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轻风)-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花魁轻轻的叹口气,面有凄se道:“贱妾自幼父母双亡,十岁便流落风尘,多年来饱受其苦,至今已经十载。如今心生厌倦之意,怎奈无人可以托付终身,只怕所托非人而后半生不得安宁”

方应物越听越古怪,一开始还以为她故态复萌要打悲情牌,听到后面才明白她是说想脱离风尘,只不过没有合适的夫家。

想至此处,方应物不由自主的后退几步,难道花魁找上门来,是看中了相貌俊秀、才华横溢、前途无量、有钱有势的自己?

开什么玩笑这是现实不是故事。就算在词话故事中,花魁娘子一般都是相中贫寒落魄书生,断断没有看上自己这种高富帅的道理。

袁娘子自怨自艾、自叹身世完毕,低头用袖口点点不存在的泪水,再抬起头时,却见方应物远离了几尺,神sejing惕的望着她。

袁花魁久经历练,心思剔透的很,瞬间就明白方应物想什么了,忍不住“扑哧”的笑了出来,一时间花枝乱颤。“方公子但请放心,贱妾找夫家,那也是有几项条件的,方公子一条也不符合呢。”

清高自傲的方应物很不服气,连宰相家都对他暗示过招婿的意思,天下还有什么女人能让他一条都不符合?

袁花魁笑的眼波流转、双腮泛红,最后忍住笑意解释道:“好叫方公子得知,贱妾找夫家不求名分,甘为妾室,但也有几项准则。

一是夫家年岁要在三四十,最大不能超过四十五,最低不能低于三十五;二是夫家身份该是官员,但品级不能太低,最好四品以上;三是品xing稳当醇厚的,不要太喜欢行险或者出风头的。若是能满足其中两条,另外一条则可以适当宽松。”

方应物无语,他果然一条也不符合。他还懂了,原来这袁娘子厌倦风尘,渴望未来过一种安宁平静的生活,不想再经历什么风风雨雨,也不想再今ri不知明ri事。

所以她想找的是事业有成、生活优渥、xing情稳定、有社会地位、能遮风挡雨的中年男人,而且这样中年男人娶了她这种年轻美貌的明星小妾,一般都是宠爱非常,不会轻易变心的。

相比之下,年轻人前途不明,事业未成,而且xing情不定,动辄喜新厌旧,确实不是袁花魁心目中的理想夫家,她没这个心境去和同龄人一起折腾了。

方应物不免问道:“你要找夫家,又与我有什么关系?”

袁花魁想起什么,又抿嘴一笑,“杭州城里够得上条件的,只有从巡抚行辕、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各分巡分守道、杭州府这些大衙门里找了。

你是封疆大吏一省抚台的亲戚晚辈,官场中谁不卖你的面子?若有合适的,你就帮贱妾说说可好?这事不好委托别人,方公子倒是个恰当人选。”

方应物再次无语,她绕了半天圈子,敢情就是这个目的。还险些让自己自作多情一把,代入才子佳人词话的主人公。

故事之所以是故事,那是因为现实中不常出现,而在现实中,最常出现的还是最现实的选择。

不过保媒拉皮条这种事,他可从来没做过(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一章深不可测

袁凤萧姑娘早晨到的方应物寓所,天近午时才走人,足足在这里逗留了一个多时辰,这时间可真不算短了。

方应物送她离开时,险些下意识地留客人吃饭,不过又想到屋中那两个,所以还是不要多事了。

就今天观感而言,方应物觉得,这位袁娘子简直是他平生所见过的最有小聪明的女人,能将自身每一点条件利用到极致的女人。看来她能坐上花魁的位置,可不仅仅是胸大无脑。

袁花魁刚走没多久,项成贤项公子就匆匆进了门,“刚才我在酒楼喝茶时,听别人说花魁娘子登门造访?”

这就是花魁的影响力,方应物感受到了。只怕她才进自己的门,后面消息就传到别人耳朵里了,特别是读书人成群、消息满天飞的青云街上。

项成贤又非常好奇的问道:“时间如此久,你们说了些什么?”方应物答道:“没说什么,只是谈了一下诗词艺术。”

“只谈艺术?”项成贤好像很失望,眼角瞥见屋中影影绰绰的有两个女子说笑走动,顿时恍然大悟,“确实也只能谈艺术。”

方应物岔开话题道:“叫你去青云街上酒楼、茶铺听消息,结果如何?”

“还不错,如你所愿,不少人都在议论雅集和你的事情。”项成贤想了想,又道:“但是花魁娘子的消息出来后,大家都在议论你和花魁娘子之间的事情。”

方应物叹口气,无论什么年代,绯闻花边八卦流传度都是最高的。

最后项成贤道:“不过你还是要当心为妙,我在酒楼中听说已经有人不服气,说你名不副实,要登门向你讨教了。”

“此乃人之常情。”方应物点评道。世道人心就是如此,你出了风头,成了名,那自然就会有另外想成名的人依靠你来成名,文化圈尤甚。

项成贤有点担心,“你应付得了么?要不要我和洪兄两人一起在你这里坐镇帮忙?”

他知道,若是比较诗词,方应物当然不怕;但是辩难经义,这就只怕就很难应付了。方贤弟在这方面比较正常,不如诗词水平那么出类拔萃。

其实这就是方应物热衷与官员打交道,很少与其他未入仕读书人打交道,也很少参加读书人文会的原因。

官员都是已经过了科举阶段的人物,碰了面大多谈的是风土人情、官场轶闻、国策政事之类的,自然都是方应物所擅长的,简直如鱼得水。谈的好了,别人就惊呼少年奇才。

而一般读书人还在科举道路上跋涉,见了面动辄谈经论典、文章心得。谈的多了,方大秀才就要露怯。

“暂时不必。”方应物婉拒了帮拳好意。送走项成贤后,方应物进了屋,却见饭菜已经整整齐齐的摆在八仙桌上,兰姐儿和王小娘子都立在旁边等着,很贤惠的样子。

入了席,王小娘子话里话外旁敲侧击打听情况,兰姐儿话不多,但也偶有几句帮着敲边鼓。

方应物端着饭碗,对两个女人笑道:“你们两个不要乱作怪,她又不是来勾引我的,瞧你们这小气样子。”对她们没什么可保密的,方应物便将花魁娘子所求告诉她们。

王小娘子却只对小气两个字斤斤计较,反驳道:“不是小气,若是好人家女子,奴家也就不说什么了,就是看不惯她那妖冶不要脸的样子。”

方应物对兰姐儿笑道:“你瞧瞧瑜姐儿的气xing,竟然比你还大。”

王兰别有深意的笑道:“瑜妹妹又不是外人。”

随即她话头一转,又疑问道:“不过奴家倒是纳罕,袁娘子与夫君你只不过有两面之缘,就敢主动登门谈终身大事。她就不怕夫君觊觎她美se,趁机强娶了她么?在妾身看来,实在是胆大的行为。”

方应物不由得停住筷子,但王瑜却抢先道:“那又如何?即便如此,这花魁娘子也不吃亏,反正她也是要找夫家的,秋哥儿难道还配不上她吗!”

方应物哑然,王小娘子的说法还真有几分道理,找自己帮这个忙,对袁花魁而言确实是风险小到了极点。兼听则明,女人看问题的角度果然不一样。

才用过午膳,两个许久不见的女人继续在屋中闲聊,方应物则去了院中豆棚里读书。

真是一个悠闲而清静的初夏时光,方应物靠在椅子上昏昏yu睡。忽然有一声高叫,打破了这安宁时光。

“方朋友在此处否?在下天南生员陈太忠,特来拜访!”

方应物不满的睁眼起身,到了院首打开门,却见外面有一位二十左右的年轻士子,浓眉圆眼,身材高大,端的是正气非常。

两人彼此打量过,陈太忠先拱了拱手见礼,方应物还礼后,请他进了院中说话。

“听说阁下大才,前来讨教学问。”陈太忠开门见山道。

方应物微微错愕,午前项成贤刚提醒过可能有人要上门,结果下午就见此人跑过来搞这套,也太快了罢?本来还以为要过一两ri的。

但此刻别无他法,方应物只能问道:“什么学问?”

“论语之颜渊第十二如何?”陈太忠随口点出一章。

不要说他陈某不讲究,故意拿着生僻的东西来欺负人,论语可是读书人最基本的功夫。就算方应物输掉,也绝对无话可说,找不到什么理由。当然,他陈太忠输了也没啥损失就是

方应物愣了愣,却懊恼的拍了拍脑袋,“啊,可是在下已经将此章忘掉了,不能与陈朋友谈论经义,这可如何是好?”

“忘了?”陈太忠一怔,来之前他有无数种预案,可谓是算无遗策,无论胜负都有后手,但绝对没有估计到这种情况。

靠!他不由得暗骂一句,连四书之首的论语都能忘掉,这还来考什么试?谁相信?八成是这姓方的不屑与自己比较罢?

眼下此刻,他应该回话说“你怕了吗?”还是“你这是看不起在下么?”

陈太忠心里不停琢磨,第一个说辞太霸道,有点不够有情商;但第二个说辞太自卑,有点像是示弱。一时间难以抉择,纠结不已。

方应物微微一笑,气定神闲的对着屋中叫道:“兰姐儿,帮我提醒提醒!”

随后屋中响起清晰的女子声音,“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ri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yu非礼处便是私意,须是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仁”

是个女人?陈太忠吃了一惊,指着屋子道:“此人是谁?”方应物如实答道:“一个从老家村里带来的小妾,让陈朋友见笑了。”

陈太忠虎躯巨震,脸se大变,方家连一个妾侍都如此jing通经义,那么主人的功力又到了什么地步?简直是无法想象啊!

自己今天真是班门弄斧、自不量力!难怪别人都怂恿自己前来试探,只怕也不怀好意罢!

方应物淡淡的说:“以经义修身养德是自己的事情,动辄与人争辩其实落了下乘。在下从不与他人谈论这些,陈朋友请回罢。”

这一定是给他台阶下,以陈太忠的情商如何不明白?当即拜服道:“方君高义,在下心领了!哪有颜面继续逗留在此!”

目送陈太忠离开,方应物迅速回到屋中,对王小娘子道:“赶紧回家去,叫你父亲给我另买一处宅院,此地不能住人了!越快越好!”

于是杭州城青云街坊间传言,淳安方秀才连身边妾侍都jing通四书五经,本人更是深不可测(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二章北方来信

可一可二,却不可再三,使诈这种事偶然为之没什么,但要次次都如此,那迟早要被戳破。所以当方应物搬出兰姐儿吓退了第一批讨教者后,便要搬地方住。

说是叫王大户去买房子,其实用的还是方应物的钱。当初方应物将手头里相当于一千两盐引的票据放在王德、王魁那里当本钱,又帮他们与镇守太监李义和陕西方面牵桥搭线,成功打通了东南西北商路,赚了几倍暴利。

如今那一千引盐票早变成了三四千两银子,这对普通人家绝对是一笔巨资,别说买一处宅院,就是十处也差不多了。

只是无法在人口爆满的青云街买到宅院,所以只能去别的坊区,最后在交通方便的武林门内购置。但原来的寓所仍然继续租着,到了考试时候充当落脚点,毕竟这里距离贡院比较近。

王家派了几个仆役协助,一夜之间方大秀才就挪了窝,暂时从青云街士子中消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