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历史上汉朝大将李陵之所以能够于浚稽山之战中以五千步兵在八万匈奴骑兵的围困下苦战八天八夜还险些冲出重围,正是因为李陵所部那凶猛无比的远程火力。
  直到箭矢耗尽之后,弹尽粮绝的李陵才不得不选择投降。
  此时此刻,乐乘手中的远程火力并不逊色于李陵,但是乐乘所面对的对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够和那个强大的匈奴帝国八万精锐所相提并论。
  因此这一场战斗的结果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注定了。
  果然,在几轮箭雨过后,损失惨重的秦国骑兵终于感到了害怕,纷纷勒住了马蹄中止了继续追击的企图,狼狈不堪的后撤而去。
  乐乘并没有下令追击,因为凭借着步兵的两条腿是根本追不上骑兵四条腿的。
  不过即便如此,留在地上的几百具秦军尸体也足够让乐乘感到满意了。
  乐乘的嘴角微微的扯动了一下,脸上露出了笑容,对着正好走到自己面前的赵括温和地说道:“说罢,到底发生了何事?”


第290章 赵括遭遇的挫折
  乐乘面前的赵括此刻看上去相当的狼狈,不但衣甲破旧不堪活像个猴子,而且身上血迹斑斑,左手手臂上还有着一道极其狭长的伤口,一眼望去颇为触目惊心。
  听到乐乘的询问之后,赵括不由得苦笑一声,说出了当时的情形。
  原来就在当日赵括宣布夺权降赵之后,当时在大帐之中的众多秦国将军看上去似乎已经是完全被说服了,五万秦军似乎真的已经完全落在了赵括的手中。
  但是当军营之中突然发生兵变之后,局面就开始改变了。
  在兵变刚刚开始发生的时候,赵括选择的是利用手中已知的、在之前几天已经被王稽暗中拉拢过来的那些将军们麾下的兵力来进行平叛。
  在赵括看来,这些家伙既然已经答应了投靠赵国,那么应该属于比较可靠的。
  然而赵括并没有想到的是兵变的规模扩大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即便在短短时间之内就已经投入了上万兵力,但是赵括却发现局势仍旧朝着控制不住的方向发展。
  更让赵括心惊的是,那些已经决定投靠赵国,并为了镇压兵变而努力的秦国将军们接二连三的遭到了刺杀。
  好几名将军当场被刺杀身亡,原本胶着的战局顿时开始变得对赵括不利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括为了挽回大局,不得不冒险将大帐之中的其他将军们统统放出,命令他们控制住自己的属下,从而镇压兵变。
  乐乘听到这里就忍不住摇头道:“难怪汝此战失败。”
  赵括顿了一下,有些不解的看着乐乘:“将军何出此言?”
  乐乘道:“汝尚年轻,不知人心也。那些秦军将领,不过皆是墙头草之流,见强者便纳首而拜也。若是局势尚在汝的掌控之中,则他们必定愿意降赵,但当时汝情况不利,因此他们自然便会助秦。”
  赵括看上去还是不太明白:“但天下皆知此战赵国赢面甚大。”
  既然赵国赢面很大,那么这些家伙就没有理由去跟随秦国啊。
  乐乘笑了起来,拍了拍赵括的肩膀:“汝错了。此等墙头草皆是鼠目寸光之辈,看的从来便是眼前之情形,如何还能够顾及到日后的形势?不过汝也无需愤怒,待到攻破安邑之日,便是其人授首之时。”
  顿了一顿之后,乐乘又道:“河东郡太守王稽可还活着?”
  赵括点了点头,道:“其人臀部中箭不能行走,因此吾命人抬着在后方。”
  说着赵括朝着后面一招手,很快便有两名士兵抬着躺在草席上的王稽而来。
  王稽的脸色看上去有些苍白,而且精神也不是很好,显然这几天的逃亡生活对于这位养尊处优惯了的河东郡太守来说颇为难熬。
  不过在赵括介绍了乐乘给王稽之后,王稽脸色的颓丧之情瞬间一扫而空,紧紧的抓住乐乘的手就不放开了。
  “将军,请禀告于大王,不是吾办事不利,实在是有人在暗中捣鬼!”
  王稽整个人咬牙切齿的,那神情别提多愤怒了:“候,肯定是候在背后捣鬼!”
  乐乘愣了一下,随后伸手拍了拍王稽的肩膀:“郡守自管好生歇息,其余的事情交由吾便是。”
  说着乐乘便挥了挥手,让两名士兵抬着王稽离开了。
  老实说,乐乘的心中是很看不起王稽这种人的。
  虽然这年头士人们换国家效力的事情确实是司空见惯,但是王稽这种就又有所不同。
  用后世的观点来解读的话就是,别人在A公司效力的时候尽心尽力的工作了,跳槽去B公司的话谁也不会说什么。
  可王稽却是在A公司效力的时候直接就偷窃了A公司的商业机密,然后拿去A公司的竞争对手那里求职,这种做法显然十分严重的违反了职业道德,因此也被别人所不齿。
  但虽然说看是很看不惯王稽这个家伙,可是乐乘心中非常清楚,赵丹可是亲自下过命令,让廉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住王稽性命的。
  正所谓王命大于一切,作为赵丹的忠实臣子和廉颇的得力助手,即便再看不惯王稽这个家伙,乐乘也会尽心尽力的保住王稽的性命。
  看着王稽被抬走之后,乐乘又将目光转向了面前的赵括:“汝连日奔波,想必也是疲惫已极,便先去歇息罢。”
  乐乘和赵括父亲赵奢的关系其实是很不错的,因此即便是赵括打了败仗,但是乐乘对于赵括的态度也仍旧颇为温和。
  赵括挠了挠头,神情之中似乎有些忸怩,过了片刻才道:“不知将军何时进军安邑?”
  乐乘一看赵括的模样,马上就明白过来:“汝这是还想着复仇?”
  “正是!”赵括带着满脸的不爽说道:“此番失败,括铭记五内,若不报此仇,又以何面目去面对大王!”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对这样的失败无动于衷,像赵括这样血气方刚,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追随自家老爹脚步的年轻人更是如此。
  乐乘见状忍不住失笑,随后重重的拍了拍赵括的肩膀,正色道:“赵括听令!”
  赵括下意识的挺直了身体,大声道:“赵括在!”
  乐乘板起了脸,用十分严肃的语气说道:“本将军命汝立刻率麾下士兵扎营歇息,然后等待本将军的命令!”
  赵括一听这话就急了,正想开口说些什么,但却被乐乘严厉无比的目光给瞪了回去。
  “赵括,汝还想抗命不成?”
  赵括不情不愿的摇了摇头,说话的语气极为勉强:“括不敢。”
  “很好。”乐乘道:“既如此,那汝还不快去?”
  赵括呆立半晌,最终还是无奈的转过了身子,朝着山丘之下走去。
  乐乘看着赵括离去的身影,忍不住轻轻的摇了摇头,心道:“年轻人果然还是沉不住气啊,即便是报仇,又何须急于一时?”
  由于赵括的失败,乐乘也不打算继续前进了。
  毕竟现在安邑大营那边的秦军可是数倍于乐乘,而且乐乘也不清楚秦国会不会又从关中方面派来援兵,在没有眼线和情报的情况下孤军深入,那可是兵家大忌啊。
  因此在一番权衡之后,乐乘便干脆直接在曲沃城外安营扎寨,等待着身后的三晋联军主力到来。


第291章 这一次,寡人打算和秦王稷来一次以史为镜
  公元前258年1月3日,邯郸宫城龙台。
  这一天,赵国的几名重臣们齐聚一堂,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
  赵丹坐在上首王座对着陪侍在旁的缪贤说道:“缪卿,有钱来介绍一下如今的情况吧。”
  廖贤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在河东郡方面,廉颇大将军所率领的三晋联军主力已经全数进入河东郡之中,其中先头部队已抵达了曲沃城下,将曲沃城完全包围。根据情报,曲沃城之中不过只有三千秦军守卫,攻克曲沃城当是近日之事。”
  缪贤这句话一说出口,在场的几名赵国重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赵胜忍不住开口说道:“这似乎与原先所制定的计划不符啊。”
  在场的都是赵国的核心高层,因此对于赵括和乐乘两人的那个里应外合的计划,都是心知肚明的。
  好好的里应外合掌控安邑大营,怎么就变成了攻击曲沃了?这剧本不对吧。
  缪贤开口解释道:“因候的属下插手,赵括掌控安邑大营的行动已宣告失败,如今安邑大营重新落入了秦国人的掌控之中。”
  “候?”赵胜脸色一变,欲言又止,显然对于这个名字颇为忌惮。
  在赵胜之后开口的是内史虞信:“既然赵括已然失败,那么先前的计划想必就要做出变动了,不知廉颇大将军可有何计划传回?”
  廖贤答道:“根据廉颇大将军回信之中所言,大将军准备先攻曲沃随后西进直取安邑,彻底将秦人逐出河东郡之地。”
  廉颇这个计划说起来其实非常的简单,那就是一路平推,用最为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态势,将秦国人给全部打出去。
  一个非常符合廉颇一直以来用兵习惯的计划。
  在场的赵国大臣们基本都是廉颇的老同僚了,因此听到了廉颇这个计划之后倒也并没有什么人说出反对的意见。
  倒是司寇赵豹有些担心地说道:“若是正面攻击秦军,恐我军将士伤亡惨重啊。”
  赵国的人口短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长平一战中受损的并不只有秦国,赵国同样也损失大量青壮,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更是久经战阵的精锐老兵。
  如果不是在获胜之后赵国从上党郡之中获得了一定的人口补充,赵国的这一场长平之战实际上也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兵员数量本身就是战争潜力的一种,赵国的高层们对于这一点当然也是非常重视的。
  赵丹微笑道:“平阳君不必多虑,以寡人看来,这河东郡一战,廉颇上将军应该不会让寡人失望,只要拿下了河东郡,暂时来说对于兵源数量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大了。”
  在赵丹来看,短时间内连续吞下上党郡和河东郡之后,赵国就要暂时停止对外扩张,来将这两郡之地好好的消化一下,这段消化的时间足够赵国的新一代兵源成长起来了。
  只见赵豹摇了摇头说道:“大王有所不知,臣所虑者并非如此。大王已经答应了出征的将士们,若是夺得河东郡之后,便将以河东郡的土地作为封赏。若是如此,那么原本河东郡之中的那些秦人又该何去何从?”
  赵豹显然误会了赵丹的意思,以为赵丹是想要从河东郡的秦国原住民之中征召兵力。
  “秦人?”赵丹微微一笑,看上去十分胸有成竹的对着赵豹说道:“平阳君有所不知,寡人欲在河东郡之中行秦王稷当年之事。”
  “秦王稷之事?”在场的赵国大臣们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很快就回过神来。
  《史记·秦本纪》之中曾经记载道:“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而迁之。”
  当时魏国由于实在是抵挡不住秦国的连续攻击,因此被迫将安邑以及附近的几百里河东地都献给了秦国。
  而在获得这片土地之后,秦王稷就将这片土地之中的魏国子民全部赶走,不让他们继续居住在河东郡之中,然后再从秦国的关中本土将大量秦国士卒因功劳所获的土地封在河东郡之中,让这些秦国的有功将士成为河东郡的地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