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没有暴政!


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八十)

  ,最快更新明末达人秀最新章节!
  一天之后。。。。
  三岔河上,辽东水师的战船停在河面之上,崇祯所在的指挥船的船舱之中,孙承宗站在崇祯的对面,一副不卑不亢的姿态,泰然自若地正在进行着汇报。
  “启禀皇上,微臣离去之时,朝廷的军队不仅占领了沈阳和抚顺等地,还拿下了平虏堡、蒲河所、舍安堡、三岔儿堡等蒲河附近的卫所城镇,大军还在继续向西进发,若无意外的话,天黑之前,就能收复柴河以东的全部失地,兵临铁岭卫。。。。。。”
  这个时候,崇祯有一些吃惊,更多的还是意外般的惊喜,未曾想到,大军进展的这么迅速,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打到了蒲河以西。
  若是按照这个速度,恐怕用不了三五天,就能收复安乐州,完全收复所有失地,辽东再无大的战事。
  渐渐地,随着孙承宗的讲述,崇祯的脑海里开始浮现一个画面,那就是辽东的局势图,大军的行军路线,属于大明的疆域图逐渐向辽东以西的区域蔓延,逐渐覆盖,延伸到辽东西北的所有地方。
  “好了,孙督师,朕将你叫到这里,并不是为了了解前方的作战情况,大军的进展如何,而是另有要事交代。”
  崇祯终于按耐不住了,打断了孙承宗的讲话,等到对方安静下来之后,摆出一副倾听之状,进而问道:“孙爱卿,朕且问你,战事结束之后,你觉得,辽东的紧要之务,接下来该做什么?换而言之,辽东最为紧要的政务是哪些方面?”
  显然,孙承宗并没有这方面的准备,也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身份使然,在辽东的关注重点,只能是军事,否则的话,何以称之为“蓟辽督师”?
  转瞬间,崇祯就反应了过来,在孙承宗愣神的片刻,进而补充道:“孙爱卿,你也应该知道,随着辽东所有失地的收复,自然而然地,也就不会再有‘蓟辽督师’这个官职,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大战结束之后,朕准备任命你为辽东总督,虽然依旧主管着军事,但也兼具着地方的政务。”
  “可是,皇上,您也知道,老臣今年已经是六十有六,胡须早已斑白,恐怕难以胜任辽东总督之职,有一些事情,身心难以。。。。。。”
  虽未尽言,尽管看到孙承宗迟疑与推辞的样子,但崇祯也明白,知道这乃是对方的谦虚直言,淡淡一笑,紧接着说道:“孙爱卿,何必这么自谦?朕相信,你能做好这些事情,处理好辽东的诸多事宜,恢复辽东的民生,能够加强朝廷在辽东的统治。”
  “好吧,皇上,老臣遵旨。。。。”
  孙承宗回应了一句,接着就沉默了下来,露出思索之色,而崇祯也没有接着继续追问,也没有催促什么,而是表现的极有耐心,心里更是知道,此时的孙承宗,正在思考,正在组织语言,回答自己刚才的那个问题。
  这个时候,崇祯的思绪翻飞了起来,想起了关于孙承宗的诸多信息,人虽老迈,能能力却是极佳,颇具治理地方的才能,更是深谙军事之道。
  最为关键的是,这位老人不仅是铁骨铮铮,满身热血,人老心不老,依旧胸怀壮志,想要报效国家,更是对大明极为忠心,可谓是满门忠烈!
  为了以示忠心,表达对清军的不屈服之意,清军打到河北保定的高阳之时,赋闲在家的孙承宗,虽然已经是七十五岁的高龄,但依旧率领着全城军民守城,即便是最后城破被擒,但也并未投降清军,而是自缢而亡。
  仅凭这一点,崇祯就下定了决心,要重用这个老臣!
  而且,在守城的过程中,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战死,城破之后,孙家百余人更是全部遇难,满门忠义,可见一斑!
  有那么一个名将,曾经说过,不怕死的士兵,才最有资格活下来。
  同样的道理,不怕死的臣子,能够为大明而亡之人,才有资格活下来,才有资格被委以重任。
  尽管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崇祯的询问,但是,孙承宗毕竟在辽东生活过那么多年,又是身居要职,自然而然地,对于辽东的情形,还是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
  因此,只需想那么片刻,心中就有了头绪,略微一组织语言,就知道该如何崇祯的询问,确切的来说,是一种考察。
  “启禀皇上,战事结束之后,辽东面临的紧要事务有三,其一,也是最为重要、最为主要的一点,那就是安置好辽东的百姓,包括迁移而来的灾民,以及当地的原有百姓。”
  “其二,就是围剿鞑子遗留下来的游兵散勇,以及那些啸聚山林的匪患,彻底将其清除,从而为百姓提供一个相对稳定与和平静的环境,以便尽快地恢复辽东的民生,奠定发展的基础。”
  “其三,就是辽东的那些势族,不管他们曾经是否投叛到过建奴,是否私自卖给过建奴管制物质,但有一点不可否认,他们都是辽东不稳定的根源所在,为了掘取更多的利润,往往会大发国难财,若是利润足够诱人,他们就甘愿铤而走险,冒着被砍头的风险,贩卖任何东西,不管对方是谁。”
  “当然,话说回来,这一点并不是当前最为迫切的,朝廷刚刚收复辽东失地,又有前车之鉴,山西八大奸商都被灭了族,现在这个时候,那些辽东势族应该会老实一些,有所收敛,不敢轻易冒险。”
  孙承宗的话语戛然而止,还有一个理由没有说出,但崇祯却是听了出来。
  这段时间里,尤其是临近大战结束,皇上您对那些辽东将领的打压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像祖大寿这样的辽东将领,背靠大家族,更是打压重点中的重点。
  那些辽东势族,早已是噤若寒蝉,人心惶惶,犹如惊弓之鸟,纷纷发动各自家族的人脉和关系,希望能够平安地渡过时期,更是不惜重金,巴结京城的一些权贵与重臣,好为他们说话。
  如此情形之下,在形势还未完全明朗之前,没有确认局势对自己有利,自然而然地,对于朝廷的诸多政策,在辽东的施政,莫说从中捣鬼,掘取更多的利益,恐怕就是要回原本属于他们的田产,也不敢。
  崇祯听得很认真,不时地轻轻点头,表示回应和认可,孙承宗的话音刚落,思忖了一下,神色郑重无比,直直地看着孙承宗,语重心长地回道:“不错,不错,孙爱卿,有你的这番话,朕就放心了,可以安心地将辽东交到你的手里。”


第三百九十七章 临别交代

  就在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不等孙承宗作出回应,崇祯的神色忽然一敛,变得凝重无比,转而说道:“不过,孙爱卿,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辽东的外部环境同样重要,几乎决定了辽东能否顺利恢复民生。”
  “嗯,皇上,微臣明白。”
  孙承宗轻轻点头,若有所悟的回应了一句,进而继续说道:“如今之时,辽东所面临的外部威胁,唯有两个,一个是北面的建奴,另一个就是西方的林丹汗。”
  “刚刚经过辽东之战,建奴的实力大损,元气大伤,数年之内,不敢再大举进犯,最多也就是小股的鞑子骚扰边境。只要加强北面的一些边防,不会威胁到辽东,问题不大。”
  “因此,相对而言,战事结束之后,建设辽东的过程中,最大的外部威胁,莫过于蒙古的林丹汗,这个不甘寂寞的野心家,一定会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想要在辽东寻衅滋事,彰显他林丹汗的强大与存在,伺机索要一些好处。”
  “既然如此,孙爱卿,对于来自林丹汗的威胁,你想好了怎么做了吗?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对策?”
  面对崇祯的连连询问,一再的强调,话里的催促之意,而事又关于军事,孙承宗张口就予以了回答,显得很是自信,也说明了他对东北诸多势力的熟悉与了解。
  “启禀皇上,林丹汗看似强大,风头正盛,实力正在不断膨胀,但是,林丹汗之所以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不仅恢复了元气,还抢回了原来的地盘,更是一脸吞并了好几个蒙古中小部落从而更进一步,比原来还要强。”
  “然而,在这繁花似锦的外表之下,却是有着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那就是离不开咱们大明朝的支持。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若无朝廷的牵制,使得野猪皮抽不开身来,无法抽调太多的精锐铁骑,若无朝廷的输出兵器,装备他手中的骑兵,林丹汗又怎么可能这么顺风顺水?又怎么可能发展的那么快?”
  “而且,林丹汗的插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内部的一些蒙古部落首领,早已对他林丹汗心生不满,戒心重重,深怕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他给吞并了。”
  说到这里,孙承宗语气稍稍放缓,为之一顿,就好像是在喘口气一般,转瞬间,这才正面回答崇祯的询问。
  “因此,皇上,微臣对付与防范林丹汗的办法有二,其一,就是加固边防,整顿军备,牢牢地控制住一些关口,辽河套进入辽东的通道,并增加一些火器配备,以防蒙古人的偷袭与骚扰。”
  “其二就是,利用林丹汗与一些部落的矛盾与间隙,加以挑拨,从而使得他的内部愈发的不稳,进而出现内讧。”
  “同时,在以后的时间里,朝廷还要拉拢一些蒙古部落,从而打压和牵制林丹汗,使其无法进一步发展,还要严格控制兵器对林丹汗的输出,尤其是火器方面。”
  崇祯听得很认真,也很赞同,不仅是因为他的帝王身份,对于辽东的局势很了解,还因为他有着多年的历史研究经验,不同于孙承宗这些人。
  深知漠南并不缺少资源,更不缺少铸造兵器的原料,缺的是冶炼和铸造工艺,无法将那些铜矿石和铁矿石转化为兵器,只能借助汉人的工匠,进行冶炼,获得现成的铁铜。
  因此,听到孙承宗的这些言语,其中的一些政策,深知其中的犀利之处,只要严控兵器流入蒙古,林丹汗的实力就会缩水大半;若是再限制粮食等生活物品,林丹汗的处境将会愈发的堪忧。
  尤其是挑拨离间这一计策,更是狠辣至极,那是从内部瓦解林丹汗。
  还有就是,利用那些交好大明的蒙古部落,哄骗利诱,从而达到打压和削弱林丹汗的目的,以蒙御蒙,让他们自己人打自己人,损失的还是蒙古人。
  如此一来,时间越久,林丹汗就越弱,大明攻打并占领漠南的契机,就愈发地成熟。
  “好,孙爱卿,对外的政策上,就按照你说得这些做,朕准了。”
  崇祯轻轻点头,赞许了一句,面露满意之色,进而补充道:“而且,你尽管放心,关于红夷大炮这些用于加强边防的火器,返回京城之后,朕就给你调拨,尽可能地满足。”
  “皇上英明,谢主隆恩!”
  孙承宗恭维了一句之时,更是长施了一礼,面露兴奋之色,更多的还是感激,没有想到,皇上会如此相信和倚重自己,几乎自己所求的条件,不打折扣的全部应允了。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孙承宗还不及高兴多久,崇祯的神色一变,再次转移了话题。
  “对了,孙爱卿,想必你也有所了解,朕准备用天花对付建奴,给建奴以致命一击,使得野猪皮彻底倒下,再也站不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