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轻风)-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应物这话端的是正气凛然有理有据,作为太祖皇帝极其看重的亲民官,为民做主从理论上是天经地义的。

这让纠仪御史也感到深深的蛋疼,御史秉持监察风宪大权,一举一动都必须要合乎道理,当着朝臣面前执法必须要有理论依据,不可能随意表态。

他低头想了想大明律和大明会典,好像没有条文说伯爵犯法不受审,也没说不许县衙在朝会前捉拿人犯?

当初太祖爷大概也想不到会有亲民官拿着状子,跑到朝堂上来抓人罢?但要让方应物这样胡闹,又是有点不像话。

不过那边安小伯爷像是听到天大的笑话,放肆的大笑几声,抬起手指着方应物嘲弄道:“你也就是个七品芝麻官,也敢捉拿我?”

方应物不为所动,冷静着听完,也抬起手指了指自己胸前的补子图案说:“小伯爷看清楚了,本县是六品,谢谢。”

这个笑话很冷却叫永平伯莫名的大怒,感到自己被当成了蠢猪一般,他放下扯不开的牛皮索,劈手捉住了方应物的领口,喝道:“竖子安敢戏弄我!”

方应物厉声斥责道:“放手!本官乃宛平县正堂,你不过是治境内一不肖纨绔,焉敢侵犯本县!”

此时有老成的勋臣出来劝道:“诸君皆为朝臣,须得互存几分体面,有事慢慢相商,不要坏了脸面。”

方应物掰扯开安伯爷的手,冷冰冰的答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一伯爵乎?在圣上面前,伯爵与百姓有何异哉?在宛平县界内,伯爵与百姓为何不可一视同仁?”

勋臣中有人兔死狐悲,看不惯方应物这清流文人的强硬态度,开口道:“自古以来就有八议之道,永平伯可参议贵这一条,方大人何必在此咄咄逼人,自取其辱?”

方应物嗤笑一声,讥讽道:“哪里来的糊涂人,也敢上庙堂论道?即便遵照议贵这条,那也是审理完罪名之后再上奏天子议处!如今案子未审,罪名未定,空口白牙的议什么议?”

又有人出面劝道:“圣人云,不为己甚,方大人何不宽解一二?”

方应物扫视周围一眼,朗声道:“诸公岂不知,我方应物并非圣人乎?而且也不敢自比圣人,所以这句话就免了,本县真的做不到!”

几番对答下来,再无人说话,或者说不知如何开口了,这方应物太能堵人嘴了,简直就是演义里那个舌战群儒的诸葛亮再世!

其实能言善辩、善于引经据典的人也不是没有,但大都是文臣。须知官官相护,文官也要帮着文官,看方应物收拾勋臣的热闹还来不及,何苦替一个武勋纨绔子弟出面?

此刻忽然锦衣卫官站在午门,高声喝道:“上谕!尔等为何不入宫门朝拜?”

我靠,现在是上朝时间,该进去拜天子了!看戏看到入迷的群臣恍然大悟,一时间手忙脚乱,慌慌张张的各就各位。

略汹涌的人群中,方应物宛如巨石巍然不动,安小伯爷脖子上套着牛皮索,想动也不边动。

纠仪御史连连苦笑,这事怎么就让自己撞上了?又听到方应物唏嘘叹道:“更无一个是男儿!国家武臣中,连个敢动手的勇者都没有了么?”

ps:这章竟然在下班时间写完了!

第三百九十二章风雨飘摇

朝会秩序恢复了正常,与此同时,午门外发生的事情传到了金台上天子的耳朵里,这不可能不奏报天子。

“方应物?当朝拿人?”朱见深愕然了一下。

随即天子又想起另一件事,昨天有密报说,方应物打算为了赚钱拆掉占有地利之便的报国寺,这让母后她老人家很不高兴,唠叨了几句。虽然方应物貌似是为了公事,宛平县县库连年亏空确实也需要开源,但皇家的事情应该更重要!

朱见深登基十七八年,对这种正直大臣的嘴脸见多了,他们常常打着“国事”的旗号,根本不拿皇家的脸面当回事!

就像十几年前元宵节,他出于孝心在宫中为母后多点了一些花灯,就被某位已经记不清名字的无聊翰林劈头盖脸的进谏切责,这方应物只不过又是一个例子而已!

天子醒过神来,看到纠仪御史还在等着自己的旨意,便开口道:“这成何体统?免去肇事者方应物朝参!另一个是谁来着?回去闭门自省三日!”

朝参就是朝见参拜天子,在名义上是大臣的荣耀,具体形式就是参加早朝。免朝参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对年老多病大臣的恩典,让他省点力气多活几天;

还有第二种情况,如果这位大臣年轻力壮,被判一个免朝参就是“惩罚”了,言外之意就是天子嫌弃你,暂时不想见到你,滚一边凉快去罢!也就是说,免朝参虽然可能没有实际意义,但可以看做政治风向

至少对成化天子而言,这个处罚是很恰当的。不管怎么说,方应物毕竟刚刚有恩与皇家,罢官贬职打廷杖都不合适。象征性给点处分就算了,他朱见深真是个仁慈的帝王!

午门外方应物听到天子降旨,叹口气发起呆来。他很无语。这果然是朱见深式的处事风格,不求解决问题。也不分是非对错,只求一团和气捣糨糊若非在宫中这个特殊场合,出了宫去,他方应物区区一个知县哪里还有本事抓住永平伯?

细细计较下来,还是他方应物亏了点,被处罚以免朝参和回家闭门自省三日相比,谁轻谁重一目了然。

前来传旨的锦衣卫官拱拱手道:“方大人。交出牙牌,然后请出宫罢!”

是的,既然“免朝参”了,那么方应物就没资格进宫了。作为入宫凭证的牙牌自然也要上交。

脖子上还套着牛皮索的永平伯安知闻言对方应物叫道:“你这狗官,还不放手!”既然方应物连入宫资格都失去,那就更没资格在午门外抓人!

不得不说,方应物的宛平县知县生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方知县仿佛并没有受到影响,这日兴致勃勃的把娄天化招来。询问道:“宛平与大兴同为京城附郭县,为何宛平穷而大兴富?”

娄天化答道:“盖因大兴商户多,宛平商户少。”方应物拍案道:“对!无农不稳,无商不富,那为何大兴商户多?”

娄天化又开始怀疑东主智商也出现问题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问?“大兴位于东城,距离通州运河方向近,自然占了地利之便,导致商家云集,县库入账也更得力。”

方应物手抚下巴,若有所思:“确实如此,那该在这上面想想法子,为本县开源,如此才能减少亏空。”

娄天化白了白眼,东主你是缺心眼么?这时候还不赶紧活动一番巩固位置,关心这些暂时没用的作甚?别连知县都当不下去了,想什么都是白想,还有你要被调职,到了交接时候,三千两亏空就要全靠你自己承担了!

如此娄天化便开口提醒道:“衙门里传起了流言,到处都在议论,说那报国寺里有太后亲弟弟,东主你力主拆庙,消息传到宫中,已经得罪了太后!”

方应物将注意力转回,奇道:“胥吏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又怎么会这么快的流传起来?”

“在下叫张贵去打听过了,据说这些说法是从钱县丞那边的门子口中传出来的。”

“钱县丞?”方应物意识到什么。连连冷笑道:“先前没看出来,原来这可不是个老实人。”

娄天化行个礼道:“说句剖心逆耳之言,也不能完全怪钱县丞起了心思,古人云,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东主不明其理么?”

娄天化的言外之意就是,东主你自己把自己送进了困境,别人看到了取而代之的希望,自然就生出异样心思。而且很顺利成章,宛平县知县这个职务若在短期内连续剧烈变动,为了平稳过渡,就地提拔钱县丞这个熟手为知县也不算奇怪。

方应物继续冷笑:“所谓流言不止这点罢?”

娄天化欲言又止几番,最后下定决心开口道:“流言说东主你太年轻,只会书生气用事,别看闯西厂、封店,拆庙这些事做得痛快,其实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还有说东主你惹得皇家不高兴,被罢了朝参资格,而且最近永平伯要联合京城勋贵弹劾你行事跋扈、欺凌勋臣,只怕东主你在这知县位置上坐不长久!”

娄天化一边说,一边唉声叹气,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忧起来。东主毕竟是少年心性,又骤然初掌大权,这可是一把双刃剑,他根本把持不住。自己前前后后劝过几次,可惜东主一意孤行看来说不定过上几天,自己便要重新求职了。

方应物又将随从王英招来问道:“你在街头巷尾茶铺酒肆打听,百姓如何传扬的?”

王英与有荣焉的答道:“老爷与永平伯当街打了一场,又查封了永平伯的店铺货物,闹得众口纷纷,百姓皆称赞老爷不畏强暴、力抗权贵,有古强项令之风,京师多年来,难得有老爷这般敢为民做主之人!”

娄天化跌足叹道:“民心有何用处?民心要有用,京城这些勋贵早就一个不剩了!”

这时候,外面门子来禀报:“永平伯府差了管事的人到衙中求见大老爷!说是叫大老爷解了店铺封条,赔偿归还货物!”

ps:

今天翘班。。。掐指一算,诸君大概又有不少月票了!以上说笑,主要是欠了别人单章推书,但这几天没机会爆更新开单章,实在拖不下去了。。。

第三百九十三章激烈的升级

听到永平伯安家的管事前来,娄天化眼珠子转了转,连忙对方应物道:“东主!此乃良机也!”

“什么良机?”方应物好奇地问道。

娄天化答道:“自然是化干戈为玉帛的良机,不怕他来,只怕他不来!若那永平伯调派百十军士,强行夺回店铺,本县谁又能拦住?

但他却遣人来县衙言谈,这说明有些大事化小的意思,只要东主有诚意,握手言和也不难!”

方应物似笑非笑,“你知道你为什么读书读不成么?你心中从来就无读书人之气!”随后方知县对门子吩咐道:“请人上大堂相见!”

在二堂或者花厅见人,那就是会客,气氛要宽松友好的多。但在大堂见人,那就有点不友好的味道了。

方应物带着方应石和王英两人,来到县衙大堂上。却见堂下有人等候多时了,五十来岁年纪,穿着团花丝绸缎袍,若非知道此人乃安家管事,还以为是哪家财主前来拜码头了。

方知县高居在上,拿出审问人犯的架势拍案喝道:“堂下何人?报上姓名来历!”

那永平伯府管事确实如同娄天化所猜测的,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思前来宛平县衙。

稍微老成点的人都能想到,虽然方知县在朝堂上大闹一场没有占到便宜,但却把事情捅得满朝文武人人皆知,如此后果便不可预料。特别是小伯爷本身就有强占别人产业在先的劣迹,即便是跋扈强横到极点的人,也没有想把自己的丑事到处宣扬的。

但方知县这个态度却让老管事十分不悦,不过想起来意,只能耐着性子答道:“在下安中,奉了我家小伯爷之命,来与县尊和解。”

方应物懒洋洋的问:“怎么和解?”安管事答道:“自然是请县尊解封店铺。并将货物奉还当然,如果有所毁损,照市价补上银两就是。”

啪!方知县再次拍下惊堂木。高声呵斥道:“好个老刁才,公堂之上也胆敢胡言乱语!

你一介家奴也配与本县妄谈和解二字?何况你家主人不过是罪证俱全、等待伏法之人。你今天既然来了就替你家主人听审罢!”

泥人也也有三分火性,安管事在伯爵府也是备受奉承的,名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