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之间,崇祯已经走出了后殿,来到了乾清宫的大殿之上,径直向前走去,头也不回地突兀道:“走,冷晓磊,随朕出去一趟,前去紫禁城北门附近的万岁山。”
  “是,皇上,属下遵命!”
  冷晓磊就像幽灵一般,毫无征兆地出现一个拐角处,快行几步,紧跟在崇祯的身后。
  很显然,万岁山(煤山)就位于皇城之内,紫禁城北门外,并没有什么风险,因此,除了冷晓磊跟在身后,再无他人。
  万岁山深处,崇祯沿着一个羊肠小道缓缓而行,这个时候,身旁除了冷晓磊之外,还多了一人,那就是火器研究基地的负责人,左光先。
  “启禀皇上,万岁山虽然占地有二十多公顷,最高之处,也有十几丈(一丈三米多),但是,相对于一些火器的研究,地方还是有一些小。尤其是万岁山位于紫禁城的正北面,位置实在过于敏感,一些火器的研究,根本就难以进行,无法施展。”
  “哦。。。这话怎么说?什么叫做难以进行?”崇祯连连问了一句之时,回头看了一眼左光先,就继续往前走。
  “启禀皇上,是这样的,像地雷、击贼神机石榴炮(手榴弹)、火铳、猛火油柜(火焰喷射器)等火器,还可以在这里研究,结合理论,进行试验,检验成果,验证理论是否正确。”
  “可是,像红夷大炮、虎蹲炮、群豹横行箭、群鹰逐兔箭、百矢弧箭、白虎齐奔箭等火器,都是远距离攻击火器,射程最小也在一里左右。”
  “尤其是后面的几种火器,群豹横行箭等火器虽然是装备于水师,用于海战,但它也可以用于陆地,威力要比红夷大炮还厉害,一筒四十支到一百支不等。”
  “仅仅是一筒四十支的群豹横行箭,点火之后,四十支齐发,射面横宽宽度在十丈以上,在野战之中,横列十几筒,杀伤正面在一里以上,更不用说百矢弧箭、白虎齐奔箭这样动辄一百支一筒的火箭,威力更大,臣等实在不敢在这皇城内检验理论,尤其是靠近紫禁城的地方试验。”
  听到这些话,崇祯缓缓而行的步伐停顿了一下,不易察觉的又恢复了正常,继续向前走,平静的表面之下,暗暗心惊不已,作为历史学家,虽然早知道明朝早就有了火箭,并成功地将其运用于战争之中,但真真切切地亲耳听到,还是震撼不已。
  同时,崇祯又是一阵的后怕,手掌都出了细细一层冷汗,就算再如何地信任这些人,也不敢让他们试验这些火器,威力极大,射程又远。
  只要稍稍更变一些参数,增大仰角,紫禁城就会被夷为平地!
  听着左光先的讲述,崇祯已经已经有了决定,准备划出那么一块地方,作为火气试射的场地。
  这样想的时候,崇祯忍不住地一阵唏嘘,对于历史一阵感慨。
  “哎。。。明朝末年,明军的火器普及率虽高,但应用却非常的局限,尤其是一些大规模的杀伤性火器,比如火箭,就没有得到充分应用,也缺少相应的战法辅助。”
  崇祯边走边暗暗摇头,心想:“如果明军能够大规模使用火箭,每支军队中,配备有那么一支小队,专门使用火箭,对敌之时,来那么一下子,绝对能够给敌人以重创!”
  “就算建奴的骑兵再如何了得,战力再强,也挡不住火箭的一波轰炸,十几筒的群豹横行箭依次排开,就能轰炸至少方圆一里的面积,不难想象,来那么几十筒,黄猪皮就算有再多的骑兵,也不够炸得。”
  “所以,皇上,微臣与火器研究基地的几位大人商量了一下,希望朝廷能够划出那么一块地,作为火器的试验场地。”
  最终,左光先不再拐弯儿抹角,经过先前的铺垫,说出了自己的目的,看到崇祯没有立即表态,进而又补充道:“皇上,如果一味地只搞理论,缺乏实际的试验,很难佐证那些理论的正确性,很容易走入误区,不利于火器的以后研究。”
  “放心吧,左光先,你们所要的试验场地,会有的。”
  崇祯回头看向左光先,给予了明确地答复,然后继续向前走,边走边说道:“不过,关于火器的研究,理论方面,还是要在万岁山进行。”
  “即便是后期某个时候,不得不在试验场进行研究,所有的理论成果,都要进行备份,保存一份资料到万岁山火器研究基地。”
  “是,皇上,微臣明白!”
  左光先的内心喜不自胜,连忙回了一句,进而补充道:“而且,皇上,万岁山的所有火器研究资料,都是按照您的要求,全都是一式两份,进行了备份儿,那些资料就保存在紫禁城的古今通集库。”
  听到这番话,崇祯露出满意之色,轻轻点头,突然加快了步伐,转而说道:“走,带朕瞧一瞧,那些地雷、击贼神机石榴炮和猛火油柜研制和改善的怎么样了?技术有没有趋于成熟?什么时候可以大量装备于军中?”
  “是,皇上,请这边走,今天正好在试验猛火油柜和击贼神机石榴炮,皇上正好可以一观,看一看它们的威力。”
  这一刻,左光先的心情非常不错,曾经是一名武将,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一旦这些火器投入军中,大面积推广,对于未来的战争格局,将会有着颠覆性的改变。
  到时候,冷兵器将会退出战场,有一些战斗,双方不一定正面接触,进行肉搏,往往是一波轰炸,亦或是一波密集的扫射,片刻之间,战斗就已经结束,将敌人消灭于千米之外。


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发达的火器

  不久之后,万岁山深处的一个平坦地带,许多身穿便服的官员站于一侧的边缘处,三五成群,围于一处,似乎是在讨论着什么?
  如此情形,像这样的研究小团队,有数个,零星分布在这个平坦地带的边缘。
  更有少数的士兵位于场中,距离那些官员不远的地方,根据那些那些官员的指示,正在演练着一些火器,或是怎样使用,或是怎样组装,进行打靶之类的操作,检验相应的火器。
  此时,在冷晓磊的紧紧跟随之下,崇祯漫步而行,陪同之人却早已经换成了茅元仪,这位火器专家,并著有包含历代兵法理论、战具、器械以及火器的书籍《武备志》,可谓是明末时期的兵器代表性人物,对火器有着非同一般的了解和研究。
  “皇上,您稍等一下,微臣这就将诸位同僚召集过来,向你。。。。”
  茅元仪寒暄了一句,但话还未说完,就被崇祯给打断了。
  “茅爱卿,看我这身打扮,你就应该知道,朕之所以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图个方便,不想太过于拘束,更是不想打扰你们的火器研究工作,如果真的要通报的话,左光先早就做了,哪还轮得到你啊?”
  说话之间,崇祯颇为调笑的扯了扯自己的衣服,向茅元仪示意,后者还想说什么,进而又催促道:“好了,既然是便装出来,我就是不想太过麻烦,头前带路,介绍一下你们最近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
  “好吧,皇上,这边请。。。。”
  尽管心有不甘,还想争取一下,获得皇上的同意,向众人通报一下,免得哪一个不开眼之人,又不认识皇上,惹到了皇上。
  相比于左光先这个整个火器研究基地的负责人,作为火器研究的主事者,茅元仪更加的知道和清楚,这些研究人员多是孤傲之辈,根本就不将一般的高官和重臣放在眼里,用目空一切来形容,也不为过!
  持才傲物,或许形容的更加准确。
  当然,皇上并不在此列,即便是那些人再如何的持才傲物,狂妄自大,远远还没有到藐视皇上的地步。
  一念及此,在转身的那一刻,茅元仪的嘴角不易察觉的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苦涩的弧度,转瞬又恢复了正常,心中一阵腹诽。
  那些狂妄的家伙,之所以如此持才傲物,目空一切,全都是皇上给惯得,赋予了常人无法拥有的特权,即便是那些内阁成员,六部尚书,也不具备的特权。
  那就是合法持枪,准确来讲,是一把小型燧发枪,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可以进行正常防卫,而不用承担任何的刑罚和问罪。
  如此一来,凡是合法持枪之人,也就等于有了合法杀人的权力,有了这项特权,那些人又怎么可能不狂妄?
  莫说是普通百姓,就算是京城里的那些勋贵皇亲,一般情况下,也不敢轻易招惹这些人。
  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茅元仪微微侧身,右手前伸,轻声说道:“皇上,这边请!”
  砰砰砰。。。。
  伴随着一阵爆炸的声音,崇祯跟着茅元仪来到一处试验场,远远地望去,茅元仪面带几分喜意,颇为自得地介绍道:“皇上,您看,这就是地雷所引起的爆炸。最早的原始地雷,可以追溯到宋代,经历过嘉靖时期的官员曾铣的改良和发展,已经衍生出许多种类的地雷。”
  “到了万历年间,地雷的发展到了一个**,微臣记录在《武备志》里面的地雷,就有十多种,有踏发式地雷,有拉发式地雷,有点发式地雷,还有绊发式地雷。”
  “踏发式地雷的代表是‘炸炮’,最适合布置雷区,防止敌人的偷袭和减缓敌人的进攻速度;拉发式地雷的代表是‘伏地冲天雷’,最适合偷袭和埋伏,将其埋在敌人的必经之地,敌人经过之时,只需拉动引信,让伏地冲天雷爆炸,就能克敌制胜;点发式地雷的代表是‘无敌地雷炮’,和伏地冲天雷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是用拉,后者是点燃引信的方式;绊发式地雷的代表是‘万弹地雷炮’,作用和前两者差不多,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于,是由敌人触发。”
  不得不说,不愧是武器专家,尤其是对火器极有研究,向崇祯介绍地雷的过程中,茅元仪就像如数家珍,不仅了解它们的性能、优点和差异之处,更是极为熟悉它们的历史渊源和出处,说得是头头是道,极为详细。
  “皇上,陆上使用的炸弹叫作地雷,水中的炸弹叫作水雷,相比于地雷的种类多样,它就要单一的多,具有代表性的水底雷有两个,分别是‘大将军’和‘水底龙王炮’,前者是触发式,碰到船只就会爆炸;后者是定时的,根据里面的燃香,可以设定爆炸的时间。。。。。。”
  听着茅元仪的讲述,伴随着不远处不时响起的爆炸声,崇祯吃惊不小,虽然知道明朝时期的火器很发达,却没有想到,发达到这种地步,比西方早了好几百年。
  什么火箭啊,什么地雷啊,什么水雷啊,什么火焰喷射器啊,什么类似于手榴弹存在的击贼神机石榴炮啊,等等,在明末时期早已涌现,只是没有沿用下去而已。
  尤其是随着大明海军的式微,不断地没落,火箭和水雷等火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到了清朝时期,算是彻底地消失。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茅元仪的神色变得黯淡了起来,没有了刚刚的兴奋红光,整个人开始唉声叹气起来。
  “哎。。。皇上,如果朝廷早一点重视这些火器,而不是单纯的只使用红夷大炮和火铳这些火器,朝廷在辽东也不会陷入那么被动的局面,建奴与那些蒙古人也不会那么的嚣张,凭着精锐的铁骑,就敢四处征伐,骚扰我朝边境,烧杀掳掠我朝百姓,如入无人之境。”
  “如果军中配备有这些火器,并得以大规模推广和大量使用,相互配合之下,再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