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保证常备军的战斗力和战斗士气,赵丹才不惜以高福利来作为诱惑。
  当然了,以如此之高的福利去供养这么一支部队,对于赵国财政和各方面资源的负担都是极其沉重的,不过赵丹对此也算是有所准备,心中早有一套计划。
  在观看完步兵操练之后,赵丹又去看了一会骑兵,然后又在乐乘的带领下专门去大营之外特设的“选兵营”之中观看了一会选拔。
  虽然已经早有听说,但是选拔营处那人头耸动、校场之中喊声震天、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还是让赵丹有些吃惊:“竟有如此多人?”
  乐乘嘿嘿一笑,道:“大王有所不知,这几日其实还少了一些,开始那几日人数之多让臣都有些怀疑是不是整个邯郸城的人都来了。”
  赵丹忍不住砸了砸嘴,看来什么国家荣誉根本就比不上荣华富贵要更加靠谱啊。
  不过在看到这选拔营处的盛况之后,赵丹却也放心了,毕竟在长平之战中赵军同样也损失了数以万计的士兵,此刻正是急需新鲜血液补充的时候。
  在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之后,赵丹就离开了北军大营,临走时还特意叮嘱乐乘:“好好操练,莫要懈怠,很快便有尔等出战之日了!”
  从监察卫递上来的密报以及自身的观感来看,赵丹对于乐乘所统率的这支北军还是比较满意的。
  只需要再给上一段时间,赵丹相信这支军队将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惊喜。
  当然了,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不只是说单单靠着军队就行的,还需要内政、外交等诸多方面的进步,而这些也正是赵丹准备着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解决的问题。
  等到这些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之后,赵国的又一次对外扩张就可以开始了。


第201章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先打谁?
  公元前259年2月29日。
  又一场会议在邯郸龙台之中召开了。
  这一次同样也并不是一次大朝议,但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赵国的六巨头却是全部到齐了。
  新任的赵国中尉李伯年纪刚刚四十出头,乃是原先的代郡郡守,个子不高留着长须,整个人看上去斯斯文文,颇有几分儒雅文士之感。
  在代郡一战之中,李伯作为郡守发动了代郡军民和大量的物资,给予了庞煖军极大的帮助和支援,为庞煖击败并且生擒栗腹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除此之外,李伯在平日治理领地时也把代郡治理的井井有条,颇受代郡军民好评,可以说是能力很强的官员。
  而且李伯本身也是没穿越之前的那位赵孝成王在上任之后发掘来出来的人才,和公族以及布衣两派都没有太多的瓜葛,属于赵丹的亲信。
  几番因素综合之下,李伯的提拔也算是顺理成章。
  赵丹看着面前齐聚的赵国六巨头,目光在楼昌的身上特地停留了几秒钟之后才移开,随后缓缓的开口说道:“今召诸卿,实为中牟会盟一事。以诸卿之见,待到会盟之后,我赵国该当向何处扩张?”
  没错,今天这个会议,赵丹是打算要跟在座的亲信们讨论一下未来的赵国战略问题,等到确定之后,再拿去在会盟上和韩魏两个小弟讨论。
  先打谁?这是一个问题。
  从地理位置来说,赵国的地理位置其实相当一般。
  赵国的北边是诸多游牧民族所盘踞的大草原,东边是齐国,东北是燕国,西边是秦国,南边还有韩国和魏国,可以说四面八方都是敌人。
  以赵国如今的国力,显然还不可能做得到同时四面出击并且取胜,只可能主攻一个方向。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率先选定一个主攻方向就成了当务之急。
  赵丹并没有先开口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是想要听听大臣们的看法。
  国君嘛,当然是要最后拍板的。
  而大臣们对此显然也早有准备。
  虞信刚刚晋升内史,此时此刻乃是风头正盛之际,因此这一次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看了一眼在场众人后便抢先开口道:“大王,以臣之见,明年开春秦王稷必发大兵攻楚,如此正乃我军攻齐国之良机。”
  虞信话音刚落,在场众人的脸色就不约而同的产生了变化。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齐国不是赵国的盟友吗?
  在战国时代,盟友这种东西可不像后世一结盟就是几年十几年的,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变化,韩国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伊阙之战前,韩国和魏国经常结盟共同抵抗秦国的攻击。
  但等到被白起接连打败几次之后,韩国又摇身一变成为了秦国的走狗,在华阳之战中和秦国联手对付赵魏两国。
  再等到长平之战时韩国又背叛秦国,站到了赵国和魏国这一边……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就是对这个时代诸侯国外交政策变换速度之快而做出的讽刺。
  所以虞信说出攻击齐国这个准盟友的话,在场的任何一名赵国大臣都没有感到意外。
  对于在场的人来说,除了赵国之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未来的潜在盟友,同时也是未来的潜在敌人,赵国所要做的就是从里面选择把谁当盟友,又把谁当敌人。
  由于赵丹之前已经定下了三晋结盟的基调,所以韩魏两国就先被排除出敌人的名单了。
  从第一个发言的虞信话里看来,虞信是想要先打齐国。
  赵丹看了一眼虞信,问道:“为何攻齐?”
  虞信侃侃而谈:“攻齐者有三。齐国虽借粮与赵,但却不愿出兵助赵,此为其一;齐国虽允半年之粮,但仅予五月之粮而止,此为其二;齐国久疏战阵,齐军之锐远不如赵军,此为其三;故攻齐则赵必胜矣。”
  虞信话音刚落,一旁的廉颇也开口了:“大王,以臣之见,攻齐乃是上策!”
  赵丹看了一眼虞信和廉颇这一唱一和二人组,倒也没有太过意外。
  毕竟廉颇可是出了名的“吃饭睡觉打齐国”,一个人就为赵国攻下了齐国差不多一百座城邑,对于廉颇来说打齐国这件事情根本算不上挑战,而应该称为是享受……
  所以廉颇当然喜欢打齐国。
  那么……就打齐国了?
  有人不同意。
  廉颇话音一落,另外一边的赵胜也开口了:“攻齐之事,绝不可行!”
  众人纷纷将目光转向了赵胜。
  只见赵胜说道:“如今天下,乃秦赵相争也。秦虽败于长平,却未伤根本,仍为赵之大敌。故为今之策,当全力西进而破秦,取河东、上郡之地,如此赵可独霸天下,方是上策!”
  赵豹立刻也出言附和道:“平原君此言正解。若攻齐,则秦齐必联合对赵,赵将两面受敌,如何能当?故结三晋而攻秦,方是上策。”
  虞信一听又不满意了,反驳道:“秦有武安君此等不世名将,若秦赵对垒,赵何能言必胜?攻齐可必胜也。且秦将攻楚,秦楚必有大战。若赵攻齐,秦又如何有兵力援齐?”
  赵胜冷笑一声,道:“虞卿此言谬也!长平之秦,乃史上最强之秦也,然此强秦亦不能当三晋之联军。如今之秦,不过弱秦尔,若三晋再出,则此弱秦必败也!且秦若攻楚,则届时乃赵魏韩楚四国对秦,秦可能胜乎?必不能也!”
  赵胜这番话说下来,虞信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
  众人也是大感惊讶,不知道一直以来都说不过虞信的赵胜今日为何口才竟然犀利如此。
  坐在王位上的赵丹看到众人的表情,心中暗自好笑。
  其实赵胜的这番说辞,基本上都是赵丹教的。
  事实上,公族和布衣两派对于赵国路线之争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布衣派一直以来就是坚定的“先齐后秦”派,也就是先易后难;而公族派一直以来都是“先秦后齐”派,主张先难后易。
  说实话,这两派的观点其实都有可取之处。
  但是作为穿越者的赵丹来说,赵丹是明白秦国可怕之处的,自然是要以按死秦国作为第一要务。
  所以赵丹不再犹豫,直接拍板:“平原君之言,深得寡人之心!秦国,乃寡人心头大患也!秦国一日不灭,寡人一日不安。故待三晋结盟后,便待机而攻秦!”
  直到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开口的中尉李伯终于开口了:“大王英明!”
  公族派三名大臣对视一眼,均看见对方脸上的喜色,同时高声道:“大王英明!”
  虞信和廉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无奈的神色,但仍然只能垂首领命:“诺!”


第202章 韩王然和魏王圉的心情大不同
  公元前259年3月20日,中牟。
  对于赵国来说,中牟这座城市的意义虽然及不上邯郸和晋阳,但也同样极为重要。
  公元前425年,赵国实际上的创始人赵襄子赵无恤去世,传位赵献子赵浣。
  两年之后,赵浣将都城迁到中牟,中牟由此成为赵国的第二任都城。
  中牟之所以成为都城,当然是有其原因所在的。
  首先,中牟位于太行八陉之中的羊肠陉东出口,一旦事有不利,可以通过羊肠陉经北上党而逃回晋阳……
  当然了,这是最不得已的选择。
  其次,中牟有群山环抱,易守难攻。
  最后,中牟位于中原地带的边缘,定都在这里能够方便赵国更加容易的参与到中原的争霸之中。
  毕竟当时的秦国只不过是一个被晋国和魏国先后压制在关中的小弱鸡,在当时根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君主能够意识到秦国未来将会是如何的强大,整个华夏世界的争霸点和目光聚焦处都集中在了中原地带,赵国迁都也是为此。
  中牟一共做了三十七年的赵国都城,一直到公元前386年赵敬候迁都邯郸为止。
  也正是因为这段旧都的经历,再加上中牟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即便在后来又迁都到邯郸,赵国仍然十分注重这座城市的建设,将这座中牟城建成了一座极为牢固的军事要塞,并常年派五千精兵驻守。
  在长平之战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国大军之后,已经被天下诸国公认为能够和秦王稷并立称霸的赵国国君赵丹,将第一次三晋会盟的地点选择在了这里。
  在中牟的西南有一座小城,小城之中有一片宫殿群,乃是原先赵国定都中牟时的宫城,也是这一次三晋国君会盟的地点。
  这一日中午,两支车队先后从西南和东南两个不同的方向朝着中牟而来。
  西南方的车队最前方乃是一面绿色的旗帜高高飘扬,上书一个大大的“韩”字,显然这便是韩国国君韩王然的车队。
  虽然初春的天气还多少有几分寒冷,但是韩王然的心情看上去还是颇为不错的,脸上挂着几分笑容,正在和身边骑马随行的靳黈聊天。
  “上将军,赵王这次欲令三晋结盟,复当年魏文侯故事,汝觉得那魏王圉可能答应否?”
  作为一国的国君,又是精通权术之道的申不害派传人,韩王然当然一眼就看出了赵丹会盟目的——事实上赵丹也并没有想要隐瞒。
  靳黈摇了摇头,道:“此国家大事,臣如何知之?还请大王恕臣之无知。”
  靳黈这句话并没有让韩王然感觉到恼怒,恰恰相反,韩王然的嘴角反而闪过了一丝笑容。
  对于韩王然这么一个擅长玩弄权术的君王来说,他巴不得自己所有的下属统统都是提线木偶,只需要听从自己的命令行事就可以了。
  靳黈就很符合韩王然的这种要求。
  于是韩王然面带笑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