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6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遂笑了笑,道:“虞卿不必客气,吾等既然同为赵国之臣,那么为大王排忧解难便是理所当然之事,今日之事已毕,那么毛遂便就此告辞了,希望他日再和虞卿有合作的机会。”
  两人相视一笑,拱手作别。


第929章 赵胜的顾虑
  邯郸,龙台。
  赵丹一脸严肃的阅读着面前的一份奏折。
  “臣庞煖启奏大王:
  自月前王翦率领秦军入寇以来,臣已率军和王翦交战数场,胜负各半。
  以臣观之,此子用兵颇为老练,有大将之风,若是任其成长,日后或将成大患。
  但请大王放心,只要有臣驻守,那么王翦必定不能够夺取西河也。”
  赵丹看着这份奏折,久久不语。
  其实从这里面就可以非常容易的看出来一点,那就是庞煖在面对王翦的时候,其实已经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了。
  根据情报来看,这一次王翦率领的是十万最为精锐的秦军,而庞煖所率领的则是三万赵国边骑军团骑兵以及五万赵国河东郡、上郡、晋阳等地调集的郡兵。
  从战斗力来说,虽然庞煖这边的军队数量更少,但是由于有着骑兵的存在,所以双方的战斗力其实可以视作是五五开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翦能够和庞煖打成一个胜负各半的局面,其实已经是一个颇为惊人的表现了。
  毕竟庞煖可是成名已久的老将,而王翦才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刚刚第二次指挥这种大规模战争的菜鸟罢了。
  赵丹心中暗自感慨:“果然不愧是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中最为稳重之人啊,这个王翦,还真的是妖孽一样的家伙呢。”
  赵丹合上了奏折,对着面前的平原君赵胜说道:“平原君,汝传令下去,再从原韩国地域征发三万青壮,支援庞煖将军所在方向,记得让人仔细筛选一下,把那些不安定分子都带到战场上去。对了,白起的那个儿子好像在羽林军之中也有几年时间了吧?如果没有问题的话,这次就让他去当一个裨将好了。”
  韩国位于中原的西部地区,地域虽小但是人口却不少,在征服了韩国之后赵国的人口就增加了一百五十万人左右,征调三万人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事实上这也是战国时代各国常用的策略,毕竟国家虽然灭了,但是却并不代表着这个国家上的人民就完全的服从了。
  就比如说燕国,燕国灭亡也有好些年了,但是现在的燕国故地上每年都会爆发几次到十几次的叛乱。
  虽然说这些叛乱通常都只不过是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规模,十分容易就能够平定了,但是也证明了想要完全将一个地方的民心收拢过来,仅仅凭借着这两三年的时间是很难做到的。
  为了有效的减少叛乱,将那些潜在的叛乱分子征发并且送到战场上去消耗掉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
  不但能够让这些不安定因素直接位于军队的监视之下,更可以有效的去用他们来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用这一招的也不是只有赵国和赵丹,像历史上的长平之战,秦王稷就是征发了刚刚被秦军征服不久的河内郡所有青壮去包抄了赵军的退路,然后才有了赵括被困四十天的走投无路和白起的长平大胜。
  赵胜应了一声,犹豫了一下,然后恭声开口道:“大王,臣觉得以庞煖将军之能,应付这个王翦应该是绰绰有余了,若是再派军前去支援,似乎并无这个必要。”
  作为庞煖的盟友,赵胜当然是想要替庞煖说话的。
  在赵胜看来,对付区区一个王翦,哪里需要这么大动干戈?
  所以赵胜觉得,这说不定就是赵丹对庞煖不满,或者说对庞煖的能力表示怀疑的一种表现。
  因此赵胜这么说,就是想要声援一下庞煖,好让庞煖不至于在赵丹的心中失分太多。
  在说完了这番话之后,赵胜心中也是有些忐忑。
  说实话,现在的赵丹威权日重,即便是赵胜这种三朝老臣加上王叔的身份,也不敢摆什么架子,反而是更加小心翼翼的夹起了尾巴做事。
  赵胜的心中可是和明镜一样,现在的虞信那是死死的盯着自己的位置呢,这个时候可绝对不能够犯下任何错误,让虞信得到机会取代自己。
  一想到虞信现在正在楚国之中捞着功劳,赵胜的心中就不觉有些郁闷,要是自己能去楚国就好了。
  赵国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文武分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武将问鼎相位的可能性已经是无限的缩小,到了近乎于零的地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虞信作为一个文臣基本上是不可能有机会独自领军去灭国了,毕竟廉颇庞煖李牧这一堆大将都还活着呢,哪轮得到虞信?
  只要虞信拿不到这灭国之功,那么他就不可能对赵胜造成任何的威胁。
  前提是赵胜不犯错。
  出于谨慎起见,赵胜不但希望自己不犯错,同时也不希望自己的盟友们犯下任何的错误。
  赵丹看了赵胜一眼,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位王叔兼相邦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就闪过了这么多的念头,而是对着赵胜微笑道:“平原君,汝可不要小看这个王翦。寡人可以断言,将来在灭秦之战时,这个王翦一定便是寡人军队的最大麻烦。”
  赵胜看到赵丹如此重视一名秦国“名不见经传”的武将,心中不由得有些不以为然,但是他的脸色并没有丝毫这样的情绪表露,而是同样微笑道:“大王所言极是,既然如此,那么臣这便下令让人征发青壮便是。不过大王也不必担心,想来咸阳之中有那人在的话,到时候拿下秦国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赵胜并没有具体的说出那人的名字,但是无论是赵丹还是赵胜心中都非常的清楚,这指的就是如今的秦国相邦吕不韦。
  赵丹嗯了一声,心中却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在去年吕不韦前来邯郸的时候,那时候的吕不韦可是口口声声说只要给他那个互换地盘的计划一个机会,吕不韦就有希望拿下蔡泽,成为秦国政坛之中说一不二的家伙。
  但是现在时间都过去半年多了,蔡泽依旧还是好好的在秦国的政坛之上活蹦乱跳的。
  这是不是有些不对啊?
  赵丹想了想,决定还是将这件事情暂时放到了一旁。
  作为一个能够史书留名的权相,吕不韦这些年来的表现虽然并没有历史上的那般出彩,但是也足够证明他的确是很有能力的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如此,那么就让他自己发挥去好了。”赵丹心中下定决心,便和赵胜商量其他国事去了。
  赵丹并不知道的是,就在这个时候,远在咸阳的吕不韦正在遭遇着一场极大的麻烦。


第930章 候的遗言
  咸阳宫。
  通常来说,当任何一个人来到咸阳宫之中之时,他所注意到的肯定都是那些大气巍峨的宫墙,金碧辉煌的宫殿,同时当然还有那些居住在这座宫殿之中的君王以及妃子们。
  但往往很少有人注意到另外一些人,那些每天都会在宫城之中四处走动着,为了君王和夫人们殷勤的干着各种各样的活计,但往往却都是会遭到别人忽略的人们。
  在这个时代,人们将他们称呼为寺人,而在后世,他们则拥有着一个更具知名度的称呼——太监。
  太监也分很多种太监,比如说扫地的,端水的,养马的,煮饭的,等等等等。
  和宫殿之中所居住的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们相比,这些太监们可以说是低贱到了尘埃之中。
  但是也有那些一些太监,他们虽然同样也失去了被视作男人最重要的那个东西,但却并非低贱如尘埃,反而还能够获得统治者的尊重。
  候就是这样一个太监。
  在宫中,其他的太监见到候的时候,都会十分恭敬的称呼他一声:“老祖。”
  已经没有任何人知道候是什么时候进宫的了,但如果用这个问题去询问咸阳宫之中的其他太监的话,他们就会异口同声的做出同样的答复:“吾进宫的时候,老祖就已经在了。”
  并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个垂垂老矣的管事太监就是那个声名赫赫的候,就好像现在的咸阳宫之中已经很少有人会想起十年前乃至更久以前大秦威震天下的那段时光一样。
  那毕竟都已经过去了。
  就如同大秦曾经的霸业一般,现在的老太监“候”,也已经走到了自己人生之中的终点。
  在一间并没有其他人的密闭房间之中,一头白发的候静静的躺在榻上,整个人的脸庞上遍布褶皱和老人斑,双目之中已经完全是一片浑浊。
  任凭谁都能够看得出来,他的离世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随后是询问的声音:“人呢,还活着吗?”
  “回大王,还有一口气。”
  “还愣着干什么,快把门打开!”
  似乎是因为听到了这个声音,候的身体轻微的一震,双目之中的光芒似乎又迅速的变得清明了起来。
  很快的,秦王楚就出现在了候的榻前。
  “汝等都给寡人出去!”
  在喝斥走了宮医以及其他闲杂人等之后,秦王楚在候的塌边坐了下来。
  候的嘴唇微微的颤动了一下,然后开口说道:“大……大王。”
  秦王楚抓起了候苍老的右手手掌,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寡人来晚了。”
  对于面前的这个老人,秦王楚其实并没有和他有太多的交集,毕竟秦王楚的登基时间也不过才这么些年而已。
  但是早在秦王楚的老爹秦孝文王赵柱在世的时候就曾经告诉过秦王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个真真正正对秦国忠心耿耿之人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一定是候。
  所以秦王楚信任这个老人。
  但现在,这个人却要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他效忠的秦国和秦王楚了。
  任何一个国君当发现一名绝对忠于自己的臣子离世之时,心中都会泛起和秦王楚一般的伤感。
  候努力的扯动着脸部的肌肉,勉强露出了一个笑容,道:“大、大王言重了,老臣这一般岁数,早就已经是活、活够了,老臣如今只恨不能够再多几年寿命,能够继、继续随侍大王身边,为大王效犬马之劳。”
  秦王楚叹道:“汝可还有什么心愿未了的吗?”
  候想了想,开口道:“臣入宫前曾有一幼弟,如今幼弟之长孙方才及冠,在咸阳为吏,名唤章邯。若是大王垂怜能够照拂此子一二,便是臣之万幸了。”
  “章邯?”秦王楚点了点头,道:“寡人记住了。这样吧,前线征战也是危险,寡人就让他入少府为王家做事好了。”
  候露出了感激的神情,道:“多、多谢大王。”
  突然,候一阵剧烈的咳嗽,整个人猛翻白眼,险些就背过气去。
  秦王楚吓了一跳,下意识的为候伸手拍背,正想要呼唤房间之外的宮医之时,他的手却一下子被候抓住了。
  “大、大王,不必了。臣,已经无碍了,对了,臣还有要事要禀告大王。”
  秦王楚看了候一眼,确认他一时半刻还不会死掉之后这才松了一口气,道:“何事?汝不必这般辛苦,尽管慢慢道来便是。”
  候勉强的笑了一下,道:“此事不说出来,臣、臣死也不瞑目啊。”
  又是一番剧烈的咳嗽之后,候终于缓缓的开口说道:“大王,先前调查的咸阳城内应之事,其实臣已经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