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小书生-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今日和你相谈甚是欢畅,这么快就到了中午,来,陪朕一起用膳,朕还有一些话想要说。”

    云毅也不推辞,都这个时候了,出了皇宫在回家,估计平阳公主她们都已经用完膳了。

    李二当真算是节俭的皇帝,从来不会铺张浪费,当然是这个时候的他,至于以后的他就不知道了。

    在吃饭之前,李二才说出了心里话,还是关乎于平阳公主的,他现在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可是却又面临众叛亲离的伤痛,急切的需要亲人来一起和他分享现在的功绩,需要一个亲人来安抚他。

    “二姐虽然会和朕说上几句话,但是每一次都是不辞欢喜,没有了以前的那种亲近,唉,朕当初是迫不得已,她怎么就不明白了?”

    看了一眼御膳房上来的菜,样式不错,闻起来也比较香,难怪能够当上御膳房的厨师。

    “陛下,微臣相信时间一定能够冲淡伤痛,现在平阳已经大有改变,要想平阳能够完全原谅,这需要一个契机,等到这个契机到了,这情谊自然也就到了,只要陛下诚意十足,必然能够感动平阳,微臣相信平阳是一个明事理的人。”

    “嗯,不说这个了,朕相信,朕一定能够感动二姐,用膳!”

    云毅感觉御膳房的御厨已经有了大师的水平,这菜做的还真不耐,难怪当上皇帝的人都会变成一个胖子,看着已经没有往日英武的李二,云毅表示他总算是知道了原因。

    享受到了差不多皇帝的待遇,这也算是赚到了。

    出了皇宫,直接派人回府上打了招呼,就去了御史台,皇帝李二吩咐的事情还要去办。

    这公学该怎么建造,云毅早已经想好了,只是以前一直没有机会提出来罢了。

    大唐现在正在准备开启北上和西进策略,有了天罚就有了本钱,对于突厥和吐蕃这两个邻国和宿世之敌,李二是绝对要把他们消灭,还有一个东北的高句丽。

    所以就算是有云毅这个赚钱机器在,大唐的国库的钱财也并不是很多,这建造公学的钱财肯定不能在国库里面出。

    那么就只有在商贾或者是世家还有大臣这里面要钱了,这个方法很简单,只要是把那些捐助人的名字刻在公学学院的墙上,让那些人也出出名,让那些寒门弟子记住这公学建立不易,简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之后就是公学的图纸了,这个云毅也早有准备,一个宿舍是少不了的,还有一个学堂,再加上一个藏书阁,也就是图书馆,还有一个就是功德墙还有光荣榜。

    一边想一边写,最后整理出来,便是一个很好的奏章,等到了明日,也就要看皇帝李二的决定了。

    在御书房之中,李二看完了云毅所写的奏章,怎了说,这样的想法简直就是太大胆,却也是最为新颖,却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百官也都捐钱,并且参与其中,也就相当于有了一层保障,再加上那些商贾,最后如果朕再提名,这三层保障,绝对能够让这公学屹立不倒。”

    李二看着云毅,神色比较复杂,让云毅感觉有一些得慌。

    “陛下,那个,您要说什么,就直接明说吧,这样看着微臣,让微臣感觉有一些心慌。”

    李二微微一笑,说道:“没事!你这一次算是立了大功了,如果你这个奏章以出现,到时候那些天下寒门定然会记住你的好,不过,你也算是解决了朕的心头之痛啊!”

    云毅不想打击李二现在的好心情,但是有一些话不得不明说,“陛下,这百官捐钱其实并不好实行,因为现在正在整风行动,他们定然不敢大大出手,顶多也就是十几两钱财,最多不超过几百两,至于那些商贾,可能会捐赠的多一些,但是一个公学的建立,只有这一点儿捐助,是不够的。”

    李二本来很好的心情,现在听到云毅的顾虑,也就沉默了,“到时候朕会从国库里面调动一笔,这段时间的打击贪官污吏倒是让朕意外的赚了一笔,嗯,还有你这个金主,哈哈,到时候你就开一个好头,多捐一些,反正,这个公学是一定要建立起来,不管是谁都不能影响!”

    意气风发的李二自然有这个魄力让那些阻挡他建立公学的人完蛋,但是云毅总感觉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到时候又要吐血了。

    就算是钱多,也不是这么个玩儿法啊!

卷二 初唐风云 第三百一十九章 君臣演戏

    既然李二满意了,那么这个建立公学的办法也算是通过了,剩下的就要看具体的实施了。

    这到了第二日的早朝,还是和往常一样,先从丞相还有宰相等人开始汇报,一级一级的往下。

    汇报完了之后就是等着李二的一些决策,这些事情都是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还有一些则是全部写在了奏章上面,等着李二批阅。

    一个这么大的国家,每个州每天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事情,还有一些则是军营里面的事情。

    所以说啊,皇帝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到了最后,李二看了一眼站在后面的云毅,对百官说道:“众位爱卿可还有其他事情要上奏?”

    云毅抬头看了一下其他官员,应该没有人了,这个时候,该轮到他表演了。

    “启奏陛下,微臣有事要上奏!”

    李二微微点头,说道:“嗯,准了!”

    云毅便按照昨日说好的开始,“科举初立,选拔人才无数,乃是大唐强大的根基之一,然则……。”

    洋洋洒洒地说了差不多半个时辰,最后总结起来就是想要在各州建立公学,需要在朝的这些百官捐钱。

    皇帝李二的这个朝堂之上,一班的大臣是秦王府出身,还有一小部分是隐太子的属臣投降的,还有一些就是继承于李渊当政时期的一些官职的官员,凑起来差不多有一百多号人。

    说实话,建立公学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却也没有什么坏处,想要让他们捐钱,真的是有一些困难,就算是把名字刻在功德墙上面,他们也并不在乎。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再需要名声了,只把这个官好好的当下去就行了,名声太高了,反而对他们不好。

    就像是现在的李靖,虽然是大唐的军神,身份和名声都非常高,可是现在并不受李二的待见。

    “建立公学之事,的确是利国利民,不仅仅让大唐出现一大批的人才,也能够让百姓的知识文化……嗯有所增长,这件事情,朕恩准了!”

    “至于让各位大臣捐钱,嗯,那么就有你先带一个头吧!”

    李二做出了一副思考了一会儿的样子,然后直接恩准,这本来就在昨日都已经谈论好了的。

    在下面的一些大臣,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下上面的李二和站在中间的云毅,瞬间就猜到了这是他们两个人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其目的就是想要让他们这些人捐钱来建造公学,说是捐钱其实还不如说是圈钱,这云毅倒是好想法,一下子就获得了皇帝李二的绝对信任。

    “微臣不才,凭借着师傅的教导,创造了不少的小玩意,用这些技术赚了一些钱财。

    听说幽州比较远,地处贫苦区域,那微臣就直接捐赠一千两,为幽州建立一所公学!”

    大唐现在一共有三百多个州,并不是要建立三百多个公学,而是好几个州联合起来,一共要建立五十五座公学。

    在这五十五座公学里面,云毅现在承包了一个,那就是还有五十四座公学,朝堂的百官必须要承担十座公学的钱财。

    剩下还有四十四座,天下商贾可以负责,各地州县再负责筹集。

    当然也不是一下子就建立这么多的公学出来,而是每一年建造几座出来,毕竟有了公学就需要老师。

    现在的大唐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识字的人不多,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的老师出来。

    那些大臣听到云毅直接捐赠一千两,承包了一座公学,立马就惊讶了,没有想到这位御史竟然这么有钱,这么有气魄。

    “好!云爱卿当真是爱国爱民忠心耿耿啊,一下子就捐赠一千两来建立一座公学,乃是典范也!”

    这一场自导自演的戏到了这里就算是结束了,剩下的就要看这些大臣的反应了。

    云毅为了建立公学捐赠一千两的事迹也被书写在了史书上面,并且以后那幽州的公学就相当于是云毅一个人建立的,从那里出来的学生定然也会记住云毅的恩情。

    在下面的那些大臣都在转动着脑筋,想一想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做。

    特别是那些世家的人,这要是建立了公学,那么他们世家建立的学院定然会受到不小的打击。

    可是现在形势逼人,李二和云毅两个人自导自演了这场戏,已经是在逼迫这些人做决定。

    世家的一些官员倒是心累,这一旦捐赠了,建立了公学,他们在士林之中的声望就变小了,同时书院也会受到排挤,到时候就不像是以前那么轻松了。

    可是如果不捐钱,到时候那些寒门弟子还有其他求学的人,都会记恨世家,这要树立多少的敌人啊!

    这样做的同时,也让李二彻底记恨上了世家,同时也在这朝廷受到排挤,到时候有了公学,大唐也就有了寒门弟子出身的人才,这些人要是开始联合挤压,世家真的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看到下面的大臣还没有做决定,李二脸色微微阴沉,最后直接站起来说道:“朕作为这天下之主,既然要为百姓建立公学,自然也要有所表现,朕也拿出一千两出来,在东都建立一座公学吧!”

    这大唐的皇帝都出面了,他们这些大臣还有什么好做作的,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就是程咬金。

    “俺老程以前没有读过什么书,到了现在才知道读书的重要,俺是个大老粗,既然这件事情能够让大唐更加强盛,那俺就支持,俺愿意捐赠三百两!”

    在皇宫的一旁,侍郎专门记载,云毅捐钱一千两,为幽州建造公学,李二陛下也捐钱一千两,为东都建造公学,然后是程咬金捐钱三百两。

    白纸黑字再加上这么多人的证明,到时候也不怕那些官员不认账,这个时候不认账,那就是找死!

    有了程咬金作为代表,其他的那些官员开始慢慢的上前,都在考虑自己到底要捐赠多少,还有一些则是还在观望,等着最后做出决定。

卷二 初唐风云 第三百二十章 最积极的人

    “老夫这些年也存了一些积蓄,这是对于大唐的教育非常有帮助的一件大事,如此利国利民之事,孔家自然全力支持!老夫愿意出一千两,在襄州建立一座公学!”

    孔颖达的话一下子就再一次吸引了朝堂之上所有人的注意,包括坐在上面的皇帝李二都有一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孔颖达,然后不动声色。

    皇帝李二如此聪慧的人,自然已经想到了孔颖达如此做的目的,当真是好魄力,好谋算啊。

    建造如此多的公学,就需要很多的教书先生,而大唐现在读书人实在是太少了,大部分是世家的子弟,其他就是儒门弟子,至于寒门实在是太少了。

    说实话,寒门弟子如果不是家境稍微好一些,或者是自己刻苦,找到书籍,找到能够教他读书识字的人,不然就是一辈子的文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