、梁太后的侍卫罔萌讹等三人,组成新的母党集团,牢牢控制着西夏的最高统治权,同时他们又排斥异己,大肆残害西夏权贵,打压西夏的皇权。
  大梁太后死后,小梁太后掌权。
  小梁太后任命梁乙逋为国相。
  可梁乙逋没有其父的远见和能力,他与小梁太后也做不到大梁太后和他爹那样通力合作,不仅如此,他还跟小梁太后明争暗斗,慢慢的,他甚至生出了不臣之心,想梁氏代替李氏,想谋朝篡位。
  而小梁太后也是一个狠人,她与西夏权贵合作,不仅将梁乙逋杀了,还将整个梁家灭族了。
  专权西夏三十余年出了两个掌权太母的外戚梁氏,自那就画上了句号。
  不过——
  小梁太后到底是梁家人,也未真的将梁氏全都杀光——一些无关紧要的梁家人最终其实还是活了下来。
  而其中二人,就是梁乙逋当时刚出生一个多月的两个孪生女儿梁仙仙和梁诗诗。
  时光荏苒,二十余年过去了。
  当时的人,要么死了,要么失势,总之是时过境迁。
  而梁仙仙和梁诗诗也长大成人了,出落的是,亭亭玉立,美艳无双,倾国倾城,有些老人看到她们,甚至暗暗惊呼:大小梁太后重生了!
  只可惜——
  因为梁家与西夏皇室难解难分的恩怨,再加上梁氏彻底没落了,虽然梁仙仙和梁诗诗生得是国色天香,可是一直无人敢娶她们,导致,她们已经二十三了,还未嫁人,并且过着清贫的半囚徒生活。
  李至忠等夏使万万没想到,李衍竟然要纳这两个女人!
  ……


第七百五十二章 和亲(下)
  ……
  李秉常去世后,李乾顺即位。
  那时,李乾顺年仅三岁,根本无法执掌西夏。
  这就导致了母党专政,也就是小梁太后志政。
  小梁太后掌控西夏政权其间,任用外戚、穷兵黩武,导致西夏民力凋敝,邦国将危。
  到了小梁太后执政晚期,西夏的国势降到了最低点,北宋趁机来攻,夏军屡战屡败,一度到了灭亡的边缘。
  自幼雄才大略的李乾顺,看到了西夏的弊端,于是于其十六岁时灭梁氏而亲政。
  李乾顺亲政后,整顿吏治,确定君主集权的体制,结束了累朝出现的外戚贵族专政的局面。
  李乾顺还效仿汉人重新指定了西夏的官制,并且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
  在李乾顺的励精图治下,西夏的国势慢慢恢复,到了现在,已经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
  另外,李乾顺在外交上也非常出彩——他立用宋辽之间的矛盾,在宋辽之间左右逢源,一次又一次使西夏化险为夷。
  可以说,是李乾顺将走到了灭亡边缘的西夏又给拉了回来。
  与同一时期的耶律延禧和赵佶相比,李乾顺无疑是极为圣明的。
  要不是,李乾顺的奶奶大梁太后和母亲小梁太后将西夏的底子掏空了,要不是完颜阿骨打和李衍这两个更圣明的人杰横空出世,要不是李乾顺更多的是一个守城之君不是一个开国帝王,说不准这天下就被李乾顺给统一了。
  只可惜——
  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
  如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博弈,大中和大金的实力和底蕴明显要远远强过西夏。
  如此一来,西夏若是还想存留于世,那就必须要委曲求全,那就必须要灵活应对。
  所以,李乾顺抓住了西夏唯一存留的生机,果断与大中结盟,暂时避免了战火落到西夏的头上,给西夏留了一些喘息之机。
  只不过,这委曲求全,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让李乾顺没有料到的是,李衍竟然连一个女儿,甚至是连一个女儿的名义,都舍不得,哪怕他用西夏的皇后之位去换。
  李乾顺不愧为当世明主,能伸能屈,既然你舍不得大中的公主,那我就给你我大夏的公主,只要你能暂时放过我,让我可以安心坐山观虎斗。
  可让李乾顺又没想到的是,李衍竟然要梁仙仙和梁诗诗这两个让李乾顺犹豫不定的女人!
  李乾顺连自己视如己出的李清露都舍得,自然不会舍不得两个跟他没甚么感情的表妹。
  可问题是,将与西夏有血海深仇的梁仙仙和梁诗诗嫁到大中去嫁到李衍身边,会不会起到相反的结果,也就是反而害了西夏?
  这才是让李乾顺最为担心的。
  见哥哥迟疑不定,李察哥主动说道:“将清露一并嫁过去吧,让清露看着她们点,不教她们有机会害大夏。”
  李乾顺悠悠地说道:“清露天性纯良,怎么可能是她们两个的对手,她们两个,聪慧、隐忍又狠辣,简直就是祖母和母亲再世,如果不是早早的就发现了她们的天性,我能不给她们找婆家将她们嫁了嘛,不成想,留来留去,却留成了祸害。”
  李察哥听罢,眼中凶光一闪,道:“要不然,我派人处死她们,然后告诉中主,她们暴病而亡?”
  李乾顺道:“如果是在中主点她们的名字之前,这么做自然没有问题,可是现在,中主已经点名要她们了,再这么做,无疑会引起中主的反感,也许会因此给大夏带来灭顶之灾也不一定,再有,中主之所以要纳她们,就是因为中主不想低咱们一辈,落下话柄,没了她们,也没法解决这一难题。”
  你道李衍为甚么要纳梁仙仙和梁诗诗而对李清露模棱两可,其实就是因为辈分问题。
  别以为这是一件小事。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政治问题。
  这么说吧,李衍虽然不愿意当李乾顺的岳父,但也不能让李乾顺和李察哥当自己的岳父,这是国家的尊严,容不得李衍和大中的文武百官不小心。
  其实——
  梁仙仙和梁诗诗也不是大中好的选择。
  原本,赵鼎等人其实是想谋李乾顺的姑姑或是姨娘的。
  可西夏皇族和宗族实在是太单薄了,根本就没有比梁仙仙和梁诗诗更合适的。
  没有办法,大中才点梁仙仙和梁诗诗的名。
  李察哥长叹一声,道:“咱们皇族若是不这么人丁这么稀少就好了!”
  李乾顺趁机劝道:“你再纳些妃嫔吧,没准能再生个一儿半女。”
  李察哥道:“纳再多,也没用,我那次受伤了之后,就……反正,我此生恐怕就只有清露这一个女儿了,还是你跟仁孝、仁友多纳一些妃嫔吧。”
  这是李察哥永远的痛,李乾顺虽然想让李察哥再纳些妃嫔再试试,可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慢慢劝。
  所以,见李察哥无意,李乾顺转移话题道:“中主对于这次结盟还是很有诚意的,所提的条件都不过分,咱们不能因为两个女人,就放弃这次结盟,所以,我想还是将梁仙仙和梁诗诗送过去吧。”
  的确。
  李衍对目前的天下大势有着极为清晰的认识。
  在李衍的规划当中,当前第一敌人是金人,当前最重要的是收复燕云。
  所以,不将金人赶出长城以北,李衍绝不会跟金人善罢甘休。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李衍可以暂时放过南宋,也可以用西夏并不感到为难的条件与西夏结盟。
  反正,这些全都是暂时的。
  李察哥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只是……此二女的确不可不妨,她们长得太漂亮了,我真怕中主禁不住她们的诱惑!”
  李乾顺道:“中主乃天下枭雄,岂能被两个女子左右,且中主好女色喜欢收集天下美女于后宫之中天下皆知,她们虽然有倾国倾城之貌,怕也未必能敌得过中主的后宫佳丽三千。”
  李察哥道:“理是这么个理,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祖母和母亲可是执掌了咱们大夏三十几年,若非有她们乱政,咱们大夏如今又怎会如此被动?”
  李乾顺听罢,沉默了一会,然后说道:“那就叫清露一并嫁过去吧,再从全国范围内挑十个聪慧且忠诚于大夏的美女陪嫁过去,让她们帮清露对抗梁仙仙和梁诗诗。”
  ……


第七百五十三章 诚意满满
  ……
  八月。
  当黄橙橙的玉米棒子从试验田里收起来,李衍的心终于完全落地了!
  玉米在中国移植成功了!
  李衍重赏了所有的农研人员。
  不仅如此,在交通部、教育部、卫生部之后,李衍又成立了农业部,并且重点成立了农研所,致力改良现有的一切农作物,而且李衍要亲自抓此事。
  其实——
  起初,李衍将交通部、教育部、卫生部、农业部将传统的六部当中分离出来,只是想显示自己对这些部门的重视。
  可在不少政治敏感的人看来,李衍这是准备改制。
  政治敏感度最高的闻焕章、赵鼎等人,在第一时间求见李衍,聊了此事。
  这一聊之后,李衍才真正动了改制的念头。
  目前,大中的地盘已经不小了。
  关键是很分散。
  而且,目前的交通和通讯又比较落后。
  因此,管理起来难度很大。
  所以,要想管理好这个庞大的地盘,必须要从制度上下手。
  李衍与手下大臣反复聊过了之后,又从传统六部当中分出了一些部门。
  例如:
  李衍打破了几千年的常规,专门成立了一个商务部,主管国内外贸易,并将该部交给中书门下直管。
  李衍专门成立了发展改革部,负责国家发展改革,也隶属于中书门下。
  李衍将税务从地方权力中划了出来,单独成立了一个税务总局,归三司管理。
  李衍将海关从地方权力中划了出来,单独成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