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如果咱们的大军损失的过于严重,将会难以对蒙古人形成压制和威慑。否则的话,就真的是,前面刚赶走了饿狼,后面又来了猛虎。”
  。。。。。。
  随着袁可立的徐徐讲述,众人不禁想起了这一个多月的作战情况,正面作战之下,有着兵力的绝对优势,再加上最新的火器配备,完全可以碾压建奴。
  然而,一到夜里,亦或是经过一些深山老林之时,建奴突然发动偷袭,或是夜色的掩盖,或者是树木丛林的遮蔽,亦或是山路的婉转曲折,使得两者的距离被一下子拉近,火器的优势就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如此情况之下,自然而然地,己方的伤亡之衔上升。
  毕竟,鞑子的最大优势就是,近身格斗,肉搏厮杀,在马上作战。
  还有就是,随着祖大寿等人从辽河套相继回归,与大军会合,一起收复失地,他们的任务也不再是秘密,众人知道,除了野猪皮之外,大明还有一个强敌,那就是蒙古的林丹汗,尽管现在与大明有着盟约。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今时今日,大明与建奴的实力差距,虽然已经不能用鹬、蚌来形容,凭着林丹汗的实力,也不是渔翁,但却是这个意思,若大明在辽东的损伤过于严重,势必会引起林丹汗的觊觎,窥视辽东之地。
  因此,不难想象,垂死挣扎之下,若是建奴真得鱼死网破,就算大明真得将其灭国,最终受益的也只会是林丹汗,大明依旧没有解决辽东之患,只是由女真人换为了蒙古人而已。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现在的林丹汗,不仅依旧野心极大,更是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就算他不窥视辽东之地,若是一统蒙古各族的话,危害性要远超过建奴。
  毕竟,与建奴不同,蒙古人的人口规模更大,骑兵的战力并不弱。
  最为关键的是,蒙古人的地盘更大,更加广袤,遍及大明整个的北方边境,长城的任何一个关口,都是他们可以攻击的一点,自然而然地,一旦对手换做蒙古人,大明的防线将会增加数十倍,军费也会随之飙升,而建奴却只是在东北一带。
  何况,朝廷的整饬军备,加强边防,修葺与加固北方的长城关口,才一年多一点,有一些边关的城防还很薄弱,甚至于有一些长城出现了豁口,很容易被蒙古人趁虚而入,进入关内。
  如此情形之下,怎可让林丹汗趁势做大,一家独秀?
  在众人的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袁可立那语重心长的话语依旧在继续,回荡在他们的耳边,引起一阵的思绪翻滚,感触颇多。
  “因此,在围剿鞑子之时,一定要留一个豁口,让他们有着逃跑的希望,你们从后面追击即可,但也不可孤军深入,一切以稳为主。。。。。。”4


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三)

  不久之后,袁可立话语一顿,停了下来,目光开始缓缓转移,扫视着众人,逡巡不定,神色愈发的凝重起来,忽然间,身体微微一侧,右手抬起的同时,一指身侧悬挂着的那副辽东地图,缓缓张开了口,欲扬顿挫之间,一字一句的飘入诸将的耳中。
  “因此,各位将军,此次攻取沈阳城,看似咱们来势汹汹,一副大军压境的样子,然而,真正的战争却不是在攻取沈阳城上面,而是在这几个地方,沈阳通往抚顺的沿途,以及经过抚顺,离开辽东,进入建州萨尔浒的这些必经之地。。。。。。”
  听着袁可立的讲述,众人的目光变得分外明亮,随着他的右手在地图上缓缓转移,对于这样的判断与安排,没有丝毫的怀疑,频频点头之时,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
  毕竟,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清楚,大明如今的攻势,就是呈现半包围之态,犹如袁可立刚才之言,如此攻势之下,就等于暴露了一个缺口,给鞑子以逃生的希望,建奴不敌之下,可以向北溃退,逃回建州,并不一定是绝路。
  辽东与建州之间,横亘这一座绵延的长城。
  如此一来,距离沈阳和抚顺最近的一座关口,那就是抚顺关,是萨尔浒进出辽东的必经之地,毫无疑问,若是在沿途进行埋伏,势必会重创溃逃的鞑子。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天色已暗,进入了深夜,沈阳城的北门,人影绰绰,战马打着响鼻,似乎是嘴上有着某种束缚,无法嘶鸣,只能发出闷闷的声音,呼呼喘着粗气。
  “图伦,就不要去抚顺城了,咱们直接前往抚顺关,直接从那里返回建州,但也要小心,先派出探子,沿路查探一下,以防中了埋伏,尽管那一带还在咱们的控制之中,但也难保有什么意外。。。。。。”
  沈阳城内。。。。
  某个深宅大院之中,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之就是一声焦急的话语,院子里顿时一片大亮。
  “陈将军,不好了,阿敏和图伦那两个王八蛋,带着大部分的鞑子从北门逃走了,咱们全都被他们兄弟而给骗了,如今之时,沈阳城的八处城门,有五座几乎是无兵把守。。。。。。”
  抚顺关。。。。
  踏踏踏。。。。
  伴随着一阵阵的嘈杂的马蹄之声,大量的女真族骑兵缓缓前进,通过抚顺关,返回建州,而在抚顺关的南侧,大门的一侧,回荡着一阵交谈的声音。
  “五哥,你尽管放心,既然大汗已经答应了,不会追究你的任何责任,你就尽管放心的返回建州,到时候,只需向大汗服个软,放低态度,最多也就是口头上训诫一番,就没事儿了。”
  “十弟,不用在安慰我了,之所以答应你的提议,并不全是因为有皇太极的那道汗谕,而是我莽古尔泰实在不想,让这么多的族人毫无意义的葬身于辽东,消耗咱们后金的元气。”
  黑暗之中,莽古尔泰的语气一顿,漆黑的眸子里亮光点点,叹息一声,似有万般的愧疚之意,有一些自责的说道:“德格类,咱们此次仓促撤离,没有给阿敏打一声招呼,引起他的仇怨是一方面,没有了咱们的策应与掩护,恐怕他将会损失惨重,折损不少兵力。”
  “五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此紧急的情形之下,明军来势汹汹,步步紧逼,总要有人负责殿后,若是这样的优柔寡断,想要同时撤离,恐怕折损的女真族人将会更多,反而不智。”
  德格类安抚了一番,紧接着,语气变得愈发冰冷起来,充满决绝之意。
  “而且,若是事前向阿敏打一声招呼,告诉他们咱们要离开,恐怕咱们撤离的消息将会立马泄露,再想离开这辽东的话,势必危险重重,将会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毕竟,别看沈阳北部和这抚顺一带,看似还在咱们的控制范围,还是咱们的势力范围,实则却是,到处都有明军的夜不归出没,窥探咱们的行动,恐怕咱们撤离抚顺城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袁可立和孙承宗那两个老儿的耳中。”
  “如今之时,只能向萨满祈求,阿敏不再那么的固执,非要坚守沈阳城,更不要向抚顺城撤离,而是直接奔向通往建州的各个长城关口,离开建州。”
  。。。。。。
  渐渐地,在星光的映射之下,莽古尔泰那明亮的眸子变得黯然起来,不再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缓缓转头,遥望南方,德格类的话音刚落,不无感慨的叹息:“哎。。。。父汗花费了那么多的心血,那么多的女真族人牺牲于此,才能攻占辽东的大半土地,却没曾想到,世事多变,不过半年多的时间,十几年的努力付诸流水,根基损毁殆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返回辽东?”
  “五哥,无需叹气,更不用如此自责,之所以会有今时今日的局面,并非咱们的错,并非我们不够努力,也非咱们不善战,而是没曾想到,大明的那个黄毛小子如此厉害,年纪轻轻,行事却如此老练。”
  “不过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就有这样的胆识和眼光,慧眼识人,除去魏忠贤以及党羽之后,一连任命了诸多能干之臣,尤其是在西南与辽东,更是选对了主帅,否则,咱们又何至于这么狼狈?又何至于败得这么迅速?”
  “而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明朝的疆域广袤无比,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兵源更是源源不绝,就算折损的士兵再多,以大明的人口基数,也很容易得到补充,要是咱们后金也有那么多的人口规模,又何必那么依赖于那些不牢靠的蒙古人?恐怕早就一统漠南,长城以北的各族。”
  “是啊,十弟,你说得不错,之所以被明军打得打败,不得不返回建州,不是因为那些蒙古人不可靠,紧急之时,派不上丝毫用途,也不是因为林丹汗那个搅屎棍,主要还是在于女真人过少,限制了咱们后金的发展,无法大举进犯中原。”
  附和之时,莽古尔泰忍不住地又是一声叹息,整个人的身上散发出一股落寞的气息,就好像一个常胜将军一招落败,黯然离场的同时,又是那么的不甘心。
  之所以落败,不是因为智谋不足,也不是因为将士们不够善战,更不是因为怯弱而畏战,实在是因为己方的兵力不足。
  就好像,若是在同等条件之下,进行公平决战,完全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击败、甚至于斩杀对方。
  然而,事实却是,就是在条件完全对等的情况下,才会落败,自然而然地,心里也就会非常不甘,也就会千万个不服,不得不接受失败的同时,难以控制的流露出落寞之意。4


第三百九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七十四)

  在这一夜,悄然之间,大战陡然全面爆发,却也是渐渐落下序幕,就好像刚刚上演一场好戏,但还未持续多久,感受其中的精髓之处,却戛然而止,忽然有结束了,时间是那么的短暂,还未来得及回味,让人有一种错觉,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然而,事实却又摆在那里,让人无法去质疑,不得不相信。
  建奴大势已去,狼狈而逃,惶惶犹如丧家之犬,失地渐渐收复
  天蒙蒙亮
  砰砰砰
  伴随着密集的枪声,抚顺南面的一处山谷处,一支数万的鞑子军的后续部队,大概上千人的样子,生生被截了下来,阿敏率领着大军没有任何的停留,进行阻击,进行回援,而是继续向前疾驰,犹如壁虎断尾求生一般,显得很是果断而决绝。
  “将军,咱们是不是开火晚了一些?如果再提前那么一时半刻,势必可以截留更多的鞑子,就能斩杀更多的敌人了?”
  “你小子懂什么?这是皇上所讲的层层阻击之策,一点一点地削弱敌人的实力,在敌人不断溃逃的过程中,以最少的代价,可以斩杀更多的敌人!”
  “好好动动你那榆木疙瘩般的脑袋,若是一下子截留两三千,能和六七千和上万一样吗?若是后者,阿敏一定会毫不迟疑地停下来,奋起反击,尽可能的救援。”
  “如此就不一样了,一次截留个一两千或者三四千人,让对方觉得损失不大,保存实力的心里作用之下,为了保存绝大部分的兵力,就不会再停下来,和咱们死磕,自然而然地,咱们消灭这些敌人将会更加的容易。”
  “噢将军,属下明白了,只要这样层层狙击,多设伏几次,总得算下来,鞑子一样是遭到重创,损失惨重,咱们的折损可谓寥寥,这也就是袁大人一直强调的,围而不全歼,留出一口子,故意卖出一个破绽,兜着屁股的追杀鞑子。”
  “你小子明白就好,多学着一些,若是按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