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达人秀-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皇上,老臣的老家在上海,距离京城实在太远,所以回京的时日才会有一些长。”
  看到徐光启明显有心事,说话都变得絮絮叨叨、言词都一些纷乱起来,贾亦韬的眉头皱了一下,也就有了某种的猜测,转而询问道:“徐光启,你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
  听到贾亦韬那平和的语气,没有丝毫的责怪之意,徐光启紧张的心情缓和了一些,略微迟疑了那么一瞬间,最后还是答道:“启禀皇上,这是洋人汤若望敬献的火器,名曰燧发枪。”
  说话之间,徐光启从怀里取出了一个比手枪稍大一些的火器,双手捧着,举过头顶。
  这个时候,贾亦韬已经抽身站起,快步走了下来,满脸的兴奋之色,然而,才刚刚走出几步,似乎想到了什么,整个人忽然停了下来,脸上的激动之色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变得有些难看。
  迟疑了片刻,看到徐光启将燧发枪举过头顶,贾亦韬这才长了一口气,背后已经出了一层虚汗,更是连忙上前,一把“拿”过燧发枪,翻看了起来,心里却是一阵后怕。
  将可能的危机解除之后,贾亦韬才是轻松,心口的大石才总算落下。
  如果徐光启是一名刺客,手里握有燧发枪,恐怕他贾亦韬现在已经是一个死人。
  贾亦韬强压下心里的惊天骇浪,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故作镇定地问道:“徐光启,难道只有枪,没有子弹吗?”
  “启禀皇上,子弹有是有,但微臣没有带来,不然的话,就有行刺之嫌了。”
  穿越之前,作为一个大家族的家主,贾亦韬又怎么会对枪械陌生呢?尽管这支燧发枪非常的原始和粗糙,但枪械原理还是有一定的共性的。
  因此,只是把玩了那么几下,贾亦韬就知道如何使用燧发枪,并且有模有样的射了几下空枪,嘴里还发出“biubiu”的杂音,看得徐光启很是惊愕。
  徐光启可以保证,除了那些极少的几个洋人,在整个大明王朝,不要说拥有,就是见过燧发枪之人,可谓是寥寥,看着贾亦韬从生疏的操作,到操作的很是熟练,又怎么会不惊讶?
  容不得徐光启继续深想,贾亦韬的声音再次响起:“徐光启,汤若望献给朕这把燧发枪,是不是有所求啊?”
  “呃。。。”
  迟疑了一下,徐光启最终还是回道:“皇上英明,汤若望希望能够获得一纸文书,从而可以前往西安,接替金尼阁,打理在那里教务。”
  “而且,皇上,南瓜、玉米和番薯,就是洋人引进的,如果汤若望能够随臣前往陕西,对于这些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推广,将会有有很大的裨益,还望圣上能够恩准。”
  听着徐光启的讲述,贾亦韬不禁想起了一些历史知识,如今这个时候,伽利略的望远镜学说已经传入了中国,钦天监和汤若望这些洋人更是翻译了一本关于望远镜的书籍,《远镜说》。
  贾亦韬没有继续深想,也停止了把玩燧发枪,平静地看向徐光启,淡淡地说道:“朕可以让汤若望前往西安,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他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西安城,不得强制百姓加入他的天主教。否则,后果将会非常不妙,朕将驱逐在大明的天主教徒洋人。”
  “是,皇上,微臣明白,一定会转告汤若望,并且在陕西监视他的行动,时刻提醒他,不得违反这个条件。”
  防患于未,不外如此。
  无论是什么宗教,传播的最为迅速的时期,信徒大幅度增加的时候,几乎都是在大乱的年代,尤其是天灾不断的陕西,更是这些洋人传教的最佳时机。
  毕竟,当人力穷之时,面对灾难,尤其是中国的这些老百姓,更加相信鬼神之说。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祭祀,敬鬼神的事情。
  如果汤若望这些洋人趁乱传教,再对那些贫困的百姓施以小恩小惠,天主教的教徒肯定会大幅度的增加。
  就是基于这一点,贾亦韬才会限制汤若望的活动范围,就是不想让这些洋人浑水摸鱼,蛊惑人心。
  天主教不同于中国的佛教、道教,表现的更加强势,侵略性极强,缺少兼容性,更加的干涉朝政,动不动就会派出十字军,制裁哪个国家的国王。
  总之就是一句话,在天主教的教区,教皇的权威远胜于帝王,这一点绝对是贾亦韬所不能容忍的。
  看着徐光启高兴的模样,贾亦韬当然其中的原因,这位就是天主教徒一枚,徐光启刚要告退,却又被贾亦韬给叫住了。
  “对了,徐光启,回去之后,让人将燧发枪的子弹送进宫。否则,如果没有子弹,朕要它何用?”
  说完之后,贾亦韬将燧发枪在手里转了转,并在徐光启的眼前晃了晃。
  “是,皇上,微臣遵旨!”


第四十九章 “将军的摇篮”

  看着徐光启离去的身影,贾亦韬单手负于背后,另一只手旋转着燧发枪,在空中晃动,脑海里浮现出大明王朝的两个机构,军器局和钦天监,嘴里更是发出呢喃之音,自语道:“嗯。。是去军器局,让人仿制燧发枪?还是前往钦天监,让那里官员造出望远镜呢?”
  两天之后。。。。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明末时期的时候,中国虽然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各种天灾,连年不断,旱灾,雪灾,瘟疫,地震。。。。。。
  即便如此,尽管中国这个古老国家正在经受着各种磨难,各地的烽烟不断,然而,就是在这么一个硝烟四起、不稳带的年代,明朝的科技、火器、医学等等,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尤其是人口数量,更是达到了两亿!
  作为明朝的三大兵器制造机构,军器局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与热闹,此刻却是静悄悄的,处处弥漫着一股紧张地气氛,到处都都是身穿飞鱼服、要挂绣春刀的锦衣卫,站岗放哨。
  军器局处于戒严的状态,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严之程度,不外如此!
  贾亦韬身着龙袍,在军器局的走廊上漫步而行,不时地打量着路过的屋子,满脸的好奇之意,身旁跟着军器局的主管官员毕懋康。
  “毕懋康啊,目前为止,我朝所能制造的火器有多少种啊?都有哪些啊?你大概说一下,朕想听听。”
  “启禀皇上,目前为止,兵器局能够制造出的火器有一百八十余种,其中又可以笼统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手持点放的火铳与鸟铳,另一类是火炮。”
  “若是以爆炸性质划分,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地雷,种类繁多,诸如石头雷、陶瓷类、生铁雷,多达数十种;其二是水雷,有水地雷、水底龙王炮和混江龙等火器。”
  尽管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对明朝时期的火器发展和种类有过了解、研究,贾亦韬还是被震撼到了,没想到明末时期的火器研发这么发达,已经有地雷和水雷的存在。
  转瞬间,贾亦韬反而迷糊了,即便明军的战斗力非常不弱,仅靠冷兵器打不过建奴的铁骑,但是,据贾亦韬了解,明军的火器普及率非常高,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就算只是扔万人敌这样的炸弹,还有红衣大炮、火铳和鸟铳这样的火器,耗也能耗死建奴,怎么就打不过呢?
  这个时候,贾亦韬转头看向另一侧的茅元仪,这个曾经与建奴交过手的将领,询问道:“茅元仪,既然朝廷能够制造出种类如此繁多、威力惊人的火器,我军怎么可能打不过建奴呢?怎么可能平复不了辽东之患呢?”
  “别得不说,暂且不提地雷这等爆炸性的火器,单单是火铳、鸟铳、三眼铳、迅雷铳这样的火器,只要有一支两万人装备的军队,就能碾压鞑子的骑兵,根本就不给敌人冲入阵营的机会。”
  “即便鞑子的骑兵再如何的厉害,奔跑起来的速度有多快,弓箭的射程最多也就数十步,我军如此多的火器,只要一组一组地轮流射击,就等于两万颗子弹相继射出,足够火器营装填子弹、再次射击的时间了。”
  “何况,建奴的能战之人也就数万,满打满算也就十几万,怎么就让他发展的越来越大,直到现在一发而不可收,形势难以控制了呢?”
  茅元仪一阵苦笑,面有感慨之色,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不便明言之语,最后只能幽幽地说道:“皇上,你有所不知,我朝军队的火器普及虽广,但质量却极差,也就守城用的红衣大炮还算合格。”
  “而且,由于军纪混乱的原因,打起仗来,毫无章法可言,更谈不上火器上的配合。如此一来,就给了鞑子可乘之机,凭着战马的冲锋速度,只要挨过了最开始的第一波火器射击,他们就能冲入阵营之中,冲散阵型,使得火器毫无用武之地,无法发挥最大威力。”
  “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火器营的战法已经持续了百年有余,并未有多少革新,那种打法早已不能适应现在的作战需求,只能整肃军纪,改良火器营的战法,方能使得我朝的军队立于不败之地。”
  辽东拥有数十万的驻军,又配备有最先进、威力巨大的火器,居然还打不过总人口不到百万的后金,想想都让人生气,让人觉得丢脸。
  渐渐地,贾亦韬的这口恶气消了大半,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贾亦韬当然知道茅元仪说得这些是事实,但也知道这并不是全部的事实。
  女真不满,满万不可敌。
  贾亦韬对这句话嗤之以鼻,一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大明王朝,就算是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女真族,之所以使得后者做大,越来越难以控制,也是茅元仪没有尽述的一部分事实。
  辽东的那些将领故意放水,并不想一举灭了努尔哈赤,直至最后的养虎为患。
  原因很简单,对于一些武将而言,还有一些官员,唯有战争,唯有不断地边境威胁,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他们的价值,才能以最快速度的升迁,以及提拔自己的心腹子弟。
  正如一句话,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对手。
  同样的道理,最能成就自己的人也是你的敌人,而不是身后的朝廷。
  毕竟,任何一个官员的提拔与高升,或者武将在军中身居要职,除了世袭的原因以外,只有战功,唯有如此,才会无可非议!
  所以,说辽东是一个战场,是危机的最前线,不如形容为“将军的摇篮”来得更贴切。
  贾亦韬的心里非常的很重,挥去了脑海里的这些信息,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从袖子里掏出了燧发枪,递给毕懋康的同时,淡淡地问道:“以你们的制造工艺,能不能仿制出这把燧发枪?”
  毕懋康没有立即回答,面带好奇之意,双手接过了燧发枪,翻来覆去的不断打量,脸上慢慢现出惊喜之意,仿佛忘记了贾亦韬等人的存在图版,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妙。。。真是妙极了,设计的真是巧妙,如此一来,就打破了火器在雨雪天不能使用的魔咒,将会大幅度改进火器的性能。”
  紧接着,伴随着脸上越来越炽烈的兴奋光芒,毕懋康一手托着燧发枪,一手指着枪管,激动地说道:“皇上你看,只要再增加这支枪的比例,加长枪管的长度,就能使得它的射程大大提高。”
  虽未得到明确地回答,但贾亦韬已然知道,毕懋康能够仿制出燧发枪。


第五十章 胆战心惊的李祖白

  贾亦韬露出满意之色,轻轻点头,拍了拍毕懋康的肩膀,很是欣赏的朗声说道:“好,毕懋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