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来嘛,虽是重臣,却是远离京师,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随时都有可能遭遇这种不幸,若是能够和朱一冯建立良好的关系,一旦有人非难自己,还有一个几句分量的人替自己说话。
  远亲不如近邻,自古皆然!
  这一刻,熊文灿虽然沉默,神色虽然凝重不已,也知道对荷兰宣战有一些冒险,但心里也很清楚,这一战势在必行,朱一冯的决定是对的。
  “熊大人,难道你也觉得,本将军的这个决定过于仓促了吗?”
  “没,没有,朱将军,本官非常赞同这个决定,也觉得,现在必须对荷兰人开战。”
  听到朱一冯的这句话,熊文灿本能地连连回应了一句,不仅听出了对方话里的无奈之意,更听出了对方心里有一些没底气,需要自己的认同和鼓励。
  看到朱一冯那有一些不是很相信的目光,熊文灿随即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进行安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交好?
  “相比于荷兰人的挑起战端,假借围剿海盗之名,实则却是监守自盗,劫掠海上的商船,针对西班牙人,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荷兰人的阴谋得逞,任由其做大,要是真得击败了西班牙人,无异于养虎为患,使其一家独大,除了咱们大明之外,再无任何的威胁。”
  “荷兰人势必会成为东南沿海商道的实际控制人,到时候,有着绝对优势的荷兰人,就算咱们大明开放更多的港口码头,恐怕货物的价格也会遭其压制,朝廷的税收一样会大幅度缩水。”
  “为了一劳永逸,避免荷兰人一家独大,适当的时侯,朝廷必须进行适当地牵制和打压。虽然同样为洋人,在这东南海域,荷兰人的实力要强得多,而西班牙人却是主要集中在南阳的吕宋岛。”
  刹那间,朱一冯的心中就是一松,知道对方之前并不是搪塞自己,而是真得赞同那个建议。
  这一刻,对于熊文灿,尤其是听过这番言语,朱一冯对其产生了一丝丝敬意,那是由衷地佩服,相对而言,对方的眼光更加深远,看问题更加的透彻。
  毕竟,那些洋人的水师就在东南沿海游弋,就在距离海岸的二十里地的海域之内,本身就是大明的一种挑衅,本身就是对大明疆域的一种入侵,只是自己等人习以为然了,再加上朝廷还在实行着海禁之策。
  同时,相对而言,只是挑起战端,挑衅的意图更加明显,更加的强烈而已。
  台湾岛。。。。
  大员{台南},荷兰驻台湾的长官府,汉斯·普特曼斯端坐于上,手里端着一支酒杯,犹如鸡血一般的红酒,随着汉斯·普特曼斯的动作,在酒杯里面流动,来回地激荡,泛起点点酒花。
  “啊~真是好酒~!”
  此时,汉斯·普特曼斯长饮一口葡萄酒,忍不住地赞叹了一句,****一声,满脸的迷醉之色,转而看向了对面的彼得·奴易兹,享受的神情之中,带着几分玩味之意。
  “彼得,由于你的愚蠢决定,使得日本关闭了在平户的商管,使得东印度公司损失惨重,攻势在中国的亏损,这只是一方面,罢免你的理由之一。”
  “而且,你也要做好准备,在巴达维亚的议会很快就会做出决定,若无意外的话,为了平息日本人的怒火,你很有可能会有牢狱之灾,至少两年以上。”
  “至于你的儿子,被困于日本,由于商业利益的原因,要尽快恢复与日本的关系,从而好进行贸易,恐怕公司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委屈一下你们父子俩了。”
  “毕竟,你也知道,国内正在进行着独立战争,需要太多的钱财支持,现在这个时候,公司不能断了这个极为赚钱的渠道,间接与中国贸易的桥梁。”
  。。。。。。


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圣主的相似点

  这一天,奉天殿之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朝议,崇祯端坐于龙椅之上,相比于下方群臣的热议,不断地陈情,近乎于乱哄哄的场面,他却是一脸的平静之色,没有其他群臣的那般认真与郑重,就好像事不关己一般。
  “启禀皇上,储君之位,关乎到国运,乃是国祚得以延续的根本所在,更是国家繁荣昌盛和稳定的基础。”
  “皇上,皇长子刚刚出生不久,辽东之地就得以收复,此乃盛世之征兆,吉祥之兆,如今之时,是时候确定东宫之位,是时候确立皇长子为储君了。”
  “哎~成国公,此言谬矣,皇长子还不足周岁,朝廷正处于多事之秋,还不是确立储君之位的最佳时机,还是稍等几年,再进行册封,也不晚啊。”
  “毕竟,皇长子乃是皇后之子,乃是嫡长子,东宫之位的不二人选,现在就进行册封,是不是有一些着急,过于仓促了?”
  。。。。。。
  这一刻,崇祯就好像是在看一场闹剧一般,欣赏着此时的场景,看着相持不下的群臣,暗暗嘲笑的同时,又有一些鄙夷。
  如今的大明王朝,可谓是百废待兴,虽不像刚登基之时的危机重重,千疮百孔,危机四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现在的形势依旧是那么的严峻,紧张不已。
  西南边,安奢之乱,虽然已经平复,罪魁祸首也已经诛灭,但其他的那些土司依旧是包藏祸心,暗暗蛰伏在那里,一旦大明再次发生什么危机,或是像建奴那样的外敌来犯,或是像西北的民乱,他们一定会趁机作乱。
  南面,随着云南沐府发生诸多变故,影响力与威望不断下降,脚趾{越南}、缅甸和暹罗等国的局面也发生了变化,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对广西、云贵等地虎视眈眈,怀有觊觎之心。
  东南,洋人动作频频,与倭寇、海盗的交往甚密,也是暗藏危机。
  东北的建奴,虽然元气大伤,但林丹汗却是趁势崛起,野心急剧膨胀,更加肆无忌惮地吞并蒙古的其他部落。
  至于北面的卜失兔等蒙古部落,虽然与大明的关系要好一些,但也是相对而言,依旧是非常的贪心,在互市之中,若不能占到很大的便宜,很有可能再次袭扰北部边境。
  。。。。。。
  然而,几十分钟过去了,群臣争议的主题依旧是关于太子的事情,尤其是崇祯始终都没有表态,一脸平静的样子,使得这种情形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等到将这些问题在脑海里过滤了一遍之后,看到还在争论的百官,不知道是因为最后的耐心消耗殆尽,还是不满群臣的表现,崇祯终于开口了,打破这种僵局。
  “好了,安静一下,你们争论了这么久,也该朕说说了吧?”
  声音虽然不高,虽然带着几分稚嫩之意,却有一丝恍若天成的威势蕴含其中,崇祯刚一说完,众人顿时就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正上方,崇祯的位置。
  “各位爱卿,先不说朕现在还很年轻,满打满算,就算是加上虚岁,也只有十九岁,朕且问你们,立储君的原则是什么?”
  在寂静的奉天殿之内,崇祯虽已说完,但却余音缭绕,不断地在百官的耳边回荡,话里的内容使得他们心里为之一紧,听出了崇祯的不满,其中强调的年岁之处,更是被最后一句问蒙了。
  立嫡立长,乃是大明祖训,历朝历代立储君的基本原则。
  然而,众人的脑海里刚浮现出这个念头,本能地就欲回答,以大明祖训为根据,进而引经据典,却被崇祯接下的再次问话给打断了。
  “立储君的原则,是看一个皇子的品性才学和治国能力呢?还是看皇子的个人年龄,不管其他呢?”
  这一刻,就算反应再如何愚钝的官员,也反应了过来,听出了崇祯话里的不一样的味道,有那么一丝丝不同寻常的意味,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话,但联想在一起,却是蕴含着海量的讯息。
  细细思量,不难琢磨出,在立储君的这件事情上,皇上再次表现出了那种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的性格,极为藐视一些祖训、祖宗之法之类的教条,更注重于实际。
  这个时候,在有一些异样的氛围之中,首辅周道登缓缓开口了,少了几分当初的那种迂腐与古板,多了一些名家大儒的风范,就好像没有听出崇祯话里的别有他意。
  “皇上,老臣以为,立储君的原则,还是以祖训来得更加稳妥一些,立嫡立长。”
  周道登从容不迫地给予了明确地答复,不等崇祯询问,进而补充道:“至于品性、才学和治国的能力,这些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早一天确立储君,就可以更好地稳定国祚,避免皇子之间争夺储君之位。如此一来,皇室之间,也可以少几分冷漠,多一些骨肉兄弟亲情,确定各个皇子他们的位置。”
  “呵呵。。。。周阁老所言不错,这样的话,皇子之间,却是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纷争。”
  崇祯淡淡一笑,任凭是谁,都能听出这是话里有话,不等周道登作出回应,转而继续问道:“周阁老,你熟读史书,朕想想考考你,从秦始皇大一统以来,历朝历代的诸多皇帝,凡是明君圣主,有着治国才能的皇帝,有多少是培养出的呢?”
  刹那间,随着这个问题被抛出,不仅是周道登陷入深思之中,开始回想,其他群臣也是暗暗思忖了一些,在脑海里过滤了一下自己所了解到的那些皇帝。。。
  “不管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亦或是成吉思汗,或者是大明的太祖皇帝,周阁老,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有着极为相似或者相同的特点?”
  这一刻,崇祯那是一个神采奕奕,脸上有一丝自得之意,不像是在询问周道登,更像是在自问自答,话语里充满意犹未尽的味道,似乎是追忆一般。
  “除了汉武帝之外,都是开国之君。同时,他们都体会过黎民的疾苦,亦或是感受过外敌的入侵,如此才会奋发图强,发挥才智,治理一个国家。。。。。”
  这个时候,说这些话之时,崇祯的心里也在嘀咕,若一国的储君,天天听你们这些书呆子喋喋不休,灌输儒家的思想,灌输你们个人的见解和领悟,不是傀儡,也胜似傀儡。
  毕竟,一个人的思想一旦形成,固定下来,很难再发生改变。


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

  一时间,文武百官默然了,露出若有所思之色,不断地回味崇祯的话语,结合着自己所知的历史信息,揣度与思考,细究其中之理。
  此时,大殿里唯有崇祯那爽朗的声音在回荡,给人一种欲扬顿挫之感,显得是那么的自信而坦然,自有某种让人着迷的气场,周围一片静悄悄地。
  诸多言语之中,众人无法反驳崇祯的一个观点,所谓的明君圣主,乃是时势所造,而非是单纯地诗书礼仪所能培养的,唯有经历过民间疾苦,亦或是亲眼所见过百姓的磨难,帝王才会具有悲天悯人之心,勤于政务。
  隐约间,众臣还感觉到,皇上有着废除立储君的那个准则之意,不再是什么立嫡立长,而是要看皇子的才能,是否真得具有一个帝王应有的素质,从诸多皇子中甄选出最佳者。
  “所以,在朕看来,不管是以何种标准立储君,作为东宫储君的人选,都必须了解民间疾苦,具有治理一地的才能,进而缓缓提高,可以治理一县、一州、一府、一道,唯有如此,有着这样的经验,才是一个合格的储君,才具备被立为太子的资格。”
  此刻,文武百官被说蒙了,被崇祯的这番言语震撼到了,储君的培养历程,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