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军阀-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吾等可是无家可归,一切单凭子扬兄做主便是。”王定点头笑道,看他身上背着那鼓鼓的行囊,一看便知必然都是一些细软,看来他这一次出现在这里,显然已经蓄谋已久。

    在回南宫宫城外的营地途中,韩烈心中的疑惑,总算得到了一些释疑。从王定的话语中,韩烈已然领会到,王允留下小儿子和侄子貂蝉在洛阳,显然是起了把鸡蛋分篮安放之意。

    之所以王允会生出这样的念头,自然是因为这次关东联军强大的军势,让他看到了地方诸侯势力的强大,也深深感受到了这股庞大的势力,一旦拧城一股,已然有了摧毁这个王朝的实力。

    面对这股庞大的势力,王允第一次升起了恐惧感,因为他发现作为并州的名门望族,他们王家竟然没有一个手握兵权的人,作为一个有着敏锐政治眼光的政客,他岂能看不到一旦乱世来临,没有兵权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话语权与自保的权利。

    而这个时候,韩烈在汜水关横空出世,让王允看到了王家赖以生存的源泉,既然自家人无法掌兵,那么扶持一个人出来,并且让家族弟子追随左右,这不就间接的靠上一颗大树吗?

    之所以看重韩烈,首先是王允与韩烈相熟,其次他听说了韩烈是韩馥族子的消息,如今韩馥是冀州牧,手下兵多粮广,又与并州乃是近邻,而更重要的是并州目前并没有强大的势力存在,若王家子弟能够在韩馥帐下站稳脚跟的话,那么假以时日,凭借着他们王家在并州的声名,他的儿子侄子便可轻而易举的在并州获得一个立足之地,从而保护他们王家的势力得以继续生存蔓延。

    对于王允内心深处的想法,韩烈自然是看不透,但在摸清楚了王定和王凌留在洛阳,有投靠借助自己实力的意思,他的心自然也就放下了。

    王定这个人虽然有些浮夸,但性格爽直,总体不是个难相处之人,虽然算不上有什么才华,但作为军中功曹主薄什么的,却是搓搓有余,而韩烈军中眼前缺的恰恰就是这样的人。

    王凌这个人,韩烈依稀记得前世读过的三国演义好像有过记载,但具体何事,他却一点记不起来了,不过眼下这个人还很年轻,说话也有些腼腆,所以具体有什么才能,也只能相处之后,方才真正了解。

    至于貂蝉,韩烈总感觉这个女人有些不同寻常,有些异于常人,让人无法琢磨得透她的心思,至于王定戏言说貂蝉对自己有意,并主动留下来等候自己的鬼话,韩烈是不相信的。

    虽说韩烈知道自己眼下这张脸确实很俊逸,但他却不相信凭着一张脸蛋,就能获得貂蝉这样美人青睐,若是这样的话,那也只能说貂蝉太过于肤浅,一个花痴般的女子,又岂能弹奏出让人听之触及心灵的琴音呢?

    虽然心中有很多疑惑,但韩烈却没有时间去顾忌,因为眼下残破的洛阳,实在是有太多事情需要他操心,安顿百姓,统计人口,巡查治安,对于仅剩下两千人马的他来说,确实有些兼顾不过来。

    孙坚忙着清理南宫宫城,准备祭祀太庙,鲍信所部则派了出去,充当斥候,负责城外的敌情。

    这样忙碌的情景一直等到关东联军主力抵达洛阳城中,韩烈方才把城防任务交了出来。

    经过董卓的一番烧杀抢掠,如今的洛阳人口已经十不存一,全城老少仅一万人口,繁华的京都,早已经盛况不在。

    在修缮过的南宫大殿内,韩烈再次见到了曹操,虽然当初在汴水受了箭伤,但经过这些时日的调养,他的伤势显然已经痊愈,起码表面之上看不出他受过伤。

    今日的联军会议,可以说历次以来最高规格的,因为会议的地点竟然是南宫大殿,以前能够进入大殿的官员,无一不是朝中高官,正中的龙座乃是大汉天子的龙椅。

    袁绍虽然志得意满,但他却依旧没有大胆的坐上正中那个位置,虽然眼下那个位置根本没有龙椅,但他依旧没敢站上台阶,而是在台阶最下面的位置,放了一个坐垫,然后跪坐在其中。

    即便是如此,袁绍的头颅还是扬的很高,头上的冠帽带的笔直,绷紧的脸上,充满威严之色。

    “诸位同僚,今日我等能够在此倡议天下大事,皆赖诸公同心同德,如今董贼西去,大势去矣,吾等只要扼守河洛,南控荆襄,足以逼迫董贼交出天子,还我大汉天下清明。”袁绍目光扫过殿中众人,一副忠君爱国的忠臣模样。

    但他却选择性的遗忘了,从汜水关、虎牢关、荥阳再到洛阳这一路打下来,他连一兵都没有发过,而有功之人的孙坚,曹操,鲍信、韩烈等人的功劳,直接被他安到了所有诸侯身上。

    面对袁绍这等固步自封,却又沾沾自喜,丝毫不顾天下大义的举动,向来性如烈火,忠义耿直的孙坚再也坐不住的站了起来。

 第四十八章 联军解散

    “袁盟主此言差矣。”孙坚昂首出列道:“今董贼西去,正是势穷力孤之际,我关东联军十五万大军云集在此,若能同心协力,趁此时机,一鼓而进,定可歼灭董贼,还大汉天下一个安宁。”

    “文台将军之言,实乃谋国之论,请诸公共起雄兵,趁势西进,诛杀董贼,则我汉室可兴也。”曹操第一个就跳了出来,神情激动的喊道。

    韩烈心知这些诸侯们,必然不会响应,但这个时候表态显然很重要,虽然未必对眼下有利,但对于名声却是很重要,因此这会他丝毫不顾韩馥的眼色,趋步上前道:“烈虽不才,愿担任先锋一职,为诸公开道。”

    鲍信紧跟着也附和道:“为国尽忠,乃臣子本份,信纵死无悔。”

    “诸位将军实乃国之楷模,绍深为敬服。”袁绍虽然心中不快,但脸上却丝毫没有表现,反而一脸微笑的褒奖了韩烈几人,转而对袁术道:“公路,不知军中粮草所剩几何?能否支撑大军西进呢?”

    袁术虽然平时对袁绍这个庶子颇为不屑,但在是否匡护汉室一事上,二人却是站到了统一阵线上,那就是阳奉阴违,因为他们彼此都各怀心思,袁绍有意推举幽州牧刘幽继任皇帝,而袁术其实也有另立之心,自是还未做出决定,但是这个时候袁家兄弟两个,其实都认为小皇帝刘协,实在难以支撑大汉天子之位。

    要是说这个时候袁绍袁术兄弟有自立为皇帝的野心,只怕也是冤枉了他们,但要说他们对小皇帝忠心,那显然是不大可能。

    袁术一听袁绍的话头,就已然明白袁绍无心西进,事实上他也没打算西进,为此他当即道:“如今军中粮草已经不足一月,各地虽然有余粮,但这一来一往的运输,耗时耗力,若一旦西进受阻,只怕会随时断粮。”

    这会得到袁绍眼色示意的河内太守王匡,上党太守张扬,山阳太守袁遗,豫州刺史孔胄纷纷进言,表示兵马若粮草,实难西进,莫如待秋后粮草丰收再会盟伐董。

    眼看着大半人数反对西进,向陶谦孔融这些老好人又犹豫不决,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曹操,气愤之下,拂袖道:“竖子不足为谋,公等尽管置酒高歌便是,某去也。”

    曹操如今手下兵马不足千人,虽然有心建功立业,但奈何无人支持,甚至连在陈留支持他起兵的大富豪卫茲都在汴水一战中战死,如今他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也难怪他会心灰意冷的拂袖而去。

    “哼,诸公既然不愿西进,某自回乡里募兵再战。”鲍信见曹操离去,冷哼一声而去。

    “曹孟德所言甚是,诸公虽然前来会盟,却寸功未立,所谓何来,心中自知,既然粮草不济,大军留下无用,莫如解散算了。”孙坚也是一脸愤怒的站了起来,转身便朝殿外走去。

    “文台如此匆匆离去,莫非其中另有隐情不成。”就在孙坚转身出走之际,袁绍目光一凝,话中有话的追问了起来。

    “本初此言何意?”孙坚目光一冷,侧身看着袁绍反问道。

    “原本某并不想当众道出此事,既然文台执意要走,若不交出传国玉玺,只怕说不过去吧?”袁绍毫不惧色的平视着孙坚,至于他为何知道孙坚得到玉玺,自然是孙坚军中有人秘密向他告发的,原本他还有些将信将疑,但这会他见孙坚要走,当众便宣扬了出来。

    “袁本初,休要血口喷人,你说我得到传国玉玺,可有人证?”孙坚的声音虽然已经平静,但脸上却已经现出怒容。

    “你要人证,我自然是有的。”袁绍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抚掌道:“来人,带人证上来。”

    很快四名甲兵带着一名军士来到大殿门口,看到那名军士面孔时,孙坚表情冰冷的看着对方,却并没有质问。

    而被军士带上来的军士,看到孙坚那冰冷的目光,以及大殿上一众诸侯投来的目光,他的身子忍不住哆嗦了一下,纳头便跪了下来喊道:“袁盟主救我,小的不要金子了……”

    韩烈迟疑了一下,突然箭步冲出,一刀划过那么军士的颈脖,锋利的七星宝刀瞬间便割断了对方的脖子,跪在地上的军士,双手死命捂着脖子,带着悔恨与不甘的倒了下去。

    “这等无耻小人之言,断不可信,袁盟主切莫中了敌人之计,而引起自己人内讧才是。”韩烈看也不看脚下那具死去的尸体,一脸平静的进言道。

    “你,好,好……”袁绍怒容满面盯着韩烈,原本想喝叫甲士的他,眼角余光看到韩馥紧张的表情,以及手按剑柄的孙坚,此刻站着的位置离自己不过十步距离,担心若逼急了,会使自己陷入危机的他,伸手指着韩烈怒气匆匆转身便走了出去。

    “子扬,你,唉,你看你干的好事,还不跟我回去。”韩馥见袁绍走了,方才站了起来,刚才韩烈突然出手杀了人证,他着实吓了一跳,以至于一时竟然不知如何应对。

    “伯父,联军大势已去,咱们也该收拾行装回冀州了。”韩烈并没有看其他诸侯的脸色,低声对韩馥说了句,方才道:“我去送送孙将军,稍后便回营。”

    “你……”韩馥脸色明显闪过一丝不快,但看到孙坚投来的目光,方才默然转身走了出去。

    这会功夫,一干诸侯们,也都纷纷起身,大多数人的表情都有些不快,显然韩烈的突然出手,让他们错过了一场好戏,也让他们心中的疑惑难以释怀。

    “子扬贤侄,保重!”陶谦和孔融走前,与韩烈打了个招呼而去。

    洛阳南门外,孙坚临上马时拍着韩烈的肩膀,颇为感慨的道:“天下少年,能与子扬比肩者,只怕寥寥无几,若不是吾家小女尚不满周岁,某定当许配与子扬为妻。”

    “将军缪赞了。”韩烈自谦的笑笑,道:“将军之女,必然是千金之躯,烈只怕是配不上的。不过,将军性情刚直,固然是优点,但也会成为将军的弱点,俗话说刚则易断,还请将军珍重!”

    “哈哈,本性如此,怕是改不了了。”孙坚大笑一声,飞身上马作揖道:“后会有期!”

    韩烈点点头,看着孙坚率领队伍远去的背影,微微叹息道:“这一别只怕是后会无期了。”

    骑在马背上的孙坚,在走出一段路程回首之时,看到依旧站在城门口的韩烈,犹豫了一下,突然拔马而回。

    “孙将军……”看到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