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构本身也是一个有政治眼光的皇帝,同时他依然将自己的战略重心,放在跟北面金国的关系上,能够在李朝的身上,将广源州给夺回,他已经非常满意,如果说之后能够彼此之间不发生战争,自然是极好的。
  现在大宋在整个广南西路,已经拥有了数万人的军队,如果刻意的挑起战争,之后必然会有非常大的军事支出,这不符合南宋的利益。
  秋收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影响极大,那就是在大名府一带,迎来了一次意想不到的大丰收,而这一次大丰收的原因,就在于王彦组织自己麾下所有的三万人马,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屯田。
  大名府位于河北富庶之地,本来就已经拥有非常多的农田,只是因为之前跟金国人,还有伪齐的历次战斗,使得一些百姓向着南边逃跑,渐渐的有些土地荒废下来,使得原来极为富饶的土地,渐渐变得有些荒芜。
  而大名府现在有这三万驻军,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三万人加上配置的相应马匹,就算是一年以最小的食量来计算,消耗的粮食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何况所有的军队消耗的粮食数量,本来就比普通的百姓消耗的数量要多。
  现在的大名府想要用一府之力,来供养这三万军队,是完全做不到的,但是八字军除了本身的实力强大之外,之前他们还在山区里面进行过游击战,而其中很大的一项,就是他们自己也必须要进行劳作,来获得粮食来养活自己。
  在王彦带头之下,他自己也拿着农具,在没有军队入侵的情况下,下地干农活,所有的八字军分成了十多支队伍,轮流下地干活,没有农活的军队就会到北面去进行驻扎,以监视北面伪齐有可能的军事动向,这本来就是他们之前打游击的时候就习惯了的事情。
  三万军队之中,负责驻守的人马也不过数千人,剩下的两万余人都需要去参加农业生产,这是很大的一批劳动力。
  有了大批的劳动力之后,几乎大名府所有被荒废的荒地,全部都被重新利用起来,甚至还开垦出了一些新的田地。
  就是因为王彦主导的屯田的大力进行,所以大名府今年才会出现一次大丰收,甚至在来年的时候,这三万军队都不需要其他太多的军粮进行供给,他们已经能够保证自己的军粮供应。


第三十五章 屯田?
  王彦军队屯田这件事情,是之前向枢密院已经禀告过的,并且也得到过枢密院的同意,不过上峰可没有想到,王彦的屯田竟然能够做到如此的程度。
  王彦的八字军可不是后面的二线军队,他们是实实在在顶在最前线的军队,能够做到现在这样的屯田的程度,确实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其实在两、三年之前,秦桧刚刚回到大宋的时候,就已经在建议南边的二线军队,要开始进行屯田。
  这样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屯田所在地的军费开支,同时也能够使得国家供养得起更多的军人,同时还不会减少太多的战斗力,绝对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情。
  因为王彦主导的这次丰收,使得赵构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之前秦桧提过好几次,但是被自己一直压下去的屯田,原来真的能够起到作用,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军费开支,赵构真的开始打小算盘了。
  对于赵构来说,他最感兴趣的是,屯田能够使得军费的开支下降很多,尤其是各种粮草的供应上,能够为国家节省很多的资源,如果从后方运到前方,将会消耗极大的人力和物力,以及中途各种粮食的损耗,这都是无形的损耗,而且还不是小数目。
  赵构还忽然想起来之前,秦桧跟他说过屯田的事情,只不过秦桧所说的屯田,主要集中在后方的二、三线军队的身上,这些军队如果能够进行屯田,并且得到一定的产出,相当于是他们自己在养着自己,这也就不需要朝廷对他们进行什么太多的供给了。
  赵构从头到尾想到的,也只是类似于这样的经济账,他从来没有想到屯田有可能会带来的其他的影响,又或者是在检验屯田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现的问题。
  但是秦桧从最开始提出屯田,可不仅仅只是为了节省军粮,因为越往后,大宋的经济将会越好,现在大宋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经济发展的成效,连续两年丰收,产量不断的扩大,荒地开垦数量,也因为有利的政策导向,在不断地扩大规模。
  如果说再过几年,能够一直维持现在的势头,以后就算是浪费粮食,应该也能够保证军队粮食的供给,倒是真的不需要屯田。
  秦桧提出屯田的时候,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实际上是削减二线部队的人数,以及发现在二线部队之中,有可能大量存在着的,虚报人数吃空饷问题。
  在宋朝建立之初的军队,其数量都是实属,也就是基本上都是满编制,没有吃空饷的情况,或者说吃空饷的人数极少。
  但随着宋朝朝政混乱,政治腐败,宋朝军队的编制出现了名不副实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吃空额”,而且是愈演愈烈。
  譬如宋神宗时,禁军兵籍管理弊窦丛生,“揭去旧数而不存按检”,以致“兵数皆无籍可考”,为军官隐瞒虚报兵员和吃空饷提供了便利,士兵死亡不注销、逃亡不下编,兵额有缺不招填,“因致边兵日少”。
  到宋徽宗时,此风愈演愈烈,文献通考说,崇宁年间,仅熙河路士兵逃亡几达四万,然“将副人员坐视故纵而不问”,目的就是为冒领军饷。
  徽宗以后宋朝军队的腐败,几乎已经是无可救药,在西北地区跟西夏军作战的军队,还是比较好的编制,也是唯一能算是军队的,军队实数大概是编制的七成。
  在中原地区及其他国内驻扎的军队,这些地区军队的数量只有编制的一半,或许你会说还没有太糟糕。
  然而宋朝的江南地区的军队,就达到了令人无法形容的境界,实数只有编制的一成至两成,可见宋军腐败的程度已经是无可救药了。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的,就是刘光世这个家伙,其麾下军队的情况,之前有可能需要面对金国人的时候,他还收敛一些,至少保证自己军队有三成左右实际上的人员编制。
  现在很明显,大宋已经不太需要他的人马在前线了,反正也是逃跑的军队,在前方驻扎只会给自己的人捣乱。
  所以自从他的人马调到了江南,刘家军唯一的作用,就是在江南一带,用军队保持地方治安,并且防范已经不太可能发生的百姓叛乱。
  原来隶属于他军队的王德和杨沂中两人,算是他军队之中相对比较有才能的,而他三成的实际编制中大部分,也隶属于这两人的队伍,他们的军队以前能够保证实际人数,占到整个编制的七成左右。
  另外的那三成空缺也不是他们自己想要如此,是因为刘光世的要求,他们不得不这么做,作为刘光世的手下,就必须要听上峰的命令,他们能够坚持一定的实际战斗人数的比例,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其实这还真的不能够怪王德和杨沂中两人,为了讨好自己的上司,做到这样的程度已经极为不易。
  要知道在明朝的时候,吃空饷一样极为普遍,这也是上万明国的军队,打不赢几百倭寇的原因之一,因为倭寇面对的根本就不是上万明国军队,甚至只是临时征召起来的几百农兵,能够打赢倭寇才怪这里不讨论真倭、假倭的问题。
  就算是民族英雄戚继光,他的戚家军一样有吃空饷的情况存在,为了什么?为的还不是向上行贿,贿赂胡宗宪、徐阶,以便能够得到更多的武器、装备。
  之前本来说要进行屯田,有可能会有人过来清点人数,刘光世还稍微有些惧怕。
  只是这两年时间内,他的军队就像被大宋遗忘了一样,只是按时拿着军饷,这就让他变得更加胆大了,现在他军队之中的实际人数,或许只有一成左右。
  屯田这件事情,秦桧之前就已经跟李纲和李回、李光等人一起商量过,不只是要落实屯田的事情,还必须要彻查大宋军队之中吃空饷的状态。


第三十六章 大将进京
  只是在秦桧的设想之中,以屯田为名义,进行实际上的军队编制和吃空饷的调查,这都将会是在背地里进行的,一定不能够让被调查的各地的将军知道这些事情。
  不过现在朝堂之上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不愿意得罪别人的好好先生,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其实秦桧自己也是这样的状态,只是他是真的没有什么政治上的能力,囧!!!
  赵构在想要开始准备屯田的时候,先征求了秦桧、李纲、赵鼎和李回的意见,屯田有百利而无一害,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最好是在南边的地方进行屯田,在和金国有可能进行战斗的第一线,还是要保证所有战斗人员处在战斗状态,而不是去种田。
  如果说为了一点点屯田的粮食收入,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到时候金国大军来的时候,哭都没有眼泪。
  秦桧他们是一致同意在南边进行屯田的,无论他们属于哪一个政治派系,似乎屯田都是符合他们政治主张的,所以他们极为难得的统一了一次口径。
  有这四个人都开口说了话,赵构自然定下了屯田的事情,这涉及到位于整个中南部,将近二十余万的大宋军队,只是在秦桧的建议一下,在屯田之前,最好先进行一次所谓的考察,还是在暗地里进行。
  于是作为宰相的李纲,作为枢密院使的李回两人,各自带着手下的一些官员开始巡视,需要进行屯田的各个州、道。
  这一调查就是几个月的时间,每到一地,都是似乎在表面上做了一些工作,这让地方将领都放心了很多,只是他们带去的人,其实还做了很多其他的工作。
  调查组回到朝廷之后,最后的调查结果以上书的形式,放在了赵构眼前。
  上书的各种调查结果汇总的数字,让赵构觉得不可思议,不过这些血淋淋的数字,却又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在知道这些数据之后,不但是赵构觉得触目惊心,所有知道的为数不多的秦桧他们五个人,都会有惊讶的神情,他们其实都有心理准备,却没有想到大宋的军队,竟然已经无可救药到了如此的地步。
  如果说吃空饷的情况,真的是达到了纸上所说的地步,怪不得之前面对金国的时候,几乎就没有打赢过,一切似乎都是合理的。
  为了能够给南边的所有将领,一个相对比较公平的结果,也为了看看前线各支军队的情况,赵构并没有决定就此结束,他马上又派刚刚回到建康城的李纲和李回,带着他们的手下,前去北面前线的第一线,调查了各个将军手下的数据。
  之后驻守在南边的刘光世、张俊、辛启宗兄弟、马进原李成部将,被授予神武右军统制、傅选江西制置大使司统制官、王燮天武四厢都指挥使、田师中鄂州都统等大将,全部都在同一时间,被要求前来建康城,接受赵构的接见。
  像这样一次招十多位将领一起进京的事情,在之前还是相对比较少,不过就算他们作为统兵大将,也没有勇气敢于反抗大宋的统治,赵构现在毕竟是最高统治者,他下的命令,还是他们必须要遵守的。
  这一天朝会,秦桧到的很早,他看到站在最前方的李刚,跟他点了一下头,很快后面呼啦啦的来了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