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军阀-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乃是仁德之人,今后你们兄弟不管去留,他断然不会干涉的。”

    “伊大人客气了,琦哪里也不回去,岘山乃是父亲择居之地,今后吾会在岘山为父亲守孝,不在过问俗物,从此别无他求,还请大人转告大将军。”刘琦语气透着一丝坚决的道。

    “大公子的要求,某一定转达。”伊籍点点头,手捧着兵符印绶佩带,以及荆州府库竹简,在刘琦的率领下,带着荆州治下的百官,大开襄阳内城中门,亲自来到城外大营,向韩烈请降表达了臣服之意。

    得知刘表自杀的消息,韩烈也是一愣,微微一叹的他,随即扶起刘琦道:“国无义战,刘荆州为大汉守节,乃是汉室忠臣,又是汉室宗亲,理应与诸侯王之礼下葬,吾这就上表天子,降旨追谥刘荆州为襄阳王。还请大公子节哀,好心处理丧葬之事,一应所需,尽可找伊机伯调拔。”

    “多谢大将军荣恩,吾代先父谢过大将军。”韩烈的坦诚与善意,让刘琦不由对韩烈生出了一丝好感,心悦臣服的表示了一番谢意。

    虽说他们也是刘氏皇族一脉,但他们这一脉却非是嫡系,若不是刘表年轻的时候,在洛阳闯下了偌大名声,成为名噪一时的名士,他们也不会归宗,获得皇室的认可,可即便如此,他父亲担任荆州牧时,也没能封侯,对此刘琦却是深知,当初上任之初,父亲可是一直引以为憾。

    可如今韩烈上书陛下追谥父亲为襄阳王,这无疑是莫大的恩宠,,即便是韩烈逼死刘表,刘琦也生不起半点恨意,若是能够获得诸侯王下葬,这显然是莫大的荣幸,即便用死来换,也是值得的。

    之所以刘琦或者当代汉人会有用死来换取死后哀荣,根本原因则是汉代延续的厚葬风俗,因为在汉代,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对死的认知,就是认为人死之后,会在地下重新一个轮回,为此他们往往都是事死如事生,也就是说生前如何,死后也该如生前一般陪葬各种物品,以便在地下能够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刘琦投降,襄阳内城的一万五千精兵,自然也尽数归降。这一万五千人绝对是精兵,无论是人员身体等各项素质,还是兵器甲胄,都是荆州军的骁楚。

    为此韩烈亲自下令,让高顺、徐晃二人负责则其精壮一万二千人,编入了赤焰军,使徐晃的前营兵力增加到一万一千人,高顺的中营兵力也扩增到一万一千人。

    同时命令许褚接管了襄阳城防,并任命了程昱为襄阳太守,伊籍为郡丞兼长史,开城有功的周平为襄阳都尉,负责襄阳的军政之事。

    在忙完手头之事,韩烈第一件事情便去了蒯府拜访了蒯良蒯越兄弟。蒯家兄弟不但是可用之人,而且还是荆州的名门望族,对待他们韩烈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先礼后兵,以他大将军的身份前去拜访邀请,自然是给足了二人颜面,若是他们仍然不识抬举,那么迎接他们则只会是屠刀。

    当然这样的事情显然不会在聪明人身上发生,面对韩烈亲自登门拜访,蒯良蒯越兄弟大开中门,领着阖府上下跪伏于地迎接韩烈进入大堂。

    “听闻二位先生,昔日曾向刘荆州献雍季之论,今日吾侥幸取得荆州,不知可有教烈之策?”被推举在主位上坐下的韩烈,在客套了一番后,随即切入主题问道。

    “大将军高瞻远瞩,岂是吾等可以衡量的,良才疏学浅,无以教将军,只有一片赤诚,以供将军驱使。”蒯良保守的恭维一番道。

    “千金难买赤子之心,子柔先生有此心,吾愿足矣。”韩烈大笑一声,话题一变道:“庐江太守吕岱吾已经调任他前往江夏,准备接任章陵太守一职,不知子柔可愿意前往庐江担任郡守一职?”

    “多谢大将军提携,越克日便前往赴任。”蒯良微微一愣,便沉声应了下来。

    “异度先生,烈帐下如今需要贤才分忧解难,不知可愿意屈驾留在吾帐下,担任功曹掾一职?”韩烈转而把目光投向了蒯越身上。

    “能为大将军效力,越岂敢不效犬马之劳。”虽然韩烈的表情始终透着一丝亲和,但蒯越却自始至终都感觉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

    “据说南阳太守也是异度你兼任的,虽然如今刘荆州升天,但属于你们蒯家的恩宠不会减,南阳太说一职,依旧由你兼任,待荆州战事结束后,吾当为异度请封为宛城候。”韩烈点点头,满意的笑道。

    南阳郡作为荆州北面的屏障,早年曾被袁术占领,后来又落入曹操手中,一直到曹操被韩烈击败,袁术灭亡之后,南阳郡方才又重新回到刘表的控制之中。

    之后刘表便加封了蒯越为南阳郡守,而蒯越虽然没能去上任,但却让族弟前去南阳接任了长史郡丞一职,实际上就是代替自己接管了南阳郡的治理权。

    ”多谢主公信任,然南阳郡乃是边防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还请主公择一大将前往镇守。“蒯越虽然也梦想过封侯拜相的一日,但在刘表帐下近十年,他却渐渐的失去了期盼,但这一刻他却因为韩烈一句宛城候,内心中那一丝念头却不由一下子升腾了起来。

    在表达了忠心之余,蒯越也没有再藏拙,而是主动进言道:“蔡瑁率领四万大军奔去江陵,虽然战斗力不高,但若是他占据宜城据守,主公必然也要花费一番手段,越平日与蔡瑁关系不错,请主公颁布赦免文书,吾定然说服其向主公投降。”

    “若此事成功,异度当得首功。”韩烈没有迟疑,随即赐下佩戴的倚天剑,赐予蒯越前往招降蔡瑁。

    蒯越、蒯良兄弟的归顺,荆州世族弟子,纷纷上表,投奔到了韩烈帐下,表达了效忠之意。一时之间,襄阳郡内大小事务,悉数恢复了正常秩序。

    在徐晃高顺整编军队完毕时,章陵郡方向也传来了捷报,周泰、凌统、苏飞三人率领两万大军在章陵城外与出城迎击的黄祖之子黄射大战一场,自持勇力轻敌的黄射,在于周泰的交战之中,被周泰挥刀斩于马下,以至于章陵群龙无首,城中八千人马,在郡丞的率领下,开城投降迎接周泰的兵马进入了章陵。

    接到捷报之后,韩烈考虑了一番,先是任命了苏飞为章陵太守,向朗正式接任江夏太守。接下来又任命了一个新官职,那就是荆州都督一职,由徐晃担任荆州都督一职,负责统管襄阳、章陵、南阳三郡军事,其所率领的赤焰军左营,改编为左武卫军,全军辖制三万兵马,下设折冲府,负责对服役的士兵的招募与管理等等制度。

    吕岱为荆州都督府副都督,协助徐晃统军。这样一来,徐晃无疑就成为荆州北部实际权力的掌控者,左武卫军的设立,也正式拉开了韩烈完备卫府军改革制度。

    由徐晃统军,程昱这个襄阳太守协助,加上襄阳城府库堆积如山的钱财,以及五万套兵器甲胄,韩烈自然不担心荆北会出现任何闪失。

    在韩烈统军延汉水撤出襄阳之前,韩烈又派人向章陵的周泰、凌统传达了军令,让他们率军前往赤壁会合,下一步无论是对付孙策,或是还没消息传来蔡瑁动向,都需要集中优势兵力。

    蔡瑁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也不是一个拥有魄力的人,虽然有些谋略,但他的骨子里同样具备了世家子弟的浮夸,甚至是怯弱秉性。

    统帅四万大军的,南下江陵的途中,在当阳境内之时,因为防备疏忽,被太史慈寻到机会,一场夜袭,杀的蔡瑁的四万大军乱成一团,以至于整整用了十日时间,方才重新收拢溃散的兵马,得以重新整顿好阵势。

    为了防备太史慈率领的骁骑营的袭击,接下来的数日,蔡瑁仅仅日行二十里,这不大军还没来得及赶到江陵城下,从襄阳出发,乘坐马车的蒯越便追上了他的队伍。

    见到蒯越到来时,蔡瑁以为是刘表催促他加快行军速度的,可当蒯越递上蔡夫人给他写的信函时,蔡瑁有些不敢相信看着信函,以至于拿着绢帛信函的手都抖动了起来。

    “异度,这么说,荆州完了,景升兄去了?”蔡瑁一脸茫然的问道,这个消息对于他来说,实在是来的太突然了,以至于他即便看了妹妹蔡夫人给他的信函都仍然有些不敢确认。

    “德珪,越知道你与景升兄有交情,但眼下不是悲伤的时候,你作为三军统帅,不但要考虑将士们的前途,还要考虑家人的安全,蔡夫人的信想必你也看清楚了,这个时候你若率军向大将军归顺,那就是有功与大将军,但若是举兵反抗,那就是叛逆,后果德珪你应该比我清楚。”蒯越长揖一拜,低眉暗自打量着蔡瑁,观察着他的情绪,以便做出适合的举措。

    “汝兄弟,大将军如何安置的?”蔡瑁思虑之下,目光有神的盯着蒯越问道。

    “吾暂且在大将军帐下担任功曹掾一职,吾兄迁任庐江太守,家族子弟尽数迁移。”蒯越如实的回了一句,又道:“不过大将军答应了,只要德珪你率军归顺,举族可以不用迁移,南郡太守一职,依旧由你担任,并且可保留部曲,并兼任荆州副都督一职。”

    “异度请稍歇,容我与族弟后辈们商量一二。”蔡瑁不动声色的点点头,但蒯越却还是看出了蔡瑁的意志已经有了松动。

 第一百七十七章 罗县之败

    建安四年二月初三,蔡瑁率众四万余,在宜城向韩烈投降,迎接韩烈兵马进驻宜城,随着蔡瑁的投降,荆州北部刘表的势力,彻底被肃清。

    蔡瑁率领蔡家子弟十一人,在宜城县衙偏厅,获得韩烈的召见与款待。端坐主位上的韩烈,见到蔡瑁领来一干蔡家将领,虽说个个衣冠楚楚,但看众人脸色以及走路的架势,韩烈一眼就能看出,这帮人虽然年纪都不大,但显然个个都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只怕是不堪大用。

    暗自摇了摇头,韩烈表面还是很郑重的道:“德珪能够率众来归,烈心甚感欣慰。来人啊,把南郡太守印绶,荆州副都督的印绶,呈上来。”

    早在外面候见的丁封,随即托着一张装着官印袍服的托盘,送到了蔡瑁面前。“大将军果乃信义之人,瑁必当肝脑涂地,为大将军效力。”蔡瑁双手接过托盘,伏地拜谢道。

    “今后都是一家人,就不要如此多礼了。”韩烈起身托起对方,拖其手请蔡瑁入座,方才回到主位上,道:“如今荆南战事正酣,孙策乃吾心腹大患,不知德珪可有破敌之策?”

    “征战之事,无非是兵力的多寡,某不才,唯有助大将军四万人马驱使,还望大将军务必收下。”蔡瑁作为荆州名士,蔡家家主,绝对不像其他蔡家子弟一般是个草包。侍奉刘表之时,他尚且懂得自我削弱兵权,如今面对韩烈这样声威赫赫的主,他更是明智的做出了选择,那就是尽量把兵权交出去。

    “德珪忠心可嘉,实乃我大汉忠臣,很好,很好。”韩烈点头赞赏一声,举盅笑道:“烈敬德珪一盅。”

    “大将军请。”蔡瑁忙举盅附和道。

    放下酒盅之时,韩烈道:“荆州都督府,负责荆州军务,下设左武卫军,郡城下设折冲府,县城下设卫所,负责调配服役之事。左武卫军长期保持一万常备军编制,实际编制则是三万人,剩余的两万人马,则是服役兵力,平时由各折冲府以及卫所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