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和之时,崇祯的心中微微一松,也有一丝庆幸之色。
  “可是,皇上,总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吧?”
  毕自严忽然来了这么一句,显得很是突兀,满脸的忧心忡忡之色,进而继续说道:“毕竟,每进行一次大明宝钞的试点,都让皇家生意进行兜底,这样也不是办法啊~!互市的规模还行,要是大的话,就不是皇家店铺所能维持的了。”
  相比于毕自严悲观的表现,此时的崇祯,要更加的乐观,脸上的笑意渐浓,犹如喃喃自语一样,极为自信的接着说道:“放心吧,毕尚书,重新发行大明宝钞,绝对是明智之举,乃是利国利民。”
  “现在这时候,大明宝钞之所以没有获得那些商人的认可,不过是他们的猜忌心与顾虑在作祟,都在隔岸观火,作壁上观,想要看看,大明宝钞是否真得像宣传的那样,拥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可以代替现银进行交税。”
  “年底之时,只要让他们看到,大明宝钞真得具有那个效用,不仅可以用作缴纳赋税,还可以不用再缴纳火耗银,让一些人尝到甜头,到时候,虽不至于纷纷兑换大明宝钞,但是,不管是兑换大明宝钞的面额和数量,还是参与的人数,都将会暴增!”
  说话之间,崇祯的眸子里洋溢着明亮的光芒,闪烁个不定,那股自信愈发的明显和强烈,整个人都散发着某种成竹在胸的气势。
  “看着吧,年底之时,大明宝钞不仅得到人们的认可,争相追捧,价值也会随之暴涨,要想获得同等面额的宝钞,是必要付出更多的现银。”
  看到崇祯说得极为肯定,是那么的信心满满,似乎受到这股极为强烈的情绪所影响,毕自严颇为谄媚的一笑,就要附和,似乎想到了什么,心中一动,生生将到嘴的话语咽了回去,转移了话题。
  “皇上,你的意思是说,运到陕西和山西的那些大明宝钞,或是作为赈灾之资,进行兴修水利之时,发给那些出劳力的百姓的报酬;亦或是作为军饷,补发士兵以往拖欠的饷银。”
  “只要他们用了那些小面额的大明宝钞,进行缴纳赋税,亦或是从皇家店铺里购买东西,只要花出去,就能破解外界的谣言,淡化那些人的担心和顾虑,将会为后期大规模的推行大明宝钞,提供了非常好的有利条件。”
  “呵呵。。。不错,朕就是这个意思!”
  崇祯淡淡一笑,朗声回了一句,进而满脸的郑重之色,继续说道:“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一个好头,让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明宝钞的好处,朝廷的那些宣传不是虚言,大明宝钞就能迅速获得人们的认可,并能够发行于天下!”
  “皇上说得是,确实是万事开头难。”
  毕自严附和了一句,轻轻点头,这个时候,流露出思索之色,颇为感慨地转而说道:“不过,话说回来,一开始的时候,那些商人之所以抵触大明宝钞,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能理解。”
  “毕竟,相对于现银和铜币而言,说穿了一些,大明宝钞就是一张绘了图案的纸张,若无朝廷的认证,要不是有着朝廷的信誉在里面,也就是一堆废纸,这样想想,反而能够理解那些商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的顾虑之处。”
  说到这里,毕自严话语一顿,面有难色,犹豫了一下,片刻之后,似乎下了某种艰难的决定一样,转而说道:“皇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朝廷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不仅重施一鞭法,还有诸多的土地改革,以及追回军屯田、并对其进行改变,再加上大明宝钞的事情,微臣实在是有心无力,即便动员户部的全部人手,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修)

  听着毕自严那近乎于无奈的话语,崇祯并未有任何的言语回应,也没有打断他的讲话,心中却是一动,已经对他的意思了然于胸,听得非常明白。
  平时倒没觉得什么,经毕自严这么一提醒,顿时反应了过来,自己穿越以来的这段时间,尤其是最近几个月,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却是,不仅影响深远,事情还很繁重。
  别得不说,单单是重新启动一鞭法,几乎就用掉了户部的大部分人手,更不用说还有其他的事情,保证各个军饷的充足供应,抽调与运粮到灾区,亦或是边境等地,等等。
  “毕尚书,不用多说了,朕明白了你的意思。。。。”
  崇祯摆了摆手,打断了还想一再强调的毕自严,神色郑重无比,却是转而问道:“毕尚书,这些事情虽然繁多,已经超出了你们的能力范畴,可是,这些也是你们户部的事情啊,之所以交给。。。。。。”
  说到这里,崇祯的话语忽然一顿,眸光闪烁,突兀的问道:“毕自严,你觉得成立商部,与六部并肩的新机构,分出你们户部的一部分权利,你觉得如何?”
  “商——部?”
  这一刻,毕自严就像吞了一个苍蝇一般,心里很不是味儿,呢喃的吐出两个字。
  虽然满脸的疑惑之色,但更多的还是不甘,不情愿,毕竟,这等同于在分他这个户部尚书的权力,但毕自严还是问道:“皇上,请恕微臣反应有一些愚钝,商部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呵呵。。。毕尚书,不用这么紧张,之所以成立商部,不过是朕的一时兴起,心血来潮,有感而发而已,并没有针对你的意思。”
  崇祯爽朗地一笑,表现的很是光明磊落,这才解释道:“所谓的商部,就是独立于其他行政衙门之外,和六部拥有同样地位的存在,也就是说,将是朝廷第七部的存在,换而言之,一旦商部成立,朝廷将会同时拥有七位尚书,也就是多出来的商部尚书。”
  “至于商部是干什么的?”
  “顾名思义,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打理与商人有关的事情,比如对商人进行统筹登记,登记造册,统计他们应缴的课税,至于收取税赋,还是由你们户部进行,负责管辖。”
  “如此一来,你们户部的担子一下子就减轻了许多,不必再为商人课税的事情费心,只需在年底进行收税,再与商部的账本进行比对,检验那些商人有没有偷税漏税。”
  “而且,明年年初,立春之后,东南还会解禁一部分海岸,与外国人进行通商,到时候,势必新增许多的事情,还有之前的大量准备工作,绝非是如今的户部所能够全部负责的。”
  “皇上圣明。。。。”
  毕自严颇为不情不愿地恭维了一句,尽管心中不痛快,有一种憋闷的感觉,也不得不进而补充道:“确实,以户部现在的情况而言,已经分不出更多的精力和人力,主持东南开放海禁之后的通商事宜,更不用说,在那之前的准备工作。”
  “而且,那些外国人,尤其是那些远渡重洋的西洋人,更是居心叵测,狡诈无比,需要更加专业和了解他们的官员负责,与他们打交道。否则的话,单单是海关收入,朝廷都将会损失一大笔税银。”
  “嗯,是的,毕尚书,正是这个道理,朕考虑的就是这一点。。。。”
  崇祯轻轻点头,赞叹了一句,进而又说道:“不仅如此,朕还打算,将朝廷的那些贡市,与外族通商的事宜,也交给商部的官员他们处理,这样的话,事情的处理将会更加快速,效率将会大幅度提高。”
  “呵呵。。。。所以啊,毕尚书,商部成立之后,一旦进入正轨,你们户部以后就是负责收银子,验证每年的赋税是否正确,有没有商人偷税漏税就行了。”
  这个时候,再次听到这句话,毕自严心中一动,脑海里浮现出一抹恍然的灵光,明白了皇上为何要成立商部?
  给户部减压,提高朝廷的办事效率,这些都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原因,主要还是在于,皇上想要尽可能地杜绝偷税漏税的事情,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
  毕竟,多了一个商部,也就多了一个监管部门,那些商人再想偷税漏税,所要付出的代价,要进行贿赂的银子,就不是翻倍那么简单。
  历经四朝三代,当过两朝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很清楚,相比于其他的衙门,户部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地方,即便朝廷的财政再如何的紧张,国库再如何的亏空,也有的是方法弄银子。
  如此一来,户部就成为了万众瞩目而又极其敏感的衙门。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其他的衙门的用度,一切银子开支,都需要户部的划破,不言自明,户部也是一个不易被人攻击、要纷纷讨好的存在。
  自然而然地,随着商部的应运而生,这个新的衙门出现,户部的地位将会有所降低。
  就在毕自严思绪翻飞之时,脑海里浮现闪过念头之际,崇祯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毕自严,你觉得谁最适合商部的商部尚书之职?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向朕推荐?”
  问出这么一句话之后,似乎觉得话语太笼统,崇祯随即又补充道:“作为商部的第一任尚书,不仅要极为熟悉税赋这方面,对那些商人也要很了解,还要具有增加朝廷税收的才能,在正常的情况下,在那些商人的承受范围之内,可以增添一些符合常理的税种。”
  “总之,就是一句话,这位商部尚书,要懂得如何赚钱,能够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
  “嗯。。。”
  毕自严沉吟了一下,大脑却已经飞速运转起来,心中不断地盘算着,浮现一个又一个人名,片刻之后,面露迟疑之色,试探性地回道:“皇上,你觉得太常寺卿林宗载怎么样?”
  “林宗载。。。。?”
  崇祯呢喃一般的跟着叫出这个名字,满脸的疑惑与不解之色,内心之中,却又有着某种莫名的印象,对这个人名,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就好像在哪里听说过。
  但是,崇祯可以确定,穿越以来,绝没有见过这个人,今天也是第一次听说。
  否则,毕自严提起这个名字,也不会感觉又这么的陌生。


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书(修)

  “启禀皇上,这位大理寺卿,资历可谓是非常的丰富,历任过兵科、户科与邢科的给事中,更是当过户部的都给事中,虽然是掌管着拾遗、侍从、规谏、稽察、补阙等事,但对户部的事情也是极为了解。”
  “尤其是他的官品,更是没得说,令人称赞,为官清正廉明,为百姓着想,伸张正义,初次为官之时,到江西浮梁县当县令,政绩卓著,极为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听到这些信息,崇祯心里的那种熟悉的陌生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强烈,似乎在哪里听说过这个人?
  “到了天启年间,历任三科给事中之时,成绩斐然,颇有建树,对于当时的军费无度,对于边防军费毫无计划,每个月巡山防海的费用多达二十九万两白银,请旨核查,为朝廷节省了七万两银子,并提出了‘因饷檄兵、因兵檄官’的建议,切中时弊,因此获得熹宗的赏识,被擢升为太仆寺卿,并代理太常寺的庶务。”
  这一刻,崇祯的脑海里就像有一层窗户纸一般,只要捅破这层窗户,就能想起这位林宗载,关于他的诸多信息,究竟是何许人也?
  “皇上,最为关键的是,此人祖籍福建,老家就在同安县的厦门塔头,对于那些洋人自然了解无比,更是懂得一些洋人语言,要是让他担任第一任商部尚书,再合适不过了,定能处理好东南事宜,开放部分海禁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