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膑一战算计了齐国的两大邻居,让齐国在称霸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确实不愧是鬼才之名。
  作为当年的受害者之一,赵国对于这一战可是一直念念不忘。
  当时的赵国国君便是赵武灵王的爷爷赵成侯,所以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大起来之后,赵国在大将廉颇的率领下开启了吃饭睡觉打齐国的辉煌历史,可以说是一报还一报了。
  俗话说得好,作为一个好的国家领导人,以史为镜那是必须的。
  由于围魏救赵的特殊性,因此这一次甚至都不用赵丹来以史为镜,赵成侯的曾孙赵胜都会以史为镜了。
  怎么个以史为镜?
  那当然就是等秦国和楚国打得你死我活之后,赵国再来一个“围秦救楚”,美滋滋的在河东郡等待被迫回援的秦军主力,然后再一仗把秦军干倒啦!
  如此一来的话,就完美的重演了当年围魏救赵的故事了,只不过这一次唯一的受益者是赵国,而秦国只会和楚国一起两败俱伤!
  要不然怎么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呢?因为聪明的胜利者总是会——以史为镜嘛!
  当然了,会以史为镜的还不只是赵胜一个人。
  赵成侯的另外一个曾孙,如今的赵国司寇平阳君赵豹同样也是不甘示弱,开口对楼昌就是一顿猛喷。
  “大夫,何如此畏惧那匈奴也!匈奴者不过区区游牧,何足惧哉!今趁秦楚交战之机伐河东,乃是上上之良策也,复晋国故土,扬大赵雄威便在此时!”
  虽然说在三家分晋的时候,赵国因为早早就把老巢搬到北边晋阳的缘故没有捞到河东地的一分一毫,但是作为从晋国分出来的诸侯,赵国同样也是从河东地发家的,对于这块地方也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里面,尤其像赵胜和赵豹这样的赵国公子更是如此。
  也不仅仅是赵胜赵豹,虞信一看这种情形,哪里会放过落井下石的机会,于是虞信也马上开口了。
  “以吾之见,李卿所言甚是!若能从秦国手中夺得河东郡,则秦赵并立之势不复矣,赵将独霸于世也!”
  说着虞信转过身来,朝着赵丹行了一礼,言辞恳切:“大王,切莫放过如此良机啊!”
  楼昌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完全无法理解。
  明明楼昌可是公族派这边的啊,虞信喷楼昌也就算了,怎么公族派的赵胜和赵豹喷起楼昌这个自己人来还比虞信喷得更凶呢?
  ……
  坐在王位之上的赵丹看着这一切,心中也是有着感慨。
  不管什么布衣派也好,公族派也罢,首先你得是赵国派!
  在大是大非上,不应该去考虑什么派系之争,而应该站在赵国的角度,为了赵国的利益去考虑,这才是真正的赵国好臣子!
  在赵丹看来,这件事上赵胜赵豹李伯虞信四个人可以说都做到了这一点,都尽到了臣子的本色。
  至于楼昌嘛……
  经过了这件事情,楼昌在赵丹心中的地位已经是跌到了谷底,底得不能再底的那一种。
  赵丹敲了敲桌案,缓缓开口了。
  “既然诸卿都已经同意了,那么寡人宣布,从今天开始便将‘围秦救楚’列入国家机密,一应事项皆需保密,诸卿不得将此事泄露于他人,否则寡人必严惩不贷,明白了吗?”
  众大臣纷纷俯身,恭敬道:“唯。”
  但气氛热烈的赵国君臣们并没有发现的是,今天被当成反派来批斗的上大夫楼昌神情显得有些阴鸷,俯身的时候双眼乌溜溜的转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第229章 楼昌的决心
  赵国上大夫楼昌是带着一副要吃人的神情回到自己的府邸之中的。
  刚刚回到自己的书房,楼昌就忍不住大发雷霆,将面前一切所能够砸的东西统统的扔到了地上,狠狠的发泄着心中的怒火。
  “赵胜、赵豹,尔等安敢如此欺吾!”
  楼昌的牙咬得紧紧的,满脸的愤恨,满心的不甘。
  对于虞信这个政敌,楼昌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意见,毕竟大家都是不同派别,有机会就肯定会打压一下对方,这也算是比较正常的。
  但是赵胜和赵豹,原本可是和楼昌一派的,却在这种关键的时候背后狠狠的捅了楼昌一刀,让楼昌丢尽了脸!
  经过了这一件事情之后,楼昌可以说是颜面大失,对楼昌的声望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还好是赵丹要求对今天的事情保密,否则这事情要是传出去的话,楼昌以后还怎么在赵国政坛混?
  楼昌端坐在书案之后,咬牙切齿神色狰狞,双眼之中不时闪过道道寒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门突然被敲响了,门外传来的是楼昌管家的声音。
  “家主,老主人使者到了。”
  楼昌一听这句话,下意识的就皱了一下眉头。
  老主人,说的当然就是楼昌的父亲,如今在秦国为官的楼缓。
  楼缓的使者来干什么,楼昌的心里可是非常清楚的,无非就是希望替秦国打探一些关于赵国的情报。
  楼昌的脸色变幻不定,足足过了片刻才开口道:“让他进来吧。”
  几分钟之后,一名年纪看上去比楼昌大约要小几岁,面目相貌和楼昌颇为相似的中年人走进了已经被重新收拾过的书房,朝着楼昌恭敬行礼:“见过伯兄。”
  楼昌看清了来人的面貌,脸上也露出了惊讶的神情:“仲弟?竟然是汝来了。”
  伯仲叔季,伯为长,伯兄即是长兄,仲弟则为二弟,所以这个使者便是楼昌的二弟,楼盛。
  楼盛在楼昌的面前坐了下来,小心的从怀中拿出了一封密信,恭敬的放到了楼昌的面前:“弟此次携父亲之信而来,还请伯兄过目。”
  正所谓长兄如父,再加上楼昌又是如今赵国楼氏的家主,因此楼盛对于自己的这位伯兄自然是不敢怠慢,礼数十分到位。
  楼昌也没有多说什么,接过了信,仔细的阅读了起来。
  读着读着,楼昌的眉头渐渐的皱了起来。
  上面的内容其实非常简单,无非就是秦国因为即将发兵伐楚的缘故,希望查探一下赵国高层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
  毕竟这年头打仗都是几十几十万的调动兵力,这么大规模的秦军调动想要瞒过赵国的眼线其实是很不现实的,从楼昌这里探探口风,看看赵国决策层的动向就是必须的了。
  楼昌看完之后,眼睛微微的眯了起来,半晌不语。
  赵国的态度,楼昌当然是相当清楚的。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想帮秦国说说话而因此夸大了匈奴的威胁,楼昌今天说不定还不会在廷议上遭受这一番羞辱呢。
  一想到这里,楼昌的心里又变得十分不爽了。
  作为一名臣子来说,楼昌的心中当然是倾向于赵国的。
  但是偏偏楼昌的父亲楼缓在被赵武灵王搞没了秦国相邦之位后对赵国恨之入骨,巴不得让赵国早点晚点。
  这样一来的话楼昌夹在君主和父亲之间,处境就是比较尴尬的了。
  楼昌看完了这封密信之后,不动声色的将信收了起来,对着面前的楼盛说道:“父亲可有何言?”
  楼盛显然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答道:“父亲命吾转告伯兄,若赵国灭亡,则伯兄可封邯郸君。”
  “邯郸君!”楼昌的眼睛一下子就瞪大了。
  不得不说,秦国人开出来的这个封赏,的确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
  邯郸可是如今的赵国首都,更是整个华夏大地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如果真的能够以邯郸为封地,这奖励的确是没的说了。
  要知道如今的秦国相邦范睢,他的封地也不过就是应城这么一个普通的小地方而已。
  考虑到楼昌现在只不过是赵国的上大夫,距离赵国封君还有下卿、中卿和上卿三级爵位的事实,这个秦国的封君就更显得珍贵无比。
  楼昌自己的事情自己清楚,自从长平之战后,赵丹就已经失去了对楼昌的信任,不但许多本该由楼昌经手的事务被移到了缪贤和虞信手中,而且楼昌想要升任中尉的提议也被赵丹驳回。
  再加上今天刚刚在龙台大殿之中所发生的事情,一切的一切都让楼昌有一种预感,自己在赵国政坛继续风光的日子恐怕是不多了。
  想着想着,楼昌的脸色渐渐的阴沉,心中的想法也慢慢的坚定了起来。
  罢了罢了,既然赵王丹不喜吾,那吾便投了秦国,又如何!
  秦国虽然两次败给了赵国,但是楼昌觉得只要有自己做内应,那么秦国的翻盘也是迟早的事情!
  事实上在长平之战的时候,楼昌就已经暗中指使楼氏族人楼兵做过一次内应了,只可惜那一次内应显然并没有成功……
  更让楼昌忧心的是,最近似乎隐约有一些风声,说是赵丹正在命监察卫调查长平关莫名失陷一事。
  如果真的被查出来是楼氏一族干的,那楼昌可就真的是完蛋了!
  楼昌计议已定,当下不再犹豫,拿过纸笔刷刷刷的写了一封密信,心中将今天赵国君臣们在会上所商议的“围秦救楚”之事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将这份信用火漆封好,郑重的交给了楼盛。
  “汝立刻动身回咸阳,将此信当面交给父亲,明白了吗?”
  楼盛见楼昌这般郑重其事,哪里不明白事关重大?立刻接过了信,小心翼翼的在怀中藏好,然后朝着楼昌作出了保证:“伯兄放心,弟必不辱命!”
  楼昌长出了一口气,道:“很好,既然如此,那便去罢。”
  片刻之后,一辆看上去普普通通、平平无奇的马车从楼昌府邸的后门悄悄驶出,汇入了邯郸城的大街之中。
  但是马车之中的楼盛并不知道的是,两名看上去似乎是某个家族出来办事,走累了停下来乘凉的家仆一边在路边随意说着话,一边却将目光紧紧的盯在了楼盛所在的这一辆马车上。
  “快去告诉大人,马车已经离开了,那人应当就在马车之上!”
  一名家仆快步消失在了街角。


第230章 乱贼臣子,且静候大王处置罢
  楼盛坐在马车之中,看着热热闹闹的邯郸城,心中不免有些激动。
  只要大事可成,那么等到秦国一统天下之日,邯郸城就将是楼氏的领地了!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土地更加迷人的东西吗?至少楼盛不觉得有。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无论是秦国也好赵国也罢,封君们都不可能像当年周朝乃至春秋时期的卿大夫那样拥有对自己封地的完全统治权,而且大部分封君的爵位甚至是身死爵收。
  但是这并不妨碍楼盛对于土地的向往。
  这种战乱之事,就连一国国君都是朝不保夕,更别提楼盛这样的贵族了。
  只要在活着的时候土地是自己的就行了,死了以后的事情,谁还去管他呢!
  老实说,作为楼氏一族的中坚人物,楼盛早就对楼氏在赵国的处境感到不满了。
  别看楼氏和如今赵国的王族赵氏同出一源,但是这些年来楼氏其实在赵国混得不咋地,这从如今楼氏的家主楼昌只不过是一个区区上大夫就能够看得出来。
  就比如说虞信吧,虞信之前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寒门布衣士子,结果第一次拜见赵丹就被赏赐了黄金百镒,白玉一对,第二次见到赵丹就被任命为赵国中尉,爵位更是直接就到了上卿,比起楼昌整整高了三级。
  这让楼氏一族如何能够满意?说好的赵国望族应该有的优待呢?
  更让楼氏一族不爽的是,自己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