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已经非常明显,皇上早就瞄上了辽东的那些世族大家。
  这个时候,孙元化侃侃而谈般的刚一讲完,话音刚落,崇祯问出了更加直接的问题,使得前者有一些措手不及,也让冷晓磊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心中猜测。
  “孙爱卿,平心而论,以你之见,若是解决辽东大姓和世族大家所带来的问题,你有什么良策?”
  此言一出,对于孙元化而言,不可谓不直接,不可谓尖锐,是那么的左右为难,答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答之,就得罪了辽东势族;反之,将会引起崇祯的反感。
  若是投机取巧,蒙混过关,应付了事,更是落了下乘,于己不利。
  孙元化脑海里只是闪过这个念头,就做出了决定,同时暗怪自己行事过于小心,太过想要左右逢源,有了之前的那番言论,就已经是站在了辽东势族的对立面。
  “皇上,微臣不敢言自己有什么良策,但深知一点,一直以来,辽东势族,之所以越来越强大,朝廷越来越难以掌控,主要的原因所在,就是他们的家族势力。”
  “孙爱卿,你再说明白一点。。。。”崇祯微微蹙眉,催促了一句。
  “皇上,是这样的,说白一点的话,朝廷之所以拿辽东势族没有办法,最多也就是杀鸡儆猴,拿其中的一两家开刀,以示惩戒,却不敢一下子全部惩治,关键症结所在,主要在于两点。”
  “由于诸多原因,那些世家大族,几乎把控了辽东的全部经济,掌控了大半的军队,因此,历任前去辽东的官员,都不得不依靠辽东将领,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辽东将领。”
  “不知道皇上有没有注意到,即便强势如毛文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不得不向辽东势族低头,镇江建制之后,雄踞皮岛之时,不仅纳妾,从而建立与辽东势族的关系,成为辽东势族的女婿,还大肆收辽东子弟为义子义孙。”
  “否则的话,毛文龙很难在辽东站稳脚跟;在天启年间的时候,也不会能够做到免遭鱼池之秧,不为魏忠贤所害;尤其是与袁可立之争,后者也不会黯然离开官场。”
  有着历史学家的记忆,崇祯当然知道,孙元化说得这些都是事实,也很客观,历任的蓟辽督师,都很器重辽东将领。
  即便是历史上的“己巳之变”,皇太极打到了京城,朱由检虽然有着下错命令之嫌,很有可能冤枉了袁崇焕,但是,将袁崇焕下大狱,而祖大寿居然带兵离开京师,任由京城处在危险之中,其罪之大,法理难容,将其斩杀都是轻的,抄家灭族都不为过。
  然而,处理的结果却是,祖大寿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仅此一点,足可见辽东势族的势大,早已是尾大不掉,深深为朝廷所忌惮,就算是当时的皇帝朱由检,也不敢轻易动他们,更不用说治罪什么了。
  崇祯的脑海里只是略微浮现这些念头,转瞬就恢复了正常,身为为之一敛,变得郑重无比,沉声问道:“那么,孙爱卿,说了这么多,以你之见,觉得朝廷该如何做,从何处下手,才能解除辽东势族的威胁呢?”
  恍惚间,孙元化有一种错觉,总觉得,崇祯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着急,似乎并不把辽东势族的威胁放在心上,就好像早就有了应对之策一样,挥手间就能将其解决。
  轻轻摇了摇头,暂时压下了这个念头,面对崇祯那直视而来的目光,孙元化连忙回道:“皇上,古语有云,不破不立,而辽东势族的优势所在,就是因为他们的财力惊人,又掌控了一定的军权。”
  “因此,要想解决辽东势族的威胁,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下手,先削弱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再开放对辽东的商业互动,增加他们在生意方面的对手,从而不断地使他们的财富缩水。”
  “而且,现在这个时候,正是行动的最佳时机,辽东的人口骤然增加了近百万,朝廷又从山东、北直隶和山西抽调了那么多的兵力,进入辽东作战,赶走建奴之后,朝廷正好可以好好经营辽东,限制辽东势族招募兵力,扩充他们的武装。”
  崇祯笑了,却是笑而不语,充满深意,看得孙元化心里直发毛。
  这一刻,孙元化更是瞬间顿悟了,这才反应了过来,刚刚的那种感觉,并不是错觉,而是真的,皇上确实是早就有了应对之策,并且早就付诸了行动,已经暗中实施。
  之所以没有为人所发觉,没有被辽东势族所发现,只是皇上做得相当隐秘,有着光明正大的理由而已。
  c


第三百七十三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七)

  收复失地,赶走鞑子,迁移灾民,缓解关内赈灾压力,不管是哪一个理由,都能说得过去,都是光明正大,任何人都无法反驳。
  这是一个阳谋,一个"chiluo"裸的阳谋,莫说那些辽东势族还未发现,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算是他们察觉到了什么,又能如何?又敢如何?
  这是崇祯的自信所在,也是冷晓磊深深地为之折服之处。
  随着近百万灾民涌入辽东,辽东人所占比例将会大幅度下降,那些世族大家的影响力自然会被稀释掉了,尤其是随着民兵的组建,更加制衡了世家大族的私人武装,由家丁组成的军队。
  最为关键的是,有着朝廷的支持,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除了实战经验不行,那些民兵的战力并不比辽东势族的私人武装差,隐隐还强那么一丢丢。
  毕竟,民兵侧重于防守,保护自己的利益,又有着朝廷装备的火器加持,自然无惧于辽东势族的私人武装,只听命于朝廷的政令。
  最为关键的,有着朝廷从其他地方抽调的军队,居中镇守,那些辽东势族更加不敢像以前那般,明面上去吞并土地,几乎于强抢。
  当然,崇祯一点也不担心两者会同流合污,一致对抗朝廷。
  毕竟,豪绅与普通百姓本就处于对立面,两者本就有着矛盾,根本就无法融合,前者之所以势大,源于后者的过于分散,很难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与之对抗。
  不难想象,只要刻意引导,再辅以一定的兵器支持,不是不敢与当地豪绅一较长短。
  毕竟,如今大明的疆域之内,其中的十之七八,关于土地的问题,说白一点,那就是一场零和游戏,非此即彼,只能是一输一赢,不可能共赢,百姓所分到的土地,必然是朝廷从那些豪绅权贵那里剥夺而来。
  如此一来,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用于过活的土地,那些分得土地的百姓,自然不可能站在豪绅的那一边。否则的话,和与虎谋皮何异?谁又能保护他们的利益?
  当然,这种矛盾并非是不可调和,也不是完全对立,问题的根源所在,百姓要得是活下去,能够吃饱穿暖;而那些豪绅权贵想要的,无非是财富,只要满足了这两点,自然矛盾就得到了缓解,甚至于是化解。
  此时,崇祯明眸闪动,暗暗思忖,心中已经有了主意,怎样化解势族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却又深知一点,还不能立即付诸于行动,现在还不是化解两者之间矛盾的时候。
  原因很简单,他崇祯还要借助于民意,以土地为诱饵,让豪绅处于百姓的对立面,从而制衡辽东大姓和世家大族,直至消除了后者的实力,在朝廷的可控范围之内,才是缓解两者矛盾的时机。
  这个时候,崇祯的目光缓缓转移,最终落在了冷晓磊的身上,朗声说道:“告诉孙督师,朕答应了他的请求,可以将那些学员留在辽东。不过,那些人依旧是学员的身份,还未毕业,每年依旧要考试,只是他们可以自学,学院将会将相应的书籍发给他们。”
  “是,皇上,末将明白,这就派人回复孙督师。。。。。。”
  两人对话之时,一旁的孙元化深深地明白,崇祯提出这个看似要求的条件,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换而言之,那些学员只要没有毕业,没有结业证书,那就是还未获得皇家军事学院的完全认可,也就无法获得皇上的完全认同。
  这样的结果就是,即便他们在辽东军功赫赫,得到上司的提拔,一旦到了游击将军这样的军衔,就只能是暂代二字,若不能顺利毕业,那他们就不能得到相应军阶的荣耀与待遇。
  仅此一点,足以说明,皇上有多么的重视军队,变着法的增强对军队的控制。
  自古以来,不管是对外的战争,还是对内的诸多政策,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也就是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这一刻,随着想得越多,随着思维的打开,孙元化越发的明白,皇家军事学院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灌输忠君的思想,皇上想要从观念上控制武将,更是为了掌握一种话语权。
  而且,随着皇家军事学院地成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兵部的权力得到了一定的削弱,被分权了。
  毕竟,尽管兵部虽然是各地大军的直辖衙门,有着调动的职能,更是可以调动一些将领,予以任免,但随着皇家军事学院的出现,就等于给兵部带了一个紧箍咒,在将领的升迁方面。
  作为朝廷的重臣,身处前线的主将,孙元化更是明白一点,一直以来,各地的军队虽然不乏骁勇善战的大将,却是极为缺乏文武双全的主将。
  原因无他,虽然历朝都有武举科考,但却非常的不固定,往往是根据朝廷的需要是否紧急,是否有战事发生,才会临时开设武举科考。
  如此一来,就使得武进士的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得到系统性的培养,自然而然地,出现良将的可能性并不高,非常之少,并不能缓解朝廷对主将的需求。日积月累之下,这种问题愈发地严重。
  而且,军中还有一大问题,就是承袭父辈的将领很多,有一些是直接在父辈的帐下效命,占据了相当多重要的位置,因此,明军里面存在了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家族很容易控制一个军队。
  而这样的军队,在如此氛围之下,升迁之路,多是靠裙带关系,战斗力自然不强。
  因此,不管是他孙元化,还是像孙承宗、袁可立这样的朝中重臣,有识之人,对于文武双全的将领,格外的渴望,尤其是皇家军事学院里面的学员,更是寻求的重点。
  刹那间,孙元化为之明白,豁然开朗,反应了过来,这又是皇上的一个阳谋,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是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员,相比于他人,对皇上更加的忠心,其他人很难控制,但也不得不用。
  当然,相对于祖大寿这样的大将,自然会相当排斥和抵触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员,到他的帐下任职,但卢象升、孙传庭、孙承宗、傅宗龙、朱燮元等人,他们就不一样了。
  毕竟,他们所统领的军队,家族性质微乎其微,并不在乎是谁充当偏将,只要能征善战、精于谋略就行,用起来顺手。
  正如流传千古的一句话,主将无能,累死千军。f


第三百七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八)

  沈阳城内,到处都弥漫着一股大战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一队队的鞑子士兵游走于各处,在大街小巷之上四处巡逻,抓捕着年轻壮丁,前往城墙之上,充当民夫,抵御明军的到来。
  “nnd,将这些汉人全都给我抓起来,弄到墙头上,如果明军强攻沈阳城的话,这些南蛮子都必须给老子出力,扔掷滚木礌石,死守这沈阳城。”
  “快快。。。将城里的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