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6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如此,那些被阻碍了上升之路的人才心中肯定就会对赵国心生怨恨,而赵国上层到时候又被一群愚蠢的贵二代贵三代乃至于贵N代把持……这样的情形想想就很可怕啊。
  像在后世,苏联就是搞的干部终身制,结果弄得整个官僚系统死气沉沉,老家伙们霸着位置尸位素餐年轻人们却无法上位,这也被视为是苏联垮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部因素。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想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任期制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不过俗话说得好,步子太大会扯到蛋,所以赵丹打算一步步来。
  现在的这个相邦之位,正好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
  对于眼下大殿之中的这片沉默,赵丹的心中早就已经有所预料。
  所以他再一次的环视了一圈在场的大殿诸臣,然后缓缓说道:“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这个建议是一定要在场诸臣通过的,这样一来的话在赵国上层统一意见的情况下,才能够压住中下层的不满意。
  照理来说,其实应该让某个大臣提出这个建议,然后赵丹再趁势推动,这样才是真正不粘锅的做法。
  只不过赵丹觉得如果让大臣们提出来的话估计会遭到很强大的反对,干脆自己上阵了。
  毕竟现在的赵丹完全和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赵国君王不同,无论是威望还是权力都达到了顶峰,完全不是臣子们所能够制衡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丹有足够的自信赤膊上阵,以保证这项提议通过的可能性。
  单单看到如今大殿之中众臣们脸上的纠结,赵丹就很清楚这项提议对他们造成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了。
  毕竟本来好好的终身制相邦现在搞得只能够干五年,这换谁都不情愿啊。
  于是赵丹咳嗽一声,继续说道:“当然了,寡人还觉得,这相邦之位乃是对于国家极其重要的位置,所以若是一旦任命了相邦,那么除非相邦确实犯下了重大过错,否则的话寡人也无权轻易撤换,必须要得到龙台众臣的一致支持才可。不知道诸卿以为如何?”
  君权和相权从来都是对立的,但是赵丹也很清楚,自己绝对不能够把相权压迫得太很,甚至剥夺相权。
  原因很简单,国君们需要相邦。
  就以废除了宰相的明朝而言,朱元璋才刚死,然后建文帝马上就搞了一个换皮的内阁,造反成功的朱棣也没有取消内阁制。
  为何?因为皇帝也是人,也就只有朱元璋这种精力过人的超级怪胎才能够常年独自处理一大堆繁重事务并且以此为乐,而他的子孙们根本就受不了这么多的事务,必须要有丞相来帮助皇帝分担这些事情。
  既然如此,那么相权肯定是要限制的,但也不能够让相邦毫无作用。
  相邦不能够轻易撤换,就是一种对相邦权力的保证。
  只有皇帝也不能够轻易的撤换相邦,才能够让相邦在某些国家大事上坚持己见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是完全沦为皇帝的应声虫。
  总的来说,这也算是打一棒喂一个枣子。
  像制度这种东西,一般来说开国的时候是最容易确立的,因为这个时候开国君主的权威是最大的、通常都属于一言九鼎的那种。
  到了中期后期,再想要做制度上的变革,就会遭遇到既得利益者们的群起反对,只要变法者再稍微的行差踏错一点,那么基本上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了。
  这就是为什么赵丹要找机会进行这些变动和发展的结果,总得为了子孙后代考虑不是?
  赵丹的这个保证看上去似乎起到了作用,几名有希望竞争相邦之位的赵国重臣们脸色顿时就又好了不少。
  就在这个时候,李牧突然开口道:“臣完全赞同大王的意见。”
  对于李牧来说,反正自己也不可能当这个相邦,所以五年就五年吧,也要不了什么紧。
  吕不韦一个激灵,忙道:“臣也同样赞同!”
  吕不韦也想起来了,如果这样的话,等到五年之后,自己的机会不就来了?
  郑朱沉吟片刻,又看了一眼虞信,也道:“臣,并无意见。”
  对于郑朱来说,他也是知道自己的希望不大,能当上相邦就是最好的结果,五年就五年吧,也不是不能接受。再说了,万一没当上,五年之后卷土重来也来得及啊。
  接下来,就是接二连三的赞同之声。
  最后一个开口的人是虞信:“臣同样也没有意见。”
  赵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道:“既然如此,那么就依照平原君生前所荐,以虞卿为新相邦,立刻生效!”


第1018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赵丹的这番话一说出来,在场的赵国众臣们顿时脸上就露出了各不相同的表情。
  虞信大喜过望,赶忙站起来朝着赵丹深深的行了一个大礼:“臣何德何能被大王如此信任,必肝脑涂地以报大王!”
  虽然是仅仅是一个五年的相邦,但是对于虞信来说,这却已经是足够了。
  毕竟虞信现在也是五十岁出头的人了,再做五年那就是奔着六十岁去了。
  在这个时代,五十岁就已经足以称得上高龄,要是真的能够做完这五年任期,虞信绝对是心满意足了。
  看着虞信的样子,赵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虞信都是继承赵胜相邦之位的最佳选择。
  毕竟虞信这个人一来威望足够,二来在赵国高层也已经十多年的时间了资历也不是问题,而且一直以来作为司寇的虞信就是除了赵胜之外的文官二号重臣,选他来当相邦统领百官,是能够让大部分赵国官员服气的选择。
  至于其他的几名也同样想要尝试一下相邦之位、或者说心中有所意动的文官,比如郑朱、李伯乃至李斯等等,脸上都不免有些失望之情。
  不过在场的人毕竟一个个都是见识过大风大浪的,所以他们很快的就重新的振作了起来,纷纷朝着虞信道喜。
  毕竟虞信本身就是头号人选,加上刚刚赵丹也说了还有平原君赵胜的临终推荐,这两者相加起来的分量确实也是让其他人没有办法去抗衡。
  其实也就是他们不知道赵胜的临终推荐,不然的话今天大殿之中的气氛都不会如此的微妙了。
  赵丹咳嗽了一声,道:“虞卿自从入赵以来,多年劳苦功高,为寡人和赵国立下了诸多汗马功劳。寡人觉得,非封君不足以表彰其功!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虞信现在还是上卿,在成为相邦之后却要统领麾下这一堆的封君,这感觉未免就有些奇怪,所以赵丹也是准备把这个配套的待遇给弄上一弄。
  事实上在战国时代,相邦基本上来说也都会是君候,这已经属于大部分国家的惯例了。
  毕竟官爵官爵,这官位都到了顶点,如果爵位不跟上的话,那也说不过去呀。
  和刚刚宣布任命的时候相比,这一次赵丹的提议得到响应的时间就快上很多了。
  “大王,老臣觉得虞卿的确应该封君!”廉颇第一个站了起来,声如洪钟地说道。
  然后是李牧、庞煖、郑朱等等等等,所有的赵国重臣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此表示了赞同。
  既然虞信上位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了,那么这些赵国重臣们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冒着得罪虞信的风险去反对这件事情。
  不就是一个封君嘛,在场的封君多了去了,也不缺虞信这一个。
  在得到了众人的赞同之后,赵丹也不废话,直截了当的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既然如此,那么寡人就以虞信为安国君,择日举行封君典礼!”
  虞信的心情这叫一个激动啊。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单身汉走在路上,突然掉下了一马车的金银珠宝,然后又蹦出了一个千娇百媚的俏美女要给他当老婆。
  也太爽了!
  虞信再一次的恭恭敬敬的朝着赵丹大礼参拜:“臣,谢过大王恩典!”
  ……
  既然已经决出了相邦人选,那么这一次会议自然就宣告结束了。
  在会议结束之后,赵丹将刚刚当选的新任相邦虞信和吕不韦给留了下来。
  “两位卿家可知道寡人留汝等下来,是为了何事吗?”赵丹十分从容的坐在龙台偏殿的上首座位上,一边说话一边打量着面前的两名重臣。
  脸上还带着几分兴奋红晕的虞信忙答道:“还请大王赐教。”
  赵丹也不说话,从自己桌案上的一大堆书籍卷册之中拿出了其中一本,然后扔到了虞信的面前:“虞卿,汝且自己看看吧。”
  虞信愣了一下,然后下意识的拿起了这本册子,翻阅了起来。
  看着看着,虞信的脸色开始变得越来越潮红了,汗水慢慢的从额头滴落了下来。
  赵丹看着虞信,笑道:“安国君若是看完了,不妨给文信君也看看。”
  虞信深吸了一口气,将手中的小册子递给了身边的吕不韦,整个人的脸上阴晴不定,似乎在思考着些什么。
  吕不韦有些疑惑的看了虞信一眼,然后从虞信的手中接过了这本小册子,同样也翻阅了起来。
  片刻之后,吕不韦的额头也开始慢慢的冒出了汗水。
  这本小册子上面的内容其实相当的简单,就是记载着一些大略的经营出入,以及一些成本啊、利润啊之类的东西,总的来说就是那种比较简单的年度财务报告。
  但是问题在于这本小册子上面记载的这个财务报告的对象并不是来自于赵丹这位国君治下的少府,而是来自于赵国重臣们家中的产业!
  无论是已经故去的赵胜,还是刚刚加入到龙台重臣之中的吕不韦,他们或因为自己的身份,或因为出众的商业头脑,一个个在赵国之中都拥有着偌大的产业,都属于那种不折不扣的资本大鳄。
  什么纺织厂啊,漆园啊,伐木场啊,粪肥厂啊,煤炭厂啊,畜牧业啊甚至是捕奴团等等,几乎赵国之中的每一个行业都有着这些赵国重臣家族的影子在里面。
  而赵丹刚刚给他们看的这份报告,正是这些赵国重臣们及其家族麾下产业的一个大致的财务报告!
  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因为要知道像这样的财务报告通常来说都属于绝密,只有身为家主的重臣以及少数家族核心成员才知情,但是现在却出现在了赵丹的案头!
  当然了,其实这件事情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
  赵丹微笑着眯起了眼睛,对着面前两名汗流浃背的赵国重臣说道:“如果寡人的算学没有太大问题的话,依照这上面的数字来看,两位卿家的家族,似乎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偷税漏税的行为啊。”
  赵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角有着一丝寒光闪过。


第1019章 赵丹的杀机
  税赋这种东西,在战国时代已经不少见了。
  之所以如此,那当然是因为战争对于各国国库的威胁,迫使各国国君得想办法开源获取更多收入。
  公元前594年由鲁国开始推行的初税亩,就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承认田地的私有化,并以此作为依据对拥有田地的子民们进行征税。
  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各国的军队数量也在不停的膨胀,随之而来的财政压力自然也就加大,因此商业理所当然的也就被纳入了征税的范围之中。
  如今赵国的商业税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屋基税,第二种是将店铺开在市场之内的营业税,第三种是经过各种关的过关税。
  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