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逐鹿传-第5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岳飞等人遵朝廷的命令,将东部喀喇汗王朝的马匹、牛羊搜刮一空,然后将东部喀喇汗王朝的皇室、宗室、达官贵族全都押解回京。
  与此同时,大中又派吕将率领一批精干官吏来到东部喀喇汗王朝接管这里。
  远征军回到燕京不久,吴玠和张宪便彻底平定了西域,将西域变为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领土,大中的疆土也正式推移到了天山地区。
  就算不算天山另一边的东部喀喇汗地区,大中的疆土面积也已经超越唐朝成为史上第一大王朝。
  接下来,大中仍就没有对东北下手,而是由第五大军区、第七大军区、第八大军区、第九大军区同时出兵西南地区收复吐蕃。
  四大军区同时出战,四分五裂的吐蕃如何能抵挡得了?
  仅仅数月之间,吐蕃的拉萨王系、阿里王系、亚泽王系、雅隆觉阿王系等势力,就要么投降,要么被灭,所有皇室、王室、达官贵族全都被押往燕京。
  与此同时,大中派胡铨率领一大批官吏前来接管吐蕃地区。
  至此,除了东北地区,大中的边患问题全部解决。
  时间已经到了铁通八年。
  这一年,李衍四十九岁。
  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李衍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了。
  可李衍感觉自己的身体机能仍就跟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差不多,一夜还能驭二三十女而不知疲惫,李衍甚至还能轻易战胜自己的亲兵有“天下第一勇士”之称的高宠。
  李衍不想将东北问题留给后世子孙,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女真、蒙古对中原王朝到底有多大的危害。
  所以,趁着自己还年轻,李衍从大中九大军区调了一百万大军,集岳飞、吴玠、刘锜、韩世忠、杨沂中五大开国元帅,张宪、王彦、吴璘、郭浩、王德、李彦仙六大开国大将,组建了空前强大的北伐军,而且,这次李衍并没有任命天下兵马大元帅,而是以李存监国,亲自御驾亲征——李衍要亲自灭掉大金和蒙古诸部,扫除大中帝国最后的隐患,为自己的后世子孙留下一个至少能持续一百年的帝国基业!
  ……


第八百五十六章 御驾亲征(中)
  ……
  御驾亲征!
  当这个词一从李衍口中说出来,立即就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反对。
  在很多人看来,大中已经空前的强大了,实在是没必要去打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那些苦寒之地——那种贫困之地要来有何用处?
  而一些有远见的人,当然也意识到了大中目前唯一的边患就是东北地区的大金和蒙古诸部,趁着大中现在空前的强盛,是应该将这些隐患彻底消除,可这些事派人去做就可以了,比如刘锜,比如岳飞,比如吴玠,李衍实在是没必要自己亲自前去御驾亲征!
  还有一些人,明着不敢说甚么,暗里却在腹诽李衍好大喜功,甚至是将李衍跟隋炀帝相提并论。
  可不管别人怎么反对、怎么看,李衍的旨意都颁布下去了,谏官的奏折也全都被扣下了。
  好在——
  李存这些年先后在西宁城和侏罗郡历练了六七年,又在燕京担任一年多不到两年府尹,已经初步具有接替李衍的能力了。
  这种情况下,李衍要是真有个万一,大中也不会垮掉。
  所以,在反对无效之后,大中这个帝国机器只能听从李衍的命令转动起来。
  数月之后,百万精锐大军,五大元帅,六大将,全都集中在了辽宁城附近。
  而李衍也在亲卫军的保护之下乘坐火车来到了辽宁城的行宫当中。
  虽说此战李衍并没有任命天下兵马大元帅,说是要御驾亲征,实际上,李衍还是任命了兵马大元帅,也就是许贯忠,又任命了兵马副元帅,也就是刘锜,另外,李衍又认命了前军元帅杨沂中,左军元帅岳飞,右军元帅吴玠,以及后军元帅韩世忠。
  说穿了,虽说李衍嘴上说此战自己要御驾亲征,但实际上却是由许贯忠和刘锜担任总指挥,具体负责打仗的则是杨沂中、岳飞、吴玠、许贯忠、张宪、王彦、吴璘、郭浩、王德、李彦仙等人,而李衍其实就是一个挂名的,甚至可以说李衍就是在较近距离观看大中的军队是如何踏平草原灭掉大金和蒙古诸部的。
  大中如此兴师动众,谁能相信大中只是来讨伐大金的?
  再加上,大中先后灭掉北辽、西夏、西域诸国、吐蕃,所到之处所有部落全都被拆散成一众小于一百人的小部落,并将其强迁,让其对大中再也没有威胁。
  这种情况下,猪都能想到,兴师动众的大中,一定是准备一举将大金、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全都伐掉。
  所以,不管大金和蒙古诸部之间有多大的仇恨有多么不能共存,他们这次也必须得联合起来,甚至就连一向跟大中走得非常近的塔塔儿部,这次也选择了跟大金和蒙古诸部联合在一起——大中行事太过霸道了,对于那些臣服于大中的草原部落竟然也要进行拆迁,因此,塔塔儿部就是再跟大中继续走下去,也绝不会有甚么好下场,莫不如就跟大金和蒙古诸部联合在一起,看看能不能在这次围剿之下涅盘重生。
  大金和蒙古诸部联合在一起,必须要有一个核心,要知道,蛇无头而不行。
  所以,经过多次争吵之后,大家捏着鼻子推举大金为核心,并由金将完颜兀术指挥这场大战。
  经过几次试探性的攻击,大战展开。
  很快,大中前军杨沂中部便与塔塔儿塔、泰赤乌部和金军乌大拉部在科尔沁大草原上展开了决战。
  这一战,不可以说联军方面不勇敢、不拼命,毕竟这已经到了他们生死存亡之际,可双方的武器装备和战法差得实在是太多了,结果,尽管联军尽了全力,还是很轻易的就被击溃,杨沂中部的姚兴率领数万骑兵追杀了联军一天一夜。
  此一战,中军就击杀了十几次联军军士和勇士。
  这一战也让联军的人全都看出来了他们与中军之间的差距。
  如果有选择,大金和蒙古诸部并不想继续打下去了,因为这无疑于是以卵击石。
  可中军这次北伐,是来灭掉了他们的,他们若是不打下去,就只能任凭大中宰割。
  所以,联军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与中军作战。
  不过——
  经历了科尔沁草原这一败之后,联军认定了不能跟中军正面对决,正面对决只有灭亡一途。
  因此,完颜兀术改变了战法,以游击战为主,专打大中的补给线,并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跟中军捉迷藏。
  另一方面,经过科尔沁大草原的这一战,中军也摸清楚了联军的实力,岳飞、吴玠、韩世忠等人建议可以分而出击,将中军最大的优势也就是兵多彻底释放出来。
  后来,发现联军跟中军打游击,岳飞、吴玠、韩世忠等人又献计,一面派大军继续向前推进、一面派精锐骑兵使用“迂回侧击”的战术去骚扰、袭击蒙古诸部的后方,使蒙古诸部不能全力迎战。
  不久,姚兴率领数万精骑在当地人的带领下突袭了塔塔儿部的一个大本营阔连海子(后世的呼伦湖),并迅速占领了那里,紧接着姚兴又派副将去袭击了捕鱼儿海子(后世的贝尔湖),重创了塔塔儿部,关键是擒获了一大批塔塔儿部的重要人员,这其中还包括塔塔儿部的可汗,并切断了塔塔儿部同联军之间的联系。
  而后,姚兴迅速飞兵南下奇袭了塔塔儿部的牧场,结果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上百万。
  姚兴将塔塔儿部的人畜送回去不久,已经认清了形势的塔塔儿部的大汗,便给塔塔儿部的勇士下令,让他们前来投降。
  数日之后,陆续有塔塔儿部的勇士脱离了联军,然后来投大中。
  塔塔儿部的人做出这个选择,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他们的根基已经被大中破坏了,不投大中,就只能慢慢被其他部落吞并。
  而大中已经展现出来了其强大的实力,是大金和蒙古诸部联军根本就抵挡不住的,因此,大中获得此战的最终胜利的可能性要比联军大出很多。
  所以啊,莫不如趁此机会就投了大中,这样也可以少一些征战和伤亡。
  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很好的借口,那就是大汗让他们投降的。
  中军并没有裹挟塔塔儿部的勇士让他们调转枪头继续战斗,而是直接就用雷霆手段将塔塔儿部打散,然后将他们分别迁往大中的各个地区。
  史上本应该很有作为的塔塔儿部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这还只是女真人和蒙古人退出历史舞台的开始……
  ……


第八百五十七章 御驾亲征(下)
  ……
  辽宁。
  李衍的行宫。
  许贯忠和刘锜联袂来见李衍。
  此时,李衍正和一众科研人员在实验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和第一个电灯。
  这个发电机,是一个名叫苏大好的科研人员研发出来的——在李衍提供的理论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因为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不太了解,李衍给出来的理论基础,非常含糊,甚至可以说李衍就说了三个名词——磁石,铜线,发电机。
  当然,李衍还给出了一个理论基础,那就是电磁感应——磁可以生成电,电也可以生成磁。
  可就这三个名词,再加上“电磁感应”这四个字,在历史上就是无数人经过无数细致观察加上无数人经过数十年研究还得再加上无数人的无数运气才得出来的结论。
  可以说,大中的科研人员,在得了这三个名词和这四个字以后,完全就是走了一路近了无数倍的近路。
  再经过李衍不留余力的推动。
  经过近十年的研发,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终于被研发了出来。
  至于这电灯,严格来说其实还不能说它是电灯,它就是由两根炭棒制成的弧光灯——这弧光灯,亮度太强产热太多又不耐用,实际上根本不具有使用价值。
  不过——
  这已经可以给科研人员足够的信心了。
  李衍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研发出来实用的电灯。
  虽然在李衍看来,未来的路还很长。
  可恰巧看到弧光灯发出耀眼光芒的许贯忠和刘锜,却是满眼骇然——从没有经过这种视觉冲击的他们,被这突然亮起的强光给彻底震撼到了!
  观察了这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发电机和弧光灯一会,李衍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然后说道:“拟旨。”
  传旨内侍听言,赶紧上前记录。
  李衍道:“苏大好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有大功于社稷,有大功于全人类,特赏燕京内城大宅一座,金千两,银万两,升男爵,其母教子有方,封七品诰命夫人,其家直系亲属皆免税三十年……”
  一系列的重赏过后,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激动得“噗通”一下子就跪倒在地,然后大声道:“谢陛下重赏!”
  也不怪苏大好如此激动,他原来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平民,只因为他从小就特别爱捣鼓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幸运的被特招进了中科院,吃上了皇粮。
  所有人都说苏大好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否则,他是绝不可能吃上皇粮的,只能种一辈子的地。
  苏大好很珍惜吃皇粮的机会,因此,进入中科院以后,苏大好就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搞研发。
  因为表现优异,苏大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