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之下,只能使用这些“策略”,从那些人身上扣一些银子。
  仅仅是想一想,贾亦韬就有一种憋屈的感觉。
  “呼。。。一定要忍住,这些人不过是暂时保管那些钱财而已,只要收拾了朝中的那些魏党,就能够慢慢秋后算账,莫说这些老家伙只是辞官归故里,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依旧可以‘拿’回那些金银财物。”
  贾亦韬暗暗告诫着自己,一定要忍住,即便是财政再如何的拮据,国库再如何的空虚,都要忍耐住。
  形势比人强,即便是帝王,也有无奈的时候,在某个时候,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第二天的早朝之上,百官刚刚行完礼之后,就见贾亦韬的手里拿着一份报纸,满脸的喜悦,一副心情很不错的样子,朗声说道:“各位爱卿,想必大家都看了今天的《大明日报》,不知道对头版头条的内容有何感想?”
  大殿里静悄悄的,气氛显得很是诡异,每个官员都有一种悚然的感觉,皇上那看似是在缓缓讲述,面带笑容,却让人有一种冷冽之感,言语虽然不多,却暗含着咄咄逼人。
  毕竟,言语虽然稀松平常,但结合大明日报的今天报道,却别有意外,让人不得不深想。
  大明日报已经正式运营了好几天,几乎是在皇权的强制之下,每天的早朝之前,每个京官都会买一份大明日报,每每看到上面的报道,犀利而尖锐的内容,都会让人情不自禁的倒吸一口冷气。。
  当然,百官之所以买大明日报,主要还是以为,每次早朝的开场白,几乎都是报纸的头版头条,那些极其尖锐的问题,什么党争啊,什么官员尸位素餐啊,什么不作为啊,等等。
  凡之种种,由不得这些官员不重视。
  这些问题几乎每个官员心里都很清楚,确确实实存在,以前的时候,都有一个默契的共识,心里清楚就行,不能将这些问题拿到台面上。
  然而,现在这些问题却被公之于众,官场上的潜规则完全曝光在天下,不管是东林党,还是魏党余孽,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心中恼怒不已,对黄宗羲的愤恨与日俱增。
  此刻,回想大明日报今天的的头版头条,百官的目光就有意无意地扫向工部给事中颜继祖的身上,恨得牙根痒痒。
  看着默然不语的文武百官,贾亦韬的目光逡巡不定,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不易察觉的莫名笑意,随着众人的目光,视线最终落在颜继祖的身上,和声问道:“颜爱卿,大明日报的头版头条,听说是你投的稿,所撰文稿,针砭官场弊病的内容,是否属实?”
  “当然属实。。。。”
  回答了一句之时,颜继祖已经迈步走出,仿佛没有看到那些官员择人而噬的目光,自顾自地向前走,来到场中央,躬施一礼,这才继续刚才的话题。
  “启禀皇上,微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向大明日报的投稿内容,全都是句句属实,若有丝毫作假、夸张之处,微臣甘当造谣生事之罪。”
  “别的衙门不敢保证,但微臣在工部任职多年,深知其中的利弊,对于种种不良之风深有体会,冗员繁多,三殿续功浮滥,尸位素餐者居多,整日不思政事,却对勾心斗角乐此不彼。”
  “在这里,微臣再次请求,对各个衙门进行肃清,将那些整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的官员剔除除去,如此一来,将会为朝廷节省一笔不菲的开销,也能为那些干吏腾出位置。”
  贾亦韬轻轻点头,神色为之一敛,并未回应什么,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工部尚书李长庚的身上,悠悠的问道:“李爱卿,身为工部的主事,你是否知道这些事情?”
  一语落罢,文官班列中走出一人,躬施一礼之后,缓缓答道:“启禀皇上,微臣虽然刚上任一个多月,对于工部的这些事情也是略有耳闻,但政事颇多,有许多的事情需要接手,微臣还未来得及查证,没有事实根据,也就不便向皇上奏疏此事。”
  “好,既然如此,那朕给就你十天的时间,将工部的那些冗员全部都给查出来,清理出去,并追回这些年所发放的俸禄,上缴国库。”
  “是,皇上,微臣一定尽快完成此事,将事情调查个水落石出!”
  百官听着贾亦韬前面之言还能保持平静,闻听后面之语,顿时一阵错愕,皇上还能这样做,居然向那些冗员要回发放的俸禄,这得爱钱到什么的程度,几乎连面皮都不要了?
  恍惚间,一些官员不禁联想到京城里发生的事情,怪异而耸人听闻,所有的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役好像都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专与那些纨绔公子哥过不去。
  而且,还传出了一些风言风语,要想救出那些公子哥,就必须一笔不少的罚金,结合今天的种种,这些官员相信了,那些绝非谣言,而是真的。
  总之就是那么一回事儿,皇上变着法的想要从百官的身上弄银子,补贴朝廷的财政。
  刹那间,锦衣卫与东厂的形象崩塌了,变为了皇上敛财的工具。
  这个时候,贾亦韬将目光投向了黄立极的身上,淡淡的说道:“黄爱卿,关于你的奏请,朕准了,你可以随时离开京城,告老还乡。”
  “老臣谢过圣上!”
  黄立极的脸上尽是兴奋之色,没有想到贾亦韬就这么放自己离去,似乎想到了什么,来不及继续高兴,脸上转而挂上了满满的忧色,恳求道:“皇上,老臣的两个儿子不知道犯了什么什么事情,被锦衣卫抓了去,还请圣上做主,为犬子主持公道。”
  一时激起千层,黄立极的恳求顿时提醒了许多人,那样拥有同样遭遇的官员,然而,这些人还未来及述说同样的请求,却被贾亦韬给打断了。


第三十七章 平衡。。。稳定

  “黄爱卿,近日以来,朕听闻京城的秩序很是紊乱,严重影响到了百姓的正常生活,至于令郎是否有冤情,你最好还是询问曹化淳或者洛养性比较好。”
  “而且,无论是谁,既然犯了错,就要受到相应的责罚,触犯大明律,当然也难逃牢狱之灾,你还是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再让朕主持公道。”
  “还有,朕不相信锦衣卫和东厂会乱来,如果令郎真的是清白的,就应该不惧锦衣卫和东厂的审讯,你又何必如此着急呢?”
  一时间,不管是黄立极,还是其他的官员,都是愕然不已,将到嘴的话语给咽了回去,跟吃了一只苍蝇一般,心里非常的难受,忍不住的一阵腹诽。
  “锦衣卫和东厂那是什么地方?里面的人绝非是易与之辈,就算是无罪还三分过,何况自己的子侄并不是那么的清白,多多少少有一些过失。”
  “我的儿子不过是与人斗殴,不过是普通的民事纠纷,就算是有罪有过错,也是京兆尹衙门的事情,怎么轮到锦衣卫和东厂来管了?是不是过于小题大做了?”
  “哎。。。看来这笔银子是非花不可了,无处伸冤。否则,要想从这两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平安走出,那绝对是痴心妄想。”
  。。。。。。
  当然,不管这些官员的心里有多么不满,有再多的牢骚,也不敢当面指责什么,只能烂在肚子里。
  何况,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仅仅是在这件事情上,子侄被抓,他们并不占理。
  有人欢喜有人愁,并不是所有官员的子侄都被锦衣卫和东厂抓去,其中以魏党和皇亲国戚居多,而那些东林党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颇有幸灾乐之意。
  贾亦韬没有再理会那些官员与皇亲国戚,也不在乎他们的子侄被抓之后的感受如何,目光再次转移,还未开口,刑部尚书王在晋就主动地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礼部尚书刘鸿训出使朝鲜一事,已经调查的清清楚楚,绝无贪污的行为,事实正如工部给事中颜继祖所言,没有任何的出入。”
  大殿里再次安静了,嗡嗡的小声议论声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寂静,有意无意间,许多官员的目光看向了御史袁弘勋等人,还有被颜继祖揭发为魏党的李恒茂、杨维垣一十一人。
  所有人都知道,随着刘鸿训之事的水落石出,这些人要倒霉了。
  “来人啊,传朕的旨意下去,御史袁弘勋、史褵、高捷本和李恒茂、杨维垣等十一人,革职查办,交给东厂处理,揪出其他的魏党余孽,以正朝纲国纪!”
  很快,在东林党的兴奋之中,在魏党一派胆战心惊之际,一个个官员被除去官帽,由锦衣卫压出奉天殿。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一下子那么多的官员革职查办,大殿里的所有官员都知道,事情远未停止,还有一个人必须为这些人负责。
  “施凤来,身为内阁首辅,你可知罪?”
  幽幽的话语在回荡,看似漫不经心,却有一股莫名的霸道意蕴,贾亦韬更是直直地盯着施凤来,扑通一声,后者立马跪倒在地,向前爬了几步,磕头捣蒜,惶惶不安的答道:“微臣知罪。。。。微臣知罪,愿意接受圣上的任何惩处!”
  “好了,起来说话,不必如此。。。。”
  贾亦韬摆了摆手,犀利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等到施凤来颤颤巍巍的站起之后,这才继续说道:“念你乃是三朝元老,为国出了不少力,朕就不深究了,退朝之后,你拟一份告老的折子,早些回乡养老吧,就不要在京城参合了。”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板子高高举起,却又轻轻放下,谁也没有想到,作为魏党的标志性人物,黄立极与施凤来会博得一个善终,并未追究以往之过。
  同时,那些未受波及的魏党心里升腾起一抹希冀,事情发展的并没有那么糟糕,只要以后谨慎行事,就算被揪出曾经是魏党,或许也可以黄立极和施凤来一样,回家养老。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主,内阁也不可能一日无主事之人。”
  随着贾亦韬的声音再次响起,顿时就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每个人都紧张了起来,心里弥漫着浓浓的好奇之意,究竟会是谁接任内阁首辅,成为百官之首的存在。
  “即日起,李国?主持内阁,担任首辅之职。”
  在那么一刻,所有人都本能地以为,随着施凤来的倒台,一下子那么多的魏党被治罪,内阁首辅一定是东林党人,最不济也是一个中间人,比如最为拥护皇上登基的来道宗。
  谁也没有想到,最后的结果竟然会是这个样子,新的内阁首辅居然还是有魏党之嫌的李国?。
  “谢主隆恩。。。”李国?从人群中走出,叩头便拜,整个人显得很是激动。
  与此同时,贾亦韬的心里很清楚,暂时稳住了魏党一派,现在还必须安抚东林党,予以一定的好处,方能让两者趋于平衡之态。
  毕竟,就算一下子清除了那么多的魏党官员,但魏党在朝中依旧占据着很大的实力,需要东林党的制衡,掣肘。
  “传朕的旨意,召袁崇焕入京述职,重新启用,恢复辽东巡抚一职,兼兵部左侍郎。”
  东林党的官员就像打了一针兴奋剂一般,随着袁崇焕的重新启用,他们在朝中的实力更强,越来越能与魏党一派抗衡,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毕竟,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巡抚,自从建奴兴起之后,祸乱于辽东,辽东巡抚就格外朝廷的重视。
  与此同时,相对于东林党与魏党的皆大欢喜,贾亦韬却在谋划着,暗自心想,不管历史上的袁崇焕是忠是奸,都不能赋予莫大的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