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
  “只是会之贤弟刚刚所言,更多的还是从百姓民生出发,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的军队必须要保留,而且北伐的事情也绝对不能够真正的放置下来,如果这样说的话,贤弟刚刚所言似乎其中也还是有一些矛盾呀!”李光说道。
  这李光乃是李纲留在朝廷之上的李家的代言人,相对于他的弟弟李经,因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做学问上,所以这个李光更加的具有发言权。
  “李兄,实际上这之间并不矛盾。”
  “那此话怎讲呢?”
  “如果说刚刚算的那一笔账,或许还有些没有太说清的话,那么我就再跟各位算一笔账,我们现在假设之后,朝廷的年收入仍然是四千五百万贯钱财,一千三百万贯皇室开支这是不能够削减的。
  之前有提到,国家一年的税收之中,其中有两千四百万贯左右用于在和平时期供养军队,在下之前的提议之中,已经提到除了保留必要的一线部队之外,另外的其他一些闲散的军队,可以用来屯田,而他们自己的军饷和开支,除了朝廷会拨付一小部分之外,其他的由他们自给自足。
  如果真的能够实现,有一部分军队去屯田,并且,能够解决他们自己军费的话,那么这两千四百万贯的军费之中,就能够省下大概两层多一点的样子,预计数目在五百万贯钱左右。
  如果说能够跟金国议和的话,那么我们的军队基本上在平时,也会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和平的时期,那么军队不需要出外作战,也就不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不需要进行军功的赏赐,不需要进行死伤士卒的抚恤,在这一部分上将不会有其他的任何开支。
  就以这一次的两场大战作为例子,两边各死伤了两万左右的士卒,这些士卒全部都必须要进行抚恤,仅仅只是这样的服务区,就使得我们的财政要背负上将近四百万贯的压力,而且这其中还没有算上军功的奖赏。
  如果是和平时期,这一部分支出是没有的,至少就算是和金国有小规模的冲突,也绝对不可能用到如此多的钱财,作为对军队的士卒之抚恤或者是奖励。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剩下的能够使用在其他开支上的收入只有七、八百万贯,但如果说能够加入军费所省下来的五百万贯,这些钱财足以保证官员们的俸禄。
  这还只是在现在的情况下进行的加减,我之前还有一系列的想法,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开始实行,如果说实行的话,将会得到更大的改善,我在这里也先跟各位进行一番商讨。
  首先我大宋必须要大力的发展农业,只有农业发展了,我们才能够有更多的农业收入,同时也能够支持之后有可能的战争,百姓也能够更好的生活,不至于发动叛乱。
  我所说的发展农业,并非指的是纯粹的进行各种粮食作物的生产,我们还可以大量的发展一些经济作物、水果的种植。
  当这些东西全部都非常大规模的进行种植,而且农业技术也非常成熟之后,很多产物我们可以卖到国外去,以增加我们自己的钱财之收入,既增加了百姓手里的钱财,也可以收取一定的商业税收,何乐而不为呢?”


第七十六章 矛盾重重
  “除了作物的变更之外,我们还可以提高农业技术,比如说在南边的地方,我们可以试着进行一年两种,这样田地能够达到最大的生产值,农民如果说能够一年收获两次的话,想必他们的生活也会得到非常大的改善,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多的税收。
  另外还有一些能够提高农业产量的技术,也必须要快速的进行实验和推广,相信采用了许多农业技术,还有相应配套的各种设施,之后农业收入一定会非常大的上涨。
  而且之前我还提出鼓励,让普通百姓去大量的开垦农业荒地,这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将会是非常有利的,也能够使得他们要活更多的人口,之后不断的去进行开垦。
  如果说这些荒地不种植的话,对于朝廷来说将不会有任何的收入,一开始虽说同样会有一些税收上的减免,但毕竟能够得到一些收入,而且之后这些土地将会收归国有,所有的税收将会直接进入到国家的收入之中,百姓也基本上不需要受到其他的盘剥了。
  如果按照我的这样设想,预计在十年之后,人口数将会上升两成,而我们的税收也将相应上升两成到三成左右,也就是说只要一直能够顺利的实施下去,那将代表增加九百万贯钱的收入,这已经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除此之外还要大力的发展商业,使得我们一些低附加值的手工产品和农产品,能够顺利的卖到大宋以外的地方,就比如说金国,如果将一些不值钱的东西拿到那里去贩卖,变成真金白银,又或者是马匹、铁矿这样极为需要的军事物资,对我们也是有利的。
  另外除了部分士卒需要去屯田之外,之后慢慢的还要去查清楚军队之中编制的问题,有多少军队在吃空饷,只是在这一点上还是不需要使用太强硬的手段,毕竟之后还要指望他们进行打仗。”
  “会之贤弟想得倒是很好,只是这其中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实在是太多了。”
  “确实我所说的这些牵涉得非常的广,就比如说,让百姓能够去开垦荒地,到时候土地收归国有这一条,实际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触犯了那些大地主和大雇佣者的利益,这其中甚至有可能还包括你们的家族。
  所以我才会把你们各位拉过来进行商量,因为我很希望能够将这些想法,能够不断的推进下去,使得我大宋的实力不断的提高,无论是在经济上,科技上,还是军事上。
  我希望在这些想法能够实行的时候,不但能够增强我们大宋实力,还能够在最大限度的不造成太大的来自地方抵触,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使得这些政策,转换成真正的实力。”
  “会之贤弟所言不假,但是想要实行你所说的各种政策,确实是触犯到了非常多的各方的利益,各个地方的大财主,大商人,是绝对不会支持你上面的各种政策的。
  你所说的这样大面积的荒地的开垦,最后土地会被收归国有,而百姓也只需要向国家交权,那么不断的去开垦荒地的结果,就是原来隶属于他们的一些雇佣的农民,全部都会变成不附庸于他们的自耕农,如果说没有农民为他们干活,他们就必须要自己去劳动,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其次如果说鼓励商业的发展,很有可能会使得大量的小商人趁势而起,降低了商业的税收之后,将会使得商品的流动变得更加的频繁,对于这些大商人来说,想要在一地囤居奇货,就变得更加的困难了,这同样也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至于发展科技方面,似乎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力,毕竟无论是哪一个阶层,在科技发展之后,他们都将会成为得到利益的一方,不过到了最后,具体变成什么样也不知道。
  不过你对于军队编制的考量,会之贤弟,这实在是有些让人担心呀,现在大宋的军队之中,吃空饷者几乎能够达到军队人数的半数以上,能够只有三成的空饷编制,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事情了,这在大宋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要命的是这些部队还大部分都是主战的部队,现在我大宋又面对着金国巨大的威胁,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去查军队编制的问题,无疑是向着这些军队的大佬们发出了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现在我大宋的各支军队很大程度上,由国家负担军费,但是士卒却握在各个将军的手中,如果说一旦将这些人给逼迫太紧的话,甚至他们有可能会投靠到北面金国人,又或者是西夏人的麾下。”
  李光是李纲离任之后,在朝堂之上留下来的代言人,自然要顾忌到自己所代表的政治集团的利益,他们的利益和秦桧又多少有些关系。
  另外秦桧娶了李维的女儿,所以跟李家又属于是姻亲的关系,在这样的联系之下,李光自然要为秦桧好好的去考虑他话语之中各项利益之间的矛盾,之前李纲也吩咐过,要跟秦桧在朝堂上结成一定的利益同盟。
  “会之贤弟,在下倒是认同李参知所言,在军队编制这件事情上,贤弟不需要逼迫太紧,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事情,我们最好还是能够从长计。
  当今圣上本来就是对于一些军队之中的乱象多有不满,再加上之前对于金国又基本上一直是处在败绩,只是因为基于各种考虑,所以圣上才没有下手。”
  “果然是这样吗?”
  “果然,只是就像刚刚李参知所言,现在确实是不适合对这些军队里面的乱象动手,因为一旦我们自己的军队里出了问题的话,那最后便宜的可是金国人。
  就算我们两边最后签下了议和的协议,金国人随时也是有可能会摧毁协议的,这样的事情他们之前不是没做过,对于这样的蛮夷之人,不可以有太多的信任呀!”


第七十七章 消除阻力的想法
  “泰发李光字兄,季然李回字兄考虑甚是周全,现在对各个将军的麾下编制进行动手确实不是一个好时机,现在当务之急还是发展我大宋之经济,不论是之后提升军事实力,还是发展科技,经济实力才是永远排在第一位,至于这军事编制的事情,确实应该之后再进行纠察。”
  “会之兄所言不假。”范宗尹点头说道。
  “在下倒是认为,其实无论是发展农业,还是推动商业的政策施行下去,必然都会受到言官之阻止。”罗汝楫这个时候说道。
  罗汝楫现在便是殿中侍御史,说白了他自己干的也是言官的事情,所以对于这些言官御史会干什么事情,他自然是最清楚的。
  其实何止是他,范宗尹,李回,秦桧那可都是御史台出来的,他们之前的职责同样是监视百官,并且向皇帝建言献策,所以从一开始秦桧就知道,他这么做到底会面对什么样的阻力。
  “如果是这样的话,彦济罗汝楫字兄,不知道你可有什么好的想法?”
  “这想法嘛,我也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是一个想法,如果说开垦荒地减免税收的范畴,仅仅只是集中在从北面前来的流民身上,是否在南部阻力就会小了很多呢?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从北面而来的无主之人,目前是没有任何人身依附关系的,如果允许他们进行耕地的开垦,他们肯定会非常乐意大量的去开垦,这样秦尚书的想法就能够大面积开展了。
  同时只允许他们开垦荒地,而不允许南边的普通百姓私自开垦荒地,这样就不会侵害南边那些世家,大地主们的利益,他们一样可以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继续过自己的小日子。”
  “彦济兄此言不妥,如果说只允许从北面过来的流民开垦荒地,而不允许南边的百姓自行开垦荒地的话,自然就会造成百姓心中以为朝廷不公这样的想法。
  现在本来南边的百姓就对朝廷便是多有不满,必须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安抚,这是我之前在南边进行平叛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如果说这个时候对南北百姓区别之对待,必然使得南方之百姓有更大的反弹,这对于朝廷在南方的统治必然会造成一个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我认为彦济兄所言虽然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设想,但是如果实际施行起来却多有不妥。”
  “那如果说改成由南边的百姓自行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