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锔蔷⑸了福鞒龇浅C飨缘奶袄分狻
  “小磊,你准备一下,从锦衣卫里面挑选一些好手,暗中,再从民间征召一些挖坟掘墓的好手,组成一个摸金校尉队伍。”
  “挖坟掘墓——摸金校尉——”
  冷晓磊的神色有一些错愕,跟着念出这两个词语,联想到崇祯之前与孙元化所交谈的内容,就知道了对方这是想干什么?
  显而易见,皇上这是想仿效三国时期的曹操,组建摸金校尉队伍,挖坟掘墓,大发死人财,从而弥补军费开支的亏空,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
  跟在崇祯的身边,身处前线,看到各种军情邸报,冷晓磊当然比谁都知道,此次辽东之战的军费开支有多么的庞大,远超以往,单单是那不顾成本的使用火器,对敌之时,上来就是一通火箭密集轰炸,那绝对是在烧钱,用银子堆起来的战争!
  若是放在以前,以朝廷的财政力量,大明根本就支撑不了这样的战争,这样的打法。
  尽管心知这一点,对于辽东之战,在军费开支上面,皇上面临的压力有多么的大,但一想到挖坟掘墓,从而获取钱财,冷晓磊就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
  “可是,皇上,如果让天下人知道这件事情,恐怕朝廷的声望将会大打折扣,将会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沦为世人指责。。。。。。”
  冷晓磊虽然停了下来,但话里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不管是任何时候,挖人祖坟,获取冥器,以及陪葬的财物,都是极为不道德的事情,为后人诟病。
  而且,一代奸雄曹操,之所以在人们的心里形象不佳,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奸诈,谋朝串位,还有就是,组建了摸金校尉,干起了丧尽天良的事情,掘人坟墓。
  毕竟,在汉人眼里,死者为大,尤其是坟墓,更是占据着相当的地位。
  盗取坟墓,历来就是为人所不齿的,在历朝历代的刑典之中,盗挖坟墓,就是重罪,虽不至于砍头,但也相差无多。
  崇祯当然明白冷晓磊话里的意思,也知道对方担心的是什么,深怕自己的声望大受影响,被天下人嗤笑。
  然而,出乎冷晓磊的意料,崇祯就好像没有听懂一般,不仅没有丝毫的担心之意,反而还神经大条的淡淡一笑,不以为然地说道:“放心吧,小磊,不会出现你担心的那种情况的。”
  “可是。。。。”
  冷晓磊心有不甘,是真的为崇祯着想,还想争取一番,劝说一下,然而,刚刚吐出两个字,话还未说完,就被崇祯给打断了。
  “朕组建的摸金校尉,只是临时的,并不是一直都干挖掘坟墓的事情。而且,他们所挖掘的目标,并不是关内的坟墓,而是建奴的那些皇陵,比如沈阳附近的福陵,抚顺的永陵,等等。”
  听到这番话,冷晓磊顿时长松了一口气,脸上的忧色缓和了许多,虽然还是在挖掘坟墓,盗取死人的陪葬财物,但目标却是非常的特殊。
  若是真如皇上所讲,这样做的话,不仅不会为天下人嗤笑,还会让人拍手称快,津津乐道,有一种报复的畅快!
  毕竟,最为关键的是,建奴乃是大明的敌对之国,努尔哈赤还曾经是大明之臣,挖其坟墓,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算是名正言顺,完全可以看作对叛臣的一种惩处。
  毕竟,不管是因为敌对的关系,还是努尔哈赤背叛的身份,朝廷都可以将其从坟墓里挖出来,告诫世人,以儆效尤。
  何况,皇上又不是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情?
  魏忠贤的朋党,原先的兵部尚书崔呈秀,罪恶滔天,妄想通过自杀逃过惩罚,想要体面的死去,然而,他却被从坟墓里挖了出来,还将其尸身斩首。
  而这,就是明旨做得,当时就无人反对,更何况现在?
  这个时候,相比于冷晓磊的思绪翻飞,寻找各种说得过去的理由,崇祯想得却是另一件事情,努尔哈赤东征西讨数十年,四处劫掠,势必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就算福陵和永陵的陪葬品不多,但也足够填补此次辽东之战的军费开支。
  毕竟,作为后金的缔造者,努尔哈赤的陵墓福陵,也就是东陵,不仅规模巨大,他的陪葬品也不会少。
  。
  c


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七)

  尽管心中还是耿耿于怀,并不是完全同意组建摸金校尉,但忠君的思维使然,尤其是这一年多时间的跟随,崇祯予以的重视和无以伦比地栽培,都使得冷晓磊无法拒绝,唯有执行。
  更何况,崇祯的英明决断,深谋远虑,那份为国为民之心,使得冷晓磊为之折服,也就没有再迟疑什么。
  “是,皇上,末将这就着手筹建摸金校尉,尽快为朝廷开辟一个财源,减轻朝廷的财政压力。”
  “嗯,好。”
  崇祯轻轻点头,回应了一句,露出满意之色,这个时候,冷晓磊就要转身离去,似乎想到了什么,又将其给叫住了。
  “对了,小磊,朝鲜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朝鲜王还没有答应朕的条件吗?”
  说到最后,崇祯那原本轻松的神色,微微蹙眉,隐隐有一些不满,冷晓磊知道,对方的这番神情变化,并不是针对自己,而是觉得朝鲜王太过不识抬举。
  皇上开出的那些条件,虽然近乎于苛刻,甚至于有一些无礼,但给予的好处,相比于要做的事情,就算是在建州的边境地区匆匆转悠一圈,应付一下,抢掠建奴的百姓,也算完成任务,朝鲜王还是占便宜的。
  一念及此,看到崇祯的神色变得有一些不耐烦起来,冷晓磊连忙回道:“启禀皇上,姜大人和王大人在朝鲜的行动,还算顺利,之所以迟迟没有结果,朝鲜王还未答应,两位大人是想,尽可能地让朝鲜王出更多的兵力,尽可能地深入建州腹地,牵制住更多的建奴兵力,从而策应朝廷在辽东的军事行动,减轻毛将军在建州的压力。”
  不得不说,崇祯变脸比翻书还快,他也明白,姜曰广与王梦尹的行为,看似擅作决定,但却是用意颇深,远远不只是自己当初的那个目的。
  听到这番的解释,崇祯那不满的神色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现出笑意,不无赞叹的说道:“不错,不错,姜曰广和王梦尹真是深得朕意,知道如何使得大明的利益最大化?”
  这一刻,崇祯还有话为明言,姜曰广和王梦尹之所以那么做,让朝鲜王更加的卖力,出更多的兵力,更建奴更大的伤害,不仅仅是上面的原因,还有更深一层次的用意。
  一旦朝鲜真得大举进犯建州,对建奴宣战,深入之下,朝鲜军的折损势必大幅度增加,如此一来,势必消耗朝鲜的国力,这样的话,若是大明将来想吞并这个附属国,也容易得多。
  即便没有这种打算,国力遭到大幅度削弱的朝鲜,势必更加依赖大明的庇护。
  “不过,也要告诉他们,如果真能达到这个目的,当然好了,但也要在一个基本的条件之上,就是不能超过原本规定的日期。”
  “是,皇上,末将这就让人将口谕传达给两位大人。”
  看着冷晓磊离去的背影,崇祯打开了尘封的历史记忆,关于明末的历史研究,脑海里涌现许多关于朝鲜王李倧的记忆,神色很是不以为然,隐隐有着轻视之意。
  这个朝鲜王李倧,看似胸怀大志,具有一定的治国之能,尤其重视本事,但却是一个军事白痴,胡乱指挥,特别是“丁卯胡乱”之后,非常的神经,大改朝鲜国内的防御体系。
  不错,这个朝鲜王确实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看到了火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并将其付诸于实际,普及火器在军中的应用,更是重用洋人,将漂流到朝鲜的荷兰水手朴渊等三人弄到军中,让他们制造包括大炮在内的各种火器,以及训练新兵,为朝鲜效力。
  然而,李倧却做出了一个十分荒谬的军事决定,那就是千不该,万不该,提出了一个新的防御理念,什么“让出大路、修筑山城、配以火器”的防御战略。
  如此一来,面对强敌来犯之时,朝鲜就等同于放弃了战争的主动权,敌人可以肆意在朝鲜境内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大军直接兵临汉城城下。
  按照这十二字方针,朝鲜军的驻防之地,不是在山上的山城之上,就是驻守于城池之中,等于主动让出了许多军事要地,隘口和关卡。
  简单而言,这样的军事部署,看似提高了一城一池的防卫力量,却削弱了朝鲜全境的防御力。
  毕竟,谁都明白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那就是擒贼先擒王,不管山上的城池防御力有多么惊人,凭着地势之险,外敌难以攻克,但是,人家没有必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攻城略地,可以直接绕过,直抵京师,捉住朝鲜王,战争就结束了。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丙子胡乱期间,这种防御体系是有多么的荒谬,犹如将朝鲜军束缚在山上的山城之内,眼睁睁地看着清军长驱直入,一路东进,畅通无阻,很快就打到了汉城。
  若不是火器发挥了作用,给予清军相当程度的创伤,恐怕“丙子胡乱”持续的时间将会更短。
  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后,崇祯平静的神色忽然波澜阵阵,现出一丝丝笑容,透着贪婪之意,嘴角更是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满含深意的弧度,更是喃喃自语了起来。
  “如此也好,那就让朝鲜王这样胡乱折腾去吧,便宜了鞑子,还不如便宜我大明,到时候,我大明的军队就可以长驱直入,一举将朝鲜纳入大明的版图之中,增加一个朝鲜省,就让他李倧当第一任朝鲜省高官,省得再为一个藩属国费心思。”
  云南,沐府。。。。
  大厅之中,弥漫着一股离别的萧瑟氛围,一名中年妇人站在那里,身边跟着一个十岁多的孩童,对面站着两名管家穿着的家仆,交谈的声音是那么的无奈,而又充满担心之意。
  “太夫人,国公大人不过是十岁多一点,还不满十一岁,就让国公大人孤身一人,赶赴京城,一路之上,虽有官军护卫,可是,太夫人,你真的放心吗?”
  “阮管家,老身又何尝不明白,愿意如此?”
  “可是,太夫人,那您又为何。。。。?”f


第三百五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八)

  说话的中年妇人,正是当代黔国公沐天波的母亲,陈太夫人,而旁边的小孩就是沐天波,只有十岁的年纪。
  此刻,陈太夫人难掩那股不舍的神情,颇为留恋的看向自己的儿子沐天波,然而,这种近乎于柔弱的神情转瞬即逝,随即变得格外坚强起来,更多的还是心有余悸。
  她无论如何也无法忘记,丈夫的肆意而行,给沐府带来了极大的危机,惹得朝廷非常不满,婆婆更是为了沐府上下,为了沐氏一族,免遭鱼池之苦,狠下心来,亲手毒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沐启元。
  一年之内,沐府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变故,丈夫的死亡,婆婆被朝廷问罪,这一切的一切,并没有结束沐府所发生的变故,而是一个开始。
  接踵而来的是,朝廷对沐府的刻意打压,儿子沐天波虽然继承了黔国公的爵位,当上了云南总兵官,可奈何,年纪尚幼,这些都成为了虚名。
  总兵事务,由云南巡抚代摄;府内事务,由自己和管家阮氏兄弟主持,为了惩戒前两任黔国公的无作为,不敢镇压吐司的叛乱,还有为祸百姓之罪,沐府的田产一下子就被没收了一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