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了吧?这就是你安排的那个小九干的好事。这小王八犊子,逮着木头往死里烧,头一天好歹地上还有点潮气,老子还能够得了,第二天老子就只能在屋里光膀子,到了昨天只穿裤衩子都热。今天一早上起来,看到没有,老子就成这样了!”
    不得不说,李渊这小老头儿这么一说还真挺有喜感的,竟然让李慕云有种想笑的冲动。
    但考虑到小老头儿的面子,他还是没笑出来,只是耐心的劝道:“可就算这样,那您也不能打人呐,您看看您把小九打的,他妈都认不出来了。”
    “活该,连烧火都不会,难道还不应该揍?”李渊这老头儿也是够认性的。
    李慕云见他这样也是没办法,索性劝了两句之后便找了个借口溜了,反正只要知道这老头儿是因为什么不高兴就好。
    但话说回来,老李渊面对的问题还真是一个大问题,毕竟木头这东西别看不耐烧,但真说起来,正是因为其不耐烧,所以其在单位时间里释放的热量却是极大的。
    所以那烧火的小九其实并不是故意在为难李渊,实在因为是如果他不使劲往炉灶里加柴,那火就灭了,而他为了保证火不熄灭,往里加柴,最后的结果就是把老李渊给煮了。
    “唉,看来还是要去弄些煤来烧才行,否则过段时间老子也免不了被煮的下场!”想通了一切之后李慕云叹了口气。
    ……
    长安,太极宫。
    李世民看着回来复命的太监:“这一次那小子怎么说,还坚持不肯接旨?”
    “回陛下,这次没有。”那太监说道。
    “嗯!”对于李慕云的识相,李世民用一个嗯字表示了一下满意的心情,然后又问道:“那东西取回来没有?”
    “取回来了,此为逍遥候亲笔所书,除他之外再无第二人看到。”那太监从怀里拿出那被火漆封了口的信封。
    “呈上来!”李世民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他很想知道能够拥有那么大威力的东西配方到底是什么。
    信封很快被交到了李世民手中,但是在打开之后,这位皇帝陛下却皱紧了眉头,抖着手里的那张草纸说道:“这是什么鬼画符?你确定这是逍遥候写的?”
    “回陛下,千真万确!”那太监并不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但这信的确是他看着李慕云写好然后装起来的,这一点他敢用脑袋担保。
    “玄龄啊,你来看看,可识得这上面写的是什么。”李世民见太监十分确定的样子,不由眉头皱的更紧,将手里的草纸交给了离他不远的房玄龄。
    老房头儿其实今儿是来找皇上议事的,不过李世民让他看东西,他总不好推托,于是便接了过来。
    可等他上眼一看之后,人也愣住了。
    只见那纸上简简单单的写着‘硝石78%,硫磺8%,木炭14%。研磨成粉搅拌均匀即可’。
    所有的汉字老房头儿都认识,可是那78,8,18,%是什么东西?看样子应该是一个比例数值,但是虽然心中明知道是什么,但不认识啊。
    看到这里,房老头儿抬起头,苦笑说道:“陛下,老臣愚钝,有几个字不识得!”
    “竟然房爱卿也不识得?”李二眉头再一次皱了起来:“难道是那李慕云故意在消遣朕?”
    “陛下,老臣觉得应该不是,逍遥候应该不是那种不知深浅之辈,这上面的记录的东西也应该是准确的,只不过其所用的记录之法好像是一种不为外人所知的密文,可能写出来就是这个样子,只是我等学识不够,识不得罢了。”

第九十四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
    学识不够?李世民忽然觉得有些想笑。
    在屋子里虽然只有他和房玄龄两个人,但不可否认的是,能让他们两个加在一起都不识识的字,整个大唐都不超过五个,更不要说那字笔划如此简单又奇怪,怎么可能两人都不认识。
    “陛下,其实这字条里还有一个问题,不知您发现没有?”就在李世民感叹自己学识不够的时候,房玄龄又开口了。
    “哦?哪里还有问题?”
    “陛下请看。”房玄龄将字条展开放到李二的桌上,指着上后世人们所熟知道逗号和句号说道:“这两个标记,您如何看?”
    “标记?”李世民先是有些疑惑,但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眉头紧锁的说道:“玄龄的意思是……断句?”
    “正是如此,陛下您想想看,当初蒙学之时最难学的是什么?可是断句之法?而这两种标识却明确的标识了应该如何断句,现在这张纸就是拿给稚龄之童,应该也可以知道从哪里断开吧。”
    房玄龄到底是文臣,他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跟李世民这个马上皇帝是不一样的。
    李世民对这张纸更加在意的是其中的蕴含的意思,而房玄龄并不知道这张纸是做什么用的,所以他看重的是一些表面上能够注意到的东西。
    当然,如果程咬程或者尉迟恭他们在这里的话,他们只会说这纸太破,李慕云过于小气之类,双方的注意力完全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但不可否认的是,李世民也是一个十分博学之人,否则也不可能被后世的太祖单独拿出来与秦始皇,汉武帝并列。
    所以在听完房玄龄的话之后也同样意识到这两种标记的重要性,不由沉吟起来。
    片刻之后,只见李世民从笔架上摘下一只笔,吸饱了墨汁之后,在纸上写上了一段话: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间一个逗号,末尾一个句号,将句子断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待写过之后,李世民从头至尾再次看了一遍,突然仰天长笑:“哈哈哈……”
    而房玄龄也在旁边一揖到地:“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玄龄平身”止住笑声之后,李世民大袖一挥说道:“没想到,真是没想到,那个李慕云竟然能带给朕如此多的惊喜,呵呵……,好,好啊!”
    “李慕云?莫不是陛下前段时间特封的那个逍遥候?”房玄龄惊讶的说道。
    “正是此人。”李世民点点头,有些得意的接着说道:“而且玄龄可知,那马蹄铁其实亦为此人所献,前几日震倒了武德殿的神雷同样为此人所献!”
    这下子房玄龄可是彻底被惊呆了,愣了半天才喃喃说道:“前些时日臣还觉得陛下对此人的封赏有些过了,却不知原来逍遥候竟有如此大材,现在看来候爵之位却是有些低了!”
    低了么?李世民也在琢磨这个问题,不过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暂时不再给李慕云升官了,于是看着房玄龄说道:“玄龄啊,那李慕云毕竟年轻啊,若是给他公爵之位朕怕他一时会骄傲自满,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朕怕他再鼓捣出什么特殊的东西,若是真到了那个时候,朕也怕赏无可赏!”
    “陛下圣明!”房玄龄赞同的点点头。
    “不过话说回来,这李慕云还当真是个人材,不说马蹄铁那薄薄的铁片可以让我大唐万千战马不受蹄裂之苦,就说这神雷吧,那也是攻城掠地的利器,若是再加上这断句的标记,短短两月之内,他已经给朕数次惊喜了。”
    李世民今天似乎心情十分不错,逮住房玄龄这个心腹重臣便开始吹起牛、、逼,全然没有了数日前被老程指出镇物乃是马蹄铁时的尴尬,以及武德殿被震塌后的暴怒。
    而房玄龄见这位帝国主义头子如此高兴,便建议道:“陛下,既然有如此英材,何不调进长安?”
    调进长安?李二愣了一下,突然有种牛、、逼吹破了的感觉。
    想那李慕云现在可是老头子的干儿子,有老头子朔州,自己怎么可能调得动他。
    可这事儿又不能明说,思前想后,灵光一闪便对房玄龄说道:“调进长安此事怕是不妥,想那李慕云到底还是年轻,骤然身居高位,朕也怕毁了一个好苗子。所以不如就让他在地方上先锻炼锻炼吧,待时机成熟了,再调回长安吧!”这话说完之后,李世民自己都对自己的机智佩服万分。
    房玄龄并不知道李渊的事情,听完李世民的安排之后,想了想却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便也点了点头,道了句:“陛下圣明!不过,臣觉得陛下应该让逍遥候将那标识句子之法整理一下送到长安,此法对蒙学有大用,想来逍遥候当不至拒绝。”
    “玄龄所言甚是,而且还有这些乱七八糟的鬼画符,也要让他说说都是些什么东西。”李世民点点头,想了想便对房玄龄说道:“玄龄啊,遗直最近在忙些什么?”
    “回陛下,犬子除了每日署衙当值,却也没什么大事。”房玄龄应声答道。
    “既然这样,不如让遗直走一趟朔州如何?朕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应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搞清楚的,不如派个人专门走上一趟。”
    李世民之所以会选房遗直去朔州,那是因为这小子从小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直的要命,而且如果他没有记错的得,那小子好像还没有见过自家老头儿,所以让他去‘取经’似乎再好没有了。
    房玄龄对李世民这样的安排自然是无可无不可,躬身应诺答应了下来。
    而且老房也琢磨了一下,自家大小子那性格太直,让他去朔州一趟,趁着那逍遥候还没有得势的时候,正好两人可以结交一下,等将来自己百年之后,自家大小子也好在朝中有人可以帮衬。
    什么?房玄龄怎么会知道李慕云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一定能帮到房遗直?
    说来其实也简单,就凭李世民刚刚随手在纸上写的那一行字: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显然,这是李世民的潜意识中,将来打算要重用李慕云,否则怎么可能会写出刘邦的大风歌,并且还去掉了中间的那一句‘威加海内’。

第九十五章 终于有一伙儿靠谱的手下了
    话分两头,不说房玄龄回家如何嘱咐儿子房遗直,却说那山阴县的李慕云。
    自从大量的粮食从外界运入山阴县,别说是山阴县的孙亮,到了后来就朔州刺使韩复都有些嫉妒了。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谁都知道粮食那就是命,你仓库里堆满了粮,对老百姓说话就是硬气。
    但是这话又说回来,韩复就是嫉妒也没办法,那些粮虽然装在山阴县的仓库里,但却跟孙亮这个县丞一点关系都没有。
    因为那都是李慕云这个逍遥候用酒换来的,当然,还有十万石粮食是皇帝陛下指名道姓送过来的。但不管怎么说,粮食虽多但都是有主儿之物,任何人都眼气不得,如果不想造反最好还是不要打它的主意。
    ……
    十一月初三,阴,朔风。
    但‘金銮殿’整个寨子却显得十分热闹,迭刺木带着几个老头子在聚义厅里各自抱着一壶‘绊马索(李二觉得这酒叫闷倒驴不好听,改了成绊马索了)’,时不时的抿上一口,认真的听着李慕云在吹牛、、逼。
    话了半天的古,李慕云也有些渴了,喝了一口葡萄酿之后继续说道:“契丹与中原是一衣带水的关系,契丹兄弟有困难,我们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所以迭刺族长不必有什么顾虑,到了这里就安心的住下。”
    “老朽谢过候爷援手之恩,但我也听木儿说了,候爷您也并不富裕,我们全族数千人您真的能安置下来么?”一个坐在李慕云下首的老头子眼神中带着一股子精明,从他话里的意思可以听出来,这老头儿应该就是迭刺部的族长。
    “唉,这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