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鲜王就会不长记性。至于朝鲜王的那个提议,朕可没有那么天真,别人说什么,朕就信什么,他总要有所表示。”
  “如果朝鲜王真的想要结成联盟,重归旧好,也不是不可以?一起对建奴用兵,也不是不行?但是,在这之前,朕要看到他们朝鲜的诚意,最起码也要有一个投名状。否则的话,朕凭什么相信他们?”
  “皇上,您说得投名状是指。。。。?”
  孙元化的眉头微皱,问出这句话之时,对于崇祯的这番说话风格,心里总感觉有一些别扭。
  堂堂的一国之君,居然会用一些山贼土寇之语,满满的行话,投名状一词,根本就是入伙强盗、山贼,才会用到的词语,也难怪孙元化这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之人,听到之后,感觉怪怪的,有一些别扭。
  然而,容不得孙元化深想,崇祯已经再次开口了。
  “所谓的投名状,其实很简单,说来也非常容易做,那就是,他朝鲜王李倧,必须立即对建奴宣战,发兵于建州,不管用兵几何,不管是打到哪里,哪怕是在朝鲜与建州的交界处,稍稍深入一点,哪怕只是斩杀建奴的几个老百姓,都可以算作投名状,就能获得朕的初步信任,也就有了联盟的基础。”
  很显然,孙元化的神色有一些不自然,确切的来说,按照崇祯的这个要求,该如何向朝鲜王开口?
  毕竟,朝鲜王李倧一定会有这样的顾虑,一旦朝鲜真的对建奴宣战,更是在边境骚扰野猪皮的子民,就等同于彻底绝了后路,完全与建奴交恶。
  如果再不能获得皇上的信任,不能与大明重修旧好,结成同盟,那么的话,就等同于将朝鲜放在了架子上,用火烤,进退不得,将难以承受鞑子的怒火。
  所以,朝鲜王能不能答应皇上的条件,最好的情况,也只是五五之数。
  同样地,孙元化更家无法进行反驳,毕竟,崇祯的要求合情合理,甚至于让他打心底里就十分的佩服,更多的还是莫名的感动。
  尽管崇祯的这个要求看似有一些小家子气,过于记仇,有失大国皇帝应有的风度,应该对附属国拥有足够的胸襟,能够原谅藩属国过去的一些无奈之举。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小家子气的举动,才使得孙元化心生敬佩之意,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作为一个读书人,熟读史书,孙元化深知,对待藩属国或者邦交国,皇帝表现的胸襟广阔,很是大度,不记仇,看似是一个泱泱大国的应有风范,大国皇帝不计前嫌。
  实则却是,牺牲的是无数的黎民百姓的利益,甚至于性命。
  俗语有云,有仇不报非君子,一个明其名曰的“顾全大局”,就要放弃旧怨和旧仇,这样做的同时,也是在让边境百姓寒心。
  毕竟,每每外敌来犯之时,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他们,边境之民,遭受无妄之灾,轻则,家产尽丧;重则,全家老小含恨而死。
  因此,不难发现,历朝历代的主和官员,多是南方之人。相对地,主战之人,多是北方志士
  心中这样想的同时,恐怕朝鲜王很难答应这个要求,孙元化也没有说出这个担心之处,而是面露坚定之色,一字一顿地吐出三个字。
  “是——皇上!”
  这个时候,似乎看出了孙元化的心中所想,崇祯淡然一笑,面露轻松之色,淡淡地说道:“孙爱卿,不用想那么多,若是放到以前,大明却是非常需要朝鲜这个藩属国,与其结成联盟,从而牵制住建奴,共同对付鞑子。”
  “然而,时过境迁,今时不同于往日,现在的形势已经不一样了,朝廷在辽东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随着收复辽东所有的失地,巩固好之后,朝鲜的牵制作用已经是微乎其微,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而且,纵观朝鲜的历次表现,虽然是一心想要交好大明,向大明称臣,但是,历次的对建奴之战,几乎都是在搪塞,应付朝廷居多,不过是在阳奉阴违而已。”
  “尤其是萨尔浒之战,虽然有着主将在指挥上的错误,但朝鲜军的一万多人,表现的也不怎么样,完全就是在走走过场,应付而已。”
  “除了朝鲜主将金日河的表现还算可以,可圈可点,其他人都不怎么样,不是逃回朝鲜境内,就是直接向建奴缴械投降。”
  。。。。。。
  听着崇祯的讲述,历数朝鲜以往的不是,对于建奴的消极态度,孙元化彻底就明白了,心里跟明镜似的,即便是朝鲜王这得答应这个条件,也很难获得皇上的信任。
  在以后的日子里,在皇上的算计下,恐怕朝鲜军将会沦为炮灰的存在。
  不过,孙元化想想也能理解,也难怪皇上对朝鲜的印象不佳,自从萨尔浒之战后,朝鲜的表现还真得不怎么样,面对朝廷的圣旨,要求朝鲜出兵协助,朝鲜王往往都是动动嘴皮子,一再的推诿,和拖延时间,罕有实际行动。
  否知的话,努尔哈赤的行动也不可能那么的顺利,也不可能攻陷那么多的辽东城池。
  这个时候,与孙元化想的不同,崇祯想得却是另一件事情,眉梢挂着一丝得意之色。
  只要朝鲜王肯对建奴宣战,哪怕只是不痛不痒的在边境搞一些动静,杀一些鞑子,建奴的一些寻常百姓,也足以给野猪皮制造相当大的难题,不得不分一些兵力,应对朝鲜很有可能的入侵。
  如此一来,野猪皮就不得不从辽东抽调更多的兵力,相应地,毛文龙的压力也会小很多,可以更加从容的离开建州,通过辽东水师的接应。


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三)

  一念及此,崇祯的神情微动,转而问道:“对了,孙元化,接应毛文龙的战船,准备的怎么样了?”
  “启禀皇上,水师已经准备好了,战船就在鲸海〔日本海〕附近,随时都能接应毛文龙部,撤离建州,回到辽东。”
  “好,那就行,如此一来,朕就放心了。”
  崇祯回应了一句的同时,轻轻点头,神色很是平静,似乎没有了一开始对毛文龙的猜忌与防患。
  这个时候,不等孙元化做出进一步地回话,崇祯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说道:“对了,如果朝鲜王答应了朕的条件,出兵建州,向建奴宣战,不管朝鲜军弄出多大的动静,只要其一到边境线,吸引到野猪皮的注意力,你们水师就可以行动了,接应毛文龙部撤回来。”
  “是,皇上,末将领旨。。。。”
  孙元化回答的有一些犹疑,更像是错愕,转瞬间,他就明白了崇祯的诸多深意,心中就是一阵暗自腹诽,主要的还是不解。
  皇上提出这么一个要求,看似是想朝鲜军当炮灰,有意试探和为难朝鲜王,实则却是尽可能地吸引野猪皮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分散鞑子的兵力,不仅是为了更好的收复辽东失地,更是在为毛文龙部减轻压力。
  之所以有最后一个猜测,一个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皇上将计划提前了,提早接应毛文龙部撤离,如此一来,皮岛军的折损势必会有所减少。
  相应地,皇上想要借助这个机会,尽可能地削弱毛文龙的实力,也会大打折扣。
  孙元化没有多嘴,没有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询问崇祯为何改变了主意,而是很识趣地离开了,执行崇祯的命令。
  看着孙元化离去的方向,崇祯的双眼却是黯淡无光,脸上露出思索之色,似乎是在想着什么,转瞬间,又清醒了过来,眸子里随即闪过几缕精芒。
  “小磊,传朕的手谕下去,告诉锦衣卫和东厂的负责人,让他们启动在朝鲜的暗探,动用在汉城的情报人员,全力促成此事,不惜代价地让朝鲜王李倧答应朕的条件。”
  “是,皇上,末将领旨!”
  冷晓磊答应一声,就要转身离去,却又被崇祯给叫住了。
  “对了,还有,小磊,让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珪,携带朕的旨意,让其立马赶赴关内,分别前往陕西和河南,通知洪承畴、孙传庭和丘兆麟,告诉他们,可以将那些灾民和招抚的乱军,混编在一起,分批送到辽东的宁锦防线,或者通过海路,由辽东水师运送,送到金州和复州两地,大军占领的区域。。。。。。”
  这个时候,金州城内,原知州衙门,大厅之上,刘兴祚来来回回地踱着步,满脸的焦急之色,更多的还是不安,更像是谋图大事前的紧张,而生员金应魁正在乐此不彼的絮叨着,建议的同时,更像是表达自己的不满,似在复仇一般。
  “将军,不能再犹豫了,要想顺利地将复州城交到袁大人的手中,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您不能再犹豫了,必须在朝廷的大军到来之前,除去王丙这些汉族败类,甘当鞑子走狗之人。”
  “将军,难道您忘记了当初的那件事情了吗?若不是王丙的告密,将军的兄弟刘兴仁也不会被努尔哈赤杀害,更不会殃及复州城的两万多汉人百姓,遭到毒手。”
  “将军,若是不除去这些祸害,难保他们不会突然跳出来,向野猪皮告密,坏了咱们的大事。”
  尽管知道,王丙那些人再如何的蹦跶,也不可能威胁到自己所谋之事,毕竟,如今这种局面,大势已定,鞑子已经退出了辽东的东部区域,余下之人躲在辽东的西部区域,即便王丙告密,也无碍大局。
  可是,一听到当初的那件事情所引起的风暴,不仅险些让自己坠入万劫不复之地,差一点就身死,更是连累了自己的亲弟弟刘兴仁,还有两万多复州城的汉人,全都丢了性命。
  造成这样的结果,全都是因为王丙为了讨好努尔哈赤而告密,告发自己有归降大明之谋,一想到这些,刘兴祚就是怒意横生,眸光凛冽,杀意盎然。
  “金应魁,携带本将军的首领,调一队士兵,立马赶往王丙等人的府邸,将其满门全部斩杀,为那两万多人报仇,以告他们的在天之灵。”
  “是,将军,小的这就去!”
  这个时候,金应魁就要转身离去,似乎想到了什么,忽然停了下来,面露犹疑之色,有一些踌躇地看着刘兴祚,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沉声说道:“将军,在起事之前,有一人不可不防啊?”
  “谁?”刘兴祚径直问出,有一些疑惑的看着金应魁。
  “李——延——庚”
  几乎是一字一顿,金应魁缓缓吐出三个字,看到刘兴祚眉头微皱,几乎拧成了一团,有一些迟疑,不等对方发话,进而补充道:“将军,虽然李延庚一直非常支持您的谋划,重新回归大明,并协助刘兴治将军逃离辽东,与袁大人接头。”
  “可是,也不能就此忽略了一点,李延庚也是李永芳的长子,李延庚虽然为人正直,有强烈的正义感,也非常憎恨鞑子的暴虐。”
  “然而,自从其父走上了变节之路,就是一直在为虎作伥,替建奴卖命,可谓是忠心耿耿,当初的消息走漏,恐怕也和李永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最为关键的是,如今之时,虽然大势已成,但在这复州城内,仅就实力而言,也就是李延庚有这个实力,能够与将军一较长短,手握着建奴在复州城的残余兵力。”
  “起事之时,若李延庚突然改变了主意,临阵倒戈,奋力阻挠袁大人他们进城,虽然改变不了最终结果,却会引起袁大人的误会,以为咱们不是真心重归大明,有意纵容李延庚,将军不可因小失大啊~”
  “若是那样的话,可就坏了,咱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