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这名说话的魏国大臣年纪大约在四十来岁左右,虽然并未身着盔甲但身躯仍然和军人一般挺得笔直,一双小眼之中精光闪烁,正是魏国上大夫段干子。
  当看到说话的是段干子的时候,在场的不少魏国大臣,尤其是主战派的大臣们脸上都多少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色,个别人更是极为明显的把不屑挂在了脸上,发出了几声低哼。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个段干子,乃是魏国之中不折不扣的亲秦派,求和派。
  在十三年前(公元前273年),也就是魏王圉即位的第四年,时任秦国相邦的魏冉和白起一同率领秦国大军援助被赵魏两国攻击的韩国,在华阳城外斩首魏军十三万人,对魏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华阳之战后,秦韩两国联军乘胜追击,连续攻克魏国卷县、蔡阳、长社三座城池,并且包围了魏国都城大梁。
  在这种危急时刻,魏国内部的大臣们分成了两派,其中一派以年轻的信陵君为首,力主抵抗到底,认为大梁城防坚固秦军根本无法攻破,只要据城而守秦军久攻不下必然撤退。
  而另外一派则以这个段干子为首,力主向秦国割地求和。
  当时被赵惠文王派来大梁的赵国客卿苏代还因此而劝谏过魏王圉,说:“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认为这种割地求和的做法除了让魏国走向灭亡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然而已经被秦军的残暴和强大彻底震慑住的魏王圉最终并没采纳信陵君和苏代的说法,而是选择了以段干子为求和使者去和秦国人和谈。
  最终段干子的出使以魏国割让南阳给秦国作为代价换取了秦国的退兵,原本只不过是一名普通将军的段干子也因议和有功而被魏王圉封为下大夫。
  在随后的时间里,段干子似乎尝到了甜头,只要秦国和魏国发生战争,那么这个段干子肯定是魏国群臣之中叫嚷着割地求和叫得最凶的那一个。
  对于那些个坚决主张抗秦的魏国大臣来说,段干子这个家伙,就是一个只会一心出卖魏国利益而为自己谋求官位的混账东西、卖国贼!
  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就非常看不惯段干子这个家伙,屡次在自己王兄魏王圉的面前谏言,希望魏王圉能够把段干子赶出魏国。
  然而沉迷于龙阳君美男色的魏王圉似乎已经真的被秦国人给打怕了,他不但没有因此而赶走段干子,反而因为段干子的屡次出使求和成功而对段干子越发的信任。
  于是这么多年秦魏之间一仗仗打下来,秦国的地越打越多,魏国的地是越割越少,段干子出使秦国的次数也同样是越来越多,然后他的爵位还越来越高,一步步的从下大夫升到了现在的上大夫,眼瞅着马上就要摸到公卿的边缘了。
  你说这事气人不气人?
  但就连信陵君都扳不倒这个段干子,其他人又有什么办法呢?
  所以那些个心怀正气和爱国之心的大臣们,还真是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段干子天天在自己的面前耀武扬威而无可奈何。
  不过弄是弄不倒你,但是我编排一下你、讽刺一下你总可以吧?于是段干子慢慢的就有了很多外号,像什么“跪秦子”、“魏贼”、“段秦子”之类的外号是层出不穷,但最著名的则当然要数——“秦犬”。
  秦国良犬者,段干子也。
  既然是秦国的狗,那么段干子这个时候跳出来反驳秦国的敌人赵国,那简直就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了。
  赵胜看到段干子出列,也是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毕竟段干子这个“秦犬”的大名,远在邯郸的赵胜也是早有耳闻的。
  但事到如今,赵胜也只能够先听听这个段干子说些什么再做定夺。
  只见段干子咳嗽一声,缓声道:“夫秦者,据崤函之险,关中沃土,又得巴蜀之地,实乃当今天下霸主也!夫霸主者,非一战所能败也,更非一战可以灭之。若不灭秦,则秦军必返也。今出兵助赵,赵胜之可得上党之地,以赵之兵锐,守之不难。若以我魏国之兵,则不过三五年便复归秦国之手矣!如此,出兵何益?不过损耗国力尔。”
  段干子的这段话意思也很明显,像秦国这样的天下霸主,你想要用一两场战役就去击败甚至消灭它那是痴人说梦,可如果你不能够消灭秦国的话,那么就算你打赢了秦国人,不出几年时间秦国的大军一定又会卷土重来。
  赵国如果打赢了秦国,那么赵国就能得到整个上党郡,而且凭借着赵国的实力,即便秦国人再度攻击上党,那么赵国也守得住。
  可我们魏国现在的实力比赵国和秦国差远了,如果秦国人卷土重来的话,我们魏国是绝对挡不住的,本来从秦国那边夺得的土地也会被秦国人再度夺走。
  这样一来一回,我们魏国的出兵就等于是零作用,土地得而复失不说,甚至还会因此而损兵折将消耗国力,那我们还出兵干嘛?四不四傻?
  不得不说,段干子之所以能够得到魏王圉的信任,除了魏王圉对秦国那根深蒂固的恐惧和段干子亲秦的立场之外,段干子的口才也是一部分的因素。
  虽然刚才段干子的那段话目的是为了帮助秦国,但是他的话里大部分却都提的是魏国,说出来满满的都是为了魏国的利益而操心,完全就是一副尽忠魏国的做派,让那些想要指责他是“秦犬”的人都根本挑不出毛病。
  作为魏王圉的亲信,段干子当然在朝中也是有着一帮同党的,闻言立刻便纷纷出言相助:“上大夫所言甚是!”“助赵于我魏国无益,不如坐待秦赵两国战于长平!”“正是正是,我魏国如今乃是休养生息之际,怎可妄动刀兵?”
  一时间大殿之中纷纷扰扰,满是反对出兵助赵抗秦的声音。
  就坐在魏王圉左侧的信陵君魏无忌显然对于这一片投降派的浪潮有些不满,不轻不重的咳嗽了一声,发出了某种信号。
  下一刻,魏无忌这一派的魏国大臣们也开始了反击:“上大夫此言,大谬!吾不敢苟同!”“赵与魏者,同为三晋也,今赵国有难,魏国岂能坐而视之?”“若今不助赵,他日秦国来攻,赵国亦不助我,如之奈何?”
  于是这两派大臣你争我吵,各种声音混杂一团,瞬间就将偌大一个魏国朝堂变成了菜市场。
  魏王圉跪坐在王位之中,左右看了看,脸上微微露出了怒意,突然重重的咳嗽了一声,道:“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魏王圉这国君一开口,整个大殿之中的魏国大臣们立刻安静了下来,菜市场瞬间又变成了图书馆。
  魏王圉的目光在整个大殿之中一扫而过,先是掠过了身边的信陵君魏无忌,然后又在段干子的脸上扫过,最后停留在了赵国使者平原君赵胜的身上,缓缓开口。
  “秦者,虎狼之邦也,与我魏国素有仇怨,寡人自不助之!赵者,虽与我魏国同为三晋,然赵王丹其人言行不一,先欲与秦死战,后又遣使咸阳求和,如此出尔反尔,寡人又何能助之?故出兵之议,寡人——不为!”
  魏王圉的这一番话犹如天降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将在场的赵国使者、平原君赵胜给炸得七荤八素。
  魏国,不出兵助赵了!
  赵胜甚至都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迷迷糊糊的走出凉宫,又是怎么在魏国官员和侍卫们的护送下回到馆驿的。
  等到赵胜再次清醒过来的时候,他和他身后的赵国使团,已经从大梁出发,踏上了返回邯郸的道路了。
  出使既已失败,那么留在大梁还有何意义?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赵胜整个人都还处于一个懵逼的状态。
  直到几天过后,当邯郸城的轮廓已经远远在望之时,赵胜才终于隐隐的咂摸出了几丝味道。
  “信陵君,并非真心助我!”
  赵胜做出这个结论的原因实在是太简单了,因为他的小舅子魏无忌在那次大朝议之上,除了咳嗽了一声之外,全程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说!
  凭借着魏无忌在魏国政坛的分量,即便魏王圉再如何不喜这个弟弟,只要魏无忌一开口,魏王圉就必须要慎重的考虑魏无忌的意见。
  可魏无忌偏偏就什么也没有说!正是因为魏无忌的沉默,所以亲秦派才能够如此快的就占据了上风,让魏王圉做出了不出兵援赵的意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胜突然想起了自家大王赵丹在自己出发之前曾经特地叮嘱过自己的一番话。
  赵丹当时是这么说的:“若平原君出使魏国,寡人希望君候夫人能书信一封于信陵君,信中务必言辞激烈,夸大我赵国之危情,否则君候或将无功而返。”
  由于赵胜对自己的自信,赵胜并没有让自己的夫人按照赵丹的叮嘱去写这么一封信。
  而如今的结果,恰好就印证了赵丹当日的说法!
  想明白了这一切之后,坐在马车上的赵胜瞬间就呆住了。
  良久之后,赵胜才发出了一声充满了无比懊悔的长叹。
  “吾——悔不听大王之言也!”


第38章 七大姑家八大姨的九儿子
  邯郸城,东门。
  今天的东门,分外的热闹。上百辆华贵的马车一字排开,上面坐着的全部都是赵国的达官显贵,更有数千名赵国士兵在旁保证秩序。
  在所有这些马车的最中央,那辆最为华贵、高档以及大气,周围还有许多宫廷卫士环绕的马车,当然就是身为赵国国君赵丹的座驾了。
  此刻的赵丹华服高冕坐在马车之上,脸上满是笑容,看上去心情相当不错。
  事实上赵丹的心情如此之好是有理由的,因为根据刚刚得到的回报,只需要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来自齐国方面的第一支运粮车队,就要抵达邯郸了!
  齐国的运粮队到达,对于此时此刻的赵国而言,绝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标志着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困扰着整个赵国君臣上下的粮食问题,至少在明年春天之前,也就是未来的半年时间内都不会再成为困扰了。
  从军事上来说,有了这批粮草的到来,赵国就可以放心的让廉颇率军死守长平一线,不必冒险换上赵括主动出击。
  鉴于此刻长平的战场地形对于守方赵军更加的有利,所以这个结果显然是赵丹希望看到的。
  从外交上来说,赵国也完全可以利用这多出来的半年时间去施展自己的外交行动,争取到更多的盟友,摆脱目前单挑秦国的不利态势。
  毕竟有了齐国这么一个好的例子在前,其他国家转变态度也并非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战国时代不就是这么今天我和你好明天我就和你翻脸吗,不然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哪来的?
  从国家内政的角度来说,这批粮草的到来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粮价,让赵国国内粮价的上涨幅度不至于太过离谱,从而能够保证赵国国内的稳定。
  这就是为什么赵丹要如此大张旗鼓,率领百官群臣出城来迎接这第一批齐国运粮车队的原因了。
  老子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赵国,有饭吃了!
  来来来,赵稷老儿(秦王稷)你给我听着,我赵丹就是要让赵国四十五万儿郎蹲在长平不挪窝,不种地,不回家,老子特么有的是粮!不服?不服你让你的白起来打我呀!
  不知不觉间,赵丹嘴角的笑容更加的浓郁了。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赵丹决定找人聊聊天。
  在赵国的诸重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