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轻风)-第4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奏疏到了司礼监,同样惹得诸位公公侧目。能进司礼监的这些公公大都精明,非常懂得什么该做主什么不该做主,这方面的分寸拿捏妙到毫巅。

像方应物这封奏疏,所谈及事情或许不大,无非就是让不让太子看公文而已。但司礼监太监却明白,这封奏疏只能由天子御批答复,别人是不能代替批红的。

所以方应物的奏疏又是原封不动,和其他奏疏一起进呈御前,天子什么时候得空御览,那就不得而知了。

汪芷此时在东厂视事,听说了方应物的奏疏后,喃喃自语道:“疯了,简直疯了。”

午后重新开讲,得知消息的太子出来后,连连瞥了方应物几眼,心里不禁万分感慨,这才是疾风知劲草后半句就不该由太子来说了。

夕阳西下,方应物刚出了西安门,便见有刘府的下人迎上来道:“姑爷留步!我家老爷有请,叫小的领着姑爷过府一叙。”

方应物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刘棉花觊觎汪芷的当“小三”心思消除之前,还是少见为好。就算是想谈今天奏疏的事情,那也没什么可谈了。

到了次日,朝廷中发生了另一件大事,登时轰动中外。

原来有一个声名不显的御史叫李鉴程的,密奏天子献言废立之事。奏疏称东宫德行有缺、福缘轻薄、学问粗率,不足为储君,请天子另择皇子。

本来这只是密疏,密封好了呈进御前,只有天子本人可以看到,其他人是不得与闻的。但天子这此奏疏留中两日后,突然于今日下发到六科传阅。

这就相当于把这封奏疏公布出来了,半日之间就传遍了各部院,登时上上下下炸了窝,议论纷纷的全然无心公事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李鉴程偷偷建言废立,绝对是揣摩帝心然后哗众取宠的投机之举,十分可鄙!正常人就算阻挡不了天子废东宫,但也不会主动去推动进程,这是最基本的道义。

但偏生李鉴程李御史这份奏疏合乎了天子心意,然后天子故意将密疏明示给朝臣,其中用意不言而喻!

很显然,这是天子发出的信号,表明天子要以此为契机,真正开始动手废立太子了一时间朝堂上现出芸芸众生相,种种状况不一而足。

有忠直之士痛心悲愤,不少人互相串联,企图再次发动伏阙诤谏,维护天理正统;也有小人心怀鬼谋,妄想趁此机会附和天子心意,跳出来为废立之事摇旗呐喊,以求幸进;

还有不少善于保身之人,琢磨着托病不出或是其它借口,力求置身于事外躲开风波,安安稳稳继续宦途。

第六百九十四章周公和王莽

这一次朝堂风云,方应物是置身事外的。他该投的机都投过了,该下的注都下过了,现在只需要等待最后结果就是。

这日方应物如常入值,仍旧是立在廊上侍候。今天是少詹事刘健亲自主讲,但午前课业才讲了一半,忽然听到前面传来阵阵喧哗声。

刘健皱了皱眉头,对站位最靠外的方应物吩咐道:“去看看是何事!”

方应物应了一声,正要下了台阶去前面打探,便见几个人已经从甬道上过来。方应物站在最外面,所以最先看清楚,打头的人正是现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覃昌。

东宫侍班众官员暗暗心惊,敢来闯东宫经筵的,绝非等闲之辈!覃昌虽然贵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但敢这样进来,肯定不是小事!

覃昌站在中庭立定,旁边有跟班太监叫道:“有上谕!东宫众人速速接旨!”太子连同东宫众官员纷纷起身出了厅堂,将覃昌请了进去居中而立。

覃昌扫视几眼众人,传旨道:“陛下谕示尔等知晓,自即日起,东宫经筵等课业一概停止,太子回内宫自省,坊局众官属另行待命。”

众人面面相觑,这一天终究还是到来了天子的意图就是解散东宫侍班机构,彻底隔绝太子与朝臣的直接联系。显而易见,必然是废除太子的第一步。

覃昌又在人群中找到方应物,再次宣旨道:“左中允方应物肆意妄言,不肯安分守己。罢去一应官职差事,削籍为民!”

众人又向方应物投以同情的目光。注意这是罢官而不是贬官,直接罢免一切官衔、阶位、差遣、品禄、功名。可谓是处分极重。很明显有点杀鸡骇猴的意思。

天子之所将废立太子的密疏公示出来,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造舆论,多寻求几个“识时务”大臣来表示支持。

而方应物偏偏上疏为太子争夺政治权益,看在天子眼中简直就是逆流而上,不狠狠打击下去只怕就要引发群起效仿了。

不过同情归同情,众人连带方应物自己都不奇怪,早有心理准备了。自从方应物上了那封奏疏,不被处置才见鬼。

覃昌宣完旨意,没有久待。匆匆离去。文华殿后庑的正厅中,充满了浓浓的“树倒猢狲散”气象和哀戚情绪,有两三个人已经忍不住失声痛哭,为江山社稷也为自己的理想抱负。

太子朱祐樘木然的坐在宝座上,接受着侍班官员的辞别。以少詹事刘健为首,众人舞拜叩首,纵然依依不舍也无可奈何。

此后便一一按顺序出去,这时左春坊左中允方应物突然出列,对太子高声道:“吾辈皆驽钝之臣。离去不足为惜,但太子身负天下重任,不可妄自颓废!臣以为,天道昭彰。圣心虽然一时被小人蒙蔽,但终究是邪不压正!

太子内有太后扶持,外有朝臣声援。或有可等待之时。惟愿太子无论身处何境,勿做丧颓之念。时时不忘修身勤学之志!”

听到方应物竭力给自己打气,朱祐樘苦笑几声。“方大人总是如此信心十足。”

众官员默默出了文华殿,却见殿外站着尚宝司的官员,要收回东宫众人的腰牌。方应物银腰牌的才到手几天,还没暖热便又要交回去

方应物心里碎碎念,从此时此刻起,自己就是平民百姓了,所谓的无官一身轻吖。

李东阳拍了拍方应物肩膀,安慰道:“想来今后你不再有公务缠身,得了空闲时,可去我那里作客会友,多有文友仰慕你呢。”

突然想起什么,李东阳又道:“且不要着急离京,多等几日,实在无可挽回了再走也迟。”

一般情况下,朝臣被罢官后都是回乡居住,没有住在京师不走的。一来是讲究落叶归根回归故土;二来不想被舆论嘲讽为留恋权势富贵;三来对大多数人而言,住在老家当“作威作福”的乡绅还真比住在京师舒服。

“一时半会儿走不得,婚事还要办,就算要走也是八月成亲之后。”方应物道。有这个借口在,暂时不用离京也挺好,省得来回折腾。

李东阳忽的满怀期待:“你落到如此光景,刘阁老不会悔婚罢?”

老师对自己的念想还没断啊,方应物连忙擦擦汗答道:“应当不会如果他真悔婚了,一定告知老师。”

随后出宫,一路无话,方应物回到自己门口,站在大门外看了又看。门子不知道小老爷搞什么名堂,连忙快步迎出来询问。

方应物指着朱色门板,“老爷我,已成平民百姓了!朱门是用不得了,明天找几个工匠,把门涂成黑的,免得被人告谮越。”

回到内宅,王兰王瑜两房小妾听到方应物被罢官为民,纷纷表示惊喜,很委婉的询问是否能回浙江住了这让方应物连连感叹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

到了半夜人静时候,忽然门子来院外叫人。方应物让婢女去问了话,却说有人在门房传了名帖进来。

方应物披衣而起,看了名帖便大吃一惊,这上面居然有汪芷的暗号!他实在是无语,想见时见不到,现在没想着见时却跳了出来,还是在半夜三更这么诡异的时间。

按照当初与汪芷的约定,见到这张暗号的意思,就是让方应物明天洗白白了去某个酒家。

无官一身轻的方应物自然时间也自由了,及到次日便微服出行,熟门熟路的来到东安门外何娘子酒家,左右观察,确定无人注意便钻进了后门。

方应物掀开门帘,瞥见汪太监暖阁里喝茶,旁边只有孙小娘子侍候。便疾步窜进去,上前抱拳为礼道:“多时不见,汪公公气色不错。”

汪芷古怪看着礼多人不怪的方应物,却对孙:“你知不知道,我现在突然想起了刚学会的一句诗,王莽什么的”

孙的是王莽谦恭未篡时?”

汪芷叹气道:“是啊,最近我是周公恐惧流言日,方公子却变成了王莽谦恭未篡时。文字之妙,果真趣味横生。”

方应物愕然望着拽文嚼字的汪芷,去了几天司礼监,居然也涨文化了?汪太监看来学习很刻苦啊。

ps:我勒个去,又被领导突然安排工作,掐指一算今年四更无望保三更吧!u

第六百九十五章充满恶意的世界

另外方应物还想吐槽的是,从身份上说,明明他方应物比较像周公,汪太监才有莽操潜质罢?

不过方应物不会蠢到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争论这种问题。浪费时间不说,一个“平民百姓”身份怎么与东厂提督争论代入角色好坏的问题?

汪芷对方应物的温顺态度很满意,很关心的问道:“听说你被罢官了,所以想要看望你,就怕你硬钻牛角尖闹生分。不过看到你这满不在乎的样子,我就放心了。肯定又是在你掌握之中罢?”

方应物跳脚说:“谁说我不在乎?你哪里看出我不在乎了?被削官为民,前途唯有回乡务农了,封妻荫子亦成泡影,我这心苦的很。

之所以看起来满不在乎,只是强颜欢笑不想表现出来悲苦。因为你我难得见面,不想被我的情绪坏了气氛,或者怕你看笑话!”

方应物当然知道,如果有仰仗对方之处,那当然要尽可能装的惨一些,以博取同情

汪芷似乎被方应物打动了,叹息几声点点头道:“你放心,我会尽可能帮着你的!”

“多谢。”方应物就等这句话了。

汪芷若有所思,真心为方应物筹谋起来:“如果你不舍得富贵权势,那么也不是没有别的前途。有勇气的话,你可以直接阉了自己,若下不了手,我可以找人帮你。

然后保你能被收编进宫当差,你这样的读书人在宫里很抢手,过上几年出外当镇守太监也不是没可能。再不济可以去东厂协助我。做个二厂公啊。”

这个世界充满了恶意方应物立刻坚定的说:“好男儿当自强,不劳驾你费心了。”

此后方应物唯恐汪芷再提起自阉的事情。连忙岔开话题问道:“对了,你说周公恐惧流言日。到底是怎么回事?”

汪芷摇头道:“只是些许宫里的问题,你如今自身都成问题,不要多管闲事了,我自己能顶得住。”

方应物又道:“你不来寻我,我也要找你去,有几件事情要说。”

“快说快说!”汪芷有点不耐烦了。好不容易出来会情人,最后跟谈公事似的,谁也会不耐烦。

方应物首先要说的就是张永的问题,“出入宫廷时。认识了一个小太监,名唤张永,原本在东宫当差,现在仁寿宫。以我观之,此人是个人才,品性应该也过得去,你不妨用一用。”

对此汪芷质疑道:“你才进过几次宫?与这个张永见过几次面?就能看出他是不是人才,品性靠不靠得住?”

方应物很自信的说:“我在识人方面,小错尚不敢说。但出过大错吗?再说你难道会蠢得刚收纳过来,便彻底相信此人么。”

见汪芷记下了名字,方应物又说起第二件事,“我那老泰山有心与你交结。我在中间传个话,你看着办。”

汪芷咨询道:“那你的想法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