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吕不韦就和赵异人说了:“公孙有所不知,此女吾欲献于赵王。赵王若得此女必喜爱之,亦听信之。若因此得赵国相助,你我大事必可成矣。”
  赵异人这么一听,也觉得挺有道理。毕竟对于赵异人来说,秦国的王位才是最重要的,像赵姬这样的美貌歌姬等到登上了秦国王位那不是一抓一大把?
  所以虽然心中不舍,但是赵异人最终还是同意了吕不韦的做法。
  再然后吕不韦就把这个赵姬给送到赵王宫来了。
  赵丹在听完之后也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道这吕不韦果然是够鸡贼的,竟然用这种办法解决了问题。
  不过既然问题解决了,而且总的来说结果都还不错,所以赵丹也没有去责怪吕不韦,而是将对方勉励了几句,顺便又给了点赏赐然后就把吕不韦给打发走了。
  虽然赵丹知道吕不韦此人身怀大才,但是在目前并不能够确认吕不韦已经彻底倒向自己的情况下,赵丹并不打算在吕不韦的身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至少现在不会。
  只有等到吕不韦确实能够把那天他在赵丹和平阳君赵豹面前说出来的宏伟计划实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对赵丹的忠诚之后,赵丹才会考虑启用吕不韦到比较重要的位置。
  在打发走了吕不韦之后,赵丹把宦者令缪贤给留了下来。
  “缪卿,寡人有一重任欲托付于卿,缪卿可为寡人分忧否?”
  缪贤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为大王分忧,臣之幸也!”
  赵丹看着面前这位已经是满头白发的宦者令,心中也是有些感慨。
  像缪贤这样几十年如一日服侍赵国两代君王、忠心耿耿的老臣,才是值得信赖的对象啊。
  于是赵丹也不废话,直入主题。
  “缪卿,寡人听闻你府上多有奇人义士,可有心思活泛,消息灵通之人?”
  在这个时代,大人物们很喜欢养门客,也就是所谓的“养士”,而士人们也喜欢投奔大人物来给自己找个出路。别看缪贤只是个宦者令(大内总管),但是缪贤深得两代赵王信重,所以投奔在缪贤府上当门客的士人也有不少。
  而在缪贤府上的门客之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当今的赵国上卿蔺相如了,蔺相如正是被缪贤推荐给赵丹老爹赵惠文王,然后才有了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那个“完璧归赵”的故事。
  在那之后,前来投奔缪贤的士人们就更多了,毕竟有了蔺相如这珠玉在前,谁不想当第二个蔺相如呢?
  所以现在缪贤的府上还真就是人才济济,五花八门什么样的人都有。
  因此缪贤在听到赵丹问话之后便恭声答道:“回大王,臣府上确有那么几个还算机灵之人。”
  “很好。”赵丹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着缪贤道:“寡人欲成立两个新机构,其一名为监察卫,职责便是为寡人暗中监察天下百官,查民生之疾苦。其二名为胡衣卫,职责为潜伏敌国之中,知敌国之要事,离间敌国君臣。这建立监察卫与胡衣卫之事,便由你亲自来负责吧。”
  “监察卫、胡衣卫?”缪贤闻言顿时有些愣住了。
  “没错。”赵丹十分严肃的点头:“此事事关重大,缪卿务必要亲自操办,不可等闲视之!”
  所谓的监察卫,实际上就是类似于明朝的东厂锦衣卫这种对内的特务组织,主要负责的是暗中监视文武百官,体察各地民意,作为赵丹的耳目。
  而另外一个机构胡衣卫,则是赵国对外的间谍组织,这个胡衣卫负责的就是对外方面,将来的发展模板主要是向后世各大特务组织看齐,比如说美帝的CIA,毛子的克格勃,以及以色列的摩萨德。
  是的,在穿越了这么多天之后,赵丹终于要在这片战国大地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特务组织了。


第33章 监察卫
  赵丹突然抛出来的这个议题显然让缪贤有些愣住了,过了好几秒钟之后才反应了过来。
  在反应过来之后,这位忠心耿耿的宦者令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反对。
  “大王,监察卫之事,万万不可啊!”缪贤一张老脸急得微微发红,对着赵丹道:“国人暴动之事,岂可忘乎?大王万不可再行厉王之事也!”
  “国人暴动?”赵丹也愣了一下,随后很快就想起了缪贤说的是什么事情了。
  国人暴动,是周朝还没有从镐京迁到洛邑,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西周”时发生的事情。
  在当时由于社会的发展,原本周朝开国时所建立起来的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开始出现了问题,用高中政治课本的一句话说就是“生产关系已经适应不了日益进步的生产力的需要。”
  随着周朝人口的增多,依靠井田制分出来的田已经不能养活农民了,于是农民们便在政府分下来的公田之外,又偷偷开垦了大量的私田。
  到了后来,由于人口越来越多,甚至连开垦私田都已经不能养活自己了,所以周朝人不得不进入山林湖泽之中打猎捕鱼,以获得更多的食物来源。
  可周朝中央政府的收入靠的却是公田,无论是开垦私田也好,打猎捕鱼也好,这都对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没有一毛钱的增加,相反还因此而破坏了原本的井田制。
  当井田制遭到了破坏之后,周朝中央政府的税收也随之大为下降,也就是没钱了。可没钱怎么维持政府机构的运转?所以周朝的统治自然就出现了危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的国君周厉王决定进行改革。这位周厉王启用一个名叫荣夷公的贵族作为卿士(相当于太师、相国的官职),让这位荣夷公来主持改革。
  但很显然周厉王和荣夷公这一对君臣并没有搞清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哪,他们的改革也完全走错了路子。
  在周厉王的支持下,荣夷公发布了“专利”政策,宣布山林湖泽均为国有,私人不能进入其中打猎捕鱼,违者治罪。
  在周厉王和荣夷公想来,既然人们都不能打猎捕鱼了,那么应该就能乖乖的回归井田,这样井田制就能够再度恢复正常,国家的税收也就可以重回正轨了。
  但周厉王和荣夷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大家就是因为种田活不下去了、会饿死人了,所以没办法才去打猎捕鱼的,现在你不给我们打猎捕鱼反而让我们回去种田,这和让我们去死有什么区别?
  于是周朝国民对此怨声载道,不少有见识的大臣也纷纷表示不满。
  但周厉王不但对此置若罔闻,反而建立了一个叫“卫巫”的秘密机构去监视人们,只要谁对周厉王的专利政策有怨言的,不管是大臣还是平民都直接抓起来杀掉。
  这种暴力恐怖政策让周人一个个都噤若寒蝉,甚至到了走在路上都不敢相互说话,只能用目光相互示意的地步。
  但是这种政策显然是不可能长久的维持下去的,过了几年之后,忍无可忍的周朝人终于发动了起义推翻了周厉王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国人暴动”了。
  缪贤之所以用国人暴动这件事情来劝说赵丹,意思就是想说周厉王当年就是因为建立秘密组织去监视人们的行动和言论,所以才导致民怨沸腾达到了顶峰,最终周厉王也因此而被推翻。
  大王(赵丹)你现在想要建立这个监察卫去监视人们,这不是走了周厉王的老路吗?如此一来的话你的统治恐怕也难保啊。
  赵丹在搞清楚缪贤的意思之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单从缪贤刚刚的这一番话就能够看得出来,这位老臣是真心在为赵丹和赵国着想,甚至不惜冒着触怒赵丹的风险,直言反对赵丹的决定。
  只不过嘛……
  赵丹伸出了手,拍了一下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肩膀。
  “缪卿多虑也。”
  赵丹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喉咙,正色朝着缪贤说道:“昔召公曾谏于周厉王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不听,所以有国人暴动也。既有厉王之教训在前,寡人又岂能重蹈其覆辙焉?此监察卫者,非卫巫等监谤者也,乃是为寡人监督百官,体察民情之用也。至于刑罚诸事,自有司寇所属负责,监察卫并不参与其中。”
  “监督百官,体察民情?”缪贤细细的品味着这两句话,原本紧锁的眉头微微有舒展开来的趋势。
  如果监察卫负责的是这些事务的话,似乎也并不算过分。
  而且赵丹也说了,像决定刑罚这种事情,仍然是由赵国原本的法律系统司寇一系来决定,那么这监察卫确实就和周厉王那个一言不合就抓人砍头的“卫巫”组织完全不同了。
  但想了一想,缪贤又有些疑惑:“大王,臣尚有事不明。若论监督百官,亦有中尉虞信为之,又何须置此监察卫?”
  作为赵国重臣之一,虞信所出任的中尉这个官职属于“选练使贤,任官使能。”相当于后世的吏部尚书,本身就具有根据百官的表现而升职或者免职的权限,也就是监督权。
  因此缪贤的意思是既然都有中尉了,那大王你还弄一个监察卫出来,好像有点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啊。
  赵丹微微一笑,道:“缪卿此言谬矣。中尉者,官也。官官相护,乃世之常态也。虞卿为中尉,吾自信之。若他日奸臣窃此中尉之位,欺上瞒下,则赵国危矣!监察卫者,便是寡人为解此危局而立也。日后中尉可为寡人明察,监察卫可为寡人暗访,如此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寡人便无忧矣!”
  赵丹的这番话,说的就是他设立监察卫的初衷。
  和这个监察卫类似的机构,华夏各朝代有着太多太多了。比如说秦朝的尉缭,汉朝的绣衣使者,唐朝的丽竞门,宋朝的皇城司,明朝的锦衣卫、东厂,清朝的粘杆处(血滴子),等等等等。
  为什么如此多的朝代,都不约而同的设立了这么一个名称不同,但性质基本相同的、直属于皇帝的秘密对内特务机构呢,难道是皇帝们都吃饱了没事干?
  根本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防止“官官相护”。
  要知道负责监察官员的吏部本身也是官员阶层的一员,让吏部去监察官员,实际上就等于是官员阶层自己监督自己,这可能不黑幕吗?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这可能不吹黑哨吗?
  这就是所谓的官官相护了。
  官官相护的出现,通常必定伴随着大规模的腐败,而大规模的腐败又必定导致民不聊生,然后皇帝们就会面临统治危机了,这国家就有被农民起义搞到灭亡的危险了。
  所以皇帝们的手里必须有一支力量来制衡和威慑官员阶层,来清除官员阶层之中的腐败者,来避免官员们肆无忌惮沆瀣一气的欺上瞒下,来让皇帝有一个能够直接体察民情的渠道。
  缺少了监察卫这种机构的下场是什么呢?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官员士大夫阶层的忽悠下杀了魏忠贤,废除了锦衣卫和东厂。然后明朝的士大夫官员们失去了威慑,开始肆无忌惮的当起国家的蛀虫,仅仅用了十几年就把偌大一个明朝玩崩了。
  崇祯杀魏忠贤本身并没有问题,换一个自己的亲信上位就是了,可废除东厂和锦衣卫,绝对是崇祯干的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既然有了这么多朝代的经验和教训,对于赵丹来说监察卫的设立就是势在必行。
  再加上这种机构本身也是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不是赵丹一张嘴然后监察卫们就可以五湖四海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